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武俠小說與電影中,高手、大俠們,都以劍術來行俠仗義。
但你知道,那些劍法全是錯的嗎?
想學真正中國武術的劍術,三才劍就是最好的教材!
雲門舞集拳術教師徐紀師傅親自講解示範
本書特色
三才劍:
1.樸實無華,剛健大方。不混雜纖巧的戲弄,美化的舞姿。
2.分為上下兩趟,每趟各分四段。指引學習者分段專精,最後一氣呵成,完成個人的單練。
3.可以一人練上趟,另一人練下趟,招招對刺,式式互擊。將單練一變而成三才對劍。不必另學,經濟、現成。
目錄
第一章:概述
沿革
師承
特色
第二章:基功
寶劍操
劍胳膊
序/導讀
作者序
劍,是中外各國無不皆有的兵器。
而劍文化,則是中國獨有的,對於劍的一種特別的與痴迷……
於焉,劍被美化、神化,而威力無邊,而諸器辟易。
根本上,從武術──一種科學──漸變而為一種浪漫的情志。脫離了劍術的真實,而發揮虛幻的才思……
因此,國畫上有劍,神像上有劍。收藏專家的箱匣中有劍,價值連城;尋常百姓的牆壁上有劍,鎮宅平安。道士作法,捉鬼驅妖,手中執劍;稚子嘻鬧,官兵強盜,童玩有劍。舞蹈用劍,唱戲用劍。武俠小說的大俠,一定擅劍;功夫電影的高手,必然用劍……
終而至於,人人手中無劍,而心上有劍。劍與伊人,全無關連,卻極其熟悉。人人皆懂,自以為是;深入人心,習俗、禮儀、器皿……是之謂:劍文化。
武林習俗,把練武叫做打拳。而刀是劈刀,棍是掄棍、槍是扎槍;劍嗎?就叫舞劍;而、舞是動詞。
民族舞蹈裡頭,有許多手執道具而舞的舞碼。比如:執羽扇的羽扇舞,拿筷子的筷子舞;手捧牡丹,是牡丹舞;身佩荷花,作荷花舞。揚起馬鞭的,叫鞭舞;耍動寶劍的,就叫做「劍舞」。
劍舞,是一種舞蹈的名稱。
由此可知,同一個劍字,同一個舞字,字是全同,而排序不同。先後上下,相去確實無多,所言所指,就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了!
劍舞優雅,美觀;觀之引人心怡,令人情舒,可以淘洗心魂,使歸於美。
而舞劍則常常寒光一閃,流血十步,嚴峻迫切,以決生死。其心志,能忍能狠;其身手,緊守急攻。它沒有閒情逸致,它不見倜儻風流。
這自然各行其是,不涉不干,不成問題,不必研討。乃是同樣可貴、各具價值的兩件文化遺產與活動。
除非,不知其故地,卻普遍地以劍舞代替了舞劍──包含武林高手在內!
又或者,可知其故的是:真正的技術──舞劍,已經失傳……
僥倖殘留的劍論、劍技與劍這件兵器的正確形制,在「少數服從多數」的摩登時代,必然敗選,而無權發言;又何談匡正偏頗,使歸於正呢?!
技不輕傳,是過去不良的傳統。中國人擅行此道,而以武術界最惡最甚!
依賴言論自由的時俗,老傳統要現代化的認知,以及敝帚不敢自珍,拋磚可以引玉的深切渴望……
於是,就有了這麼一本小書。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