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電光石火天外飛來的字句段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似的矗立,
像荒野中的一桿孤草,或路上的一顆怪石
精鍊文字點燃哲學思索,卻又意趣十足!
張讓總說,手記是她最喜歡的文章形式,她說:「手記體是個比任何文體更能切入真實的形式。機動,靈巧,可以長,也可以短,抒情議論完全隨興。這份自由讓寫作手記特別愉快,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人生有多少這樣稱心快意?」
原本打算把書名直接取作「手記書」,最後還是加了個更切題的主標成為《攔截時間的方法》。全書顯現了背後潛藏的,想要攔阻時間的意圖。作者意欲透過文字與時間拔河,尤其隨年歲而越發加深。因為見識生老病死,越來越感覺一切不斷加速離去,直到渙散無形,有如無限膨脹奔向滅絕的宇宙。
延續作者個人私心偏愛的舊作《時光幾何》形式,「比散文更自由,比日記更隨興」的手記再次以不同生命階段的樣貌呈現在讀者眼前。創作時間跨度也廣,從較早、較有遊戲和想像趣味的〈手記小說〉、〈有時想到的事〉和〈如果你在咖啡館遇見自己〉等,探觸時間與生死的〈那時〉、〈我在〉和〈這時〉,到成書前最後定稿的〈生命練習,2016〉,心境筆調皆有反差,由輕快飛躍到步履沉重,卻以作者性格文風一以貫之。儘管人生歷經種種心理和空間的轉換,不論物是人非或物非人非,張讓以精鍊爽利的短句札記文體直面真實,既能寫出景物倏忽全非的感覺,或某種時而迸發的陌生感,中間又不忘時而以日常風景點燃生活靈光,時而摘句眉批閱讀精華,總能令人眼睛一亮,豁然晴朗。
張讓自承,「寫作這批手記的目的,在以最接近真實的方式記錄生活種種臨即的感興和發生,攫取時間永逝的動感。」然而,片刻無法捕攫,陽光無法握在掌中。全面忠實的捉住剎那,重現真相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實是,時間不絕流逝,任誰也無法改變。無論如何,字裡行間或隱或現,對時間的焦慮,對生命的困惑,以及對宇宙的驚歎是一樣的。閱讀此書,也同樣讓我們在茫茫人生變遷中,因作家對意義和價值的不斷追尋探索而受到感動及啟發。
本書特色
★有別於傳統散文或小品文的手記體文類
★充滿雋永的哲思與知性的靈光
★書中穿插黑白風格寫意插畫
目錄
自序:一件不可能的事
手記小說
有時想到的事
過於喧囂的寒顫
如果你在咖啡館遇見自己
擺在所有事物隔壁
物世界/物風景
攔截時間的方法
42記事和其他
桑德堡街手記
那時
我在
生命練習,2016
序/導讀
自序
一件不可能的事
這篇自序意外地難寫。
書稿整理完,最後寫篇自序和讀者說兩句,是件輕鬆愉快的事。誰知這次不然,寫什麼都觸礁。主要撞在手記這個形式上,其次是生活本身。
我偏愛手記,似乎總在寫手記。但這麼多年來,只出過《時光幾何》一本手記書。現在你手上這本手記味濃厚,有的地方卻可能讓你奇怪:「這怎麼算手記?」我可以理解。
以手記形式來說,這書沒有《時光幾何》那麼統一,有的已經出格進入了幻想和小說的領域,譬如〈手記小說〉的部分。然越過表面,骨子裡實在是手記,即使是「小說」,也是本著手記瞬間來去無視人物劇情的心理寫的。本想書名就叫《手記書》,最後怕太過乏味,換成了《攔截時間的方法》,《手記書》退為副題。
手記是散文門下最不討好也最冷門的一支。若說散文所以為文就在於散,那零碎支離的手記更散到無形無狀,讀著讀著便從眼角溜走從指間漏下,無影無蹤了。偏偏我就喜歡那電光石火天外飛來的字句段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似的立在那裡,像荒野中的一桿孤草,或是路上的一顆怪石。這對作者來說有趣,對讀者也許不然。因此出手記書我總不免心虛,覺得必須做點說明預先來給自己辯護。
問題在,關於手記這個格式的特色和好處,我以前就寫過,不止一次,而且講得清楚明白。這裡不願重複,儘管也許是多慮,因為就算我說過很多次,讀過的恐怕沒幾人。可是重讀《時光幾何》初版和二版自序後,別無選擇只能回頭把原本寫的段落刪了——實在沒法說得更明快有趣。
那要寫什麼呢?
膠著在書桌前沒法進展,我起身在屋裡踱步。走來走去,走去走來。
也許不必多說,內容本身便是最好說明。
不過得說,整理這本書稿時滿腔感慨。年代不同,許多事情也不一樣了。這兩年來處於非常時期,老父病重加上搬家,千百件事掛在心頭。一不能治病救命,二不能解惑療傷,寫作似乎純是奢侈,或是自欺欺人。如果你覺得這批文字的色調有異,原因就在有個之前與之後。
從比較早,比較有遊戲和想像趣味的〈手記小說〉、〈有時想到的事〉和〈如果你在咖啡館遇見自己〉等,到探觸時間與生死的〈那時〉、〈我在〉和〈這時〉,尤其是很晚才寫的〈生命練習,2016〉,心境筆調都經歷了相當轉變。由輕快飛躍到步履沉重,可說差異巨大。物是人非或物非人非,好像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都變色走調了。這種景物倏忽全非的感覺其實我常有,〈物世界/物風景〉寫的便是這種時而迸發的陌生感。只不過有時這種感覺來了便不走,不是短暫風暴,而是持久永遠,像心境的改朝換代。
回看《時光幾何》,也經歷這種心理和空間的轉換。那時橫跨母親死亡,這時則面對父親一步步走向終點。還有,《時光幾何》末我們從密西根搬到紐澤西,這次到了〈42記事和其他〉則告別居住多年的紐澤西搬到了南加。
且借用《時光幾何》初版自序裡的句子:「寫作這批手記的目的,在以最接近真實的方式記錄生活種種臨即的感興和發生,攫取時間永逝的動感。」
這批文字想做的,無非是同樣的事。唯獨,片刻無法捕攫,陽光無法握在掌中。 全面忠實的捉住剎那,重現真相,是不可能的。事實是,時間不絕流逝,任誰也無法改變。
無論如何,字裡行間或隱或現,對時間的焦慮,對生命的困惑,以及對宇宙的驚歎是一樣的。顯然,不管在什麼地方什麼年紀,我關心的事物總是不變,尤其是對意義和價值的尋求。所以莎拉.貝克威爾的《在存在主義者的咖啡館》出版時,我遲疑一下終究抵不住吸引買了來看。不是為了裡面有答案,而是想看看那些存在主義哲學家的生命歷程。畢竟,生命是線,不是點,我要看的是那條線曲折起伏的走向,那沿路有時風雨有時晴的風景,長短幾乎無關緊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生命練習,2016〉和〈這時〉兩篇,寫作時間都跨越美國大選,選後心情直直進了文字裡面。這是熱烘烘剛出爐,沒有經過時間和距離冷卻修改的。太燙手了,讓我不安。但這是當下感受,赤裸裸的,也就是我一心要捕捉的真相。(不過,我還是盡可能不顯得太瘋狂。)於是不再猶疑,收了進來。
取名《攔截時間的方法》,顯現了背後潛藏的,想要攔阻時間的意圖。這種與時間拔河的心很早就有,只不過隨年歲而越發加深。因為見識生老病死,越來越感覺一切不斷加速離去,直到渙散無形,有如無限膨脹奔向滅絕的宇宙。
有人說過:「一個作者終其一生只在寫一本書。」
是的,確實這樣。我好像不斷在寫一部連續手記書,靠日常靈光一閃的累積。希望你打開書,在這裡發現時間沙灘上的一顆卵石,或是水鳥的一行爪印,或是與我佇立黃昏海灘,看夕陽一點一點沉入太平洋。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