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十八世紀開始,世界面臨一連串的變化:工業革命的發生、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各國間勢力的消長、民族主義在殖民地的落實、全球化的經濟大蕭條、美蘇兩大龍頭間的冷戰、以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解體、中國市場開放等,想要掌握現今世界的脈動,就要探求源頭,才能串聯並理解世界如何變遷至今。
	
	現代史是距離現代人最近的過去,是當代人類的集體記憶,而要了解現代之所以如此樣貌就必須熟悉近代以來發生了哪些事件和演變的途徑。以「現代Vs.過去」的比較做為線索,變化的過程就會愈發清楚。
目錄
	了解當今處境的必要途徑:閱讀現代史
	現代史是一封來自不久過去的信
	前言◎航向近現代世界之際
	十八、十九世紀的世界
	
	第一章 世界因工業革命而改變
	工業革命後,支撐世界經濟的資本主義登場
	◆世界資本主義的成立 砂糖及奴隸貿易所孕育的歐洲資本主義
	◆工業革命 紗線不足引發英國的工業革命
	◆鐵路與蒸汽船登場 急速擴展的新網絡
	◆新社會體系的提案 為何社會主義思想會出現?
	◆近代都市的形成 社會的進化促使都市改變
	◆歐洲的世紀 世界秩序的建立始於十九世紀初
	column 飽食時代起源於十九世紀?
	
	第二章 民族國家席捲歐洲
	拿破崙所展現的新體系之力--民族國家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的結果
	◆法國大革命 革命政府的主角不斷更換
	◆民族國家的誕生 法國大革命催生了民族國家
	◆拿破崙登場 讓拿破崙成為英雄的徵兵制
	◆拿破崙帝國 統治歐洲的拿破崙帝國
	◆拿破崙時代的終結 脫離民族國家架構而失勢
	◆維也納體制 維也納體制下的國際秩序
	◆希臘獨立 民族主義先驅希臘的獨立
	◆法國七月革命 維也納體制的動搖
	◆法國二月革命 維也納體制瓦解
	◆維多利亞時代 躍進世界的大英帝國
	◆大不列顛和平 議會制將「兩種國民」合而為一
	◆拿破崙三世登場 趁亂茁壯勢力的拿破崙三世
	◆義大利統一 義大利暗中獨立
	◆德國統一 強制進行的德國統一
	◆俾斯麥外交 德國避開戰爭儲備國力
	◆俄羅斯的南下政策 俄羅斯以地中海為目標
	◆俄羅斯的南下政策 俄羅斯的南下政策不斷受挫
	◆繼續壯大的俄羅斯 俄羅斯取得大殖民地
	column 北愛爾蘭紛爭的發展
	
	第三章 世界強權美國的誕生
	十三殖民地團結一致,快速茁壯的美國
	◆波士頓茶會事件 紅茶挑起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 從獨立宣言到美國的成立
	◆不斷壯大的美國 以太平洋為目標持續擴大
	◆南北對立 南北方為了西部問題而對立
	◆南北戰爭 自悲慘內戰重生的美國
	◆移民人潮湧入美國 移民和鐵道讓美國急速成長
	◆美西戰爭 美國進軍太平洋的契機6
	◆巴拿馬運河完成 巴拿馬運河的建設讓美國成為海洋帝國
	◆拉丁美洲各國的獨立 民族國家熱潮也吹至拉丁美洲
	◆動盪不安的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政局為何持續動盪不安?
	column 脫離歐美統治的大洋閘口─—巴拿馬運河
	
	第四章 受盡災難的亞洲
	世界所有地區淪為歐洲邊陲
	◆歐洲進軍亞洲與非洲 歐洲自以為是的使命
	◆苟延殘喘的土耳其 鄂圖曼帝國因民族主義抬頭而解體
	◆蘇伊士運河開通 蘇伊士運河經營權的轉移
	◆伊朗和阿富汗 在英俄之間擺盪的伊朗和阿富汗4
	◆英屬印度 支撐大英帝國的印度殖民地
	◆東南亞的痛苦 被列強細分的東南亞
	◆鴉片戰爭 喝茶習慣引起的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與北京條約 被強制打開的中國對外窗口
	◆日本開國和明治維新 急速歐化的日本
	◆民族國家日本 做為一個國家的領土劃定
	◆混亂的大清帝國 導入歐洲體系失敗的中國
	◆中日戰爭 中日戰爭後遭受侵略的清朝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混亂
	◆華僑與印僑的誕生 取代奴隸貿易的苦力貿易
	◆非洲被瓜分 短短二十年間被分食殆盡的非洲
	◆南非戰爭 荷蘭裔移民建立南非
	column 新加坡的實驗是否會成功?
	二十世紀的世界
	
	第五章 在世界各地相互衝突的帝國主義
	德英對立造成世界高度緊張
	◆第二次工業革命 股份公司體系的普及
	◆經濟大蕭條的影響 列強的殖民地競爭
	◆帝國主義時代 英國與德國激烈衝突
	◆民族主義高揚 民族主義的浪潮
	◆日俄戰爭 持續苦撐的日本與俄羅斯
	◆日俄戰爭 從內部自行毀滅的俄羅斯帝國
	◆三國協約成立 逐漸被孤立的德國
	◆美好年代 大眾社會的形成
	◆圖像革命 相片與電力帶來影像時代
	cloumn 3C政策與3B政策導致了日後的兩伊戰爭
	
	第六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嶄露頭角的美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歐洲急速沒落
	◆高揚的土耳其民族主義 土耳其加深了巴爾幹半島的危機?
	◆世界大戰前的巴爾幹半島 「歐洲的火藥庫」終於爆炸!
	◆第一次世界大戰 長期化的總體戰
	◆俄羅斯的三月革命及十一月革命 俄羅斯帝國毀於糧食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 孤立主義的美國參戰的理由
	◆世界大戰帶來的結果 沒落的歐洲及興盛的美國
	◆對俄武裝干涉與蘇聯誕生 俄羅斯鞏固起社會主義體制
	◆凡爾賽體制 讓德國背負一切!
	◆威瑪共和國成立 壓在德國身上的巨額賠款
	◆法西斯黨誕生 墨索里尼的政變
	◆羅加諾公約與非戰公約 逐漸恢復的歐洲和平
	◆美式生活方式 收音機與爵士──黃金二○年代
	◆無線電廣播網的誕生 無線電廣播網擴展至全世界
	column 隨著蘇聯瓦解誕生的十五國與民族紛爭
	
	第七章 開始動盪的亞洲與非洲
	尋求自立的亞洲與非洲各國
	◆土耳其共和國的誕生 搖動伊斯蘭世界的土耳其革命
	◆巴勒斯坦問題 巴勒斯坦問題的開端
	◆巴勒斯坦問題 阿拉伯各國陸續獨立
	◆印度的反英運動 二十三克的鹽引發印度獨立
	◆華盛頓體制 美國勢力在東亞太平洋日益壯大
	◆二十一條要求與民族運動 孫文的國民黨因民族意識而生
	◆第一次國共合作 蘇聯指導下的國共合作
	◆國民黨統一中國 蔣介石強行統一
	◆中國共產黨的長征(大西遷) 共產黨撐過國民黨的攻擊
	column 中國與台灣沒有終點的紛爭
	
	第八章 從經濟危機開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經濟大蕭條引起世界大戰
	◆經濟大蕭條 經濟大蕭條為何會發生?
	◆新政政策 羅斯福的改革被視為違憲
	◆經濟聯盟的進展 經濟大蕭條導致各國利益對立
	◆史達林體制確立 建立蘇聯的史達林
	◆滿州事變與滿州國 日本為何建立滿州國?
	◆西安事變 從內戰危機轉向「一致抗日」
	◆中日戰爭 日軍陷入游擊苦戰
	◆納粹抬頭 納粹何以成為第一大黨?
	◆西班牙內亂 歐洲政局再度緊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希特勒誤判英法兩國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從表面戰爭急速發展成大戰
	◆太平洋戰爭爆發 日本將戰爭擴大為世界規模
	◆戰局出現變化 日本與德國節節敗退
	◆投下原子彈 日本原爆的經過
	◆雅爾達會議 「冷戰」從波蘭開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日本在原爆攻擊後投降
	◆戰後的世界動向 為何二戰後會出現「冷戰」?
	column 停戰狀態的南北韓可能統一嗎?
	
	第九章 冷戰與新國家的誕生
	冷戰期間新興獨立國家誕生
	◆聯合國正式成立 五大強國建立國際秩序
	◆布列頓森林體制 美元支撐戰後的世界經濟
	◆東歐蘇聯圈的形成 蘇聯收復舊俄羅斯領土
	◆西歐復興與冷戰開始 馬歇爾計劃VS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
	◆柏林封鎖 東西陣營的對立集中至柏林
	◆冷戰世界化 世界因美蘇的競爭而分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 共產黨為何能夠稱霸中國?
	◆朝鮮戰爭 北韓為何可以成功南進?
	◆大躍進運動及中蘇鬥爭 社會主義建設有其困難之處?
	◆文化大革命 社會主義中國的苦惱
	◆亞洲各國的獨立 開拓新時代的「第三世界」登場
	◆越南戰爭 削弱美國國力的越戰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獨立 印度獨立在宗教對立下變成悲劇
	◆以色列獨立 以色列獨立點燃中東紛爭之火
	◆中東戰爭的展開 紛爭永不停息的巴勒斯坦
	◆從白色革命到伊朗革命 石油收歸國有與強化反美的伊朗
	◆
序/導讀
	推薦序 楊肅獻/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了解當今處境的必要途徑:閱讀現代史
	
	「現代史」一般也稱做「當代史」(Contemporary history),指的是活著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最遠能及的過去。這大致包含了三個世代,約一百年的時光。以現在做為定點,則剛過去的二十世紀可說就是我們的現代史。
	
	現代史乃是「最近的過去」,距我們的時代不遠、接近我們的經驗。其中有許多史事,我們不但親眼觀察到,甚至可能親自參與過,對我們而言有一種熟悉、親切感。然而,現代史事也因去今未遠,缺乏時間深度,因此經常被視為「新聞」,而非「歷史」,多數歷史家甚至不習慣處理過於當代的事。事實上,我們的歷史教育向來也是詳古而略今,學子對古代歷史如數家珍,但對當代歷史反而不勝了解。
	
	這一種作法可說是本末到置。歷史的一個重要功用,是幫助人們認識自身的處境。現代史與我們的時代相接,是了解我們當前處境的關鍵。透過現代史,人們可以了解世界如何變化、銜接到當前,並有助於思考如何迎向未來。做為一個現代人,我們不能夠不了解現代史。
	
	爬梳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六大關鍵
	
	現代世界變化不居,其走向令人難以蠡測。一個高唱「白種人的負擔」的歐洲人,絕對難以相信不過一個世代就出現了「西方的沒落」的呼聲;而一個一九五○年代的自由民主人士,也不可能預料一九八○年代末竟可能期待「歷史的終結」。現代歷史變動太快、距離我們太近,身處其間,常覺身在此山中,卻不易見其廬山面目。
	
	現代史的種種,發生在全球各角落,表面上複雜萬端,不易理出頭緒。不過,若從比較長的時間觀察,其發展脈絡仍是清晰可循。只要能掌握這些脈絡,就可以了然現代史的變化,而本書就是要幫一般讀者梳理錯綜複雜的現代史。
	
	作者宮崎正勝綜觀近三個世紀的世界史,歸納出連結近代與現代歷史發展的六大關鍵:「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民族國家」政治體系、「都市」的膨脹,「人工化網絡」的成長、「技術體系」的變化,與「社會體系」的變動。只要掌握住這幾條脈絡,對於世界近現代歷史的演變就可瞭如指掌。
	
	掌握從十八世紀至現代處境的來龍去脈
	
	二十世紀的歷史是這一本通俗歷史書的重點。但是,現代史並非單獨存在,無法孤立地理解,必須放在近三百年的歷史脈絡中才看得清楚。實際上,世界近代史與現代史互相連結,實為一體。本書的寫作是採二部結構,先介紹近代史(十八與十九世紀),繼而講述現代史(二十世紀),讓讀者可以掌握人類現代處境的來龍去脈。
	
	「近代史」大致涵蓋一七六○年到一八七○年的世界,主軸是「工業革命」到「新帝國主義」的發展。這個時期,歐洲發生英國左派史家霍布斯邦(Eric Hobsbawn)所說的「雙元革命」:「工業革命」與「法國大革命」。兩大革命影響了近代世界的發展,前者造成歐洲優勢的工業資本主義,後者帶來以「國民主權」為核心的民主政治。
	
	此外,本書亦特闢專章介紹美國的革命與國家的成長,以及新帝國主義壓力下亞洲與非洲的困境。美國的世界霸權與亞、非洲的反殖民運動,是二十世紀世界史的重要現象。
	
	一八七○年以後,世界史逐漸進入本書所說的「現代」階段。這個時期,工業革命大步邁進,助長了以市場擴張為主的工業資本主義。現代世界是一個極端、動盪的世界。一方面,工業資本帝國相互競奪,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的弊病導致共產主義的興起。二十世紀中期以後,民主與共產兩大陣營激烈對抗,牽動了全球的神經。
	
	二十世紀的大部分時期,世界陷入嚴重的兩極對抗。不過,如本書指出,各種人工化「網絡」的成長,卻悄悄突破了對壘。電視網絡的出現、航空網絡的形成、商業網絡的擴張,與網際網路的普及,帶來了世界的「全球化」。冷戰結束以後,「地球整體化」的速度加快,但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心與邊緣的矛盾、不同文化的衝突等,又成為人類必須面對的新挑戰。
	
	做自己的歷史家
	
	歷史的理解沒有一定的準則,隨著經驗、喜好與問題意識的不同,每個人對歷史會有不同的體會。歷史解釋也不是歷史家的專利,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歷史家,可運用各種方法、不同的想像模式來組合「歷史事件」。
	
	十九世紀以來,歷史學走向專業化、學院化。歷史學的專業化,致使歷史著作充斥著專業的術語、生硬的分析,只有史學同行才有興趣閱讀。如此一來,使得歷史的研究脫離一般讀者,歷史著作不再如十八世紀時那樣,能夠擺上淑女的梳妝台。
	
	歷史兼有教育與娛樂的功能,但史書應力求平易近人,才有普及的效果。《圖解世界近現代史》正是一本由專家執筆、寫給一般大眾的普及讀物。作者宮崎正勝有專業的史學訓練,曾經在高中、大學、廣播電視講教「世界史」。這本書的寫作,是希望讀者能活用自己的經驗,以「輕鬆的」心情來閱讀「現代史」,以了解現代文明的來龍去脈。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