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為何我們渴望關係,卻又一再受傷?
「一部代表未來的經典。」──《衛報》
未來會怎樣我不清楚,但我們就是這樣開始的。
全球暢銷突破百萬本『現象級』小說!
改編同名影集深獲好評,IMDb8.8高分推崇
1991年出生的作家莎莉‧魯尼創造了全新的愛情的樣貌
康諾和梅黎安在西愛爾蘭的小鎮一起長大,但兩人的共同點僅止於此。在學校裡,康諾人氣高,大家都喜歡他;而梅黎安則是獨來獨往。然而當兩人一開始對話,那是一段尷尬卻振奮的對話,足以改變他們人生的變化就此展開。
本書是關於兩個人互相吸引、友誼與愛的小說,從第一句對話開始,展開長達數年的故事發展。我們陪著這對年輕人,看著他們想離開彼此身邊,卻始終做不到。
我不知道我是有什麼毛病,梅黎安說,我不知道我為什麼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樣。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沒辦法讓別人愛我……
何謂正常?正常性?
渴望被愛,想擺脫孤獨感;害怕跟別人不一樣,卻一再失去自我……
「正常人」 維持親密關係的極限何在?
西方文壇公認第一位
足以代表21世紀未來的作家——莎莉•魯尼
「千禧世代首位偉大作家」——《紐約時報》
獲選《時代雜誌》「次世代」百大影響力人物
▴臺大外文系教授曾麗玲、作家吳曉樂/專文推薦
▴獨家收錄作者莎莉‧魯尼/人物專訪
面對這個動盪的世界和現實的社會,舉世各地的年輕人內心充滿了虛無飄渺的想像與無力感,批判他人頭頭是道,但是對於自己總是舉棋不定。害怕被孤立、被比下去,拼命跟上他人的節奏;渴望被人理解,卻又恐懼真實的自我;渴望受人喜愛,卻又害怕袒露自己。1991年出生的作家莎莉‧魯尼被文壇肯定,在於她捕捉到千禧世代的脆弱不安和階級意識,一直小心翼翼,但世界令他們充滿無力感;想在親密關係中彼此依賴,但彼此之間存在的某種權力關係,像一種危險力量,令他們幾乎無法抓住對方,這種自我保護與逃避間的矛盾,引發無數年輕讀者的強烈共鳴──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我十分確定我所有的經驗都是極為日常的生活經驗,如果不是的話,根本不值得去寫。」──莎莉‧魯尼
一對從日常對話開始靠近的年輕男女,一段從生活表面走進靈魂深處的情感關係。乍看不過是生活的《正常人》,卻在當代不乏辭彙定義的各種關係中,寫出了一種更加熱情、親密的「深度」關係,也讓讀者清楚感受到人物在時光中愈加成長與複雜。徜若每個世代都需要一個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可以說繼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後,不曾有一本青春戀愛小說掀起全球文壇如此熱烈回響。同樣刻劃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同樣懷藏著難以明說的心理迷惑與混亂,全球眾多書評將兩本書相提並論。曼布克獎官網也在本書入圍網頁上將村上的經典列入《正常人》四本延伸書單之一。
21世紀的《挪威的森林》
《時代雜誌》評選十年來最好的小說
《衛報》評選21世紀百大圖書
哈佛大學學生評選2019年最棒的小說。歐巴馬也將本書選為他的年度選書
你因為愛上某個人,做了某些決定,往往就改變了整個人生。
☛全球火熱影集【正常人】將於 CATCHPLAY+ 影音平臺,全臺獨家正版上架,敬請期待
※千禧世代(Millennials),泛指1981-2000年出生的人。
目錄
正常人
推薦文 千禧愛情與社交新「正常」之微顯像 曾麗玲
推薦文 在關係裡嚐盡孤獨的千禧世代 吳曉樂
獨家收錄 定義一整個世代的二十七歲作家──專訪莎莉‧魯尼
序/導讀
序
※因全文涉及故事情節,以下摘取部分內文刊出。※
導讀
千禧愛情與社交新「正常」之微顯像
◎曾麗玲(臺大外文系教授)
一年談起戀愛,之後同赴首都都柏林三一學院念大學,直到大學畢業男主角赴美攻讀碩士在即,前後共四年兩人分合不斷的過程。貌似老套的劇情,在作者莎莉‧魯尼刻意輕揮白描的筆觸之下,小說毅然譜出格局遠超過校園戀愛記、向「親密關係」致上的一闕禪頌。
二○一八年五月愛爾蘭以壓倒性的全民公投結果,通過撤銷實行已三十五年的國家反墮胎法案,魯尼在支持墮胎公投案通過後三個月接受《紐約時報》的專訪時,如此表達對該事件的感受:「我為我能覺得正常感到無比開心啊……當我現在走在路上,看到人們大概認同我的想法時,我覺得好自在」。她這番對「正常」的闡釋非常適合作為解讀她第二部小說《正常人》主旨的線索。小說以不疾不徐的速度與筆調測試著康諾與梅黎安這兩個無法斷然分手的戀人的心理極限。兩人四年內不停分和的過程裡,的確穿插著熾烈的性愛,但更多時候,小說呈現兩人如同辯論士般不斷地說理、詰辯、甚至哲學性地論述著公眾議題,他們經常在性愛之後或在電郵當中談論資本主義的不公、社會階級(無)意識、菁英主義、全球監控系統等等類似如魯尼所經歷過支持墮胎的公投、這些具有「歷史時刻」的議題。這種角色理性與感性撕裂的狀態,應該與許多千禧世代面臨全球性危機時,油然而生很「正常」的無力感若合符節。但不昧於此類千禧無力感的《正常人》,卻堅持從個人、小處著眼,首先藉由梅黎安發出「我不知道我為什麼就不能正常人一樣……為什麼沒辦法讓人愛我?」的不平之鳴,凸顯一般正常人渴望被愛、並且想要脫離生存孤獨感的共同感受,進而利用描寫兩人糾纏的互動,主張格局雖小的親密人際關係如愛情,仍可以是改造他人、並形塑自我的一股眞動力。
推薦文
在關係裡嚐盡孤獨的千禧世代
◎吳曉樂(作家)
《正常人》圍繞著兩位靑少年梅黎安與康諾,他們在年少之際,有了極其深奧、幸福的交錯,隨後因無止盡的誤解、錯譯,於四年間分合不斷。作者莎莉.魯尼,出生於一九九一年,被不少媒體譽為「千禧世代的代表作家」。魯尼還有幾項身分,可作為閱讀上的參考與註釋。一來她曾在歐洲大學辯論大賽中獲得最佳辯手的稱號,你可以自角色交談間展露的鋒芒,抽繹出魯尼厚積薄發的匠心;二來她自承是名馬克思主義者,她經營「階級」的策略顯得饒富巧思。
故事仔細分梳,或可嗅聞到十九世紀珍.奧斯汀小說的尾韻:深受吸引的兩人要如何在外在條件與內在心理的交互擾動之下,琢磨理想對象的樣貌(我認為康諾沉浸在《艾瑪》的情節裡,應可視為一枚小彩蛋)。魯尼為古典框架鍍上了現代風味,《正常人》以靑春戀情為骨,塡實的血肉則是她對於千禧世代的細膩掌握,梅黎安與康諾背景懸殊,卻同樣敏弱、多思,即使雙方在各方面驚人地投契:他們坦裸內在的崎嶇與慘傷、即興地辯論、或將與談的痛快匯兌成性愛的愉悅,卻也不乏向對方投擲可觀的傷害。
莎莉‧魯尼完美地捕捉了千禧世代的精緻與迷離,他們如此抑鬱、處心積慮地捍衛著個人的情緒安全,卻也對他人的凝視十分敏感。為了探索何謂正常,梅黎安與康諾更易了數套「作業系統」。在他們的嘗試與悔恨之中,一個世代的精神輪廓於焉變得清晰可辨。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