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群的征服

紙本絕版書 Readmoo 電子書
  • 280

內容簡介

我們為什麼會有犧牲、信任、分享這些利他無私的行為,卻同時也存在背叛和欺騙?
文化、宗教、藝術,這些我們向來視之為人類文明之精華,究竟是社會性的積累、還是生物性的產物?
由此思考,我們是否能對人類行為有更不一樣的理解與詮釋?

人類對自己在生物圈中的角色一直非常困惑、也非常矛盾。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由人猿/古猿演化而來;人類跟所有生物一樣,有一個「生物學」上的分類系統可供棲身。但人類也自詡有所謂的「文明」,社會性的積累讓「人」有別於一般生物。

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森試圖從演化角度解答這個問題。他在本書中提出「真社會性」的概念,不只挑戰過去半世紀用以解釋動物利他行為的「自私基因」理論,也試圖為人類的文化及社會行為,給出一個生物學上的說法。

威爾森認為天擇篩選的是群體,因此具有合作特質的真社會性群體擁有演化上的優勢。而真社會性的形成有幾個重要演化步驟:一、形成群體;二、建立永久且具備防禦功能的巢穴,並留在巢中共同生活;三、強化個體間合作,並出現階級性的分工;四、天擇對群體的篩選會進一步改變該物種的生活史和社會結構,因而產生複雜的超生物。

人類這個群體因真社會性具有演化的優勢,但也因群體過於複雜,導致群體中的成員仍須為了生存,彼此競爭,產生自私利己的行為。利他與自私這兩種矛盾的本性,造就了人類複雜的社會行為與文化積累。

我們無法從外星人的尺度對人類進行觀察,於是威爾森以螞蟻、蜜蜂等昆蟲的觀察為引,從中延伸描述人類的生物性與特殊性,兼納人類學和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試圖重新解釋我們慣常以文化解釋的社會行為,並重新看待所謂人類的本性、人類的起源,與未來。

某些論述者認為,農業是「人類世」(Anthropocene)開始的證據以及與先前地質年代的最大差別。而我特別閱讀到的部分,卻是關於演化與生態共同形成壓力的思考:真社會性生物都會建造「可以永久使用且有防禦功能的巢穴」,但這個巢穴以及相鄰的環境所需要供給的環境資源,在人類與螞蟻的操作方式上卻有相當大的不同。人類為何越過與其他物種或者環境資源的合作模式,變成改變地表形態最主要的動力?這在本書的閱讀過程當中,似乎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示。——李宜澤,本書讀後記

作者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1929~)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人稱「社會生物學之父」、「生物多樣性之父」、「螞蟻先生」,為當代最重要的生物學家暨昆蟲學家,曾榮獲美國國家科學獎(1976)、泰勒環境成就獎(1984)、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克拉福獎(1990)、富蘭克林科學傑出成就獎章(1998)等,其科普著作亦兩度榮獲普立茲獎。1995年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美最有影響力的二十五人之一。

著作包括《昆蟲社會》(1971)《社會生物學:新綜合理論》(1975)、《論人性》(1978)、《螞蟻.螞蟻》(1990)、《繽紛的生命》(1992)、《大自然的獵人》(1994)、《知識大融通》(1998)、《生物圈的未來》(2002)、《蟻丘之歌》(2010)、《給青年科學家的信》(2014)、《人類存在的意義》(2014)、《半個地球》(2016)。

《群的征服》為其2012年作品。

譯者

鄧子衿

科學編輯與譯者,主要翻譯生命科學與食物相關的書籍。近期翻譯作品有:《雜食者的兩難》、《生命的法則》、《毒特物種》。

目錄

序言 Prologue

I 高等社會性生物為何存在?
Why Does Advanced Social Life Exist?
1.人類的現況 The Human Condition

II 我們從哪裡來?
Where Do We Come From?
2.占領地球的兩條路徑 The Two Paths to Conquest
3.演化迷宮 The Approach
4.抵達 The Arrival
5.通過演化迷宮 Threading the Evolutionary Maze
6.創造之力 The Creative Forces
7.人類的基本特徵:部落生活 Tribalism Is a Fundamental Human Trait
8.人類的遺傳詛咒:戰爭 War as Humanity’s Hereditary Curse
9.從非洲突破 The Breakout
10.創造力爆發 The Creative Explosion
11.衝向文明 The Sprint to Civilization

III 社會性昆蟲稱霸無脊椎世界
How Social Insects Conquered the Invertebrate World
12.真社會性的創新The Invention of Eusociality
13.社會性昆蟲的創新之處 Inventions That Advanced the Social Insects

IV 社會演化的驅力
The Forces of Social Evolution
14.真社會性為何如此罕見 The Scientific Dilemma of Rarity
15.真社會性昆蟲的利他行為從何而來 Insect Altruism and Eusociality Explained
16.昆蟲邁開的大步 Insects Take the Giant Leap
17.天擇創造社會性本能之道 How Natural Selection Creates Social Instincts
18.社會演化的驅力 The Forces of Social Evolution
19.新的真社會性理論 The Emergence of a New Theory of Eusociality

V 我們是什麼?
What Are We?
20.何謂人類本性? What Is Human Nature?
21.文化如何演化 How Culture Evolved
22.語言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Language
23.文化差異的演化 The Evolution of Cultural Variation
24.道德與榮譽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Morality and Honor
25.宗教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Religion
26.創造性藝術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the Creative Arts

VI 我們要往哪兒去?
Where Are We Going?
27.新啟示 A New Enlightenment

致謝 Acknowledgments
【讀後記】社會性征服與物種思維:物種「真社會性」可以讓我們思考什麼?/李宜澤
註釋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572775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17*22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