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我們這一代:一個半導體工程師的回憶錄
李開復:「胡國強是一位自信又謙虛的人,勇於嘗試,樂於學習,足以為現代年輕人楷模。」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胡國強 ── 人稱「矽谷風雲人物」、「半導體尖兵」
從PC革命(CPU設計)、圖像革命(繪圖晶片設計)到行動革命(GPS設計)
開發「繪圖加速器」,推動「GPS商品化」
促使時下3C產品不斷變革,越趨便利而多元
李開復:「胡國強是一位自信又謙虛的人,勇於嘗試,樂於學習,足以為現代年輕人楷模。」
李家同:「胡國強相當冷靜,有分析力,又肯傾聽別人意見,足以為年輕工程師的學習對象。」
那一代的台灣人,歷經物質匱乏、貧苦歲月,但充滿鬥志,勤奮努力,認真敬業,在各自專業的領域裡,一步一腳印,闖出一片天地。
胡國強,出身平凡的空軍子弟,靠著勤奮+打工+厚道+感恩+機遇,一路勤懇努力向前邁進。用功考上建中、台大電機,畢業後赴美留學。從基層做起,打破美國矽谷科技產業的「玻璃天花板」,成為一群美國天才工程師的CEO。在事業高峰,回到台灣,接管當時頂尖的企業:聯華電子。
李開復說:「我強力推薦這本書給台灣的年輕人,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
‧擁抱世界、敢於嘗試:國強兄拒絕成為井底之蛙。他看到台灣教授和國外的差距,選擇當家教也要掙一張機票,到世界頂尖的學府。他勤學英語,真正地打入了美國人的企業。
‧尋找火箭、隨之飛騰:年輕人應該尋找快速上升的領域和企業,才能從中得到快速成長的機會。國強兄經過多學科自我測試和精密的產業分析,找到了半導體這個「超速火箭船」的行業。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個大行業中,不斷地找到行業內的「上升火箭」,如CPU, 繪圖晶片,GPS,一共參與了三家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大公司,其中兩個是他從初創階段參與的。
‧勤奮努力、追求卓越:國強兄特別勤奮,他為了考試背下了整篇「中華民國憲法」。在名校博士畢業,進入頂尖企業之後,他花了六年時間,晚間讀書,繼續攻讀下一個MBA(商學碩士)學位。
‧細膩分析、智慧選擇:在現今這年輕人迷茫的時代,國強兄智慧的選擇猶如一盞明燈。國強兄總是給自己最多機會;在申請留學的同時,他也準備高考。在接管更大的團隊時,他依然不放下技術。在多次達到事業高峰時,他正確地決定從山上下來,才能走上更高的下一座山。
‧熱愛家庭、孝順父母:國強兄在書中對家人的懷念和熱愛,讓人動容,尤其是對父母的敦促和心血。父母生病,他都放下執行長的工作,親力親為的照顧他們。他是真正的孝子。
‧充滿自信、保持謙虛:從國強兄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自信和謙虛不是二選一的。一個同時自信而又謙虛的人,會勇於嘗試,樂於學習,但是不會陷入驕傲自滿的狀態。
目錄
李家同推薦序
李開復推薦序
自序
第一篇 回憶
第一章 成長
出生於動亂的年代/父母的家鄉/兒時回憶/初中時期/建中:學習的樂園/父親的背影/大專與軍校聯招/成功嶺懇親會/台大工學院的教育/四年苦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台大的校風/準備赴美深造/空軍機校服預官役/西出陽關無故人/我為何選擇伊利諾大學?/美國與台灣教育、生活上的差異/是名師也是嚴師/邏輯合成與電腦輔助設計/為母親唸博士,為父親讀企管碩士/贏得美人芳心,共組家庭/陪伴兒子初長成/家庭生活與社區參與
第二章 我的職場生涯
初試啼聲@Zilog/矽谷的創新創業文化/第一次創業Verticom/S3 與繪圖加速器/瑟孚科技與衛星定位/IC Ensemble/我的台灣經驗:聯華電子與新能微電子/返校領「傑出校友成就獎」
第三章 浩浩親恩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相夫、教子、興家/手足情深/
第二篇 分享
第四章 半導體經驗分享
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演變/摩爾定律會一直走下去嗎?/為甚麼要懼怕紅潮?/如何再造台灣高科技的輝煌/創業維艱/守成不易/永續經營最難
第五章 我們這一代
第六章 給年輕人的建議
第三篇 附錄
胡國強博士奮鬥歷程/嘉言集/胡凌雲先生墨寶
序/導讀
推薦序
李家同
我很少替人寫序,但是胡國強找我寫序,我立刻就答應了。胡先生找我寫序的時候,我還沒有看過他寫的文章,為什麼我會立刻答應呢?道理很簡單,胡國強是一個性情中人,性情中人所寫的書,一定是很值得看的。
我想得沒錯,胡國強的這本自傳的確很好看,對我而言,有兩大部分最值得一看,第一部分是講他父母在中國大陸的遭遇,第二部分是他的工作。
胡先生的父母當年在大陸所經歷的事情都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比方說,我們都聽說過「土匪」這個名詞,可是很少人知道土匪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偶爾在小說裡看到有關土匪的情節。對我而言,這些都是小說裡的鋪陳,並非真有其事,沒想到在胡先生的自傳裡,我們可以看到有關土匪的真實事件。
胡先生的父母在大陸時的家庭是所謂的大家庭,很多小說會描寫大家庭的種種問題,看胡先生的自傳,等於看小說,唯一不同的是這些情節都是真實的。
胡先生在台灣時曾經做過聯電的執行長,比較少人知道他在美國的工作經驗,他的工作都和半導體有關。半導體工業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工業,看胡先生的書當然不見得就因此而能徹底了解半導體工業是怎麼一回事,但一定會增加對半導體工業的認識。
我看過很多人的自傳,有的人還沒有退休就在寫自傳,因為他們一有機會就會告訴大家他見過某某大人物,演講的時候也會將相關照片給大家看。胡先生一定見過很多有頭有臉的人,但是他的自傳裡卻很少提到什麼大人物,這不稀奇,我前面說過,他是個性情中人。
任何人看了胡先生的自傳以後,一定會有一個結論:胡先生相當冷靜。他在自傳中表達了一些看法,從這些看法中,我們可以看出胡先生是會冷靜思考的人。在我和胡先生交往的過程中,也感到他不是主見過深的人,也就是說,他對別人的看法也會有興趣。
我感到胡先生似乎真正想退休了,因為寫自傳的人都是不想再現身江湖了。我認為胡先生夠冷靜,有分析的能力,肯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有學問,太早退休是很可惜的。我期待胡先生再創事業,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國家社會的利益。我們的國家的確有不少優秀的年輕工程師,但也總需要有經驗的人來領導。
胡先生請我寫序,他一定會發現這篇序與眾不同。
李開復
幾年前,因病回台治療,有幸在一位高人的課堂中結識了胡國強博士。每週上課時,只覺得他是一位溫文儒雅、善於發問的長者。一次課後午餐,才了解他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人,有著輝煌的職場和創業經驗。非常榮幸,能夠為他的新書《我們這一代:一個半導體工程師的回憶錄》寫推薦文。
如書名所言,國強兄是一位典型的頂尖工程師。在這本書裡,我們看到他的「學霸」生涯,建中、台大畢業,赴美留學,然後從基層做起,做到執行長、董事長。他打破了美國的「玻璃天花板」,成為大批美國天才工程師的老闆。在事業高峰,他又回到台灣,接管了台灣最頂尖的企業之一。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參與了PC革命(CPU設計)、圖像革命(繪圖晶片設計)、行動革命(GPS設計)。
我認為他的成功可以用一個公式來描述:
聰明+家教+勤奮+厚道+感恩+機遇。
我強力推薦這本書給台灣的年輕人,台灣年輕人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
擁抱世界、敢於嘗試:國強兄拒絕成為井底之蛙。他看到台灣教授和國外的差距,選擇當家教也要掙一張機票,到世界頂尖的學府。他勤學英語,真正地打入了美國人的企業。
尋找火箭、隨之飛騰:年輕人應該尋找快速上升的領域和企業,才能從中得到快速成長的機會。國強兄經過多學科自我測試和精密的產業分析,找到了半導體這個「超速火箭船」的行業。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個大行業中,不斷地找到行業內的「上升火箭」,如CPU、繪圖晶片、GPS、一共參與了三家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大公司,其中兩家是他從初創階段參與的。
勤奮努力、追求卓越:國強兄特別勤奮,他為了考試背下整篇「中華民國憲法」。在名校博士畢業,進入頂尖企業之後,他花了六年時間,晚間讀書,繼續攻讀MBA(商學碩士)學位。
細膩分析、智慧選擇:在現今這年輕人迷茫的時代,國強兄智慧的選擇猶如一盞明燈。他總是給自己最多機會:在申請留學的同時,他也準備高考;在接管更大的團隊時,他依然不放下技術;在多次達到事業高峰時,國強兄正確地決定從山上下來,才能走上更高的下一座山。
熱愛家庭、孝順父母:國強兄在書中對家人的懷念和熱愛,讓人動容,尤其是感念父母的敦促和心血。父母生病,他放下執行長的工作,親力親為的照顧他們。他是真正的孝子。
充滿自信、保持謙虛:從國強兄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自信和謙虛不是二選一的。一個同時自信而又謙虛的人,會勇於嘗試,樂於學習,但是不會陷入驕傲自滿的狀態。
雖然國強兄是位工程師,但是他的文筆甚佳,很會講故事。這本書和故事書一樣地好看。這本書裡面有:
高淩風、蔡明介、曹興誠、張純如等人的事蹟。
美國企業面臨跌宕起伏,追尋卓越的描述。
一位老父親從繁華進入簡樸的過程中得到智慧,對兒孫留下最珍貴禮物的感人事蹟。
一位「人生勝利組」的組員,如一位普通工程師一般地毫無架子,對現今台灣年輕人的迷茫提出樸實、真誠、可行的建議。
希望台灣青年都能閱讀這本充滿智慧的書,做出如同胡國強先生般智慧的選擇。
自序
2015年7月中旬,我交卸了新能微電子公司的職務後,第二天早上八點就開始寫這本回憶錄。這是我構思了許久,一直想做的一件工作。能夠開始著手,心中竟有莫名的喜悅感。
寫這本回憶錄有兩個目的:一是紀念我的父母親;二是把我的求學、生活、就業經驗提供給年輕人參考,尤其是家境窮困的年輕人。
父母親生長在一個動亂的大時代裡,從富裕的環境跌到顛沛流離的困境。他們的大半生只專注在一件事,那就是提供三個兒女的溫飽、受教育,讓他們成家立業,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這個過程艱辛,有許多感人的細節。他們在完成了使命後已撒手西去,但他們的心血和努力值得紀念。
1949年(民國38年)我出生於南投草屯,從小到大都在困境中掙扎向上,希望有一天擺脫貧窮。我的資質中上,小時候在父母的羽翼呵護下成長,在他們的導引下,幸運地沒有犯什麼大錯。我的故事可以提供給家境不好的年輕人很多借鏡,我想告訴他們一個訊息:物質的匱乏不是困難的限制,只要身體好,只要有奮鬥不懈的意志,你就能得到好成果。我一生至此,由於下苦功,在學業及事業上累積了一些成績,在書中也據實記錄,絕非吹噓之意。
為什麼書名取《我們這一代》呢?一代的定義因人而異。網路上有說三年、五年、十二年、二十年等,我的定義是二十年,包括比我年長、年輕各十年的人。例如我的兄長胡國光大我十一歲,我們在生活上有許多共同的體會。在職場上我碰到許多小我五至十歲的朋友,談到半導體時也是很容易溝通的。我們這一代在成長、求學及就業的經歷,和小我們二、三十歲的人有許多不同,和小我們四、五十歲的年輕人更是大大不同。至於副標題「一個半導體工程師的回憶錄」就很容易解釋了。
我大學唸的是電機,出國留學讀的是電腦,畢業後有幸趕上半導體高成長的洪流,也見證到半導體對個人電腦、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社群網站等等應用的蓬勃發展。因緣際會,我一生橫跨了三個半導體子領域:電腦輔助設計、積體電路設計及晶圓代工。在美國矽谷工作了二十五年,在台灣工作了十二年半。我研究所畢業後找到IC設計工程師的工作,一路走來,換了幾家公司,退休前也升到總經理、執行長及董事長的職位。但我一直覺得當工程師及工程經理時最自在,貢獻也較多。管理人是一門藝術,要做得好又很享受還真不容易。年歲愈長,愈覺得高科技產業的變化快、挑戰大,慶幸曾經是一個稱職的工程師。
我這一生碰到不少貴人、老師、老闆,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也對我很有啟發。很榮幸我邀請到兩位名人為本書寫推薦序。李家同教授是眾所周知的,他多年來在幫助弱勢青少年以及鼓吹台灣重視基礎科技扎根上的努力,受到台灣各界的稱讚及支持。李教授是長我十歲的台大電機系學長,我是在聯電時結識他,一同合作幫助弱勢兒童。另一位寫推薦序的是李開復先生,他是全球擁有盛名且是華人圈裡少有的軟體專家,我是在氣功課上認識他的,開復小我一輪(十二歲)。我們三人都算是同一代人。
可惜的是,我在美國的一些長輩,包括我的論文指導教授室賀三郎(Saburo Muroga),Zilog 時的經理、Xilinx 創辦人福里曼(Ross Freeman),均已離開人世,我後面有專文介紹他們。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