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創意,然後呢?
兼顧信念與現實,從在地角度出發,寫給創意人、創業家的實戰筆記。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思考才能創新,做文創更要有韌性,
兼顧信念與現實,從在地角度出發,
寫給創意人、創業家的實戰筆記。
◎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的第一本著作。
◎針對文化、創意、創業、品牌、市場,提出明確清晰的觀察與看法。
◎本書重新梳理文化與產業間不同面向的觀察,條理收納創業難題的解決方法。
獻給每個勇敢上路、試圖改變世界的創意人、創業家!
蘇麗媚曾是台灣電視界最年輕的副總經理,主導三立電視的品牌改造,並成功打造多齣叫好又叫座的優質戲劇。2011年,蘇麗媚創立「夢田文創」,自我定位為孵化各種文創新嘗試的實驗室,這是蘇麗媚理想的爆發與徹底實踐。
喜歡思考、大量閱讀,長期關注新媒體與新科技的蘇麗媚,從不同面向完整分享她在文創產業中的近身觀察,包括:
•文化創意產業到底是什麼、不是什麼?
•關於創業,你該有的正確思維?
•如何管理創意與團隊?
•如何從工作中培養創造價值的思考方式與態度?
•怎樣建立獨立判斷的習慣?
本書首度公開夢田文創獨到的創意流程與思考,輔以國內外代表性文創商品、服務背後管理、運作的邏輯分析,是第一本從台灣觀點出發,寫給創意人、創業家的實戰筆記。
目錄
出版緣起 讓創意開花、用創業深耕、以創值生根 盧智芳
推薦序 一起探索有趣的創意人生 徐譽庭
推薦序 找出台灣走向世界的模式 陳聖凱
推薦序 誠意和用心,就是她的風格 張榮華
作者序 說好故事,讓社會文明和思想美好進化! 蘇麗媚
【Part One創意】
01怎麼評估好創意?
02小事的巨大影響力
03在常理中要不依常理,在原則中要打破原則
04管理創意是一門大學問
05關於美感的暑假作業
【Part Two創值】
06創業新潮流:試試創作創業!
07你的working style是思考型,還是等待命令型?
08投入文創業的二種態度、三種準備
09對於自己的模樣要更在乎一點
10說個好故事
11分享經濟,分享什麼?
12好故事可以創造,不能編造
13追求自我也要O2O
14先有思辨力,才有說服力和影響力
15做個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的文創人
16勇敢推翻所謂「理所當然」
【Part Three創業】
17 創業,貴在初衷
18比起加法,創業家更要懂減法
19當創意遇上市場
20八年級創業家的逆襲
21有這種想法,別進文創界!
22文創經紀,經紀什麼?
23帶領Y世代,先丟掉角色框架
24人對,事就對了
25募資,是和世界對話的機會
26寫份好的「失敗報告」
27迎接新年,從整理內心開始
28 寂寞是門好生意,也是創業必修課
實驗紀事
特別收錄 蘇麗媚x盧智芳
序/導讀
作者序
說好故事,讓社會文明和思想美好進化!
蘇麗媚
「閱讀寫字」,最近迷戀上這件事。在閱讀時不斷靠寫字練習思想觸覺,寫字時竟又不斷地對閱讀開展龐大的飢渴,以至於原是獨立存在的兩者,成為了一件事,一件我想對文化更深刻思考、透徹練習的事,一直到我真正明白,我是誰。
文化,是集體生活方式的名詞,是對生活美好追求的形容詞。在文化這個行業裡,我們從生活小事開始閱讀、想像、追查、辯證、捍衛、實踐,用「不簡單的小事」影響做大事的人。
回想創辦夢田的初衷:「說好故事,讓社會文明和思想有更美好的進化!」這件大事至今我們仍然依靠著每一件小事持續的在積累中,方式就是在台灣這個性格良善的小島上,看清楚屬於我們自己的樣貌,我們的人情世故,尋找採集獨一無二的文化符碼,經過多元媒材的創作、轉譯到應用,和社會對話,讓無形的文化成為有形的價值,可被辨識,不可被取代。
二○一二因為創作工作所需,在田野調查中一頭栽進「獨立書店」的巨大時空,在那個一不小心會迷路的空間與時間裡探索著,書店主人自由的靈魂,書店空間知識的騷動,書店裏滿滿的書留下的非物質思想,腦裡的小宇宙像是原來空無一物的魔術袋,一下子注入可以變出任何生命的材料……那些對我這個個體而言,是思想進化、掙扎、明白、論戰,一直到和諧的過程。今天書裡整理的正是這個過程的現形記,我「閲讀寫字」的一部分。
在《過於喧囂的孤獨》書中,赫拉巴爾筆下的漢嘉說:「我的學識是在無意中獲得的,實際上我很難分辨哪些思想屬於我本人,來自我自己的大腦,哪些來自書本。」
因此,我在想:這本書,如何與不同世代對話?又要帶給翻開此書頁的讀者如何不同的閱讀理解?我反覆思索,相信專欄的觀點來自於平常閱讀文學作品的延伸與反芻。這也代表過去的閱讀經驗構成我思想的原型,所以書中決定以影響我思想甚巨的文學作品作為篇章導讀,透視每一篇觀點的「形成脈絡」,希望讀者收獲更全面的視角、更自由的思想質變,並致敬啟發我的作家們。
台灣很小,卻存在很多可能性。在梳理這本書時,確實找到了「小」的可能性軌跡,從故事、創意、創值到創業,表述了任何一個主張、一個想法、一個立場或是一件很想做的事情,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新思想的初始,一個意外革命的開端。這個「小」有時候恰是非凡的起點。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專職文字工作者,這本書的書寫陪伴了我兩個小孩由少年到青少年的完成時間,經歷我先生帶著三立電視堅持不失守本土創作而與中韓大軍抗爭的奮戰歲月,挑戰夢田夥伴堅持夢想的初衷,更是我在母親、妻子、執行長三個角色下,交錯學習成長中慢慢書寫長成。其中謝謝夢田夥伴、孩子和先生的愛給了我最完善的滋養,因此有了一雙看待美好世界的眼光,一個對生命豐滿感謝的美麗思想。
最要感謝盧總編輯妙筆生花的整理書寫,給了我最重要的對話與陪伴,重新梳理在文化與產業間不同面向的觀察,條理收納創業遇到的解決方法,集結而成一本關於「創意,然後呢?」的門道。獻給親愛的讀者。
出版緣起
讓創意開花、用創業深耕、以創值生根
盧智芳
這本書是蘇執行長個人的第一本著作,收錄了她在《Cheers》雜誌兩年多來對文創產業發表的各種觀察與論述。明明是蘇執行長非常熟悉的領域,但每個月進行我們的「一期一會」時,我總是見到她攤開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對每個題目要討論的內容,仔細地做好功課;對每一個我提出的問題,除了當下認真思考、回答,事後,我更是經常收到各種補充說明或資料。「非常用功」是蘇執行長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第一點。
而第二點,是每一次對話,她總是溢於言表的急切和企圖心。文化與創意的力量本來就無遠弗屆,在今天資訊科技與數位浪潮的帶動下,它更成為國力與影響力最能打破國界、快速延展的基礎。事實上,作為華人世界中生活美學發展最成熟、經濟運作最細緻的社會,台灣是非常有條件站上領導地位的,只是這幾年大環境未臻理想,不免出現各種比較、批評、甚至出走的雜音。儘管如此,我卻很少從蘇執行長口中聽到任何不滿、抱怨,她永遠在想:留在台灣應該做些什麼?可以再做些什麼?始終不斷衝撞、不斷以行動來尋找各種可能的出路。
至於書名定為「創意,然後呢?」則突顯了蘇執行長另一項個人特質:她是創意人,也是經營者;既感性、熱血,又理性、務實。創意固然需要有天馬行空的一面,但對環境、市場、資源的正確評估一樣不可或缺,這樣理想才不會只是空中樓閣,才能真正實踐。而關於創意如何醞釀,市面上已不乏大師經典或教科書,反倒是一本兼顧信念與現實、一本從在地角度出發為創意人、創業家量身打造的實戰講義,目前並不多見。這正是《Cheers》雜誌製作本書的初衷,希望透過蘇執行長的經驗傳遞,不僅能激發更多創意的種子,更能透過創業、創值,讓它們落地開花,深耕並且生根。
付梓之際,再次回顧這段歷程,由衷感謝蘇執行長一路真誠無私的分享。也期待我從中得到的所有收穫與感動,都能在字裡行間帶給每一位讀者。
﹙本文作者為《Cheers》雜誌、《Cheers》雜誌自製書系總編輯﹚
推薦序
找出台灣走向世界的模式
文/陳聖凱
我是七年級生,也是社會創業家。自二十五歲投入創業以來,這七年多的時間,正好經歷了台灣在青年創業/社會企業/文創等領域最波瀾壯闊的幾年。
從我自身經驗,到觀察身邊所認識的創作者、創意人、創業家,通常屬於青年世代的往往有一種野性與爆發力,可以在點子發想、執行過程,或結果呈現上,玩出許多讓人驚豔的新花樣。然而過陣子,不乏聽到這些創新創意進入沈默,再過陣子成為歷史。我常常覺得,若能夠在創意啟動時,有一套思想,協助創意成為有持續性的價值,能持續地正面影響他人與社會,那該有多好。
也許因為身在其中,總是嘗試著整理我所觀察到的台灣豐沛的創新創意,以及創業的脈絡與法則,看能不能將這些觀察端給大家。但一來總感慨於自身的功力不足,深度不夠。二來自己知道著墨的領域較靠近社會創業,想法軸心不免有偏。若貿然論述整理,端出一盤四不像的作品,貽笑大方事小,誤導他人事大。因此幾年過去這些想法最後都沒有完整地寫出。
蘇麗媚老師,我們也稱她是「May老師」,是我在參加AAMA台北搖籃計畫時認識的導師。雖然我們並非直屬導生,但因為領域相近,又特別投緣,我一有機會就向May老師請益與學習。我發現,May老師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她天生的精煉頭腦與眼光,同時又混搭著自在和氣的草根能量。老師的好奇心極強,雖事業有成且閱歷豐富,至今仍時時大量吸收寬廣遼闊的新知,並展開出多元而嶄新迷人的洞見。
我認為,May老師的人格特質與其對新事物的洞見,加上厚實的產業經驗,正是這本《創意,然後呢?》重要的三道韁繩,駕馭住創意之後,創新創業這隻大犢。
老師提到,文化的終極目標不是成為「產業」,而是形塑出一種生活態度。這句話恰恰點出大多想要投入此領域之人的盲點與難處。文化走向產業化,是當前滿主流的想法,然而May老師的這句提醒將文化的終極目的往上拉了一層,突破了產業思考所帶來的限制。的確,倘若文化最終是要形塑某種生活態度,那麼可能包含的面向與深度將大大不同,正是這樣的不同,才有可能凸顯文化的價值所在,也是這本書所要逐步引領讀者前往的境界。
May老師書中提到,「文創的任務是讓生活更好、文明更進步;創造並連結人的集體價值,才叫文化。如果始終只有一個人埋頭苦幹,也不符合文化應該是多數人集結的共同價值。」這段話讓我想到,產業與文化間異曲同工的部分,就是集眾。這份集眾之力,將我們的文化有了廣度與力度,建於此上的文創也才有了更加厚實的價值依歸。
台灣所擁有的文化底蘊、充沛的自由思潮,搭配有紀律的管理發展,我相信彼此相輔相成之下,會是台灣走向世界、走向下一世代的核心模式。建議大家在充沛的點子發想初始之時,同時就思考到創意、創值、創業等面向,相信不論對自己、對團隊、對現下、對發展,都會有莫大的幫助。
﹙作者為以立國際服務創辦人﹚
誠意和用心,就是她的風格
文/ 張榮華
蘇執行長離開三立電視後,本來希望她在回歸家庭之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