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27場送行

這是一場又一場為陌生人舉辦的告別式,是一次又一次留給生者的溫柔思索。
  • 210

內容簡介

是一場又一場為陌生人舉辦的告別式
也是一次又一次留給生者的溫柔思索

他們直視生之陰影,也點燃一絲微光
在生命終結之後,讓留下來的人學著說再見,更教我們如何活

每個人離世時,都是孑然一身。
但因為他們,再怎麼孤獨,都能被溫柔目送。

無償安葬3000名孤苦貧病者的善願愛心協會,最發人深省的27個送行故事。
 

 

★ 有的是高齡近八十的美國銀髮背包客,因相信輪迴轉世而來台尋「根」,不料卻在這塊異地嚥下最後一口氣;
★ 有的是飄洋過海來台打拚,卻被台灣雇主拘禁壓榨,最終不得不成為「逃跑外勞」的東南亞移工;
★ 有的是一心等著死後能夠回到對岸的家鄉長眠,落葉歸根的退休老兵;
★ 更多的是原本安穩過日,卻因為一場拖垮全家人的不治之症,到頭來連葬禮都辦不起的平凡老百姓。

他們送往迎來,送的是亡者
迎的是一份給生者的希望
 

其實死亡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對死亡的恐懼。
喪禮只是儀式,目的除了是讓往生的人好走,
更是讓遺留在這世上的親友,在面對未來時,能有生存下去的勇氣。
尤其是弱勢者,面對親友往生,往往無力負擔,有時反而成為心裡最難以抹滅的痛。

這群志工的信念是,「每個人都值得一場有尊嚴的葬禮」,
哪裡需要他們,他們就會出現,21年來,風雨無阻。
走進這27場送行的背後,
我們得以一窺人性的光芒與陰暗,善良與險惡;
看著他們如何默默行善,涓滴成河。
人間萬般滋味,在此一次嘗盡。


1場送行〈二十年的漫長回家路〉
貝蒂在遇見我們之前,已經在台大醫院太平間的冷藏室裡「住」了超過一年的時間了。……我一直認為,貝蒂是我的貴人,若不是因為她,我就不會成立協會……

2場送行〈英雄送行〉
原本習以為常的大體運送工作,從檢核到送出,整整花了五個多小時,是平常時間的十倍。大體更是共裝了五層,屍袋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消毒,大體消毒完後封上屍袋,屍袋又繼續消毒,然後同樣程序再重複數次。再來則是裝進棺木,立刻送到殯儀館,直接火化,只怕稍微多拖一刻鐘,就多了幾分病菌擴散的風險。
這些有別於先前一般殯葬程序的處理方式,其實真正的目的都是要消弭恐懼……

8場送行〈徐上兵半世紀的歸路〉
我們對徐上兵的墓碑行了軍式敬禮,接下來便正式開挖。開挖的過程極為順利,一個多小時就完成。然而,在撿骨的時候,我們發現徐上兵的頭顱上竟有著彈道痕,眾人不禁相對愕然……

本書特色

一本透過死亡寫如何活著的勇氣之書

作者

郭志祥


「中華民國善願愛心協會」會長。

民國七十年念三專時,郭志祥眼見家境清寒的同學因打工積勞成疾,却無錢住院,便在校發起「同學之愛」活動,號召並帶領其他同學至台北派建築海報賺工資籌措醫藥費,開啟了他以「行善」作為一生志願的夢想。

民國八十五年,他創立「中華民國善願愛心協會」,並陸續增加服務項目,目前主要包括「行善體驗」、「免費殮葬」、「賑災」、「送癌末營養品」及「優秀學子工程」等五項。特色在於志工親力親為、親自慰問送達案家,因此沒有任何一塊錢是行政費用。

在郭志祥的努力下,加入的會員日漸增多,政府或醫院及慈善單位的社工人員亦開始將需要協助的對象轉介給善願,讓善願為其提供服務。參與行善體驗的愛心志工從一開始的幾人、幾十人,到如今有上百人參與,總共已累積十萬多人次。

吳倪冬月


「中華民國善願愛心協會」執行長。
原為協會志工,參與善願活動二十多年,幾乎風雨無阻。現擔任協會執行長,亦為窮人殮葬服務的負責人。

善願愛心協會網址:http://www.goodwill.org.tw/ContentAspx/index.aspx
善願愛心協會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oodwill.org.tw/

葉小歐


在人生最煩擾之時,有幸接觸到善願基金會,聽著會長跟執行長說著一個又一個故事;在次次說故事主角的淚水中,找到了許多人生的愛與希望。
那正是這個混亂時局中,我們最需要的力量。

目錄

第一章・8場送行:回家路

第1場送行:二十年的漫長回家路
第2場送行:英雄送行
第3場送行:美國喇嘛
第4場送行:告別式願望
第5場送行:移工悲歌
第6場送行:託付
第7場送行:兩百封信的約定
第8場送行:徐上兵半世紀的歸路

第二章・9場送行:生命的陰暗面

第9場送行:樂透頭彩得主
第10場送行:被遺忘的孩子
第11場送行:暗湧之處
第12場送行:自書遺囑委任書
第13場送行:第二個一輩子
第14場送行:棉被的重量
第15場送行:樹葬與花葬
第16場送行:不執不念
第17場送行:遲到的電話

第三章・10場送行:好好說再見

第18場送行:沒有大體的喪禮
第19場送行:小蘭與錦蓉
第20場送行:說「再見」的練習
第21場送行:故友的喪禮
第22場送行:相愛夫妻不到頭
第23場送行:人生逆境勝利組
第24場送行:信念的奇蹟
第25場送行:重生
第24場送行:第二個家
第27場送行:牽手

序/導讀

〈自序〉
社會人心
郭志祥

星期天早上,我們照例在台北中山女高門口及台中豐樂公園活動中心前集合。

從一九九七年開始,至今持續了二十一個年頭,二○○一年起大台中志工加入體驗行善行列,至今始終風雨無阻。除非因為颱風而停班停課,否則無論是過年,還是國定假日,永遠都可以看到我們這群志工團隊的身影。

我在一九九六年成立了「中華民國善願愛心協會」,旨在服務弱勢,後來志同道合的人越來越多,包括這本書的另一位作者吳倪冬月女士。而從一九九九年,我們更進一步開始提供弱勢免費殯葬專案,直到現在。

創辦善願愛心協會是我人生旅途的「意內」,這一切都是從我學生時代人生旅途的一場意外開始。當時我念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三專觀光系(真理大學前身)時,有位林同學因家境清寒,必須在餐廳打工,他因為長時間上下搬運啤酒太過操勞,導致胃穿孔而送醫住院,但卻籌不到醫藥費,是我幫他進行了一場「同學之愛」活動,「發動班上同學派建築海報賺取勞務工資」,協助他籌得住院治療的費用。

這個「意外」,讓我感受到幫助同學的成就感,相當快樂,也讓我心生行善之心,成了日後成立善願的源頭。

最開始的行善活動是從探訪需要被幫助的人開始,我利用工作閒暇之餘,召集理念相同的有志之士,每三至五人編成一組,憑一己之力直接捐助給弱勢者,協會不經手。我們不接受捐款,重視最直接的行善體驗,因為相信親身參與不僅感受更深刻,也能夠讓善念更真實地擴散。因此,我們選定星期天早上在中山女高門口及台中豐樂公園活動中心前集合(當時還沒實施週休二日),不用事先報名,新志工只要填妥入會申請書即可,想來就來,只要有意願,大家都可以一起去做好事。

為什麼會選在中山女高集合呢?因為這裡是台北市的中心,從這個中心劃出半徑,無論從南到北都可以順利同時地抵達。也有不少朋友問我:「為什麼會選在週日這個闔家歡樂的日子來進行行善營的活動呢?」其實是來自於當兵時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在鄉為良民,在營為良兵」,我相信若能如此,則國富民強。如果週一到週六,我們是社會中堅分子,在每個工作崗位上貢獻心力,那麼週日則是我們共同來行善扶助案家的日子,如此,則社會必然和諧。

 

而在這些歲月裡,陸續加入了許多一起行善的好夥伴,包括執行長吳倪冬月女士。雖然她自謙只是一介女子,但平日一婦當關,當SARS爆發時,她就在殯儀館內,拿著手機、口罩也不戴,勇猛地處理站在路中協調停車事宜,平時也靠她處理各種大小事。而前副會長鄭勝勳先生在自己人生的最後時刻,依然熱心行善,穿梭在殯儀館忙裡忙外,看到他生命倒數的背影,益發彰顯人性光輝。

在探訪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許多弱勢家庭所需要的支援其實包含了「殯葬」。華人相信「死者為大」,即使再窮困,也會想方設法,讓親人可以一路好走,可是過往的喪葬禮俗通常所費不貲,因此喪葬費用就成了壓垮在世者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因為這樣,於是我們開始推出免費殯葬專案,一路走來,也超過了二十年的時間,這其中服務的對象包含了外國人、相隔數十年才找到回家路的人,甚至是不知道名姓的無名屍。

這二十年來,我們經手了約三千個案件,聽了約三千個故事。其中有些人從低谷重新開始,找到人生希望;當然,也有些人仍舊在黑暗的道路中漫步。更有些人的生命至今仍風雨飄搖,因為沒有傘而必須倉皇奔走。這些生命,都渴望著能有早日放晴的一天。

而這本書收錄了其中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二十七則故事,有許多個案,現在也成為我們善願愛心協會的好朋友或志工,星期天也時常會出現在中山女高門口,每次見到他們來幫助其他個案的身影,都讓人好生歡喜。

做善事不難,但要讓人相信此舉是出自純然不求回報的善念,有時卻很困難,尤其是「免費殯葬服務」,每個人乍聽都覺得一定是詐騙手法。很多人會覺得我們傻,淨做些吃力不討好的事,舉例來說好了,為什麼要送無名屍回家?少數個案根本連他們自己的家人都不在乎了。但我們真正想傳達的是,每個人都可以有尊嚴地走向人生最後一里路,無論你相不相信有來生。

每個故事的主人翁,最後都像我們人生某個時刻的重要朋友,感動落淚有時,氣憤不捨也有時。像是好不容易有了翻身機會,却依然白白浪費掉的樂透頭彩得主,舉家燒炭自殺、好在救回一命之後重新振作的小蘭家人,還有SARS期間衝進和平醫院的驚險時刻……在這些經歷中,我們看到了何謂鶼鰈情深,何謂禍福與共,何謂道義。在這些案主的人生故事裡,我們雖然不是陪伴最久的,但我們儘可能與他們站在一起,提供情緒支持到最後,不離不棄。

 

這些案主,都是我們人生智慧的導師,他們用自身的故事讓我們去體會、去理解,這世界有許多我們未曾看過的角落,讓我們在協助的過程中,更懂得珍惜真善美。

而所有善願愛心協會的志工,無論是在酷冷或炎熱的天氣裡,都用行動支持,表達與弱勢站在一起的意願,令人感動,也讓我和吳倪冬月女士銘感於心。

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宣揚自己做了多少好事,更不是要大家一定要來參與善願體驗營的活動,而是希望讀者能從這些故事裡,感受到世間的純善之意,或者從主角們的人生經歷中,更懂得惜福、愛家人、把握生命每個機會,同時把那樣的精神傳遞下去,而非在媒體資訊爆炸、充滿惡意的現代,遺忘了在這世界漸漸缺失的善意跟美好。

善願愛心協會的名字,背後是有含意的:「善」的定義是協助者與被協助者之間最美的互動,透過志工行善讓弱勢者得到扶助,使他們有機會面對未來重新出發,而志工也因為親力親為有了故事畫面,可以傳送出去,擴大社會學習機會。雙方在互動過程裡,也無形促成了善的循環;「願」字的定義就是代表著社會道德、社會秩序、社會治安、社會風氣,簡單地說,「就是社會人心」。志工都帶著恭敬的心,用最自然的心態訪視與關懷扶助弱勢家庭,藉著行善的觸媒,展現教育功能,淨化社會人心,有助社會和諧,這就是「善願」兩字的註解。

我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讓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希望與光彩,還有真實的暖意。用善意跟善念讓幸福平安陪您每一天,然後拋磚引玉、幫助更多有實際需要的弱勢者,使得這世界不再只是僅僅被慾望跟痛苦所包圍,善,其實「無所不在」。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344572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1*14.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