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銀光盔甲
內容簡介
31歲躍升為外商銀行總經理,從紐約到東京,叱吒風雲35年。
跨國金融界高層的「華麗一族」,
在冰冷的數字世界,
掌控一切的其實是人性。
外商金融機構紛紛撤離台灣,移向對岸,遷往他國,
困守本土的年輕人,還能看見怎樣的世界?
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印度人、猶太人……
跨國金融家與世界過招的故事,
流通其間的並非金錢,而是人性。
.在紐約,他一個孤立無援的金融菜鳥對上了下手快狠準的「惡棍金童」,初次見識到什麼叫事先布局,談笑用兵。
.在東京,擔任外商銀行社長的他接到客戶主動上門,但那是一家年息高達16%的連鎖高利貸公司!然而,在與黑道背景的董事長詳談後,他決定接受……
.他曾在印度同事手上吃悶虧,只因他不像別人那樣使暗棋;更以一本書翻轉僵局,讓愛爾蘭裔面試官卸下心防……
三十五年來,吳均龐從美商銀行到德籍銀行,三年一調的內規帶著他繞了世界一圈,與不同國籍、文化各異的對象合作。當他再回到台灣,卻發現在全球競爭浪頭上,外商銀行逐步撤守,而一心渴望美好未來的年輕人們,國際視野亦隨之受限。
於是,集畢生跨國流轉的細膩觀察,他寫下個人在跨國金融高層遇到的種種人情世故。一字一句真實歷練,讀來比小說還精采!
而這些在暗潮洶湧的商業操作下映現出的人性智慧,全都是現代台灣年輕人亟需具備的世界觀。
本書特色
◎從來沒有金融界高層有如此高明文筆,觀察入微細膩,角色刻劃鮮明立體,情節高潮迭起。
◎吳均龐自序:「跨國金融界的人們,每一個人都有著一幅銀光閃閃的盔甲,應付內部的傾軋,面對外部割頸的競爭。過去的這些日子,我能夠有這麼多采多姿的金融生涯,靠的不是銅臭銀兩的算計與撥弄,而是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剖析人性,進一步去洞察對方内在深層的思維。」
◎劉奕成推薦:「作者一方面對著明鏡娓娓道出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另一方面也不遮掩地讓你我追看他的方法及做法,這當中成功的、失敗的、自信的、自嘲的兼而有之,在季節與容顏的變化下,呈現不同的風景。最後你我不僅看得到閃閃發亮的銀光盔甲,看得到戴著銀光盔甲、不可一世的金融豪傑,也看得到盔甲之下,平凡無奇的人性。」
目錄
【推薦序】盔甲之下 文◎劉奕成(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 008
【自序】在冰冷的數字之外 012
惡棍金童 019
日圓的店 035
賽狗的哲學 051
大隱於銀行的建築師(相識)──台北 066
大隱於銀行的建築師(重逢與永別)──紐約.東京 093
溫柔的酒吧 108
樸實的富翁 120
三島與奧美 138
渡邊和三井 154
瑞士十年 168
來自果亞的兄弟 186
猶太小子 200
穿愛馬仕的女人 213
香檳與啤酒 228
金光閃閃的日子 243
買回一片森林 258
序/導讀
推薦序
盔甲之下
文◎劉奕成(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
平凡無奇的春日午後,我收到了一份彌足珍貴的禮物。想來經輾轉多次才翩然來到我的手中,但是我撕開封袋,輕觸《銀光盔甲》的校訂書稿之時,彷彿依然能感受到書頁的溫度。
雖然說收到書稿的時候,我正好要出門,因著心中深切的期待與好奇,我還是忍不住先睹為快,瀏覽了數十頁,迤邐行過前幾個故事,才飛奔赴約。畢竟在這個書寫自身行業隱隱然蔚為風潮的時代,挺身而出素描金融風雲的人還是付之闕如,現在終於有人現身,而且現身說法的,還是金融業的得道高僧。
於是此刻我在休息區旁,邊等待邊翻弄著書稿。因著在等待,總還是忍不住分神,每隔一段時間便往穿衣鏡前望過去,從這一隅可以看到鏡中等待修剪的人神采自若的模樣,他一邊跟造型師閒聊,一邊鬆開襯衫的釦子,神情一派輕鬆,笑起來肩膀不住晃動。我可以從鏡中看到他幾不設防的正面,也可以看到他全不設防的背影;說起來,我不但看得到他整個人的模樣,而且是卸下盔甲之後,盔甲之下素樸真實的全貌。
我回過神來,再翻翻手中的《銀光盔甲》,心中低迴不已,如果不是作者吳均龐的慨然分享,我們還真難以看得到盔甲之下,金融家真心的樣貌。作者就像那位不設防的前人,一方面對著明鏡娓娓道出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另一方面也不遮掩地讓你我追看他的方法及做法,這當中成功的、失敗的、自信的、自嘲的兼而有之,在季節與容顏的變化下,呈現不同的風景。最後你我不僅看得到閃閃發亮的銀光盔甲,看得到戴著銀光盔甲、不可一世的金融豪傑,也看得到盔甲之下,平凡無奇的人性。
金融圈內外的人,對於金融業的從業者,早已形塑難以撼動的刻板印象,就像少女漫畫的女主角,總是一逕眨著靈動且大到不屬於這世界的雙眼,在金融業沉浮的人們,彷彿就是貪婪,甚且滴水不漏到連地上他人遺落的一元硬幣也要俯拾。而在這個領域中出人頭地的佼佼者「金融家」,更是約定俗成,被速寫為嗜血好戰的狠角色。
其實所有的職場,不都是一番廝殺,弱肉強食?會不會是因為金融業行銷的商品,其實是肉眼看不到的產品,再加上傳言中金融業的待遇優渥,因此釀就了大眾對金融家的刻板印象,那滋味是酸甜苦辣鹹佐以羡慕嫉妒恨的奇幻分子料理,隨意在陽光灑落的桌上,竟成了閃著不知是金屬還是淚痕的銀色光芒。
如果這就是傳言中的銀光盔甲,豈不適巧是金融業遠赴前線的必要裝備?這盔甲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交換,但是當作者娓娓道出深藏他心中多年的無限事之後,於是我們終於了解,就像北風與太陽的故事一樣,戴著盔甲的人,其實等待的是溫度,只要夠溫暖,他們會卸下盔甲。
作者的金融生涯很長,浸淫其中長達卅五個年頭;不但長,而且足跡很廣,紐約、日本、台灣都任他踩踏;不但足跡廣,而且領域寬廣無垠,從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到基金公司全都囊括其中。他從這樣豐滿的現實中,琢磨粹煉出十六篇骨感的故事。
不由得好奇,他會素描速寫什麼樣的人物?是什麼樣的風流人物,值得他在大江東去浪淘盡之後,依然沉吟至今?
大多數人只聽過,或許也只想再聽華爾街金字塔最頂尖、最響叮噹的人物,這種世俗的看法,其實很自然,也很直覺,所以我猜想:作者應該會說說那些自己熟稔的,已經是某國總統、哪國高官又或是投資銀行的巨擘?
話說以作者的歷練,本書如果要貼身描繪華爾街的頂尖菁英,或者是敘說全世界各金融中心的名人軼聞,想來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但是作者選擇描摹的,卻不是水沸滾時擁擠爭寵的泡沫,而是沉澱其下,韻味芬芳的千古風流不知名人物。
這其中包括世俗眼光中,咸認功成名就但看似不擇手段的「華爾街惡棍金童」,成功對他而言自然俯拾即是,世俗眼光卻看輕他萬般機巧織就成策略蛛網。但是當作者近身觀察,卻笑看出不一樣的風景。
讓人意想不到的,還有在世界首屈一指銀行工作的建築師,橫看成嶺,恍然擁有比銀行家更深刻的處世智慧,甚至於對國際的人才流動,還往往助其一臂之力。
鏡頭拉到在日本,貌似已全然現代化的職場,居然內藏完全不現代化的管理甚至人際關係思維,殊難想像。
這些吉光片羽,就像金融業層峰必備的Armani西裝,原本看起來只是一個顏色,而且全都是一個顏色。但是在陽光下卻是色彩紛呈,原來的一種顏色幻化成千百種看來相似,卻又大異其趣的顏色。
這本書深入淺出,也適合未曾涉獵任何金融知識的讀者。不過相較於其他讀者,曾經親炙金融或管理日常的讀者最是幸福。以我自身的經驗,對於金融圈這一班叱吒風雲的大老,總是懷抱著佩服的心,聽著敘說著他們的傳奇,等於是從背後追隨他們的身影,但是這些傳說再精采,只是在金融圈口耳相傳。
如今有高人挺身而出,悠然自得現身說法。就算他只是顧盼自雄,絮絮叨叨對明鏡說著故事,然則你我遙遙聽著他的分享,但見珠玉,但見大珠小珠落一盤。你我就算是頑石,看到精采處,也不時點頭,看到難以置信處,也不住點頭。
是為序。
自序
在冰冷的數字之外
小時候,某年暑假,家附近來了個叫喬治的中美混血小孩。那個年代的台灣孩子,對於一個只會講英語的混血兒是既好奇又害怕:好奇他怎麼個頭這麼大,害怕的是沒有人敢和他講英語。
那時我英文單字不識幾個,當然也不敢和他說話。但有一天,我主動開始帶著他騎車,不用說英語,他只要跟在我屁股後面就好。結果就從那天起,我們成了莫逆之交,不知不覺中,他學會用國語罵我賴皮鬼,我也好像什麼事都可以用洋涇濱英語表達得淋漓盡致。
那年夏天,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且長時間地,和一個語言迥然不同、生活習慣差異也極大的小老外接觸。雖然我的英語仍然說得亂七八糟,但是恐懼感消失了,取代的是對老外的莫大好奇心。
帶著這份好奇,我踏入了跨國金融業,一晃眼已三十五年。二○○六年出版了《Money Game──金錢遊戲》的小說之後,一直想親自動筆寫些什麼,把自己幾十年來的經驗傳承下去,而最後終於動筆撰寫《銀光盔甲》一書,是起於兩個女兒對我的好奇提問。
大女兒是一家精釀啤酒的品牌行銷主管,她認為手作精釀啤酒銷售的最終成敗關鍵,其實是「人」──早上五點起床的釀酒師、熱愛啤酒的行銷人員,以及一群深信啤酒應是細細品醇的酒迷。擔任教育諮商輔導師的小女兒則分享,教育諮商的重點是要引導孩子、開導家長,以追求人文素養和優雅氣質取代對一紙名校文憑的盲目追求,最主要的也是「人」。
那麼,我呢?兩個女兒不約而同地問我,在跨國金融界工作了三十五年,我究竟是和「錢」還是跟「人」打交道?
頓時,腦海浮現出上司與同僚、客戶和屬下,以及所經歷過的金融交易和專案計劃。我回憶起那些不同的國度、多元的社會與文化衝擊……在記憶的深處,令我刻骨銘心的全部都是人,不是錢!
跨國金融界的人們,衣著光鮮,精明能幹,熟稔冰冷的數字,領取昂貴的待遇。每一個人都有著一幅銀光閃閃的盔甲,應付內部的傾軋,面對外部割頸的競爭。回想我自己一路走來,何其順遂!三十出頭成為跨國金融機構在台灣的負責人,之後又調回紐約擔綱許多具有開創性的專案計劃。四十不到,被派往東京,獨當一面,扛下日本所有的投資銀行業績。之後回來台灣,擔任基金投資和歐洲投銀的負責人。
一九八○年代,我初到外商銀行工作。當時外銀對台灣集寵愛於一身,全力投入資源和人力,亞太區域中心的管理人員、美國總行派遣的稽查人員,以及因應各式各樣的專案計劃而來台的各國老外等,熱鬧非凡,本土的從業人員和他們的互動十分頻繁。大陸當時全然自絕於世界金融之外,那是一個台灣得天獨厚的時代,我們可以大量吸收西方的財經智慧。
直到二○○八年的金融風暴,改變了新興國家對歐美財經的盲目崇拜,對於老外的專業開始質疑。大陸改革開放則促使跨國金融機構爭先恐後地搶進對岸,紛紛把人力資源派駐北上,留在台灣的跨國金融企業數量大幅縮水。台灣的年輕金融從業人員縱然英語能力令人刮目相看,金融知識保持與世界同步,但可惜的是,能和老外近身肉搏,東拉西扯的機會也相對降低。
Fintech(金融科技)、BigData(大數據)、Blockchain(區塊鏈),這些專有名詞在過去的幾年蜂擁而至,令人目不暇給。我認為在未來的三、五年內,這些名詞代表的科技將會是長波巨浪,如海嘯般衝擊金融界。跨國金融的版圖將不再是依國家和地理位置來界定,工業生產的供應鏈和能源運輸的區域中心,將是聯結未來金融世界的重要關鍵。跨國金融的交易,將與日俱增,也會更加繁複,現有的傳統思維和交易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