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台灣是個島嶼,為何會有淡水魚?
以此為起點,生物學家開始了追尋答案的腳步……
本書見證了台灣魚類的來源、配合島嶼生態而演化、
以及面對自然災難和變故時,如何存續命脈的韌性和適應性。
還有人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一部台灣魚類生命史,一部和我們切身的環境故事。
《我的水中夥伴:生物學家談台灣溪流魚類和環境故事》是一部台灣魚類生命史,記錄台灣溪流魚類的身世、生活,以及面對自然變故如何掙扎生存,面對變局的曲折故事,以及與身在台灣的我們之間的切身關係。
本書從台灣是個島嶼,為何會有淡水魚這個問題開始。方力行不辭辛勞將全台灣所有的淡水魚放在一起分析,發現牠們和台灣人一樣,也有南北東之分,各有各的來歷,各有各的故事。
台灣的國寶、獨特物種、冰河孑遺生物櫻花鉤吻鮭,日本學者認為,牠是因地形變動而滯留在大甲溪上游,方力行則透過綜合分析和實地考察,認為牠應來自五十萬年前的蘭陽溪,翻過中央山脈而至大甲溪裡。這怎麼可能呢?書中有精彩分析。
一般魚類要通常要經過較長時間才長大成熟,為什麼台灣的高山溪流魚類大多在一年之內就要長大成熟?一般魚類都是春季繁殖,為何台灣溪流魚類特別熱情,在秋季也要繁殖?在九二一地震第三天解除路封之後,方力行立即下水調查魚況,發現台灣魚類必須面對自然變故而演化出的挑戰,也發現溪流的深潭和支流在魚類面對自然災難變故時,所扮演存續命脈的重要角色。
方力行也在龐大數據中抽絲剝繭見證一條河流的脈動,在對新竹香山客雅溪、台南二仁溪、台北淡水河的數據分析中,他讀出一條河承載的歷史和溪流中生物的命運,從而掌握人類污染的模式,成為環評環測的有力工具。
台灣這些溪流魚類的獨特故事和命運,向來少有人知。若非有長期收集資料的耐心與縝密,以及出於做研究、滿足追尋答案的好奇心,這些溪流魚類故事可能早在人為破壞、對於知識和事實不求甚解的扭曲中、以及曲解科學為求名求利手段的短視中消失無蹤。
方力行累積三十年研究功力,從早年帶著學生潛入水中取得台灣溪流魚類第一手觀察資料,到近年來透過大數據資料,勾勒只能從數據分析見識到溪流的另一個真實面,第一次嘗試將多年來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上的研究論文,轉換成你我都能讀懂,且對於你我來說如此切身的環境故事,用豐沛的情感和生動的文字,娓娓訴說的他對台灣魚類獨鍾的情感。
這座島嶼的人和魚類的故事遠比我們想像得複雜、精彩和無奈,方力行教授的研究及面向一般讀者所寫,不僅給所有關心台灣溪流魚類生態的讀者一些提醒、一些啟發、一些樂趣,也從生物學的角度折射出另類台灣故事。
目錄
推薦序 聽方老師講故事 齊柏林
自序 故事從喜愛水中游動的魚開始 方力行
第一章 身世之謎:台灣淡水魚來自大陸?海洋?
淡水魚也有族譜?
找回淡水魚的身世資料
特有種是追查身世線索的關鍵
解開身世之謎:北閩江、南粵江
翻越中央山脈的魚?
重現魚兒移動的過程
海源性的魚多在東岸
尋找櫻花鉤吻鮭謎樣身世
第二章 躲進深潭、熱情繁殖:台灣溪流魚類的生態和演化
悠游水底第一手觀察溪流魚類
一條泳褲、一副水鏡就下水
在魚的背鰭上縫色盤
深潭是高山魚類過冬保命之處
可在適合棲地獨立繁殖
水壩徹底改變了溪流的自然生態
不同魚種充分利用每一區位食物
因應變局 台灣魚類不只春天繁殖
誤把高身鯝魚當作珍稀品種
可惜未能取得基因直接證據
復育應該要師法自然
第三章 適者生存:台灣溪流魚類如何面對變局?
地震土石崩塌 支流成為魚類存續關鍵
人為濫墾對魚類的傷害 遠大於自然災害
本土魚類在自然變故中更具適應力
全球暖化讓上游魚類無處可退
人為因素 是人類給魚類致命的一擊
第四章 用大數據抽絲剝繭,見證台灣河川的脈動
數字形成一條河 看見客雅溪的污染史
從模糊的概念逐漸浮現出清楚的架構
從數據分析 看到二仁溪嚴重優氧化
大數據分析不是工具的進階 而是觀念的革新
改變水利運用模式 人不再與自然萬物搶水
蝦子在河川生態系中的關鍵角色
建立生態系模型 掌握污染模式
學術研究令人滿足 理當專默精誠
面對自然變化應心懷謙卑 不宜驟下定論
後記:河流也影響海洋的生態系
致謝
參考資料
序/導讀
【推薦序】
聽方老師講故事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
方力行老師很擅長講故事,他講的故事讓人很愛聽。這本書,就是老師帶領我們在海洋中追史溯源,探索魚類身世之謎。
眾所周知,方老師是一個海洋學家,是學術界資深的前輩。而讀他的文字讓人覺得親切、生動,娓娓道來,字裡行間都傾注著飽滿的情感。方老師談環境,是從知識的層面出發的,他用實證告訴我們,要怎麼做,才是真正友善我們的家。
台灣是一個海島,海洋是大自然給我們最豐饒的餽贈,但是作為島民的我們,是否也對海洋有足夠的瞭解,回饋它以相應的報償?
方老師把自己比作「肥料」,以獻身海洋生態為己任。這一次,他把台灣溪流魚類的研究寫成故事,讓民眾可以藉由淺顯易懂的文字去瞭解、去參與。
我與老師的結識早在近二十年前,那時做空中攝影的我,空照作品在大地地理雜誌上發表之時,雜誌社請方老師撰文,對讀者進行解說。那段經歷,使我獲益良多。
在我二○○五年出版攝影集《悲歌美麗島》的時候,有幸邀請到方老師撰文,老師用「從沉淪的地平線,到消失的海岸」來形容環境被破壞的觸目驚心。空拍台灣的過程,是記錄也是發現,我陸陸續續從方老師的著作中對海洋有了更全面的瞭解,對環境永續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二○○六年,我出版另一本攝影集《從空中看台灣》,方老師依然力挺,他用「開闊的視野」、「寬大的胸懷」、「誠心的關切」、「改善的決心」來呼籲台灣的未來,也給了我在空拍領域持久堅持的信心。因為我們真的需要對我們的海洋、島嶼有這份關切之情,才能瞭解環境,面對問題;才能疼惜土地,守護家園。
人類的發展也帶來魚類生活的變遷,溪流中生物的命運也成為了環境監測的工具,方老師的這本新書,讓我們以魚的生命歷程,在台灣的溪流中穿梭,發現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