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甜甜圈經濟學
用甜甜圈模型打造一個可實現民生富庶、共存共榮的經濟生活!內容簡介
震撼西方經濟學界、企業界的嶄新理念!
荷蘭阿姆斯特丹率先採用「甜甜圈模型」,改善新冠病毒大流行後的經濟混亂!
傳統經濟學正在殺死地球,拚經濟讓人類壽命延長、居住環境變好,但對氣候暖化、貧窮問題毫無對策。
當思考「人類該如何過著繁盛生活」問題時,英國經濟學家凱特.拉沃斯畫出一個像「甜甜圈」的圖,提出適合21世紀的7種經濟新思考,試圖帶領讀者戒除成長上癮症,重新思考創造與分配財富方式。
※《金融時報》經濟類年度最佳圖書
※《富比世》年度最佳商業書籍
※權威商業書評網站「800-CEO-Read」趨勢與公共事務類年度最佳書籍
如果有可能生活得好,同時又不破壞地球?
‧只需要1%全球食物的供應量,即可解決全球13%的人口飢荒;
‧只需增加不到1%的碳排放,即能為全球19%無電力供應的人口供電;
‧只需不到0.2%的全球收入,便能為全球21%日收入低於1.25美元的人口滅窮。
不過問題是,怎麼做到?
★源自19世紀的經濟理論,如何回應21世紀的重大問題?
★戒除成長上癮症,重新思考創造與分配財富的方式。
傳統經濟學正在殺死地球,拚經濟讓人類壽命延長、居住環境變好,但對氣候暖化、貧窮問題毫無對策。
在思考「人類該如何過著繁盛生活」這個問題時,被譽為21世紀凱因斯的經濟學家凱特.拉沃斯畫出一個像「甜甜圈」的圖,她也把這個圖像在「占領華爾街」運動、聯合國、環保運動,以及商業領袖面前展示。
凱特提出適合21世紀的7種經濟新思考,試圖帶領讀者重新省思經濟學這門學科該是什麼,以及可以做到什麼。她指出,我們應該:
◎ 改變目標:從GDP到甜甜圈
與其追求不斷增長的GDP,現在是時候探索如何能以平衡的方式繁榮發展。
◎ 看見全貌:從自成體系的市場到嵌入於整體的經濟
終結市場自成體系、自我維繫的迷思,重新將經濟嵌入在社會與自然環境當中。
◎ 培養人性:從理性經濟人到具社會適應力的人類
人性遠比傳統經濟學刻畫的理性經濟人還要豐富。經濟學必須重新描繪人類。
◎ 理解系統:從力學平衡到動態複雜
市場供需曲線根植於錯置的十九世紀力學平衡類比。應將經濟視為不斷演變的複雜系統,藉此加以管理。
◎ 設計分配:從「經濟成長實現均富」到分配式經濟
貧富不均是經濟設計上的失敗。經濟的設計可以透過許多方法,讓產出的價值更能妥善分配。
◎ 創造再生:從「成長第一環境第二」到再生經濟
這個世紀需要的經濟思維要能夠驅動再生設計,藉此打造出循環經濟,讓人類重新完整參與地球的生命循環過程。
◎ 成長隨緣:戒除成長上癮症
主流經濟學認為,永無止盡的成長實屬必要,然而我們需要的是能繁榮發展的經濟,無論這樣的經濟成長與否。
21世紀的任務很明確:打造可實現民生富庶、共存共榮的經濟,在安全正義的甜甜圈世界內為所有人確保尊嚴與繁榮。
這7種經濟新思考並未提供立即解答、告訴我們接下來怎麼做,而且也不是答案的全貌。但這些思考方式至關重要,為全球經濟、政府政策與企業戰略提供一個新的指南針,也重新定義經濟學該達成什麼樣的目的,才叫成功。
目錄
【推薦序】一起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新經濟思維/安納金
【推薦序】疫情危機,正是打造新經濟系統的時機/黃育徵
【推薦序】「甜甜圈」,是生存的救生圈/楊斯棓
【推薦序】從甜甜圈經濟學,思考台灣永續願景/蘇孟宗
【前 言】經濟學的革命已經開始
Chapter1 改變目標:從GDP到甜甜圈
Chapter2 看見全貌:從自成體系的市場到嵌入於整體的經濟
Chapter3 培養人性:從理性經濟人到具社會適應力的人類
Chapter4 理解系統:從力學平衡到動態複雜
Chapter5 設計分配:從「經濟成長實現均富」到分配式經濟
Chapter6 創造再生:從「成長第一環境第二」到再生經濟
Chapter7 成長隨緣:戒除成長上癮症
【結 語】現在就拿起紙筆,畫出改變
【附 錄】甜甜圈與其相關資料
註釋
參考書目
序/導讀
【自序】
經濟學的革命已經開始
2008年10月,楊緣(Yuan Yang音譯)來到牛津大學念經濟。她在中國出生,在英格蘭約克郡成長,並擁有成為世界公民的願景:她熱衷時事、關注未來,並下定決心要讓世界變好。楊緣相信,成為一位經濟學家是最佳途徑,能使她具備讓世界變好的能力。可以說,當時她渴望成為的,正是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經濟學家。然而楊緣很快便感到失望。她發現所學的理論中,還有用於證明理論的數學裡,各種假設狹隘得近乎荒謬。而且在她開始學業之際,全球經融體系也正準備大幅崩盤,所以楊緣無可避免有所關注,但學校課程卻對此不聞不問。「當時的崩盤是一記警鐘,」她回憶著,「一方面來說,根據我們當時在學校所學的,金融體系彷彿並不是經濟理論裡重要的一環。然而另一方面,金融市場很顯然對經濟造成重大破壞。於是我們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呢?』」楊緣當時體認到,這樣的落差遠遠不僅止於金融產業,而是一條顯而易見的鴻溝。鴻溝一端是主流經濟學的理論關注,另一端則是真實世界日益嚴峻的危機,舉凡全球貧富不均和氣候變遷等。
當她向多位教授提出這些疑問時,教授們向她保證,答案將會在學業的下一階段浮現。於是她展開下一階段——進入頂尖學府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攻讀碩士學位,期待得到答案。然而相反地,抽象的理論有增無減、公式越來越長,楊緣也越來越顯得不滿與失望。但由於考試逼近,楊緣於是面臨一道抉擇。「後來我明白,」楊緣告訴我:「我只需要熟悉那些教材就好了,不必什麼都試著打破砂鍋問到底。而我認為對一位學生來說,那種領悟,真是一個令人難過的時刻。」
許多學生在體認到這點之後,要不就是從此遠離經濟學,要不就是先把這些理論全盤吞下,之後再藉著自身的學歷資格,打造一番賺錢獲利的事業。但楊緣可不這麼想。她開始在世界各地的大學裡,尋找志同道合的叛逆學生。她很快便發現,打從千禧年以來,已經有越來越多學生公開質疑課堂上所學習的狹隘理論框架。2000年,巴黎的經濟系學生曾寄出一封公開信給教授,表示拒絕教條式的主流理論教學。「我們希望能逃脫幻想的世界!」他們這麼寫:「在此呼籲各位老師:在為時已晚之前趕緊清醒過來吧!」十年之後,一群哈佛學生組織一場大規模罷課行動,場景是葛雷葛利.麥基(Gregory Mankiw)教授的課堂,這位教授是全球普及率最高的經濟學教科書作者。罷課行動為的是反對狹隘、偏頗的意識形態觀點,而學生認為,麥基教授的課程正倡導了這樣的觀點。罷課學生表示,他們「非常憂心這樣的偏頗將會影響學生、學校,以及影響我們整體社會。」
當金融危機來襲時,全球學生的異議和不滿也為之動員。金融危機也激發了楊緣與她的叛逆伙伴,促使他們成立全球網絡,連結三十多國、超過八十個學生團體,橫跨印度、美國、德國與祕魯等國家。他們呼籲經濟學應趕上當今世代,也就是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紀,以及未來所面臨的挑戰。「深陷危機的不單只是世界經濟而已,」他們在2014年的公開信中宣告:經濟學教育也同樣身陷危機,而這場危機的後果遠遠不僅止於大學校園之內。教學內容將形塑下一代政策制定者的思考,因此也將形塑我們所生存的社會……我們感到不滿的是,過去數十年來,課程內容遭到大幅窄化,這點限縮了我們的能力,使我們無從因應二十一世紀多重面向的挑戰,包括金融穩定、糧食安全,以及氣候變遷等。
在這些學生抗議者中,有一群人思想更為激進。他們鎖定高端知識份子聚集的、曲高和寡的研討會,提出自己非傳統主流的批判。2015年1月,美國經濟學會正於波士頓喜來登酒店舉辦年會。當時,來自「推翻主流經濟學」運動的學生,將抗議海報張貼在酒店的迴廊、電梯與廁所,並在會議廳的街道門面投影出巨幅顛覆性字眼。他們還衝入原本慢條斯理的圓桌討論、霸占提問時間,令與會者目瞪口呆,感到錯愕與不可置信。「經濟學革命已經開始,」學生在宣言中如此聲明,「在一座又一座校園裡,我們將把你們這些老山羊驅趕下台。而在接下來的數月、數年當中,我們會開始將這台世界末日武器裝置重新設定。」這是相當不尋常的情況。沒有其他學科領域曾如此惹怒自己的學生,讓學生走向全球性的大反抗。這些莘莘學子原本選擇投入生命中的數年時光,研讀該門學科的理論。學生的抗爭突顯了一件事:經濟學的革命確實已經開始。這場革命的成敗不僅得仰賴揭穿舊思維,更重要的是,還必須取決於帶入新的想法。正如二十世紀的天才發明家巴克敏斯特.富勒所言:「如果只是對抗既有現實,你永遠無法促成改變。若想促成改變,你得打造出新的模式,好讓既有模式顯得老舊過時。」
這本書接下富勒的挑戰,我列舉出七種轉換思維途徑,讓各位讀者都能試著像一位二十一世紀經濟學家一樣思考。這本書,將揭露那些局限我們的舊思維,並提供取而代之的新想法做為啟發,最後的目的是希望提出一套嶄新、且用簡單圖示就能說明的經濟論述。
二十一世紀的七種經濟思考
無論你自認是經濟學的老將還是新手,現在都是時候發現我們腦中存在已久的塗鴉。如果你不喜歡你所發現的東西,那就將它清除乾淨;或者更理想的是,用新的圖像覆蓋過去,而且是更能夠符合我們需求、時代的圖像。接下來,這本書將提出七種思考方式,向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學家邁進。針對每一種思考方式,這本書將揭露盤踞在我們心頭的虛假圖像,並說明這些圖像為何變得如此強大,以及這些圖像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不過純粹批判已經不合時宜,因此這本書的重點在於創造新的圖像、掌握重要原則,藉此引領我們向前邁進。本書中的圖示目標在於,歸結從舊到新的經濟思維躍進。總體而言,這些圖為二十一世紀經濟學家呈現了一張新的大圖像。以下是旋風式的快速概覽,簡短說明甜甜圈經濟學的核心概念與圖像。
首先,改變目標。過去七十多年來,經濟學一直圍繞著GDP或國家產值打轉,以此作為主要的進步衡量指標。GDP被用來合理化極度的所得、財富不均,以及自然生態前所未見的破壞。二十一世紀需要更遠大的目標:在地球生態的能力範圍之內,滿足所有人的人權。甜甜圈的概念就歸結了這道目標。當前的挑戰在於,要讓經濟——從在地到全球的經濟——協助將所有人類都帶入甜甜圈的安全、正義空間。與其追求不斷增長的GDP,現在是時候探索如何能以平衡的方式蓬勃發展。
第二,看見全貌。主流經濟學在描繪整體經濟時,只用了一張極其有限的圖片,也就是「循環流向圖」(Circular Flow)。此外,這張圖的局限更被用於強化新自由主義的論述,內容包括市場效率、國家無能、家戶的家務性以及公地悲劇。現在是時候重新描繪經濟,將經濟嵌入在社會與自然環境當中,並且由太陽提供能量。這種新的描繪將促進新的論述——包括市場力量、國家伙伴關係、家戶的核心角色,以及公共資源的創意。
第三,培養人性。在二十世紀的經濟學核心,佇立著一位理性經濟人的肖像,他對著我們說,人類是自利且各自獨立的,人類長於精算、品味固定,並能夠主宰自然,而他的肖像形塑了我們現在的模樣。然而人性遠比這些還要豐富。人類新的自畫像初稿顯示:我們具有社會性、相互依存,時常只抓個大概、價值觀流動,同時還仰賴自然生態。除此之外,我們確實有可能以某些方式培養人性,藉此讓我們更有機會進入甜甜圈的安全、正義空間。
第四,理解系統。市場供需曲線的交錯圖可謂經典,也是每一位經濟系學生碰到的第一張圖示。然而這張圖卻根植於錯置的十九世紀力學平衡類比。如果要瞭解經濟的動態,更聰明的起始點應該是系統思考,而一對簡單的反饋迴圈就是很好的摘要。一旦把這樣的動態放在經濟學核心,許多新的洞察就能應運而生,舉凡金融市場的大起大落、貧富不均自我強化的本質,以及氣候變遷的臨界點等。現在是時候停止尋找難尋的經濟控制桿,並開始將經濟視為不斷演變的複雜系統,藉此加以管理。
第五,設計分配。在二十世紀裡,有一條簡單的曲線——庫茲涅茨曲線(Kuznets Curve)——悄然傳遞了關於貧富不均強而有力的訊息:情況會先惡化才會變好,而經濟成長(最終)將促成貧富均等。然而事實上,貧富不均不見得是經濟的必要之惡,貧富不均其實是設計上的失敗。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學家將體認到,經濟的設計可以透過許多方法,讓產出的價值更能妥善分配,而最能彰顯此一概念的是一道流動網絡。這意謂不僅止於重新分配所得,還有探索重新分配財富的途徑,尤其是某些財富存在於對土地、企業、科技與知識的控制,以及創造金錢的力量。
第六,創造再生。經濟理論長久以來都把「乾淨」的環境描繪成奢侈品,只有富人才負擔得起。而這種觀點又受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的強化。這條曲線再次悄然呈現了,汙染會先惡化,之後才會改善,而經濟成長(最終)將讓環境變得乾淨。但這樣的法則並不必然存在:生態破壞單純就只是落後的工業設計使然。這個世紀需要的經濟思維要能夠#驅動再生設計,藉此打造出循環經濟(而非線性經濟)讓人類重新完整參與地球的生命循環過程。
這七種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思考方式並未明示政策處方與制度修正。這些思考方式不保證提供立即解答、告訴你接下來怎麼做,而且也不是答案的全貌。但是我確信,這些思考方式至關重要,能促成截然不同的、本世紀所需的經濟學思維。這些思考方式的原則、模式將會把力量帶給新時代的經濟學思想家(以及我們所有人心中住著的經濟學家),幫助他們開始打造不同的經濟,讓每一個人都能蓬勃發展。未來幾年,我們面臨的變化將十分快速、大規模且充滿不確定性,因此如果現在就急於放眼未來,為所有未來政策、制度開出合宜的處方,這種作法不免顯得魯莽:未來世代的思想家、實務工作者將更為合適,因為他們將在環境脈絡持續變化之下,實驗、發掘管用有效的解決之道。我們現在能做的,而且也必須做的,就是集結最好的新興概念,藉此創造出新的經濟思維,而且新思維將持續與時俱進,永遠不會固著。
在未來數十年裡,經濟思想家的任務在於,將這七種思考方式匯流、實踐,並且再加入更多思考方式。這趟重新思考經濟學的歷險才正要開始,快加入我們的行列吧。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