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心靈馴獸師

紙本絕版書 Readmoo 電子書
  • 168

內容簡介

修煉.療癒.成長

以科學方式及廣大成功實例
粹選出的心靈療癒七種步驟

國內「心靈書籍」汗牛充棟、浩如煙海,但真正由本科專業權威所寫的很少。因兼具專業權威與文學造詣的學者是社會的稀有動物,他們的文章往往只能在象牙塔內傳頌歌詠,卻讓一般讀者望文生畏。

然本書作者是極少數特例,高老師除了專業驚人,是臺灣首次獲得「哲學諮商師」證書資格的老師,也是一般「心靈諮商師」的老師(證書影本詳見書籍內),同時就讀2個博士外,其文筆亦經多年淬鍊,曾榮獲全國新詩類、小說類、劇本類文學獎,於音樂、攝影等藝文領域亦多有造詣且獲全國性首獎。

是以本書不同於一般學界人士撰寫的學術書籍,為您挑去艱澀難懂的術語,保留有趣、生動的故事,讓您十分容易獲得最頂尖的心靈知識。

本書內容的可讀性及知識性,受到學術界、宗教界、心理界、法律界領袖們的共同「專文」推薦與見證,例如:天主教臺北總主教狄剛或輔大校長黎建球、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侯南隆……。坊間即便國外翻譯暢銷心靈書籍,亦鮮見本國跨領域專家學者共同認同背書,然本書卻由各行業之理論及實務的頂尖權威共同「專文推薦」,並非人情之「站臺」,實為當今出版界之異數。

這本書除內容充實,適合想深究心靈與哲學諮商之讀者,也是一本全民受用的心靈讀物。好書不會用一些專有名詞去拉高閱讀門檻,只要你有高中程度,就能看懂本書!

只要你一步步跟著書中步驟具體操作,由淺入深:
這本書將引領你--
面臨愛情、工作、投資、親情、友情、養老、教養子女……等一切人生「困境」時,你該如何依你自身的條件(包括環境),去思考,去突破,去解決。

目錄

關於此書 真理之行始於足下,真我之塔起於累土
推薦序
天主教臺北總教區榮休總主教 狄剛
輔大校長 黎建球
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南投律師公會理事長 呂秀梅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 侯南隆
國立暨南大學副校長及輔導諮商研究所創所長 蕭文
作者序

第一道彩虹 傾聽-自我療癒的起點
1.真理女神的神諭-多聽智者的建言,用思考取代抱怨
2.巴門尼德斯─說故事的人是橋梁,故事本身的意涵才是重點
3.追尋真理之路-人生不是單行道,踏實走過才能開悟
4.「存有」是一-人是光明與黑暗,複雜的綜合體,你我都是
5.真理的脈絡-理解只是起點,我們還得學習如何詮釋我們的理解
6.真理之光-人生只有一個絕對真理能帶領我們通往終點,「好好活著」!
7.每個人都是完整的主體-人有身、心、靈,世界有個體與群體,皆密不可分
◎哲學諮商動動腦-認識你自己

第二道彩虹 懷疑-打破舊觀念
1.狂妄的智者們-對與錯就像日與夜,雖有不同,彼此間僅存在一線之隔
2.蘇格拉底-人貴自知,此外還需要自重、自愛
3.無知之知-瞭解自己當從否定自己開始,否定不意味著貶低,而是釐清新生的起點
4.洞穴之喻-光明處見幽暗,幽暗處見光明
5.認識你自己-我有優點,也有缺點,和所有人一樣
6.人皆有靈魂-為什麼要懷疑?因為肉眼看不到的,不表示不存在
7.知行合一-用行動證明存在的價值
◎哲學諮商動動腦-人生就像一輛列車

第三道彩虹 探索-尋找更多可能
1.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以不變的真理,導正變異的人心
2.漫步在雲端-探索是追求更高的境界,而不是漫無目的行進
3.向天上求-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
4.萬事萬物皆存有一理-你要的答案不假外求,在你心中
5.潛能與實現-小看自己的人,註定是影子,而不是光
6.全能的導師-教學相長:教是學的肥料,學是教的養分
7.沒有不可能-成功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機會是留給願意接受挑戰的人
◎哲學諮商動動腦-如果我是一隻鳥

第四道彩虹 沉思-以靜制動
1.真理女神的救贖-大聲說出內心的渴望,承認自己的脆弱,是勇敢的表現
2.靈魂在歌唱-於平凡處見不平凡,你會感嘆生命的奧妙
3.信念與信仰-我現在有一個夢,但我的未來不是夢
4.命運女神的啟示-相信自己的直覺,呼應內心的感動
5.不要老是問:「是誰的錯?」-我們都是人,都是凡人,都會犯人會犯的錯
6.學會感恩-忘了他人的恩惠容易,忘了自己的仇恨困難
7.我是命運的主人-寬恕已經犯錯的罪人
◎哲學諮商動動腦-踏上心靈幽徑

第五道彩虹 對話-仗不是一個人打的
1.人生是一條長河-我們向大海奔流,萬川入海,不再分你我
2.生命史是辯證史-唯有是非黑白分明,真我的美麗彩虹才能顯現
3.不前進,便後退-自我提昇是一條永不回頭的道路
4.朝向絕對精神-朝錯誤的方向前進,跑得越賣力,只會離理想越遙遠
5.向上!向上!向上!-無畏,而不是無謂
6.九九歸一-走出洞穴,剛開始的陽光是刺眼的,那不是痛,而是考驗
7.永恆-追求不朽,而非可朽

第六道彩虹 回歸-捨不得到捨得
1.老生常談-越是古老而不被遺忘的價值,往往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2.沒有絕對,只有更好-每個人都很好,因為每個人都很特殊
3.相信才有希望-信仰正確的價值觀,而不是信仰一群人
4.忘了我是誰-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第二次機會
5.愛不是一個字,而是具體行動-我做,你懂
6.無所為而為-順從人性的善根,才能真正自由自在的任性
7.自在-空寂無為:將知識內化為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靈魂能量

第七道彩虹 重生-返回真我再出發
1.傾聽真我-回到孕育我們的子宮,回到生命最初的起點
2.瞭解真我-我是一隻羔羊,同時也是自己的牧羊人
3.尋求真我-擁抱彼此,等於擁抱自我
4.找回真我-今生所為,預示來生與彼岸的風景
5.戰勝真我-善良,需要智慧才能保持其純真
6.活出真我-人與人不同,在於我們缺少的,都能從他人身上得到
7.最後的考驗-人的解放

〈後記〉空寂無為,自由自在-哲學諮商的未來
參考資料

序/導讀

自序

這是一篇經過修改的作者序,這是一本來自一位不完美的哲學諮商師所寫下的書。

如果一本書的修改次數也列入評估作者的要件,那我可能是改得最勤的作者。

一切都是為了這本書,一切都是為了修正一個錯誤,修正一個曾經自大的靈魂。

多年來,我在哲學研究的道路上與美學相遇,之後又與諮商相交。「象牙塔的學者」、「不問世事的專家」,人們這麼稱呼我這一類人。直到有天,我從象牙塔中朝牆外打了一個洞--或者應該說是來自天上的一道轟雷,為我開啟反思自我,從出世回到入世的道路。

我的一位大學好友去世了,在這之前,我關注於個案,把精神投入研究,浸淫在書堆與論文堆中,卻忽略了身邊的人需要我的幫助。師長與哲學諮商的讀物使我成為哲學諮商的個案以及受惠者,把我從迷夢中敲醒。

這本書,是我緬懷朋友的供物,用以追思,用以感念。

我得承認,各位讀者與此書照面的第一印象,和這本書原初的模樣已大不相同。原先,這本書像是一本教科書,含括大量哲學諮商理論,作為給哲學諮商師與一般心理師、輔導老師等專業人士的讀物。

直到朋友離世的餘暉,讓我看見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因而我重新改寫此書,讓這本書真正發揮對一般人的幫助,而不是僅僅為少數人服務。

「錯誤是可以被修正的」,這是諮商存在的基本價值。但要修正錯誤,我們必須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的渺小,把自己交在更光明的對象手中。因為承認自己的無知,然後我們才得以用謙卑的心,重新塑造自己的心靈,使其再次澄淨,並且獲得繼續生存的勇氣,對抗生活煩憂的抗體。

我之所以總是以《聖經》中「敬畏天主為智慧的開端」為題,就在於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而對於一個更有智慧者的敬畏,這份謙遜將能讓我們從凡事都要自己來,或者千萬不能讓自己顯得柔弱的自我封閉之境走出來。

正如我離開象牙塔已經好長一段時間,之後我再也沒有回去過。

洞穴外的世界儘管充滿各種生存的風險,但唯有親自走一遭,在苦與樂之間,才能領略存在的美麗境界。

最後,本書能順利付梓,感謝爸媽、家人、師長與友人給予的支持與鼓勵,以及對拙作各項細節提出批評指教,使此書更臻完美。

2013春.臺北

推薦序(一)

天主教臺北總教區榮休總主教 狄剛

現代化社會,也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來自心理與生理的壓力,與農業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人的一天將近有十個小時奉獻給工作,用以換取生活無虞,當身體因為勞累有了異狀,我們容易察覺,進而求醫。而心理的異狀,卻往往被忽略,但心理的傷痛與生理的傷痛,都會令人難受,都會留下疤痕。

諮商與心理學的關係密切,而心理學又發源於哲學。哲學諮商的出現宛如知識的循環,哲學因為心理學與諮商而向外拓展知識的廣度,心理學與諮商又回頭共融哲學的深度。這一條理路,不分尊卑,不分學術高低,目的都是要為現代人謀取醫治內心的善藥。

翻開《聖經》,〈舊約〉寫道:

「你若看見弟兄的牛或羊失迷了路,不可佯為不見,總要把牠牽回來交給你的弟兄。你弟兄若離你遠,或是你不認識他,就要牽到你家去,留在你那裡,等你弟兄來尋找就還給他。你的弟兄無論失落什麼,或是驢,或是衣服,你若遇見,都要這樣行,不可佯為不見。你若看見弟兄的牛或驢跌倒在路上,不可佯為不見,總要幫助他拉起來。」《申命記第二十二章》

現代人在都會生活中,迷失了自我,隱忍傷痛,使人性中最自然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產生表相我與真我的解離。開始追求外在價值,透過外在價值想補充內在所流失的本質。好比看了電視廣告,開始盲目追求名牌,好像買了名牌,就能跟廣告上的明星笑得一般燦爛。實際上,短暫慰藉依舊是一場迷途,社會中能挽救迷路羔羊的,正是諮商師。

過去臺灣沒有特別以臺灣民眾為對象撰寫的哲學諮商專書,今日高弟兄將哲學諮商的香膏奉獻於社會,讓更多人能夠透過哲學諮商的理論與方法,謀求一個長遠而非短暫的心靈解藥、一枚永不消磁的指南針,實為社會大眾之福,亦為公共知識分子當以專業回饋社會的應有表現。

我衷心期盼本書能帶給人們心靈上的滿足,望更多人能從黑暗的幽谷走向光明,使更多人從迷途重返幸福的歸鄉路。

天主賜福作者、讀者,阿們!

推薦序(二)

輔大前校長 黎建球

世界哲學的發展,自西方古代發展以來,就掌握了全球的政治及社會發展,不但為其理論基礎,且為其實踐方法。但至本世紀以來,民族主義風行,社會運動大行其道,各式各樣的學說層出不窮,過去窮首皓經、戮力以赴為人類長久幸福安樂所設計的理論及學說,都在功利主義及實用主義的攻擊之下逐漸頹敗,甚至連被人類視為安身立命的宗教哲學,也經不起世俗主義的狂潮,而一一沒落,哲學似乎成了茶餘飯後的賣弄及點綴。而反觀哲學本身的發展,也在多元化及精緻化的要求下,分工精細,科目繁瑣,精挑細弄,以至於所認知的「哲學博士」有許多人成了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瞭解黑格爾不一定瞭解戴震;瞭解王陽明不一定瞭解斯賓諾撒;瞭解唯心主義卻不知道中國唯心主義的發展,振振有詞的以為中國的唯心主義不是唯心主義。如此一來,哲學似乎失去了其最重要的功能及目的,就是追求真理及提示追求真理的方法。

因此,祗有在能兼顧並籌、中西兼顧之下,哲學才有可能朝向開放及發展的路途邁進,因為,有開放的精神才能去學習及和他人交談,過去許多的戰爭,常都是因誤解或自以為是而造成的,在今天多元化的時代中,努力的和他人溝通,建立有效的方式,建構彼此之間的互通管道,在共同的誠意之下合作努力,共同尋求為人類服務的方法,也就是當其他學科都在努力發展之際,哲學的努力是必須的。

再者,哲學的精神是追求真理,追求真理的方法,卻可因各個學科的不同特性而有不同的意義,因此,和其他學科的互通有無,共同參與對真理的建設,才是研究哲學者的共同目標,黨同伐異、隨意批評、人身攻擊都不是建立人類生命共同體的方法。

最後,哲學需要向世界傳播,研究哲學者,必須有向世界傳播哲學的能力,閉門研究自然不錯,但如果只在乎個人的研究,一點也不學習傳播思想的方法,再好的思想也只好束之高閣了,因此,努力於口語傳播,文字練達的學習是研究哲學者的目標。

從上所言,祇有在具有良好溝通的能力,豐富而積極的思想,哲學濟世的功能才能發揮,對社會問題也才能精闢入裡的分析清楚,對世界文化才會有具體的貢獻。

踏上幸福的彩虹橋(編註:本書原稿初擬書名)一書是本哲學助人的書籍,藉由七道彩虹的提示達到自我療癒的目的,希望讀者能從其中攝取到生命的泉源。

推薦序(三)

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
南投律師公會理事長 呂秀梅


臺灣是一個民主社會,更是一個法治社會。「遵守法律規範」的想法牢牢印刻在人民的腦海。成為一個人二十四小時生活當中看不見,卻時時刻刻影響言行舉止的力量。

法國當代思想傅科在大作《規訓與懲罰》對於法、規訓與犯罪之間的相互關係,從人性的角度論述,他認為一切規訓使人生活的時間、空間都成為被管理的內容,人的自由不斷被剝奪:

1.生活彷彿有一個「時間表」:從早到晚一切行為要按照時間表來走。好比學生就應該按照學校規定的時間上下學、上下課。

2.個人被工具符碼化:肉體與姿勢必須被改造成保持一個「該有」的韻律與姿態,用以符合一個文明人的形象。出入不同場合要注意衣著、髮型,還會因為穿錯服裝而感到羞恥。

3.人成為不斷接受考試的機器:表面上人透過科學、醫學、心理學、教育等知識幫助人們提高行動效率,提高生活水準。實際上,人在這個過程被迫學習向一個既有典範看齊,審核(考試)個人是否符合良民標準的制度應運而生。身體檢查、考試成績、證照執照等各種測驗成為個人生存於社會的通行證。

現代社會使人不斷失去自由,以至於傅科斷言這個不自由的社會註定會造成許多精神病人。近幾年,臺灣工商社會帶來的龐大壓力,於原本已然很繁瑣的生活歸約中添加更多不人性的項目。壓力使人失控、崩潰,造成各種衝突,以及法律相關的問題。

法律是社會安定的最後一條界線,法律能定一個人的罪,卻無法讓一個情緒失控的人恢復正常,無法讓一個精神病患者得到醫治。正式在這方面,諮商與心靈治療能夠提供使社會祥和,使個人與群體於內心獲得正向支持的力量,以使生命更完滿。

高君以深厚哲學背景與諮商實務經驗撰寫此書,對當前充斥各種生活壓力的民眾提供學習如何解放壓力的修為法門,實為目前眾多坊間多如牛毛同類書中,值得推薦的首選之一。期許讀者透過此書得到內心安定的力量,尋求一個自己在世間生存的定位點,活得自在、活得喜樂。

推薦序(四)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 侯南隆

「心理諮商與輔導」在我們的社會裡,有著一個特別的位置,舉凡學校裡發生事情,社區裡發生傷亡事件,常可以在新聞媒體的報導中,加進一句「已安排諮商輔導協助……」。這形成一個印象,「心理諮商與輔導」是需要的。但如果我們問自己:什麼時候我會需要去找心理師諮商呢?我想,許多人的心裡浮現的想法可能是:「我的心理有問題嗎?問題有嚴重到需要找心理師嗎?」心理諮商與心理有問題是直接連結在一起的。

直到目前為止,主流的心理諮商與治療從業人員,幾乎都是接受實證科學訓練的洗禮。面對求助的當事人(個案?病患?),按通常的作法,會先進行評估或是衡鑑,期能先確立當事人求助的問題為何?引發問題的原因為何?相關聯的影響層面為何?我們可以發現,心理諮商與治療從業人員,依據他所依循的專業知能、經驗知識,以當事人的主訴、反應等等訊息,解析出「個案的問題所在」,鋪展開一幅精細程度、觀照角度差異有別的圖象,並以此圖象展開心理諮商的歷程與計劃。專業與非專業的區別,就在於進行評估、判斷與作為時,有無專業知識、理論的依據。

這樣的諮商或治療的圖象,建立以「問題」、「困擾」展開種種作為的預設。儘管心理治療的學派、模式極為多元,不勝枚舉,從最主要的談話治療,到戲劇、舞蹈、音樂、遊戲……。進行評估的範圍也包括生理、心理、社會、文化、靈性、發展階段……;有些學派強調科學實證,也有倡議以當事人為中心的人本取向心理治療。進一步地探討,便能發現任何取向、學派,都依循一套對於「人」的基本理論預設。簡言之,是建立在一套「人格」理論,以及「心理健康」為何的知識建構之下,即使是目前火紅的後現代心理治療,依然弔詭地深陷一套既定的論述中,難以自知。

心理諮商與治療從業人員常常談的一個譬喻是「給他一條魚,不如給他一支釣竿」。這個譬喻某種程度也彰顯出心理諮商的論述,關注於提升、調整、增進、改善個案的能力。對於「能力」的關注,即在於視個案為適應環境變化與挑戰的個體,因此,改善認知、情緒管理、技巧訓練的種種,都依此而行。也就是環繞在挑選釣竿、使用釣竿、熟練釣魚的種種探討。

我想,對許多人來說,都渴望與期待著「幸福」。希望自己的生命品質有所提升,能真切地認識幸福、追尋幸福。每個人都希望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但不覺得自己的心理有問題,不會想也不覺得需要去找心理師。但如果對於自己生活的經驗與體會有些困惑與不解時(譬如:在某個夜裡,突然有個心裡的聲音在問:「我到底在做什麼呢?我怎麼覺得有點空虛呢?」),期待能有個人可以談一談時,可以和誰談呢?

哲學起於對世間萬物的好奇與「只能如此嗎?」、「真的是這樣嗎?」的探問,經由諸般探討,開啟思想的深度與廣度。哲學諮商同樣基於深度地探問,以啟發個人的思維,轉化其「為人」的素質,關注於「超越」。哲學諮商不以「給他一條魚,不如給他一支釣竿」的論述為預設,而是對於這個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889446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