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10種物質改變世界

物質竟然如此不簡單,材料科學原來這麼有趣!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紙本絕版書 Readmoo 電子書
  • 22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你一定會說,這個書名是騙人的,世界上的物質何其多,改變世界的物質何止10種。

 

但是這個書名其實也一點都沒有騙人,作者不僅介紹了許多在我們生活中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有時根本視而不見的物質,如何曾經大幅度改變了我們與世界的關係。也介紹了許多相當有潛力,在未來一定會改變我們生活的物質!

 

物質竟然如此不簡單,材料科學原來這麼有趣!
 

且看史上精采且重要的十種物質,如何改變了我們的過去,又如何蓄勢待發,準備改造未來!
 

這其中有許多物質看起來實在太平常,讓我們幾乎忘了它們的存在,像是做衣服的布料、做工具的金屬、做罐子的陶瓷、溝通用的白紙,還有吃了開心的巧克力。然而,這些物質卻曾徹底改變了人類生活。
 

當然也有一些物質以怪得出奇聞名,例如人類已知最輕的固體「氣凝膠」、可以自行復原的金屬和能變成真正骨骼的植入物,這些都是會改變我們未來的劃時代新物質。
 

你會驚嘆,物質如何以獨特的方式,深刻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作者

米奧多尼克(Mark Miodownik)
 

倫敦大學院材料科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學會會士,並曾入選《泰晤士報》「英國百大影響力科學家》。
 

他樂於為大眾講解材料科學,且廣受歡迎,曾擔任多部紀錄片的主持人,包括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第二台製作的《發明的天才》。
 

2010年,他獲邀在科普界最負盛名的英國皇家科學院聖誕講座進行演講。
 

他也是倫敦大學學院的製成研究中心主任,這個中心裡有一座材料館,收藏了地球上最神奇的一些物質,並且和多所博物館共同推出互動節目,合作夥伴包括泰特現代美術館、黑沃德畫廊和威康收藏館等等。

譯者

賴盈滿

 

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現專事翻譯,譯有《資訊》和《不大可能法則》等書。

目錄

前言  走進神奇的物質世界
1. 不屈不撓的鋼
2. 值得信賴的紙
3. 重要的混凝土
4. 美味的巧克力
5. 神奇的發泡體
6. 充滿創造力的塑膠
7. 透明的玻璃
8. 打不斷的石墨
9. 精緻的瓷器
10. 長生不死的植入物
更進一步  材料科學之美

序/導讀

前言 走進神奇的物質世界

 

  我站在地鐵車廂裡,身上有一道13公分、後來被醫師判定為穿刺傷的傷口汨汨滲血,我心想接下來該怎麼辦。那是1985年的一個五月天,我在車門關上前跳進車廂,把攻擊者擋在門外,卻沒閃過他的攻擊,背上被刺了一下。傷口像遭利紙割傷一樣劇痛,而我看不到傷勢有多重。但身為英國人,又是中學生,我心中的難堪壓過了應有的常識。因此我非但沒有呼救,反而決定最好悶不吭聲坐車回家。這麼做很怪,但我就是那樣做了。

 

  為了讓自己分心,別去注意疼痛和鮮血流過背部的不適,我試著回想剛才究竟發生了什麼。那傢伙在月台上朝我走來,向我要錢。我搖頭拒絕。他突然湊得很近,讓人很不自在。他盯著我說他有刀,他說這話時噴了幾滴口水,灑在我的眼鏡上。我順著那傢伙的目光望向他藍色連帽夾克的口袋,發現他一手插在口袋裡,口袋鼓了一塊。我直覺認為他只是虛張聲勢,鼓起來的是他的食指。接著我心裡閃過另一個念頭:就算他有刀,也一定是很小一把,才塞得進口袋裡,因此絕不可能傷人太重。我自己也有小刀,知道那種刀很難刺穿我身上那麼多件衣服,包括我引以為傲的皮夾克、灰色羊毛西裝制服、尼龍V領套頭衫、白色棉襯衫,外加只打一半的條紋制服領帶和棉背心內衣。我腦中迅速浮現一計:繼續跟他說話,然後趁車門關上之前把他推開,趕緊上車。我看見車就快來了,確信他一定來不及反應。

 

一刀引起的機緣
 

  有趣的是我猜對了一件事:他真的沒有刀。他手上的武器只是一把用膠帶纏住的剃刀刀片。那一塊小鐵片不比郵票大,卻一口氣割穿了五件衣服,刺破我的表皮和真皮,一點阻礙也沒有。我後來在警局看到那玩意兒,整個人愣傻了,如同遭催眠一樣。我以前當然看過剃刀,但那一刻卻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它。我那時剛開始刮鬍子,只看過嵌在比克牌橘色塑膠刮鬍刀裡的剃刀,那玩意感覺友善得很。警察問我兇器的事,我們之間的桌子微微晃動,剃刀也跟著搖晃,映著日光燈熠熠生輝。我清楚看見它的鋼刃依然完美無缺,下午那一番折騰沒有在上面留下任何刮痕。

 

  我記得後來要填筆錄,爸媽焦急坐在我身旁,不曉得我為何停筆不前。難道我忘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其實我是盯著第一頁頂端的釘書針瞧,很確定它也是鋼製的。這一小根其貌不揚的銀色金屬不僅刺穿了紙面,而且乾淨俐落,精準無比。我檢視釘書針的背面,發現它兩端整整齊齊對折收好,把紙緊緊抱住。連珠寶匠也沒有這等功夫。我後來查到世界上第一把訂書機是工匠親手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打造的,每一根針上都刻著國王的姓名縮寫。誰想得到訂書機竟然有皇室血統?我覺得這釘書針真是「巧奪天工」,於是指給父母親看。他們兩人對看一眼,面帶愁容,心想這孩子一定是精神崩潰了。我想是吧,因為怪事顯然發生了。那一天,我正式成了「物質迷」,而頭一個對象就是鋼。我突然對鋼超級敏感,發現它無所不在,其實只要開始留意,就會察覺確實如此。

 

  我在警察局做筆錄時,發現原子筆尖是鋼做的;我父親焦急等待,鑰匙圈啷啷作響,那也是鋼製成的;後來它還護送我回家,因為包住我家車子外殼的還是鋼,而且厚度比一張明信片還薄。說也奇怪,那輛小Mini平常很吵,但我覺得它那天特別乖巧,彷彿代表鋼為下午的事向我道歉。回家後,我和父親並肩坐在餐桌前,安靜喝著母親煮的湯。我突然停下來,發現自己正拿著一塊鋼片放進嘴裡。我把不鏽鋼湯匙吸吮乾淨,拿出來看著它發亮的表面。那勺面又光又亮,連我變形的倒影都看得見。「這是什麼材質?」我揮動手裡的湯匙問父親:「還有它為什麼沒味道?」說完,我把湯匙放回嘴裡仔細吸吮,確定它是不是真的沒味道。

 

  我腦中湧出了幾百萬個問題。鋼為我們做了那麼多事,我們為什麼幾乎不曾提到它?這材料和我們那麼親密,我們把它含在嘴裡、用它去除不要的毛髮、坐在它裡面到處跑,它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我們卻幾乎不曉得它如此萬能的訣竅。為什麼剃刀用來切割,迴紋針卻能隨意彎折?為什麼金屬會發亮,玻璃卻是透明的?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討厭混凝土而喜歡鑽石?為什麼巧克力那麼好吃?某某材料為什麼外觀是那樣子、有那樣的性質?

 

物質構築了我們的世界
 

  自從那天被人刺傷之後,我所有時間幾乎都沉迷在物質裡。我在牛津大學攻讀材料科學拿到博士,主題是噴射引擎合金,接著又到全球各地最先進的實驗室擔任材料科學家和工程師。我對物質愈來愈著迷,手邊收藏的特殊材料也愈來愈多。那些樣本如今都納入我跟同事好友賴芙琳(Zoe Laughlin)和康林(Martin Conreen)共同打造的物質館裡。其中有些怪得離譜,例如美國航太總署的氣凝膠,成分有99.8%是氣體,感覺就像固態煙霧。有些具有放射性,例如我在澳洲一家古董店很裡面的角落發現的鈾玻璃。有些很小卻重得誇張,例如要費盡千辛萬苦才能從鎢錳鐵礦提煉鑄成的鎢條。有些雖然常見卻隱含不為人知的祕密,例如具有療效的混凝土。這座物質館目前位於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製成研究中心,裡頭收藏了上千種材質,呈現出建構我們這個世界,從住家、衣服、機器到車輛的各種原料。你可以用它們重建文明,也可以用它們毀滅世界。

 

  然而,我們還有一個更巨大的物質館,裡頭收藏了數百萬種材料,這是已知最大的物質館,而且收藏數量一直呈指數成長:那就是人造品的世界。請看本頁的相片。

 

  這是我在我家屋頂喝茶的相片。這張相片非常普通,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像一份型錄,列出了建構我們整個文明世界的各種物質。這些物質很重要。拿掉混凝土、玻璃、織料、金屬和其餘材質,我就只能光溜溜的飄在空中發抖。我們或許自認為文明,但文明絕大多數得歸功於豐饒的物質。少了物質材料,我們可能很快就得和其他動物一樣為了生存而搏鬥。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是衣服、住家、城市和各式各樣的「東西」讓我們成為人(只要去過災區就知道我在說什麼),而我們用習俗和語言讓它們具有生命。因此,物質世界不僅是人類科技與文化的展現,更是人類的一部分。我們發明物質、製造物質,而物質讓我們成為我們。

 

文明世代就是物質世代
 

  從我們對文明發展階段的劃分(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就可以看出物質對我們而言有多麼根本和重要。人類社會每一個新時代都是因為一種新物質出現而促成的。鋼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關鍵原料,讓工程師得以充分實現夢想,做出吊橋、鐵路、蒸氣機和郵輪。修建英國大西部鐵路與橋樑的偉大工程師布魯內爾(Isambard Kingdom Brunel)用物質改造了地景,播下現代主義的種子。

 

  二十世紀常被歌頌為矽時代,是因為材料科學的突破帶來了矽晶片和資訊革命。但這個說法忽略了其他五花八門的嶄新材質,它們同樣改寫了現代人的生活。建築師運用大規模生產的結構鋼和平板玻璃建起摩天大樓,創造出新的都市生活型態。產品和服裝設計師用塑膠徹底轉變了我們的住家與穿著。聚合物製造而成的賽璐珞催生了影像文化一千年來的最大變革,也就是電影的誕生。鋁合金和鎳超合金讓我們製造出噴射引擎,使得飛行從此變得便宜,進而加速了文化互動。醫用和齒科陶瓷讓我們有能力重塑自己,並改寫了殘障與老化的定義。整形手術的英文是plastic surgery,而plastic有「塑膠」的意思,這顯示物質往往是新療法誕生的關鍵,從器官修補(如髖關節置換手術)到美化外表(如矽膠隆乳)都是如此。德國著名解剖學家馮.哈更斯(Gunther von Hagens)博士展出人體標本的「人體世界展」,也展現了新穎的生醫材料對文化的影響,促使我們思考自己生時和死後的物質性。

 

  人類建構了物質世界。如果你想了解其中奧祕,挖掘這些物質來自何處、如何作用,又如何定義了我們,這本書便是獻給你的。物質雖然遍布我們周遭,卻往往面貌模糊得出奇,隱匿在我們生活的背景之中毫不顯眼,乍看很難發現它們各有特色。絕大多數金屬都會散發灰色光澤,有多少人能分辨鋁和鋼的差別?不同的樹木差異明顯,但有多少人能說出為什麼?塑膠更是令人困惑。誰曉得聚乙烯和聚丙烯有什麼差別?但更根本的問題或許是:這種事有誰在乎?

 

  我在乎,而且我想告訴你為什麼。不僅如此,既然主題是物質,是構成萬物的東西,那我愛從哪裡開始都可以。因此,我選了我在屋頂的相片當成這本書的起點和靈感來源。我從相片中挑了十種物質,用它們來說「東西」的故事。我會挖掘這十種物質當初發明的動機,揭開背後的材料科學之謎,讚嘆人如何用高明的技術把它製造出來。更重要的是,我會說明它為何重要,為何少一物便不能成世界。

 

  在發掘的過程中,我們將發現物質和人一樣,差異往往深藏在表面之下,大多數人唯有靠先進的科學儀器才能略窺一二。因此,為了了解物質的性質,我們必須跳脫人類的經驗尺度,鑽進物質裡面。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320692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6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