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顛倒的民國
不同於教科書上的黑暗史觀,就該反過來思考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是誰起的名字?「中華民族」是誰後悔莫及的發明?
◎蔣介石誓師北伐,但最大功勞得給俄國將軍加倫。
◎陳炯明並沒有叛變,他只是反對孫文破壞《約法》自立為非常大總統。
◎課本說袁世凱是竊國大盜、民國罪人。看過他背黑鍋的證據你會想:他才算國父。
你在兩黨的官方歷史文件裡,都不會看到這樣的記載。
因為,歷史的書寫者常為權力服務,
成王敗寇。敗的一方,就成了亂臣賊子。
本書作者余杰是北京大學碩士,被譽為兩岸三地「最敢說真話的」的作家,
2004年他和劉曉波等人共同起草中國年度人權報告,遭到非法軟禁數月;
2012年他攜妻兒出走美國,目前定居華盛頓。
這幾年來,他有如魯迅和柏楊般的批判性文字和思想,深深影響了年輕人。
著作已有六十餘本,共1,500萬字。
余杰認為,凡是人云亦云的地方,一定要多打個問號。
你渴望自由,還是擁護獨裁?端看你閱讀和接受哪一種歷史(包括歷史教科書)。
因此,他以此為志重新寫歷史,在世界各大圖書館查證許多第一手文獻史料,
才發現,很多歷史真相是顛倒過來的。
所以,這是一本反歷史的歷史書,臺灣和中國,都不提起的近現代史。
◎清朝怎麼亡的?孫文有點狀況外:
‧左宗棠是民族英雄,還是種族屠殺的侵略者?
晚清四大名將之一左宗棠在歷史課本上的最大功績,就是收復新疆,
使清帝國版圖擴大將近五分之一,但課本沒告訴你的是:
他屠殺了兩千多萬新疆回民,左宗棠的勝利,是奠定在種族屠殺的基礎上。
‧大清不是亡於辛亥革命,而是亡於「東南互保」:
清末,清軍和義和團奉慈禧太后之命,對抗八國聯軍,導致華北戰火連天;
華南各地卻與外國簽訂條約,兩不侵犯,互保平安,結果人民安居樂業。
於是互保運動成為晚清地方化的開端、改革的力量。孫文的革命,只是最後結果。
◎「中華民國」是誰發明?是誰統一的?
‧袁世凱才算是中華民國的國父:
兩岸課本都說袁世凱是竊國大盜。他為何被栽贓成竊國?書裡有答案。
他答應日本「21條」要求,被罵賣國。事實上,21條大半是孫文主動提出,
以爭取日本支持反袁──密函曝光為證。
‧陳炯明為中華民國指出一條康莊大道:
課本都寫孫中山很偉大,主政廣東的陳炯明是叛徒,還逐孫中山下臺。
你不知道的是,陳炯明把福建建設成模範小中國,把廣州變成現代市政府。
香港評論者於是寫下:陳炯明是國父的敵人,卻是國家的好人。
◎「民國」原來是黨國、也是軍國:
‧孫文──活著是竊國大盜,死後為赤色皇帝:
1912年孫文「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理由只有一個──
他被認為最會借錢。但最後還是沒借到。
本書以文件證明:孫文做了哪些不顧法律、暗殺、安排接班人……的威權行徑。
你知道為中華民國命名、發明注音符號的國學大師章太炎如何評論孫文嗎?
進入民國後根本沒有皇帝了,更沒有建「陵」的必要──除了「中山陵」。
‧汪精衛──中國寧可日化,也絕不能赤化:
歷史往往將主戰派稱為「民族英雄」,其實,主戰者比主和者更誤國。
抗戰初期,國民黨軍隊棄守長沙,匆匆放火焚城,導致數萬平民被燒死。
於是汪精衛決定主和,卻被國民黨稱為賣國漢奸。
還有,誰才是殺了宋教仁的真凶?中國根本沒有打贏抗日戰爭?
蔣介石到底是民族救星,還是扶不起的阿斗?
你不需要看了本書就認同作者給的答案,但至少給自己一次看見真相的機會,
因為,多數人被歷史耍了一生,卻不知道自己讀的是演義。
目錄
推薦序一 開放中國近現代史的解釋空間/胡川安
推薦序二 「我寫你思考」,思考維度才能深入海底/江仲淵
自序 讀什麼樣的歷史,成為什麼樣的人
第一部 清朝怎麼亡的?孫文有點狀況外
第一章 「鴉片戰爭」不是鴉片的戰爭,而是貿易的戰爭
第二章 英法聯軍為何火燒圓明園?
第三章 洪秀全不是基督徒,而是共產黨
第四章 打敗太平天國的,不單是曾國藩,還有外國雇傭軍
第五章 李鴻章──大清帝國裱糊匠
第六章 左宗棠是民族英雄,還是種族屠殺的侵略者?
第七章 丁戊奇荒──食人國的食人文化
第八章 翁同龢──書法大師何以成為禍國元凶?
第九章 大清不是亡於辛亥革命,而是亡於「東南互保」
第十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沒有「保路運動」就沒有武昌起義
第二部 「中華民國」是誰發明?誰統一的?
第十一章 「新中國」和「中華民族」──梁啟超悔之莫及的發明
第十二章 辛亥革命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滿人的種族屠殺
第十三章 袁世凱才算是中華民國的國父
第十四章 誰是暗殺宋教仁的真凶?
第十五章 陳炯明為中華民國指出一條康莊大道
第十六章 夢斷秋海棠──徐樹錚「收復外蒙」弄巧成拙
第十七章 馮玉祥如何消滅了前半個中華民國?
第十八章 為什麼一流的中國人都住在租界裡?
第十九章 蘇聯情報機關顛覆中華民國無所不用其極
第二十章 北伐是蔣介石誓師,卻是蘇俄將軍們打贏
第三部 「民國」原來是黨國、也是軍國
第二十一章 孫文──活著是竊國大盜,死後為赤色皇帝
第二十二章 名不副實的抗日英雄如何煉成?
第二十三章 汪精衛──中國寧可日化,也絕不能赤化
第二十四章 南京潰敗的責任人是蔣介石和唐生智
第二十五章 中國沒有打贏抗日戰爭──豫湘桂大潰敗真相
第二十六章 延安不是抗日燈塔,而是鴉片王國
第二十七章 如果戴笠不死,就能拯救中華民國嗎?
第二十八章 史迪威為何鄙視蔣介石?
第二十九章 滿洲國憑什麼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第三十章 國民黨在1945年就注定了要失敗
參考書目
序/導讀
推薦序一
開放中國近現代史的解釋空間
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胡川安
2019年是值得重新檢視歷史的一年,如果我們往前回顧歷史,100年前剛好是中國五四運動發動的那一年。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五四運動乃因巴黎和會而起。1914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死傷人數相當龐大,戰後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了「民族自決」,希望每個民族都有決定自身未來的權力。
百年來,不管是中國或臺灣都經歷了巨大的變局,在現代化的過程裡,兩者走向不同的道路,而往前回顧歷史是定位現在最好的方式。雖然2019年是值得重新檢視歷史的一年,但東亞各國間因為對近代史的糾結,還有各式各樣複雜的因素,讓我們檢視歷史時,充滿了疑團和禁忌。
在兩岸的教科書中,都將1840年的鴉片戰爭視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由於滿清政府無法處理當時的國際局勢,強權侵逼、內部腐敗、維新不力,導致後來1912年的辛亥革命。然而,辛亥革命之後的中華民國政府歷經多次政權替換,如果再加上滿洲國和北洋軍閥等政權,我們可以知道這段時間歷史的複雜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百年以來的歷史由於政權的更迭,加上意識形態的綑綁,還有民族國家的概念壟罩在歷史論述中,使得1840至1949這段百年史更加複雜。清末以來,受到西方的影響,民族國家成為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知識分子開始重寫民族國家觀點下的中國史,梁啟超是第一個用啟蒙的歷史敘述寫中國歷史的人,他以西方從中世紀獲得解放的歷史為樣板,複製出古代、中世紀和現代三個歷史時期,這種三段式的劃分法廣為中國的史學家接受。
知名的美籍歷史學家杜贊奇(Prasenjit Duara),嘗試要將歷史從民族國家中解救出來,原因就是民族主義的影響下,使得歷史書寫成為民族主義的傀儡。在梁啟超的歷史敘述中,可以簡略的劃分為:古代是中華民族的創造時代,也是民族的本源,先秦和兩漢的燦爛文化和帝國的創造成為中華民族的核心;中世紀是衰退期,由於外族入侵和大量的動亂破壞了中華民族的純潔性,但民族文化的核心保留下來,移到南方;現代則是再生的時代,需要彌補中世紀的斷裂,與過去的歷史連接。
也就是說,要和中世紀的混亂切割,我們繼承的是古代先賢的傳統與歷史,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種線性的中國歷史是為了說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一貫性,以說明在中國建立民族國家的合法性,以免中國被視為一個被世界列強瓜分的領土,而不是一個連續的民族主體。
清末以來的知識分子不只在建立中國史的敘事上,費盡心力嘗試將中國古代史的書寫硬塞入「中國」的架構中,從1840年之後的歷史也是如此處理。美國教授李懷印指出中國近代史的書寫:「主要是出於個人所面臨的現存挑戰和關懷的一種回應;他們書寫近(現)代中國,主要是為了追尋此國家當前問題的歷史根源,以求正當化其解決辦法(solutions),而非一種追求真理的過程,或是為了重建真正發生的過去。」
依照李懷印教授的想法,20世紀以來的中國近代史,主要有兩種敘事方式,一種是現代化的敘事,強調中國走向現代化過程的挫折;另一種則是革命敘事,主角是中國共產黨的崛起與奪權的過程,敘事方式偏向浪漫主義,歷史是被帶向一個共產烏托邦的過程。不管是哪種敘事方式,都帶有強烈的現實考量。
如果將視角從中國學者的論述移開,看一下日本學者的論述,在《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中,教授岡田英弘和宮脇淳子從內亞(Inner Asia)史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中國史。他們認為以往所謂的中國史,長期被勝利者把持,中國近代史更是被政治和意識形態壟罩。比如將鴉片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並不是理所當然、眾所皆知的,而是在戰爭80年後,才由毛澤東塑造出的史觀。
歷史的說法有很多種,詮釋方式也很多元,但過去兩岸各有各的「正統」史觀,黨同伐異,不允許其他的詮釋方式存在。臺灣在1987年解嚴後,逐漸開放歷史的解釋權,歷史的論述百家爭鳴;然而,中國對於中國近代史的論述,仍只允許「正統」,限制言論自由,甚至對歷史詮釋上有不同意見時,還有身家性命的危險。
本書分為三部,第一部從晚清說起。一開始顛覆鴉片戰爭的性質,指出英國為了捍衛自由貿易而發動戰爭,並非以往所說的侵略戰爭。接下來分析清末的幾件大事,為過往的歷史成見翻案;第二部並非以孫文領導的辛亥革命為主軸,而是從以往被誤解的北洋政府說起,最後談被國民黨政府吹噓的北伐,並不是蔣介石的雄才大略,而是援引外國勢力打擊自家人的戰爭;第三部則從民國政府開始說起,讓國民黨編織的近代中國神話破滅,解碼孫文、還汪精衛公道,一路說到抗日和國民黨為什麼會丟掉中國。
余杰老師筆耕不輟,除了各位正在讀的這本書,還有好幾本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論述。就我的淺見,余老師以一人之力戰兩岸官方的意識形態,嘗試建立一套中國近現代史的史觀,動搖現有的史觀,讓長久陷於成說定見的近現代史,開放出新的可能。
推薦序二
「我寫你思考」,思考維度才能深入海底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江仲淵
自從我開始寫作後,撰寫的主題總離不開中國近代史,我陶醉於這段過渡期般的歷史,在東西方的交錯間翩翩起舞,有意無意的研讀歷史。
辛亥革命後,建立起來的民國是一個文化束縛還未褪盡,西方學術卻悄然確立,一切都是既古老又新鮮的年代。在這個死亡與浪漫交織、現實與傳奇並存的亂世歲月,孕育了一批呼風喚雨的政壇領袖,他們的個性、主張、命運,演繹成一個個不朽傳奇,為後人津津樂道。然而,除了這些「表面上看得到的歷史」以外,近代史還有什麼好探討的?
不知各位讀者是否曾聽過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的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這套想法除了能解釋心理學之外,也能套用在歷史上。我很喜歡用冰山來比喻民國史料,冰山外表高聳雄偉,當我們看見冰山上層那些「官方認證」的資料,就以為這是全部了,興高采烈的往上攀登,意圖捉摸清楚這宏壯的冰山。但其實想要了解它,不是要向上走去,而是向下探究,我們忽略了冰山在水底下體積更龐大的冰層,而這些看不到的事情,往往決定了歷史的命脈與轉折。
「誰控制了過去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就控制了過去。」歷史為政治服務是不可避免的,不僅東亞一隅,全球亦然。歷史教材凸顯有利當權者的內容,人物評價自然也要看其是否為政權的合法性背書。政治往往令人失望,但這是不可避免、權宜之下的產物,要是像我一樣不站在過往歷史教科書的立場寫書,或讓青年自行思考、琢磨出道理,那天下豈不大亂?
不過,即使真相將打破眾人對於過去美好的幻想,我們也不能放棄思考。原始歷史是為了宗教神話服務、封建歷史是為了當權者服務,那近代的歷史呢?史學不再需要為了誰而刻意粉飾真相,只需要將最直白、最詳盡的歷史公布在世人面前。
同理,讀史要將視野放得宏觀,不要一味接受某項歷史觀點的知識。出於意識形態鬥爭,現今史學者大多失去客觀性,他們選擇性的忽略史料,只是從簡單的立場出發,以偏頗的治學原則處世。凡是有利於政治思想的內容,就加以發揚光大;凡是不利政治思想的內容,即使是客觀描述的史實,也均斥之為後人偽造。
正如歷史學者袁偉時所說:「對歷史教科書而言,比掩蓋真相更可怕的是讓學生放棄獨立思考,而這恰恰是中國歷史教科書的最大弱點。」要讓自己追求真相,最重要的是強化懷疑意識、堅持獨立思考,不受限於單一史料。
本書中做得特別好的一件事,就是拋棄「我寫你讀」,採用「我寫你思考」,以特殊的觀點呈現歷史,以大量的史料應證觀點;提出舊有主張,比照現今看法,使讀者在閱讀之際,能對照、回想之前所學,並顛覆既有思想。
歷史並沒有真相,但倚靠史料,我們可以無限的接近真相,只有拋棄信仰與偏見,堅持懷疑和批判精神研讀,我們的思考維度才能深入海底。
埋藏在深暗洋流的歷史,正等著我們去發掘。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