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他們靜悄悄的生活在普通老百姓之間,沒有人能看出他們都是身懷絕技、藏而不露的武林中人……
大隱隱於市 江湖即職場
武林高手也要面試跟工作!
當江湖奇人跟凡夫俗子一樣為五斗米打拚,不再爭奪祕笈或武林盟主地位──
一個年輕人趙學謹來到北京闖蕩,拜「客來香」的說書名角趙先生為師。成名之後,受聽客老敖之託改寫一書,名為《國術》,但原書裡頭,竟暗貶形意門,讓趙學謹無意中涉入八卦門、形意門的明爭暗鬥!
趙學謹經歷被形意門的弟子鬧場、受老敖之騙後,便發憤學武、寫一本武林真實寫照的真《國術》,所以又拜形意門的喬老爺子為師,但此時,他的師父「趙先生」返鄉後卻下落不明……
這是中華武術與人性最黑暗的時期!
大隱隱於市 江湖即職場
武林高手也要面試跟工作!
當江湖奇人跟凡夫俗子一樣為五斗米打拚,不再爭奪祕笈或武林盟主地位──
一個年輕人趙學謹來到北京闖蕩,拜「客來香」的說書名角趙先生為師。成名之後,受聽客老敖之託改寫一書,名為《國術》,但原書裡頭,竟暗貶形意門,讓趙學謹無意中涉入八卦門、形意門的明爭暗鬥!
趙學謹經歷被形意門的弟子鬧場、受老敖之騙後,便發憤學武、寫一本武林真實寫照的真《國術》,所以又拜形意門的喬老爺子為師,但此時,他的師父「趙先生」返鄉後卻下落不明……
這是中華武術與人性最黑暗的時期!
序/導讀
◇作者自序
看過熱銷書,回憶錄《逝去的武林》之後,我突然想寫一個關於武者的小說。這應當是一個真實武林的故事。我的目的是,告訴大家這個神秘群體真正的生活狀態。
書中的那些人既沒有人能飛來飛去,幹著殺人於無形之中的買賣;也沒有人能於亂軍之中殺個七進七出,一雙肉掌打遍天下無敵手。他們不是武俠小說中的俠客而只是活生生的凡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與其他行當的人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他們靜悄悄的生活在普通老百姓之間,沒有人能看出他們都是身懷絕技,藏而不露的神秘的武林中人。
這些人有些是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貧苦人、手藝人,有些是專門做生意的買賣人,還有員警、學生。但無論是何職業,一脈相傳的中華武術,早已經深深的藏在他們的骨子裡和血液裡。
民國初年,中華武術進入最黑暗的時期。快槍和大炮使武術沒有施展之處,中國的習武者大都陷入迷惘之中:武術現在有什麼用?老舍曾經這樣描述:槍口還熱著,長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麼用呢?鑣旗,鋼刀和口馬都夢似的變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車、快槍與恐怖。
《國術》講述以這一時代為背景,從一個年輕的說書人趙學謹(趙有福)來北京闖蕩,無意中介入到兩家書場的矛盾中展開敘述。漸漸拉開中國近代一個真實武林世界的神秘面紗。主人公和他所接觸的中國近代武林人士們代表著這一時期中國的廣大武者,雖然他們不知道武術在中國還有什麼意義,他們在為衣食生活而奔波,幾乎忘了武術這一技能對他們生活所具有的實在意義。但他們一直沒有放棄武術,一直在尋找中華武術的出路。最終,這個憨直的小子趙學謹(趙有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為中華武術找到了位置。
◇推薦序
江湖的想像與落實/果子離
以近現代為時代背景的武俠小說難寫,不像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難寫,以近現代為背景又不像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寫起來更是難上加難。主要是因為長年以來一書在手、勤於練功的讀者,早已先入為主,憑恃既存印象,認定了武俠小說非這樣那樣寫不可,否則便不精彩,好比好萊塢電影看慣了,威尼斯影展得獎片子鐵定看到打瞌睡。
武俠小說作者與讀者約定俗成,不管寫的是什麼年代,什麼門派,都有個最大公約數──小說裡的世界,雖然承認朝廷官府的存在,但主要運行的軌道,不在中央,而是一個叫做江湖的地方。武林多風波,江湖多奇俠。武俠小說所創造的江湖,是想像力的租界地,擁有虛幻其外、寫實其中的治外法權。這意思是說,寫作者或開創或模仿,訂定江湖 規矩與遊戲規則,並且和讀者形成默契(或稱契約),允許諸多天馬行空、不合現實的情節動作,但仍然得在一個範圍內遊走。例如可以輕功,但不能飛翔,更不能飛上外太空,武俠小說畢竟不是科幻小說。
和科幻小說相比,武俠小說有「貴古賤今」的特質。外星人來了又走,背景若設在漢武帝,很沒意思。古代,是武俠小說的競技場。但放在現代呢?
落實到現代背景,小說裡的江湖、武林便消逝了。現實畢竟是現實,拿掉遙遠古代的想像屏障,即使是奇幻故事,一旦定位於現代社會,也必須有所節制。就像《哈利波特》,車子在天空飛來飛去,如何不被芸芸眾生肉眼察覺,是那些巫者要學會的事,否則早已被SNG連線而無所遁形。即令生化人、外星人或其他異種奇類,就算組織化了,也只能真人不露相的混跡人 間。當然也有一身絕學公開示人的,如蜘蛛人、蝙蝠俠,但他們都是個體戶,不是一群。一個人,無法聚為江湖。
走進現實的框架,若某人擁有玄奇武功,作者必須自圓其說,解釋這異常功夫從何而來?在金庸武俠小說裡,一掌推出,飛沙走石、樹搖石裂,我們頂多覺得誇張,但至少作者不須解釋。而在現代社會裡,一個人在咖啡店,推掌破牆,躍上五樓,或者兩袖一甩,接飛鏢般把子彈沒收,甚至以掌風像撥箭那樣把炮彈推回去,讀者能接受嗎?既然不能擋子彈,華山論劍又何意義?論劍只能在擂台賽或武術觀摩。真要有一個江湖,也不用比內功外招了,不如比槍法準、用槍狠,或武器配備之先進。
因此民初之後的武俠小說,看起來好寫多了,不用歷史考證,用語、器物、生活細節比較不易出錯,然而相對的 ,少了大家熟悉的元素,閱讀樂趣減低,故事顯得不好看,作者也綁手綁腳,一般作家何必自討苦吃?但該怎麼辦?不斷的複製武俠前輩的寫作模式,豈能甘心?因此所有的創新,不論成敗都值得肯定。自古成功不一定在嘗試,但所有嘗試必定讓人敬佩。張大春《城邦暴力團》、九把刀《功夫》等現代武俠,都顯得獨特而用心。
張軍這部《國術》,從民國五年袁世凱逝世寫到十五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一段紛紛擾擾的歷史。和傳統武俠不同的是,《國術》裡的角色都要上班。古龍千古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國術》裡,江湖就是職場。從故事一開始,主角趙學謹(那時候名字還叫趙永福)便以謀職面試、在說書場子試用登場。張軍讓武林傳奇回歸日常生活,江湖奇人一樣為五斗米而打拚,且一樣憂國憂民 ,但關心的卻是國事、家事或周遭現實,不再是爭奪秘笈或武林盟主地位。不一樣的時代,不興刀劍了,總不能安排民初人物帶刀佩劍上街。因此這部小說若依電影分類,不是刀劍武俠電影,而是拳腳功夫片,於是金庸小說常寫到的,種種不可思議且讓讀者無限想像的招式,難以出現。梁守中在《武俠小說話古今》(遠流出版)說:「把武功及其招式加以「雅化」,金庸是登峰造極的。在他筆下,有出自江淹<別賦>的「黯然銷魂」掌法,有出自曹植<洛神賦>的「凌波微步」輕功;至於洪七公「降龍十八掌」中之「潛龍勿用」、「亢龍無悔」等招式名稱,則出自《易經》,而神妙無比的「北冥神功」,卻是源出於《莊子》的<逍遙遊>。」這些想像與舖陳,是張軍筆下所沒有的。不是不要,而是不能。理由已如上述。
那個時代思變,不,時代已變,但革命尚未成功,進化不夠完全,社會仍處於法治之外,空有民國形式,較諸昔日封建王朝卻好不到哪去。在過去,皇家或權臣的黨羽、親族魚肉鄉民。弱肉強食,王法何在?百姓無奈如螻蟻,是以打抱不平的俠義之風成為武俠故事主軸。在《國術》裡,軍閥特權暴力以各種形式加諸百姓身上,讓人看得義憤填膺,彷彿隨著作者筆觸,復習一遍苦難的近代中國史。
不知有意或無意,總覺得作者的情節安排避免擴大事端,有時候看似會有進一步發展,卻見好就收,不想做大。如提供說書本子的「老敖」,並未挑撥離間、掀起門派之間腥風血雨的鬥爭;又如碼頭走私,不免令人聯想到香港的黑道電影,但作者都很節制的點到為止,單線發展,可能因此讓讀者覺得意猶未盡吧。但繁華盛宴 ,偶爾清新小粥也不錯,繁複結構看多了,線條簡單不也另有風味?何況作者文筆老練,技法成熟,掌故運用自如,敘述能力和結合時事的能耐俱屬一流,一如小說中說書人的迷人調性。以其勤寫敏學,或將引領風騷,開啟更寬廣的武俠世界。《國術》此書已經繳出一份秀異的成績單了。
看過熱銷書,回憶錄《逝去的武林》之後,我突然想寫一個關於武者的小說。這應當是一個真實武林的故事。我的目的是,告訴大家這個神秘群體真正的生活狀態。
書中的那些人既沒有人能飛來飛去,幹著殺人於無形之中的買賣;也沒有人能於亂軍之中殺個七進七出,一雙肉掌打遍天下無敵手。他們不是武俠小說中的俠客而只是活生生的凡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與其他行當的人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他們靜悄悄的生活在普通老百姓之間,沒有人能看出他們都是身懷絕技,藏而不露的神秘的武林中人。
這些人有些是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貧苦人、手藝人,有些是專門做生意的買賣人,還有員警、學生。但無論是何職業,一脈相傳的中華武術,早已經深深的藏在他們的骨子裡和血液裡。
民國初年,中華武術進入最黑暗的時期。快槍和大炮使武術沒有施展之處,中國的習武者大都陷入迷惘之中:武術現在有什麼用?老舍曾經這樣描述:槍口還熱著,長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麼用呢?鑣旗,鋼刀和口馬都夢似的變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車、快槍與恐怖。
《國術》講述以這一時代為背景,從一個年輕的說書人趙學謹(趙有福)來北京闖蕩,無意中介入到兩家書場的矛盾中展開敘述。漸漸拉開中國近代一個真實武林世界的神秘面紗。主人公和他所接觸的中國近代武林人士們代表著這一時期中國的廣大武者,雖然他們不知道武術在中國還有什麼意義,他們在為衣食生活而奔波,幾乎忘了武術這一技能對他們生活所具有的實在意義。但他們一直沒有放棄武術,一直在尋找中華武術的出路。最終,這個憨直的小子趙學謹(趙有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為中華武術找到了位置。
◇推薦序
江湖的想像與落實/果子離
以近現代為時代背景的武俠小說難寫,不像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難寫,以近現代為背景又不像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寫起來更是難上加難。主要是因為長年以來一書在手、勤於練功的讀者,早已先入為主,憑恃既存印象,認定了武俠小說非這樣那樣寫不可,否則便不精彩,好比好萊塢電影看慣了,威尼斯影展得獎片子鐵定看到打瞌睡。
武俠小說作者與讀者約定俗成,不管寫的是什麼年代,什麼門派,都有個最大公約數──小說裡的世界,雖然承認朝廷官府的存在,但主要運行的軌道,不在中央,而是一個叫做江湖的地方。武林多風波,江湖多奇俠。武俠小說所創造的江湖,是想像力的租界地,擁有虛幻其外、寫實其中的治外法權。這意思是說,寫作者或開創或模仿,訂定江湖 規矩與遊戲規則,並且和讀者形成默契(或稱契約),允許諸多天馬行空、不合現實的情節動作,但仍然得在一個範圍內遊走。例如可以輕功,但不能飛翔,更不能飛上外太空,武俠小說畢竟不是科幻小說。
和科幻小說相比,武俠小說有「貴古賤今」的特質。外星人來了又走,背景若設在漢武帝,很沒意思。古代,是武俠小說的競技場。但放在現代呢?
落實到現代背景,小說裡的江湖、武林便消逝了。現實畢竟是現實,拿掉遙遠古代的想像屏障,即使是奇幻故事,一旦定位於現代社會,也必須有所節制。就像《哈利波特》,車子在天空飛來飛去,如何不被芸芸眾生肉眼察覺,是那些巫者要學會的事,否則早已被SNG連線而無所遁形。即令生化人、外星人或其他異種奇類,就算組織化了,也只能真人不露相的混跡人 間。當然也有一身絕學公開示人的,如蜘蛛人、蝙蝠俠,但他們都是個體戶,不是一群。一個人,無法聚為江湖。
走進現實的框架,若某人擁有玄奇武功,作者必須自圓其說,解釋這異常功夫從何而來?在金庸武俠小說裡,一掌推出,飛沙走石、樹搖石裂,我們頂多覺得誇張,但至少作者不須解釋。而在現代社會裡,一個人在咖啡店,推掌破牆,躍上五樓,或者兩袖一甩,接飛鏢般把子彈沒收,甚至以掌風像撥箭那樣把炮彈推回去,讀者能接受嗎?既然不能擋子彈,華山論劍又何意義?論劍只能在擂台賽或武術觀摩。真要有一個江湖,也不用比內功外招了,不如比槍法準、用槍狠,或武器配備之先進。
因此民初之後的武俠小說,看起來好寫多了,不用歷史考證,用語、器物、生活細節比較不易出錯,然而相對的 ,少了大家熟悉的元素,閱讀樂趣減低,故事顯得不好看,作者也綁手綁腳,一般作家何必自討苦吃?但該怎麼辦?不斷的複製武俠前輩的寫作模式,豈能甘心?因此所有的創新,不論成敗都值得肯定。自古成功不一定在嘗試,但所有嘗試必定讓人敬佩。張大春《城邦暴力團》、九把刀《功夫》等現代武俠,都顯得獨特而用心。
張軍這部《國術》,從民國五年袁世凱逝世寫到十五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一段紛紛擾擾的歷史。和傳統武俠不同的是,《國術》裡的角色都要上班。古龍千古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國術》裡,江湖就是職場。從故事一開始,主角趙學謹(那時候名字還叫趙永福)便以謀職面試、在說書場子試用登場。張軍讓武林傳奇回歸日常生活,江湖奇人一樣為五斗米而打拚,且一樣憂國憂民 ,但關心的卻是國事、家事或周遭現實,不再是爭奪秘笈或武林盟主地位。不一樣的時代,不興刀劍了,總不能安排民初人物帶刀佩劍上街。因此這部小說若依電影分類,不是刀劍武俠電影,而是拳腳功夫片,於是金庸小說常寫到的,種種不可思議且讓讀者無限想像的招式,難以出現。梁守中在《武俠小說話古今》(遠流出版)說:「把武功及其招式加以「雅化」,金庸是登峰造極的。在他筆下,有出自江淹<別賦>的「黯然銷魂」掌法,有出自曹植<洛神賦>的「凌波微步」輕功;至於洪七公「降龍十八掌」中之「潛龍勿用」、「亢龍無悔」等招式名稱,則出自《易經》,而神妙無比的「北冥神功」,卻是源出於《莊子》的<逍遙遊>。」這些想像與舖陳,是張軍筆下所沒有的。不是不要,而是不能。理由已如上述。
那個時代思變,不,時代已變,但革命尚未成功,進化不夠完全,社會仍處於法治之外,空有民國形式,較諸昔日封建王朝卻好不到哪去。在過去,皇家或權臣的黨羽、親族魚肉鄉民。弱肉強食,王法何在?百姓無奈如螻蟻,是以打抱不平的俠義之風成為武俠故事主軸。在《國術》裡,軍閥特權暴力以各種形式加諸百姓身上,讓人看得義憤填膺,彷彿隨著作者筆觸,復習一遍苦難的近代中國史。
不知有意或無意,總覺得作者的情節安排避免擴大事端,有時候看似會有進一步發展,卻見好就收,不想做大。如提供說書本子的「老敖」,並未挑撥離間、掀起門派之間腥風血雨的鬥爭;又如碼頭走私,不免令人聯想到香港的黑道電影,但作者都很節制的點到為止,單線發展,可能因此讓讀者覺得意猶未盡吧。但繁華盛宴 ,偶爾清新小粥也不錯,繁複結構看多了,線條簡單不也另有風味?何況作者文筆老練,技法成熟,掌故運用自如,敘述能力和結合時事的能耐俱屬一流,一如小說中說書人的迷人調性。以其勤寫敏學,或將引領風騷,開啟更寬廣的武俠世界。《國術》此書已經繳出一份秀異的成績單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