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好兵
哈金的小說處女作,描寫廿歲前的軍中生活;詩意、簡約,從錯亂現實中創造出純粹的藝術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六九年的時候,當年不滿十四歲,我就虛報自己十六歲,當兵去了。當時中蘇就要打一場大戰。與其在家被炸死在防空洞裡,不如死在戰場上。還有,學校那時候不怎麼上課,學不到東西,所以從軍是個好出路。一九九〇年,我的第一本詩集出版了,其中有些是關於軍旅生活的,我隱約覺得這些經驗如果用小說的式來處,效果也許會更好……寫《好兵》時,我心裡並沒有軍旅文學的意識,只想寫出一本好小說。我在解放軍中服役過五年,遇見各種各樣的能力非凡的人,但數年後這些人都『廢了』,都無所事事,一無所成。《好兵》也貫穿了一個強勁的基調:年輕的生命怎樣漸漸意識到自己,怎樣學會懷疑,怎樣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並努力發現自己的路徑,勇敢地走下去。」──哈金
有槍桿子的革命,有筆桿子的革命。
哈金的小說處女作,描寫廿歲前的軍中生活;
詩意、簡約,從錯亂現實中創造出純粹的藝術
個人怎樣在集體中生存下來?
年輕的生命怎樣學會懷疑,重新審視生命意義?
一鳴驚人出道作驚豔文壇,榮獲「美國筆會—海明威獎」
「哈金以他對時代風俗的細微觀察,以他明顯對技巧的全面掌握,從錯亂的現中創造出純粹的藝術。本書中最優透的故事在苦難中宣洩歡愉,迴響著諷喻。這部風格簡約含蓄內美處女作,值得慶賀。」——美國筆會—海明威獎評審評語
「即使是不習慣讀文學小說的人,讀哈金短篇也會感覺特別容易進去,不只是進去作者講的故事,也進去那個世界。」——顏擇雅,專文導讀全文收錄書中
本書是美國文學及藝術學院終身院士哈金的第一本小說,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好兵》的故事全都發生在黑龍江。書中所有故事都集中在一支部隊,各篇故事互相支撐,構成一幅歷史畫卷。全書皆為真人真事,但哈金將人事改名換姓,東接西連,構成各種各樣的人物和情節。一個大時代濃縮在一個集體部隊生活中,我們看見個體如何被統一化,以及在集體中個人如何生存和掙扎。
全書開篇從一名戰士向上級政委舉報反動歌曲,建議取締逮捕詞曲創作者及演唱者,篇幅僅四頁的〈報告〉道出了一種「高大的愚蠢」,全書共十二個故事,描寫在中蘇邊界緊張局勢下,投身前線的士兵青春的理想和騷動,他們各自生命的損失和夢想的破滅。〈空戀〉描寫一名通信士如何為了一個陌生的女子聲音而斷送大好前程;〈好兵〉則描寫一名技能性格都拔群的「好兵」劉福,屢屢因為解決性需求的不良行為,接連遭指導員和排長舉報,逼得他變成流亡叛國的罪人;至於最末一篇〈辭海〉則藉由一名部隊裡的書呆子,在從軍生涯最後一年飽受霸凌,在長年只有毛著毛語的軍旅生涯末期,如何因一部辭海翻轉命運,並堅定生命方向。
哈金的寫作生涯的第一本小說,寫作《好兵》之前他潛心研讀契訶夫的作品,因此哈金說:「我認為《好兵》深受契訶夫的影響。」
■《好兵》二十週年紀念新版■
特別收錄作者紀念新序
得獎紀錄
1997年「美國筆會/海明威獎」
目錄
新版序
初版序
報告
晚了
朴大叔的兩個壽宴
空戀
龍頭
字據
季小姐
黨課
蘇聯俘虜
老鄉
好兵
《辭海》
導讀 顏擇雅
序/導讀
初版序
一九九○年我的第一本詩集《沉默之間》出版了,其中有些詩是關於軍旅生活的。我隱約地感覺這些經驗如果用小說的形式來處理,效果也許會更好。後來,我的老師富蘭克.比達特(Frank Bidart)向我推薦了蘇聯作家阿薩克.巴波爾(Isaak Babel)的《紅騎兵隊》。讀完這本短篇小說集後,我覺得自己可以寫一本類似的書,所以就動筆了。這是我的第一本小說,寫得很艱難。但寫著寫著,覺得自己離巴波爾越來越遠,因為他是給紅軍的報紙寫報導的──他的故事的篇幅都比較短,筆法簡潔而又凝重,而我卻沒有篇幅的限制,可以放開寫。此外,巴波爾師承莫泊桑;莫泊桑對我來說有些遙遠,不很親切。漸漸地我開始認真地讀起契訶夫。我認為《好兵》深受契訶夫的影響。
我於六九年十二月開始當兵,當時不滿十四歲。體檢時我虛報為十六歲;因為父親是軍人,加上收的又是小兵,他們就沒查戶口。聽說我們要去中蘇邊境,我很興奮,以為反正中蘇就要打一場大戰,與其在家被炸死在防空洞裡,不如死在戰場上。還有,學校那時候不怎麼上課,學不到東西,所以參軍是條好出路。我和夥伴們全被分到一個駐在吉林省琿春市的邊防團。琿春當時是個縣城,城裡只有一條大街,兩家飯館,一個理髮店,一家澡堂。琿春與蘇聯陸路相接,我們團是當地的唯一駐軍。跟邊境對面的蘇軍比起來,我們不但裝備低劣,而且兵力單薄,但士氣卻十分高昂。記得一進新兵連就看見戰士們在黑板上寫的詩句:「乘疾風,追急電,氣衝霄漢/帥令傳,三軍動,威鎮疆關。」大家心裡都沸騰:一腔為國獻身的熱血。其實,哪有什麼「三軍」,我們團守衛著四百多里長的邊界線,一旦蘇軍打過來,根本無力抵抗。但年輕人想得很少,多具英雄本色。我被分到砲營三連。我們連駐在一個叫關門嘴的村子裡。村民大部分是朝鮮族。我開始是炮手,幾個月後在連部當通訊員,後來又被調到延吉市學報務。
到了七一年,邊境局勢緩和下來了,我開始想復員,想上學,但一直到七五年初才退了役。可是,那時大學只收工農兵學員,所以退伍後我在佳木斯鐵路分局做了三年工。直到七七年底高考恢復時,我才考入黑龍江大學英語系。
《好兵》裡的故事全都發生在黑龍江。我有意把故事的地點移到更北的邊境地區,這樣離蘇聯和西伯利亞更近些。我家在黑龍江省同江縣和富錦縣住了十多年,所以我對那裡的人情風物比較熟悉。像巴波爾的《紅騎兵隊》一樣,我把所有的故事集中在一支部隊身上,這樣各篇故事能夠互相支撐,構成一幅歷史畫卷。這本書講的是集體的故事,是軍人和老百姓們的喜怒哀樂,跟我個人的自傳無關。故事裡的事件和人物基本上都是真人真事,只不過出現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被我捏到一起,改名換姓,東接西連,構成各種各樣的人物和情節。這本書我從九○年動筆,斷斷續續地寫了五年多。其實,書九三年就完成了,但沒有出版社接受。每次退稿後,我又重新修改。退稿信不是說這本書沒有市場就是說它文學氣息太濃。有位編輯甚至說「詩意太重了。」後來,我從中間人那裡把書稿拿回來,自己往一些小出版社投寄。幸虧一家叫佐蘭(現已倒閉)的小出版社接受了這本書,於九六年出版,才使五、六年的勞動沒有白費。
《好兵》由麗莎和我合譯,她先翻譯出初稿,然後琢磨之功基本由我來做。以前金亮和王瑞芸翻譯的書我也有所介入,但最多只能改兩遍。這本書由自己捉刀,主要是因為這些故事之間的風格差別很大,每篇的語氣都有所不同,而且行文簡約,實在難譯。幾年前,有位熱心的朋友試譯過,效果不理想,只得作罷。這回麗莎和我力求再現英語原文的面目,但囿於時間和能力,很難達到目的。我身為英文教授,在美國用漢語寫作是件奢侈的事情,只能在食居無憂的前提下進行。馬上就要開學了,所以《好兵》的譯稿不得不就此殺青。我必須開始寫英文,讀英語書。如果開學後每天還在寫漢語,我會在課堂上情不自禁地吐出漢語的字句來。
二○○三年一月十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