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活出真我,體驗喜悅人生的十項法則~
從瑜伽「八支」的其中兩支:持戒(Yamas)與遵行(Niyamas),
提煉有如珍珠般的十個璀璨智慧,
協助我們從日常壓力的束縛中,來到無私的解脫之境。
瑜伽是一種哲學體系,絕非僅是操練瑜伽體式動作而已,
事實上,瑜伽是一種生活之道。
瑜伽之祖.波顛闍利所撰寫的經典文獻《瑜伽經》,
當中提及的瑜伽「八支」的其中兩支:持戒(Yamas)與遵行(Niyamas)。
是所有瑜伽思想與修行的根基。
作者黛博拉.艾戴爾以幽默輕快又充滿智慧的語言,
在《生活中的瑜伽智慧》裡,分享十項瑜伽哲學中的珍寶,
前五寶與「持戒」這外在控制法則有關,
包括:【非暴力】、【真實】、【不竊取】、【不過度】、【不執著】。
後五寶則與「遵行」這內在控制法則有關,
包括:【清淨】、【知足】、【自律修行】、【自我探究】、【臣服】。
◎第一寶,非暴力(不傷害)——
我們是否有能力不傷害他人,與我們是否有能力不傷害自己,有直接關聯。
能否擁有不傷害的能力,取決於我們能否積極鍛鍊自己的勇氣,
創造內外均衡、愛自己,以及對他人慈悲。
◎第二寶,真實——
如果我們選擇成長、而不是尋求歸屬,如果我們選擇流動、而非僵硬不知變通,
那麼,我們就開始理解了「真實」的深層力量。
「真實」能夠使「非暴力」不致變成一個懦弱的警察;
同時,「非暴力」也能使「真實」不變成殘酷的武器。
◎第三寶,不竊取——
如果我們活在恐懼和謊言中,我們會對自己不滿意、不滿足,
然後就會把眼光放在身外,偷取一些原本不屬於我們的東西。
「不竊取」提醒我們不從地球、從別人那裡盜取不義之物,
甚至不竊取原本應有的自我成長機會、不竊取自己實現圓滿人生的權利。
這十個有如珍珠般的璀璨智慧心法,就像一張鉅細靡遺的生命地圖,
讓你清楚看到自己當前所在的位置,同時告訴你如何找到下一個地標。
在我們優柔寡斷、困惑迷亂的時刻,
這十項瑜伽心法將有如及時伸出的援手,
引領我們深入內在、面對真實的自己,
使我們具備更多生命技能和覺知意識,
得以更放鬆、更敞開,更全然地活出自己的人生。
本書特色
◎從瑜伽八支前兩支延伸,前半部描述持戒(Yamas)的五個法則,後半部則描述遵行(Niyamas)的五個法則。
◎每一個法則的最後都會附上「反思與探索」,透過靈性先哲如甘地、愛因斯坦、魯米、克里希那穆提等人的名言錦句,開啟讀者自我探索的視野。
◎每一個月都分成四週,針對某一個瑜伽法則的實踐練習。
目錄
.序言
.第一章:什麼是夜摩 Yamas 與尼夜摩 Niyamas?
.第二章:非暴力 Ahimsa ~ Nonviolence
.鍛鍊勇氣
.維持身心健康平衡
.面對無力感
.愛自己
.不冒犯別人
.培養悲憫心
.反思與探索
.第三章:真實 Satya ~ Truthfulness
.做真實的人而非做好人
.自我表達或自我耽溺
.選擇歸屬或是成長
.選擇聽從內心真實的聲音,向來不易
.一開始就做對
.真實具有流動性
.誠實帶有重量
.誠實的威力
.反思與探索
.第四章:不竊取 Asteya ~ Nonstealing
.竊取他人
.竊取地球
.竊取未來
.竊取自己
.轉移關注點
.培養自己的本事
.反思與探索
.第五章:不過度 Brahmacharya ~ Nonexcess
.不過度:節制過分自我耽溺
.與神同行
.反思與探索
.第六章:不執著 Aparigraha ~ Nonpossessiveness
.以呼吸為師
.停在半空中
.放掉手上的香蕉
.被執著之物所控
.你背了多少包袱?
.放下執著,我們才能敞開自己
.反思與探索
.第七章:回顧:持戒守則
.第八章:清淨 Saucha ~ Purity
.淨化身語意
.純淨無染的關係
.一次只做一件事
.反思與探索
.第九章:知足 Santosha ~ Contentment
.享受已經擁有的
.追求與逃避,會浪費許多生命力氣
.為自己的情緒波動負責
.心懷感恩
.安住本心
.當下即是完滿
.反思與探索
.第十章:自律修行 Tapas ~ Self-discipline
.日常修練
.堅忍不拔
.以莊嚴之心面對焚燒
.反思與探索
.第十一章:自我探究 Svadhyaya ~ Self-Study
.自我投射
.追查信念的來源
.不要畏懼事實真相
.小我的角色
.旁觀的力量
.反思與探索
.第十二章:臣服 Ishvara Pranidhana ~ Surrender
.放手
.與生命戰鬥
.接受當下一切境遇
.奉獻
.反思與探索
.第十三章:回顧:精進守則
.第十四章:努力不懈
.附錄 I 西方與東方鏡頭的差異
.附錄 II 實修成果
.學習資源
.關於作者
序/導讀
前言
我的辦公桌上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杯子,插滿了各式各樣的筆。這個杯子是好幾年前我的一位兄弟送我的,到現在,我每天看著它,仍是經常會心一笑。因為杯身上寫著:
今日待辦事項:
1.停止軍備競賽
2.使用牙線
之所以提起這個杯子,一方面是因為它隨時在提醒我,崇高的理想與現實條件兩者同等重要,另一個原因是,它說出了瑜伽法門當中「持戒」(Yamas / 梵文譯音:夜摩) 與「精進」(Niyamas / 梵文譯音:尼夜摩) 這兩階段修練的精髓。這十項瑜伽心法,不僅可以作為人類潛能發展的一種願景,也提供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面臨各種抉擇時的具體指引。
每一個人都想擁有幸福的人生。事實上,當生命到了盡頭,決定你此生幸福與否的,並不是你擁有多少財產、完成了多少豐功偉業。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全然投注於自己的人生經驗,包括尋常生活的瑣事,以及一些非凡的特殊經驗;真正重要的,是當一天結束,你將頭擱在枕頭上,內心出現什麼感受呢?覺得歡喜、幸福?或者,你是帶著憤怒、難過、無助、挫折、失望、抱怨而入眠?
人生確實無比複雜艱難;我們每天都要面臨無數抉擇與矛盾。由於人類是與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這世界上,因此我們必須顧慮到其他生命,將我們的個人需求引導到正確方向。作為一個擁有肉體人身的「靈魂」,我們需要在不受限的夢想潛能與受限的肉體之間找到平衡。在我們優柔寡斷、困惑迷亂的時刻,這十項瑜伽心法將有如及時伸出的援手,引領我們深入內在、面對真實的自己,使我們具備更多生命技能和覺知意識,讓人生更加豐富與圓滿。
聽起來似乎很簡單,實際上做起來並不容易。在起伏不定的人生境遇中,面對各種內在要求、外在聲音、種種是非對錯,我們該如何嫻熟地做出正確選擇?當我們陷入業力、不斷重複自己不想要的情境,該如何脫身?當我們對著自己的小孩或伴侶咆哮,如何能不覺得自己很糟糕?當我們搜索枯腸、時間到了還交不出工作,那該怎麼辦?當我們對巧克力上癮、想戒又戒不掉,於是開始討厭自己,這時又該如何自處?
在這些時刻,如何選擇我們的心態、選擇我們的想法、選擇我們的行為,可能是我們這輩子身為人類所能從事的最偉大冒險了。在電影《終極假期》(Last Holiday) 當中,主角喬琪雅伯德 (Georgia Byrd) 發現自己罹患不治之症,只剩下三星期的生命可活,震驚之餘,她決定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原本個性畏縮、膽小怯懦的她,突然變得無比勇敢,大膽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們不需要等到生命被判了死刑才想改變。任何時刻,我們都可以立即讓自己變得勇敢,做出不同選擇,而這十項瑜伽智慧心法就是我們的奧援,讓我們能夠勇敢邁出改變的步伐。有了這些心法作為指引,生命中原本經常出現的混亂與戲劇化場景,將逐漸消失無蹤。
所謂美妙順遂的人生,無非就是喜悅滿盈的生命。這種喜悅,不是由外而來、然後稍縱即逝,而是不斷湧自我們內心。這種喜悅,是來自我們內在對自己的信心,以智慧掌握人生,無論任何境遇,我們都是全力以赴。或許,根本沒有什麼事情是預先注定好的,我們只有這一世可活。是否要活得精采?端看自己的選擇。
專文推薦
◎瑜伽墊之外的修行
瑜伽是源自印度的古老智慧,大約50年前西傳到美國之後蔚為風潮。在這段蓬勃的瑜伽發展期,瑜伽的體式精進佔了瑜伽練習中最多也最重要的部分,在一般的大眾課堂裡,體式的練習約佔了90%以上,課堂通常會以靜坐或梵唱開始,至大休息及梵唱結束。由於此型態的制式教學,導致我們在一般瑜伽課程中,不常有時間討論瑜伽經的內容以及細節。如果你很幸運遇到對靈性深入探尋的老師,也許會接觸或聽聞到一些瑜伽經。如果你上過瑜伽的師資班,這些經文則是一定會探討的瑜伽哲學。
不過在聽聞這些古老經文上的內容及其要義後,如何能將其要義應用並融入個人生活裡?又是另一個難題。對我而言,這需要長久持續地閱讀瑜伽哲學、靜坐禪修等相關書籍,並將有所共鳴的部分,實際落實在生活中,並在實修中反覆印證經文中的奧義。
許多練習者常笑稱瑜伽墊是生活的避難所,彷彿踏上瑜伽墊之後,生活所有的煩憂都能夠忘卻,但離開瑜伽墊,重新投入生活時,卻又像是從天堂落入凡間。學習將瑜伽墊上的自我覺察融入生活當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輕盈跟寧靜,才不會只侷限在練習的短短幾個小時。
《生活中的瑜伽智慧》是我個人讀過最生活化也最深入淺出的瑜伽經相關讀物。作者黛博拉用幽默明快的筆風描述許多生活化的例子,讓深奧難懂的經文變得容易理解,並能實際融入、應用在生活之中。無論是食物和情緒的關係、原生家庭的制約,以及作者個人在生活中實修,都再再打動著我。書中也訂下每個月能夠反思及內省的主題,來幫助練習者循序漸進,在生活的不同面向自我覺察。
如果練習瑜伽只著重在體位法的精進,對於內在的精神與靈性世界沒有齊頭並進的探尋,就好像是沒開通網路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只能用來打電話一樣。瑜伽是身、心、靈全面的練習,亦是前人賢者傳承予後人的智慧科學與生活藝術,幫助我們走上此生的服務目的,並讚嘆生命與宇宙的奧祕。
瑜伽不僅為我們帶來內心的平靜,也帶領我們走上自我探尋的旅程,就算離開了瑜伽墊,我們依然需要抱持瑜伽精神,持續地修行並深入了解自己。瑜伽能夠幫助我們看見過去種種無意識的制約、習氣和模式,從而活出一個未曾想過的豐盛生命!
祝願每位讀者在黛博拉輕快而充滿智慧的字裡行間,一同將瑜伽實踐在生活之中,一探瑜伽能帶給每個生命的無限可能。
Om & Light, Michelle Chu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