我想聽的話 ( 爸媽怎麼說,孩子才會想聽? )
聽孩子的內心話,傳遞溫柔的力量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在父母眼裡,每個孩子都是最珍貴的寶貝。
	沒有爸媽會故意傷孩子的心,但不知不覺中,
	我們是否已經習慣用責備的語氣和孩子溝通?
	
	聽孩子的內心話,傳遞溫柔的力量
	「這麼簡單也會錯?」
	「你寫這什麼字?跟鬼畫符一樣!」
	「都幾點了,還不去睡覺!」
	「又來了,這麼挑食,青菜都不吃!」
	
	當我們使出獅吼功時,回想一下,當下的情緒也許並非完全源自孩子的行為?或許一部分是源自我們平日生活的壓力,孩子只是無意間成了最後一根稻草?其實,哪個父母不是經常處於情緒的邊緣。只不過,脫口說出負面的話之後,往往在夜深人靜看著孩子安穩的睡臉時,心裡又感到一絲的愧疚。
	
	一句話就能讓親子關係擦槍走火,
	換個方式說話,你我都不用再委屈當吼爸吼媽了
	「你又來了,每次都這麼挑食,講都講不聽!」壞情緒一旦脫口而出,很快就會擴散開來,而原本該是一家人最期待的晚餐時刻,馬上成了氣氛凝重的戰場。如果換個方式和孩子說話,比如「媽媽小時候也不愛吃青菜。不過後來,我一小口、一小口吃吃看,結果發現青菜變得越來越好吃了……」,一點同理心加上一點鼓勵,晚餐的氣氛就不一樣了。
	
	其實,親子溝通最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一顆溫暖的心。回到為人父母的初衷,用平靜、平等的口氣和孩子說話,並且聽見孩子心底「最想聽的話」。這些話會讓他們感受到被愛、備受鼓舞,支持他們勇往直前、度過未來的重重關卡。這些話無時無刻像是一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在他們的童年裡種下快樂的種子。
	
	書籍特色
	
	父母說的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孩子的壓力。
	這次,換孩子說出自己最想聽的話,為親子注入溫暖的力量!
名人推薦
	隋棠|知名演員
	Mom&Dad|知名親子YouTuber/育兒神器APP「媽爹講故事」主理人
	
	專家導讀
	
	洪蘭|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 講座教授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韓國媽媽感動好評
	
	讀完後,我的心揪了一下,原來女兒和我小時候想的一模一樣…
	我想起小時候帶考卷回家的心情,如果我的爸媽以前有讀過這本書就好了。
	短短40頁,卻比厚厚的親子教養書還有用!
序/導讀
	您的一句話,改變孩子的一生-洪蘭(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 講座教授)
	
	我在捷運上,看到一位媽媽在翻她孩子的書包,突然聽見她驚呼:「你怎麼錯的這麼多?這麼簡單的加法也會錯,你是怎麼搞的?」一時,車廂中玩手機的頭都抬了起來注視聲音的來源,那個孩子窘的滿臉通紅。母親接著翻,「你寫的是什麼呀!七歪八扭的鬼畫符!」坐在我旁邊的女生跟他男朋友悄聲說:「我媽也是這樣,從來不替我留面子!」我看了一下周遭,好幾個人嘴角上揚,想必都勾起他們童年的回憶。回到家,看到信箱裡的這份書稿很驚訝,原來韓國的媽媽也是這樣說話。真不了解,媽媽小時候不也是個孩子嗎?怎麼自己長大了,就忘記了當年被大人罵的感覺了呢?
	
	人真的很奇怪,明明知道蜜糖可以捕捉到更多的蒼蠅,卻一定要用酸。研究發現,每一句負面的話需要四個正向的話才能抵消它的影響,而孩子在家中,每十句話中,只有一句是正向的,在學校是七句只有一句,難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都覺得自己是一個魯蛇 (loser),因為大人不斷的灌輸這個觀念到他腦海中。這種做法有一個很可怕的後果就是「自我實現」(self-fulfillment),如果我們每天罵他是豬,最後他就變成了豬。
	
	另一項研究中,神經學家在還有八天才要出生的小貓大腦中,看到一個神經元跟別的神經元有密密麻麻的連接,等到這隻貓老了,再去查看這個神經元時,發現常常活化的神經迴路變得很大條,但其他不用的連接都被修剪掉了。也就是說,神經的連結是用進廢退,常用的神經迴路會因不斷的活化,連接的密,反應快,創意多,而不常用的就被刪減掉了。因此我們每天怎麼對待孩子很重要,因為今天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影響他神經的連接,就影響他明天行為的出現。尤其大人對孩子的看法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看法,這個信念養成後,根深蒂固很難改。
	
	就像是馬戲團裡的大象一定要從小養一樣,因為一開始時,小象被鐵鍊栓住,逃脫不了,久一點以後,牠就認為自己是不可能逃脫的,即使長大了力拔山河了,還是這樣想,就乖乖聽馴獸師的話了。所以父母千萬不要動輒貶低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孩子最在意的就是父母對他的看法。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喜歡謙虛,謙虛是美德,但是人只可謙虛自己,不可謙虛孩子,因為孩子小,他會把你的假話當真,而產生自卑感。我有一個朋友長得很好看,我母親每次看到她都會誇獎她,但她的母親一定回說「哪裡,哪裡,這孩子皮膚黑,穿什麼衣服都不好看」。結果她出社會做事以後,把所有賺的錢都花在漂白皮膚上,沒想到很多漂白的藥膏有化學劑在裡面,反而把她的皮膚燒壞了,真是好可惜。
	
	人都喜歡聽好話,卻常常聽不到自己想聽的話。這讓我想起卡通電影「小鹿斑比」中兔媽媽的話:如果你沒有好話要說,倒不如就不要說話 (If you don’t have anything good to say, don’t say it.)。
	
	父母在說話之前,請想一下,除了罵,這句話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說?請不要羞辱他,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你跟他說話時的這一點點小差別會使他將來一生都不一樣。
	
	
	爸媽怎麼說,孩子才會想聽?-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讀完這本書,我猜有些大人們會皺著眉頭說:
	「哎呀,這不是我平常說話的語氣啊!」
	「和自己的小孩說話,一定要這麼咬文嚼字嗎?」
	或者心存懷疑地想:
	「為什麼一定要講孩子愛聽的話?」
	「這樣說就會有用嗎?我才不相信!」
	說不定,也有人跟我一樣有點心虛:「作者怎麼知道我平常說的話呢?簡直一模一樣啊!」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就是最好的解答;當母親深愛孩子,急著想保護他、提供給他最好的、又想讓他成為未來心中完美的期望……,直覺式的回應便容易「出口成章」、「句句警告」了。
	
	深知「換句話說」效果大不同的作者,藉由繪本對白設計,向大人們示範溝通對話的奧妙。書中舉出許多日常情境,而且都有兩種表達方法。前後對比拆解一下,原來在不同方式的背後,其實運用了許多重要的教養心法:
	
	第一招:正向聚焦
	如故事情節描述,孩子跑得慢是「事實」,但是從頭到尾不放棄也是「事實」。比賽輸了,孩子心情一定很糟,大人就不需要再次強調了。不過我們可以「補充」其他事實,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努力,對嗎?
	
	第二招:發揮同理
	每個人都有討厭的食物,差別只在於大人可以自己作主而已。你還記得小時候也有不想吃的食物嗎?跟孩子聊一聊、分享過去的喜好有哪些變化,說不定孩子會因為好奇你的改變,而願意嘗試一口?
	
	第三招:洞悉原因
	還在苦惱孩子的日常作息嗎?洞悉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以試著問問:「你還不想睡嗎?那我們再玩五分鐘就好。」「你怕黑漆漆嗎?媽媽來陪你講個故事吧!」推測出背後原因後,再給予實際陪伴、提供更多安全感,孩子會更願意配合喔。
	
	第四招:提供正面因果連結
	想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不妨運用每個人趨吉避凶的本能。一旦用威脅警告的語氣,只會讓孩子想到這件事就與負面情緒連結;但若提供「這麼做會有甚麼好處」的因果聯想,腦中產生美好願景,反而讓人有積極的動力。
	
	第五招:成長型思維對話
	不論孩子對未來發下什麼豪語、許下什麼願望,先別用現實的眼光來看待,不妨先和他一起享受想像未來的藍圖,回頭再問問孩子想怎麼實現夢想吧。好好做「白日夢」,才能有與別人不同的開創性人生。
	
	把握以上原則,加入自己的口氣和個性,相信我們也能毫不彆扭說出「孩子想聽的話」。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德州媽媽沒有崩潰:早安!今天又是被迫營業的一天(隨書附贈:名畫二創哏圖共4張)
我想聽的話 ( 爸媽怎麼說,孩子才會想聽? )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隨書加贈:德州媽媽金句書籤5張)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