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安娣,給我一份摻摻!

在有限的國土上,這個國家卻試圖蘊含最大的可能性,這是「摻摻」的精神,也是「驚輸」的性格。
紙本絕版書 Readmoo 電子書
  • 238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摻摻:意指什麼都要、什麼都有、不純粹、混合起來

新加坡國土小歸小,卻蘊含無限大的可能性;

獨立建國短短50年,但鎔鑄各族移民們帶來的悠長歷史文化;

一句「SiNGLISH」便能劃分你我、說華語運動展現李氏政權的務實性格;

小印度、小泰國、小緬甸、中國城乃至甘榜馬來,

不只為滿足觀光獵奇想像,也是獅城內在微縮的種族模型

 

作者身為社會語言學研究者,不打算提供「柯P」式期待的政經成功模式,

反而引領同為小島國家、擁有多元民族的我們,

穿越語言、種族與領土疆域的界線,珍視複雜性所帶來的層次與韻味

作者

萬宗綸

 

新加坡國立大學語言學碩士、台灣大學地理系學士,大學時創辦了《GeogDaily地理眼》學術普及網站。關心城市中語言的使用,相信透過探索語言生活能更瞭解一個社會文化,現為《轉角國際udn Global》、《鳴人堂》專欄作家。在旅行中找尋亞洲,在書寫中找尋觀點。新北土城人,最喜歡的小鎮叫卓蘭。

 

插畫簡介

 

葉懿瑩   I Ying Yeh

 

插畫家,作品常見於各報章雜誌書籍等。喜歡繪畫、設計、花草與飲食生活,認為生活中的人事物與大自然是創作時最好的靈感來源。著有《季節禮物:插畫家的台灣旅行記事》圖文作品。

Facebook專頁: I Ying Yeh 葉懿瑩

目錄

第一部 安身立命    3
獅城Online    3
武吉士──變裝的城區    8

序/導讀

作者序

畫一幅摻摻

「摻摻」是新加坡華語的一個詞,《聯合早報》認為這個詞的概念是「什麼都要、什麼都有、不純粹、混合起來」。

新加坡政府從一九八○年代以來,訴求發展出一種新加坡的國族身分(national identity),他們雖然要西方的現代性,卻也要亞洲的文化元素。儘管口號喊的是「一個新加坡」和「一種新加坡人」,但仔細端詳,裡頭卻是「摻摻」。

新加坡是異質的,同一個新加坡,對於這座島上的所有人感受都不同,正因為這座城市自古以來的流動特性,迎接了各式各樣的人們來到此處,什麼東西最能代表新加坡?是海南雞飯、新式英語、還是《小孩不笨》?是印度煎餅、周末擠滿移工的小印度、還是全世界唯一將泰米爾語作為官方語言的憲法?是市井馬來語、甘榜炒飯、還是馬來語國歌?

這座島嶼,既被稱作星國、又被稱作獅城,主權國家與全球城市似乎是兩個矛盾的大方向,要怎麼在維繫國族身分的同時,又接受來自全世界的人口與資本流動?新加坡政府在當中試圖做到的調和,難道都沒有疏漏嗎?

這是一個面積僅七一九‧一平方公里的國家,約二‧六個台北市大,但香港又是他的一‧五倍大。若講城市,北京、曼谷、上海都比獅城來得大,首爾、東京也沒有小過新加坡多少。

新加坡人其實很喜歡拿自己國家很小這件事來說笑,但在有限的國土上,這個國家卻試圖蘊含最大的可能性,這是「摻摻」的精神,也是「驚輸」的性格。

這本書中之所以少用「南洋」一詞,是因為希望能從我在這座島嶼經歷到的事物出發,像是「南洋」、「中南半島」這樣的語彙,都曾被本地朋友指為過於中國或北方中心,儘管他們可能是老一輩新加坡華人慣用的詞彙,但既然我接觸的多為年輕一輩已經無法再以「華僑」稱之的新加坡人,我將暫時拋開這樣的語言。基於這個緣故,此書也不會對於新加坡政治有過多著墨,除非是在獅城的日子中,跟我親身經歷的事情相關,抑或曾聽過街頭巷議討論過、朋友們跟我提及過。

感謝我的家人,讓我得以有機會透過我在新加坡待的三百多個日子,貼身地描繪這個台灣人好似熟悉卻又不那麼理解的國家,這本書希望以我的第一人稱視角敘述新加坡的複雜面貌,基於我所見到的人事物,肉身地書寫出獅城的摻摻性格,不帶保留。雖然此書並非學術書籍,但仍然基於倫理考量,此書中的人名皆為假名。我將這本書,獻給我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們,猶如我第二個家的新加坡以及我摯愛的台灣。
 

推薦序

 

此時此地,向移動致敬

 

黃舒楣‧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十一月中甫因會議而造訪新加坡國立大學(當地簡稱國大)亞洲研究中心,回來幾天接到宗綸邀請撰序,正好延續了累積幾日的思考。我翻閱書稿,隨著他記述而重訪他在國大精彩豐富的一年,校園中遇到的那些年輕學人身影原來都有各種跨越國境的不安或心機,在他筆下鮮活立體了起來;已成為景點的小印度和牛車水(中國城)如何呈現了星國CMIO種族模型看似多元實則緊抓界線與刻板印象的管理主義;宗綸筆記還恰好呈現了新加坡建國之父離開之後的小國如何努力適應亞太變局,特殊地緣政治位置而有馬習會般的歷史時刻發生,也唯有在此時此刻此地。

 

我和這位年輕作者的緣分起自一門課,他是班上數一數二優秀認真的學生。其後他到新加坡求學,一年來他的隨筆線上分享總讓人讀得意猶未盡,兼具語言學與地理學背景的他總能寫到最引人興趣的跨界移動,包括具體的物理界線,以及幽微閃現的社會心理界線──甚至,語言文化實踐總是直接間接模糊且移動了界線,而望眼島嶼四周,可能沒有比新加坡更合適體會移動之地了。如今隨筆成冊真很令人高興。鄭重推薦,但要釐清這不是一本窺看星國崛起的書,不是有關競爭力的教戰手冊,作者書寫新加坡也寫台灣,是能提醒在台灣的人們回看島嶼如何構成、城市如何應珍惜穿越帶來的複雜性,挑戰種種理所當然。

 

有機會透過留學成為城市生活中的「他者」,宗綸深刻又不失趣味的呈現了語言日常練習攪動的文化衝擊。當語言的混生比一碗囉喏(Rojak)還要複雜而美味,人們忙碌著在新式英語、英式英語、美式英語之間切換時的生活政治絕對不只是口音的「精進」,而是邊境的時時重新定義與網絡的重整。如何恰到好處的不準才是最精準的表意。在新加坡,英語的強勢主導,以及華語系中北方普通話意欲取代了南方語言的日常,所呈現不只是帝國殖民語言的持續作用,更是國族界線的統合假象失效。這本書涉及東南亞語言中豐富的跨界實踐,有機會讓島嶼上認識到「台語」不是台灣人獨享;來自不同地方的「印度人」往往只能以英語相會,流動路徑不同也寫出不同的階級跨越,當種族、階級、地方的污名揉寫為特定時刻的禁酒,印度人也不一定能大聲為「印度人」捍衛。

 

兩周前某夜我和幾位學界朋友坐在小印度某處騎樓下抬槓,禁酒時間馬上就要到了,老闆娘好心來提醒要及時加點,那一刻,只是身處小印度都覺得被深深的懲罰看低,明明是個那樣美好的夜晚。然而有時界線根本如影隨形,銘刻在你身上,吃什麼、如何說話,在在都意欲規訓你成為特定的樣貌。可我們在場幾位與會者,誰不知道在剛落成的國大亞洲研究中心,每層樓都可見來自印度移工朋友們辛勤勞動,或者從事清潔勞務,或繼續著未完成的室內工程裝修細節。如同宗綸告訴我們,星國境內至少三十萬名來自南亞的低技術移工,整個城市國家的大興土木如創造性破壞,沒有他們根本難以運轉,然而營建移工去哪兒容身過夜,在此都是空間政治的課題。沒有這些人的勞動參與城市,哪來研究機構中的高級跨界交流? 更簡單地說,沒有移動,就沒有新加坡這般港口城市的形成,然而我們卻持續的對移動充滿各種偏見,幻想著堅守純正疆域的可能。宗綸以中國同學所謂「無攻擊性」台灣腔調來寫下這本書,其實內勁充滿,正給移動寫下更包容的註腳,以及新篇章的可能。

 

離開當天,前往樟宜機場路上,司機聽著洪榮宏歌曲,問起才知是潮州人,不過他仍開心地和以閩南語交替華語和我聊天:「你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的啊?」看我張口結舌,他又切入民生政治: 「诶,為什麼說要進口那個核能的東西啊? 我不明白啊? 我們在這邊看了都很生氣嗄…這樣不對嘛,我們不要說針對國家啦,是人對人嘛,自己種的東西你自己吃嘛,不要給人家吃...」

 

唉,其實沒那麼簡單。日本核能並非東北地方農夫或漁夫搞出來的東西,人民卻總是為國家承受最直接的責任。不過真讓我好奇的是,遠在南洋的他為什麼會生氣而非坐看好戲?

 

家來自潮州的司機大哥又談,「你們台灣可以發展得很好嗎,對不對?」我其實不確定這是個問題還是評語,「很可惜嗄,那個馬英九如果有李光耀一半就好了啊」,我一時語塞,他又熱切地談論起台灣政治狀況,說個不停。我聽著聽著感覺到一種特別的「鄰里情誼」,有些似乎關聯著這區域中的歷史流動,總藏著些假設性的設身處地同理心,似乎有關這一兩個世紀的東南亞海域浪潮翻湧,誰當年乘的那艘船如果掉了個方向,今天就你我對換的處境。這觸動了我前一夜在新加坡武吉巴督東坊洗頭的經驗,閒聊中,那位替我洗髮的女士笑笑說道: 「我是廈門人啊,以前年輕時在家鄉有個台灣男友,如果感情沒結束,我今天就嫁到台灣去啦」,在她對男友無限懷念中,我聽見的是移動的各種樣態和歷史偶然性,是當代保守國族主義再興無法妥善對待的足跡,是當前政策與理論仍需要突破再突破才能理解的流移。有此記憶猶新,我相信因宗綸跨境求學而有的這一冊,能提供些不一樣的思考起點。四小龍的發展型國家競爭應放在架上了,且隨著宗綸的研究參與移動,來重新理解新加坡的「成就」如何牽動著區域脈動、語言變化與文化活潑創造,畢竟「移動」在當代,時時刻刻在生活日常中蠢動。

 

現代地理眼看新加坡的豐富與多元

 

洪廣冀‧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助理教授

 

談起新加坡,我想不少讀者應該還記得前外交部長、前國安會秘書長、前總統府秘書長與前立委陳唐山的「鼻屎說」與「LP說」。至於這兩個說法的具體內容,各位讀者可自行google,我就不在此詳述──重點是,若我們將這樣的說法與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八年內超越新加坡」說相對照,顯然的,關於新加坡的「地理學想像」於過去十餘年間有了莫大的變化。不過,做為台灣地理學社群的一員,我想在此強調,與其說這樣的轉變是源自任何對新加坡深刻的認識,倒不如說是同一類地理學想像的延伸。這類想像大概是這樣子展開的:相較於亞洲其他國家,新加坡的國土小,社會相對單純,因此不論政治與社會秩序容易被調理地井井有條。儘管論者對於新加坡的「小」、「單純」與「井井有條」往往有著迥異的評價,任何對地理學稍有涉獵的讀者大概不難發現,這套地理學想像的源頭是粗糙的地理決定論。    

 

之所以以陳唐山的「鼻屎說」與「LP說」開場,除了據此鋪陳一種多少年來瀰漫在台灣社會的地理學想像外,還有另一層含義:陳唐山是台灣大學地理系創設之際時的畢業生,而本書作者萬宗綸則是二○一五年同系的畢業生。在陳唐山的年代,所謂的地理學指的是區域地理,也就是先定出個區域後,鉅細彌遺地、包山包海地描繪該區域中的風土民情(不過,值得指出的,儘管陳唐山畢業自台大地理系,其所屬為地理系下的氣象組,也就是今日台大大氣系的前身。在台大地理系就學期間,到底陳唐山受到多少地理學的熏陶,還有待史家考證)。與之對照,宗綸於台大地理系學習、繼承、乃至於在《安娣,給我一份摻摻!》一書中成一家之言的地理學傳統則以截然不同的取向來處理「區域」此地理學的核心概念。簡單來說,當代的區域地理學主張,相較於傳統區域地理如填色遊戲般地的做法,地理學者應當檢視區域是如何在全球與在地間流竄、激盪與交融的種種力量中浮現:區域不是給定的,等待被社會或文化填滿的容器;區域不是決定性的,更不是限制人類活動與想像力的邊界。由此對照過去十餘年間以種種姿態出現在台灣之公共論述中的新加坡。新加坡的「小」,並不保證這個島國與城市國家的「單純」──遑論「井井有條」。

 

這樣看待新加坡的方式充分顯示在書名的「摻摻」一詞中。宗綸引述《聯合早報》的定義,指出「摻摻」的意思是 「什麼都要、什麼都有、不純粹、混合起來」。 「新加坡人其實很喜歡拿自己國家很小這件事來說笑」,宗綸進一步指出,「但在有限國土上,這個國家卻試圖蘊含最大的可能性,這是『摻摻』的精神,也是『驚輸』的性格。」我認為,這樣正視新加坡社會的「摻摻性」,而不是試圖在「摻摻」中區辨出種種純正元素──乃至於提煉出某種可移植的、可放諸四海皆準的「發展策略」或「願景」──成為本書最大的特色。換言之,如果各位期待能在《安娣,給我一份摻摻!》 中找到讓新加坡得以成為「進擊小國」的配方,或是作者獨家的名勝或美食列表,本書不會是各位最好的選擇。相反的,如果你對種種難以歸類的現象感到好奇,或者對目前輿論中對新加坡乃至於台灣等島國的歸類方式感到不耐,《安娣,給我一份摻摻!》會是各位最好的選擇。

 

新加坡的社會語言學

Sociolinguistics in Singapore

李星星/蕾貝卡˙史妲(Rebecca Starr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39210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15*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