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櫻花樹下、祇園祭裡,
我看到
古都生活許多許多 寂寞⋯⋯
謝謝上天,賜給我一個人在京都的日子。
謝謝生命,讓我與這些人、這些故事相遇。
在你離開的世界、季節,我走進古都,盛開的櫻花樹下,熱鬧的祇園祭裡,與你的許多許多寂寞相遇。
鴨川、櫻花、祇園⋯⋯嫻靜和優雅,你聽過或看過的京都;金子小姐與她不開燈的房間、土田先生一個人跳著華爾滋、老爺爺總在週末夜唱一整晚的KTV,灣生婆婆想念著台灣芋仔、面臨歇業的百年錢湯、時間彷彿停止的探戈老咖啡廳⋯⋯寂寞和稀微,你一定沒聽過或看過的京都。原來我們有著同樣的美麗與哀愁。
「這裡很美吧?」
「是,我都不想離開了。」
「日本可不是每一處都像京都這麼美好喔。妳是個幸運的留學生。」
「是的。」
「日本有京都這個城市,真教人感激。」
本書特色
1.一個留學生的京都後街觀察。
2.你不知道的京都人生。
3.京都的另類導覽
目錄
抵達。繁華與寂寞
單人華爾滋
祇園,一人KTV
金子小姐和她不開燈的房間
時光靜止的咖啡店
郁美的第二個房間
Eat 、love、 peace
咖啡夜店,一個人
佐藤老師的椅子
美香的願望
「吉田寮」學生宿舍
錢湯的溫暖
五条樂園
和服控
地主神社
青春紫芋物語
後來啊⋯⋯
離去。柔軟且明亮
序/導讀
【推薦1】單人交會/瞿筱葳(影像工作者、作家)
拿到《京都 寂寞》書稿之後,我沒有一口氣看完,花了幾天慢慢讀。因為每一篇都實在好看,有時清淡悠長,有時喜感又驚喜,讀了放下還能回味其中場景一二,捨不得太快讀完。
認識欣穎是這幾年的事,隱約知道她肚子裡藏了許多關於京都的故事。
後來發現這人很妙,彷彿候鳥,時不時有空就想去京都,除了扛些美麗的讓人尖叫的雅緻器皿回來,她去京都也像充電回神。我一直好奇,一個人怎麼能對一座城如此癡迷?那裡不知有什麼牽引著她,可以一去再去。
幾年前,幾組朋友前後赴京賞櫻,那是我第一次去京都,完全狀況外。幾位朋友共同編輯了一份線上地圖,主力情報提供者便是欣穎。
到了當地,我們讓那份地圖指引去了好些非熱門觀光的獨特景點,有藝術家獨自看顧的器皿店、絕美的染布坊、也有古老的錢湯(可惜我們沒去)……才發現那可說是一份欣穎私家清單。那大概是曾在古都慢行過的腳才會走到的京都滋味,讓我們的行程大大少了觀光味。但我想那只是她略施給我們這種觀光客的一點京都印象吧。
終於,欣穎寫出了在日本古都生活的那段日子。她真能寫。
在她筆下,每個故事是一個人的切面:守著單身公寓的房東、獨自去舊KTV唱歌的老先生、古怪咖啡店的老婆婆、著迷和服的和尚、一心學中文的獨居女等等,這些人物在京都古城生活,與作者交會。欣穎用獨特的眼光記下了他們的故事,有時奇異而戲劇性,卻如此真實。每篇故事有豐富的影像感,簡直自成一部部短片,順著文字鮮活地在腦中上演起來,果然是導演出手。
如果說,旅行容易脫離原有的框架,讓人突圍。那麼,時間更延長的旅居,除了離開原地的拘束,更能進入單人的心靈空間。這樣的心靈空間,我們有時稱為「寂寞」。我想,也正是這樣的「單人感」,使人容易與其他的單人交會,也更能有餘裕看見他人的生命與故事吧。
我在書中看見一雙明亮清澈的眼睛,獨自在京都的鴨川畔、櫻花樹下、破舊老店之中遊蕩生活著,她看見了一些人一些事,以及時光的流轉。這不是旅行之眼,而是慢慢看見城市故事的眼睛。
能有段時間獨自在一個緩慢而古老美好的異國城市生活著,想來是格外的奢侈。有一個能說故事的靈魂遊走其中,記下世間片段,對一座城來說,也是幸福的啊。
我特別喜歡這一連串故事帶來的餘韻。
每則篇幅不算長,但給人的感受卻是飽滿的,安靜而立體。
這對於我們所在的資訊擁擠、虛擬社交頻繁的世界而言,這樣的閱讀經驗也是一種奢侈。而這是關於京都的書,但更是一段時光的晶瑩擷取。
【推薦2】餘味綿長的日常/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讀著宋欣穎的書稿,竟時時想起京都最讓我難忘的那家小館子。
人間美味多矣,而我並不挑嘴。但若問我愛吃什麼,首先還是豆皮。我會為了小菜櫃子裡那無論油炸汆燙醬滷涼拌的一碟豆皮,專程光顧一間小吃店。然而愛吃歸愛吃,心裡也知道豆皮不是什麼上檯面的菜,簡直有點兒像是不好啟齒的guilty pleasure。豆皮做得再好,也不就是個豆皮嘛!它也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安份守己,並不去和雞鴨魚肉搶鋒頭。
不過,豆皮也有翻身當主角的時候──那是我這輩子吃過最體面的豆皮,就在京都。京都人弄素席,所謂「精進料理」,是出了名的。湯豆腐之為京都名物,便是最名貴的代表。豆皮呢,日本人叫它「湯葉」,換個名字,形象也一下子端莊起來。
十幾年前與當時還是女友的妻同遊京都,我從旅遊指南找到一間專精「湯葉懷石料理」的館子,全餐從前菜到甜點都是豆皮:豆漿浸豆皮、生豆皮、滷豆皮、炸豆皮、豆皮卷、涼拌豆皮、豆皮漬、豆皮丸子、豆皮湯、豆皮冰淇淋......。我興奮地把這家店列入重點行程,女友就像我所認識的多數人,對豆皮雖不至於厭惡,但絕不到專程吃一頓豆皮全餐的程度。她之所以願意陪我轉三趟公車、冒著雨去吃一頓昂貴的豆皮懷石,大抵像是許多女孩忍受男伴瘋迷鋼彈模型或者戰爭電影,陪著去趟阿宅模型店或者IMAX電影院,純粹出於愛心與耐心吧。
那是一間小小的店,一樓是豆皮外賣的舖子,櫃檯擺著一包包乾豆皮,各種形狀尺寸應有盡有,後面就是熬製豆皮的工場。二樓才是餐廳,冷冷清清沒幾個客人。我倆在安靜得簡直有壓迫感的和室,吃了全套十三道菜的豆皮懷石。我雖愛吃豆皮,也從未想過這個東西可以出落得如此深刻、豐富、動人,平素靜靜待在料理世界邊緣底層的材料,細心提煉,巧手整治,也可以是丰姿綽約的主角呢。
下樓結帳,不忘和一身和服的老闆娘道謝。大概專程來吃豆皮全餐的異國觀光客委實不多,她堅持帶我們參觀一樓熬豆漿、煉豆皮的工場。適逢週末,師傅休息,我們語言不通,卻未稍減她的熱情──她從晾掛豆皮的長竹籤剝下乾結的豆皮,讓我們嚐嚐那新鮮爽脆的口感,一面高高舉起竹籤,認認真真睜大了眼,口誦:「yuba! yuba! (湯葉!湯葉!)」......,彷彿那竹籤便是哈利波特的魔杖,「yuba!」便是祕術的咒語了。
臨走,老闆娘贈我薄薄一冊京都精進料理公會之類單位出版,全彩精印的豆皮特刊。我在回程車上拜讀,深深覺得下輩子若轉世為豆皮,一定要投胎到京都,才不枉來人間一遭。
宋欣穎不只有導演的利眼,還有一副溫暖的心腸。她能將日常的材料,提煉成有滋有味的故事,但她從不追求戲劇化。這本書裡的京都,既非觀光客的大驚小怪、亦非在地人的熟視無睹,那是另一種好奇之眼的古都日常。書裡的角色,彷彿也是你我身邊或早或晚總會遇到的人:他們擁有貌似平凡的人生,江湖上摸爬滾打,得意時也很辛苦,常常活得有點兒狼狽,但心裡始終有著哪怕非常微小的夢想。是啊,每個人都是自己那齣戲的主角,再爛的劇本,遇到厲害的導演和演員,也有機會變成經典呢。
小津安二郎說:「電影和人生,都是以餘味定輸贏。」論餘味,宋欣穎這些故事,後勁確實是綿長的。其實整本書讀完,也沒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對,就跟小津的電影一樣。然而,其清雋、溫厚、細膩,卻讓我時時憶起那十三道菜的湯葉懷石料理──那可能是我平生所吃過材料最質樸、卻最值回味的一頓大餐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