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本京都史,半部日本史
十七座古都文化財,內蘊千年的恩怨情仇和興衰無常
《表裏日本》蔡亦竹暢銷新作
首開以文化人類學巡檢手法
引領讀者深入每一座世界遺產的歷史紋理肌骨
在戰亂與盛世之間、從貴族到庶民文化
有系統地認識京都之所以為京都的迷人風景
為什麼京都名勝多佛寺?
清水寺周畔竟然曾是生人勿近的死者國度?
集結龐大宗教勢力的本願寺,為何一分為東、西二寺?
金閣寺只有二、三樓貼金箔,暗藏什麼陰謀論?
戰國雙雄秀吉與家康,個性大不同的兩人分別在京都留下哪些古都文化財?
京都這座千年歷史之都,不只擁有優雅與光明的一面,也曾有過鮮為人知的黑暗與兇殘。那些寺院建築上的亮紅,也許是歷史遺留下的血色;極顯華麗莊嚴之姿的樓臺閣院,興許不是勝者為王的產物,而是盛極必衰、人事皆非的蒼涼見證。
因此,在欣賞京都建築和庭園之餘,更要看看這個古都的漫長歲月裡,記載的人們活著的痕跡,和所有悲歡離合的記憶。京都有十七座的世界文化遺產,本書就以這十七個名勝為觸媒,以兼具學術與娛樂的行文,娓娓訴說那些驚心動魄或悠遠動人的故事,來仔細看看平安京這座千年王城的風景。
本書特色
台日藝術家連袂出擊,打造磅礡視覺效果
視覺設計:霧室,金蝶獎金獎設計
封面題字:曾山尚幸,來自沖繩的街頭書法藝術家
內頁彩圖:氫酸鉀,台灣知名插畫家
目錄
推薦序 洛地江湖風雲起 吳洛纓
自序 古都的面影.王城的風景
一、王城奠都篇:信仰與咒術的都城
● 「賀茂」和千年之都的誕生
● 神道、陰陽道、御靈的風景
● 八百萬神之都的文化人類學巡檢──上賀茂神社、下鴨神社
二、弘法傳教篇:穿梭佛法與世俗間的兩位巨人
● 天台宗與真言宗
● 「為佛賭生命」的留學人生
● 互為表裏的兩人
● 空海與最澄的文化人類學巡檢──延曆寺、東寺、仁和寺
三、平安絢爛篇:貴族光輝與庶民生死同居的都城
● 洛東——平安風華背後的陰影
● 六道之辻——冥界的母愛與血汗傳說
● 犬神人與坂者。神聖與污穢的分歧者
● 宇治的藤原家,華麗的王朝寄生一族
● 平安光影的文化人類學巡檢——清水寺、平等院鳳凰堂、上宇治神社
四、鎌倉覺醒篇:從佛祖到漫畫的大眾年代
● 鎌倉,本覺思想和大眾抬頭的時代
● 從親鸞到顯如,從凡夫到權門
● 日本式的世界觀與漫畫起源——明惠的高山寺
● 從極盛到分裂的「難攻不落南無六字之城」
● 鎌倉新佛教的文化人類學巡檢——西本願寺、高山寺
五、室町恩仇篇:足利將軍家的華麗一族
● 從體育系轉系到文組的足利將軍家
● 熱血漢尊氏與夢想家尊治的愛恨情仇
● 「我想當好人」──孤獨哀傷的天龍寺物語
● 北山第。稱為金閣的野望之城
● 東山、北山、嵐山的文化人類學巡檢----──銀閣寺、金閣寺、天龍寺、西芳寺
六、戰國紛亂篇:對極的英雄,燦爛的文化
● 開啟日本新時代的應仁之亂和新英雄們
● 點燃戰亂的天龍人.龍安寺的細川勝元
● 從信長到秀吉,「鄉下人」的京都美麗與哀愁
● 家康.二條城裡裏矜持的霸王
● 戰國英雄們的文化人類學巡檢——龍安寺、醍醐寺、二條城
附錄
■日本佛教宗派簡表
序/導讀
自序
古都的面影.王城的風景
其實要從某個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起。
十多年前,我媽媽和妹妹到日本來旅遊,在日本留學的我途中參與了旅行團一行的行列。在前往某個觀光地的路上,一如台灣團的慣例,導遊拿起麥克風講話幫大家解悶。雖然我極度不喜歡這樣的慣例,但滔滔不絕的導遊仍然繼續興高采烈地講起日本民族的由來。
「各位知道日本人為什麼和服剪裁這麼簡單?為什麼他們喜歡吃生的嗎?因為日本人的起源,就是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來,他們都是小孩子所以不太會作衣服,所以作出來的就是和服啊。然後也因為都是小孩子所以作菜很笨,所以日本人就都吃生的。」
全車哈哈大笑,就我一個人在後方座位白眼翻到繞了頭蓋骨七圈半。
當然,不喜歡這種說法是因為自己學的是文化人類學─雖然正確來說應該是民俗學,但是民俗學和文化人類學最大的差異,多在目標地域或民族的範圍性,民俗學較於專注於某地域的特定族群,而文化人類學多設定其調查範圍為廣域的民族文化論。受到前述那種大中華思想的影響,常常讓台灣人到日本旅遊,只停留於站在漂亮的景點前拍照,然後再一伙人講一堆難笑
的笑話之後,就入寶山而空手回地離開日本了。
日
本不只這樣而已。
在空間和建築的運用上,日本人就和我們截然不同,尤其是對於庭園的特殊眷戀。第一位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曾經說過:「如果就庭園來講,日本應該是世界第一吧」。在日本,有很多台灣人覺得有趣的是不管多小的建地,日本人通常不會把它「建好建滿」,而會留下一部分作為庭院的面積,裡面種植一些或多或少的植物。然後再把其他蓋房子的空間作最有效
的應用;甚至有效應用到讓台灣人覺得莫名其妙,幹嘛連床都不放還要用舖棉被的然後每天起床才在那邊收到要假死。
這是日本人對於人與空間、以及與自然的堅持,這早已化成他們血液裡的一部分。
在稍微鄉下一點的地方,更是不難發現就算是現在,日本對於舖瓦屋頂的日本式家屋仍然有一種強烈的眷戀。這跟對於庭院的堅持一樣,是從華嚴宗明惠上人時代開始就有的精神傳統,甚至被稱為是日本佛教中特殊的﹁自然信仰」。
在受限的空間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宇宙,有時甚至建築物本身根本就是庭園的附屬物,比方像京都的銀閣寺正是如此。建造者將軍足利義政甚至特地賜予賤民出身的庭園師「法位」(一種象徵性的出家位,表示脫離世俗的身分秩序),讓這位改名「善阿彌」的庭園師,得到和幕府將軍對座深談的地位,而打造出這座至今不朽的文化遺產。甚至就連主建築金碧輝煌的金閣寺,在一度被縱火燒毀之後,大家才注意到原來圍繞金閣的淨土式庭園,是如此地充滿詩意
和風情。
「そうだ 京都、行こう」
沒錯,上京都吧。這是日本JR每年都會推出的京都觀光旅遊口號。在品味《表裏日本》的日本文化鳥瞰之後,這次讓我們到京都這個一千兩百多年歷史的城市,不只看建築和庭園,而更要看看這個古都的漫長歲月裡,記載的人們活著的痕跡和所有悲歡離合的記憶。京都有十七座的世界文化遺產,這次就讓我們以這十七個名勝為觸媒,訴說故事並輔以文化人類學式的「巡檢」手法,來仔細看看平安京這座千年王城的風景。
這十七個景點並不一定都歷史悠久,其中的金閣寺更是重建於昭和時期。但是京都的偉大,從來都是這裡的人們打造且維護至今的人文風景,而不是建築物的年份長短或是造景有沒有「古法遵製」。也就因為有這樣的自信跟驕傲,京都對於外來觀光客的各種「不像京都風格」舉止其實泰然自若。京都的風景從古代到近代渾然天成,因為京都人驕傲的核心,並不只源
於「傳統」或「歷史」,而是因為「京都一直是京都」。不管是過去或是現代,他們都堅持自己的樣子並引以為榮。所以京都人個性機車,但是絕不假掰。
就讓我們來看看「京都一直是京都」的背後故事。
這本書,沒有私房景點,沒有便宜民宿,更沒有美食指南。當然,這本書更不想告訴你京都人的個性或是「道地的京都人應該怎樣」,因為就算想當京都人,我們除了重新投胎也沒別的方法。
我們就當一個拜訪京都的好客人。
就像千利休所強調的一期一會精神。當我們拜訪這個古都時,作為一個客人,我們用心體會她的美麗,傾聽她的故事,了解她的想法,知道她的過去。然後主客融為一體,一起吟味這些文化遺產帶給我們的知性盛宴,讓時間和空間共同營造出完美的節奏,最後你和這個古都相視微笑,達到「一座建立」(茶會中賓主盡歡的意趣)的美學與人文的交流體驗。
城市是人的集合體。特別是當一群人在這裡居住了數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之後,城市會有自己的心跳。她會帶著過去的風情,同時也不斷地有新的變化,而這一切結合在一起,才會是她完整的容貌。或許你已經去過京都許多次,但是看完這本書後你再次到訪,相信你會望見她過去不曾展現在你眼前的面影。
而且聽見她延綿千年至今的心跳聲。
推薦序
洛地江湖風雲起
知名編劇、作家 吳洛纓
一開始我以為他是流氓,看他在臉書上毫不掩飾的幹譙賭爛時政,讓也來自流氓家庭的我,備感親切。後來漸漸發現他的行文之間有種焦慮,很書生報國的那種憂國憂民。我可以確定我們是在同一片江湖裡,關切同一個國
家,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曾逃避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國家社會更好?
接下來幾年他人生的變動很大,從學成歸國到成家教書,同時用一種蔡桑才會的方式,繼續在臉書上﹁傳道」。他不是再告訴你他知道的,他一直在說的事,我們應該知道的,在此時此刻,在這個國家關鍵的這幾年,年輕
繼起者如何好好了解,不管你在哪裡?在做什麼?你都有機會讓自己奮力拚鬥的人生,成為這個國家的一部分。畢竟,每一個個體的人生才能一起嚴實地組構出民主自由、公義平等的社會。
有時也可以讀到在那些難以隱忍不滿而飆髒話的背後,有份炙熱的情感。像有人欺侮了你的至親好友,相罵回去時眼眶都含著眼淚。蔡桑是個漢子,是人中之龍,也是台灣的查埔仔。他找到他的施力點,教學、著述、寫
作及繼續直播幹譙,影響更多人。
然後他出了第一本書《表裏日本》,這是他研究所學,而他使用自體內建的文化翻譯系統,爬梳出一個我們始終不願深入面對的日本文化。那是台灣文化脈絡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至今猶然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卻被國府教
育切碎成淺薄的片段,像肉乾一樣的東西,索然又沒營養。
那可是距離我們將近兩千一百公里最現代化的亞洲國家,它仍在進步與變動中。它內部的政經局勢會牽動日、中、美、朝的軍事佈局,甚至整個環太平洋的和平部署。你還甘於認知這是一個只有AV、動漫、次文化、棒球或電子鍋的好地方,旅遊好便利而且莫名地與臺灣好親近?
《風雲京都》行文流暢偶而夾雜新世代用語的小俏皮,文字從歷史文化、民俗人情娓娓道來,不只讓你複習曾經去過的「場景」,也追一起從描寫江戶時代的時代劇、NHK每年製播的大河劇、屢次出現在日本文學中的
「舞台」。這都能讓你重新了解京都之所以是此時此刻的京都,絕對不是天生如此。
京都有野肆殺伐的鮮血淋漓、有悲天憫人的佛教寺院、有階級森然的權力重整,如此,才在死亡與重生中緩緩長出節制的美學。京都並不優雅,京都是個風雲詭譎的江湖,再沒有比流氓生猛的視角更適合書寫。
對了,他還是個流氓教授,真是靠腰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