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 幾米創作10年的幕後創作故事大揭露。
◎ 2014《故事的開始》(新版)全面重新編排,使經典作品歷久彌新。
一切的夢想,如果沒有開始,哪來的精彩故事呢?
在幾米創作10年的時候,《故事的開始》出版,當時的介紹這麼寫:「他的暢銷作品,我們能一一細數;他成名前那段晦暗無助的日子,我們也略知一二。但 是,那些美妙的圖畫,那些動人的故事,那些簡短卻發人深省的文字,究竟是怎麼產生的?一個創作者,必須具備什麼能力,才能又畫又寫,並且持續不斷?
「從一九九八年出版《森林裡的祕密》和《微笑的魚》開始,幾米已經這條路上耕耘了10年。這10年間,他以驚人的創作能量,推出各種不同面貌的作品, 紅遍海內外。但他鮮少談論自己的創作過程。在幾米的腦袋和作品之間那個神祕的世界,始終令人好奇。在這本書中,幾米首次完整地詳述每個創作背後的故事,從 一個畫面的完成,到角色、主題的靈感誕生,創作背後神秘的簾幕隨著幾米的回溯一一揭開。
「『幾米為什麼是幾米?』這本書提供了最直接的答案。」
在創作的道路上,幾米更往前走了。在將新一段創作心得匯整成新書之際,幾米也將《故事的開始》重新整理成新版,所有版面重新編排過,配圖及內文也加以修整,希望給讀者隨著時間前進的新感受。
編輯札記
《故事的開始》編排新版,本來不想更動內容,只是換個更俐落的開本,把原本直排的內文改成橫排。編排期間,幾米一直想要修改內容,但我想保留原來的樣 子。面對舊作,有的選擇不斷與時俱進修改,有的則主張保持當年樣貌,不以現在的觀點更動以前的觀點。我比較傾向後者,但也沒那麼絕對。某天幾米跟我說: 「不是那麼多人有機會可以重新修改以前作品的。」這種溫情吶喊打動了編輯,作者佔了上風,於是接受他的意見。是以這本書裡大致維持原樣,少了兩小篇加了一 大篇,一些字句和段落會有所修訂,少數圖片做了更動,希望是個在保持原版的精神下,更有時代性的新版。
目錄
在我成為幾米之前
生命大發的意義
我和我的「小人」
長篇故事
《森林裡的祕密》
一個神祕空間的召喚
《微笑的魚》
記住一個魔術的時刻
動畫《微笑的魚》
悠遊各大國際影展的魚
杜篤之與《微笑的魚》(藍祖蔚)
幾米去見河合隼雄(丁文玲)
《向左走.向右走》
無常的美麗
《月亮忘記了》
最孤獨的時候,最溫暖的陪伴
月亮忘記了(陳綺貞)
我的草稿筆記
《地下鐵》
獻給詩人的玫瑰花束
看幾米的地下鐵——靈視的旅途(陸蓉之)
幾米《地下鐵》及其在跨國資本主義時代被捏造的勵志性(紀大偉)
一段令人悸動的神奇之旅(艾維娜.林)
《地下鐵》音樂劇——一個重新想像的旅程
《幸運兒》
誰是真正的幸運兒
我們都是好人(王文華)
《幸運兒》音樂劇——關於自由,魚跟鳥的對話
大步一跨,已是深淵(黎煥雄)
《藍石頭》
因為愛與思念而崩裂
生命是幾米筆下的主角(徐開塵)
《謝謝你毛毛兔,這個下午真好玩》
童年記憶是唯一的慰藉
感謝所有的甜美與憂傷(柯倩華)
《戀之風景》
觸不到的戀人
短篇故事
《聽幾米唱歌》&《森林唱遊》
心情的點點滴滴
《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
給自己打打氣
《照相本子》
生命中哀喜交集的時刻
《1.2.3.木頭人》
與畫面的遊戲
《我只能為你畫一張小卡片》
親愛的朋友,這是給你的卡片
《我夢遊你夢遊》
絕版口袋書
《布瓜的世界》
為什麼呀為什麼?
《你們 我們 他們》
愛情的反諷
《又寂寞又美好》
如夢之夢
《履歷表》
想像他人的生活
《遺失了一隻貓》
遺失的貓與愛情
《小蝴蝶小披風》
美好的童年世界
《失樂園》
世界正在用一種神祕的方式處理每個人的悲哀
《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給孩子一個深深的擁抱
我爸逼我寫的東東(RoRo)
你喜歡哪個封面呢?
幾米展覽
幾米問答室
序/導讀
在我成為幾米之前
我的父親不會畫畫,我的母親不會畫畫,我的姊姊哥哥妹妹也都不會,從小全家只有我一個人喜歡畫畫。
我生長在一個完全沒有繪畫藝術氣息的家庭裡,關於我會畫畫這件事,不知該從何追溯。還好我的三舅舅會畫畫,算是提供了一個源頭。三舅舅年輕時是油漆師 傅,退休後開始畫圖,居然從業餘變成專業,後來還開了畫展、賣了許多畫。所以我想,我畫圖的本領應該是來自於母親這一邊的基因遺傳。父親不服氣這個說法, 曾誇口說他也很會畫畫,但是這輩子我從來沒看過他畫任何一張畫。
我的童年沒有溫馨的枕邊故事,沒有睡前小讀,沒有安徒生,沒有格林童話,只有吃小孩手指頭恐怖的虎姑婆,和吐舌頭的斷頭鬼報仇的故事。小時候,我們常常是被大人嚇得趕快睡著的。
一九五八年冬天,我在宜蘭羅東出生,母親做完月子後就一起回到台北,但是有關台北的童年記憶,卻是一片模糊。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上幼稚園之前,母親和大伯父半騙半哄地讓我坐上火車,回到羅東的老家,陪伴祖母。那段短暫的時光,變成了我童年唯一的記憶。
老家是傳統的三合院,房子四周被高高的竹林環繞,竹林之外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每天清晨,伯父就到田裡上工,偌大的三合院裡,只剩下祖母和我—— 一個老人,一個小孩。老房子裡有許多讓我害怕的東西。祖母在廚房後頭養了幾頭豬,對我來說,那些豬有如龐然巨獸,非常嚇人。院子裡還有許多番鴨,很兇悍, 會啄人,我總是躲得遠遠地。漫漫長日,我沒有任何玩伴,經常懶洋洋地坐在門口的矮凳上思念台北的家人。夜晚,鄉下人節省,點的都是光線很暗的燈,每個房間 都是昏昏暗暗的,讓我感到害怕。直到現在,每到黃昏接近夜晚的時刻,總讓我心情低沉,或許是受到這段童年經驗的影響。
平常寂靜的老家,只有在過年過節及稻穀收割時,才變得熱鬧起來。有一次清明節掃墓,四歲的妹妹跟著母親回到鄉下,一大群小孩一起到田邊遊玩,等到回家 時,才發現妹妹不見了。沒有人知道她是何時脫隊的,大夥兒急得四處尋找,結果在水塘裡,發現一隻妹妹的拖鞋,爸爸媽媽哭嚎地跳進水塘裡摸索⋯⋯兩天後,妹 妹才被鄰村的人送回來。後來我看宮崎駿的《龍貓》,故事圍繞著一對相依為命的小姊妹,有一幕描述妹妹走失了,大家遍尋不著,後來在水池邊發現一隻小孩子的 拖鞋,也誤以為妹妹溺水了——簡直就像我童年場景的重演。
童年時期我沒看過什麼故事書,更遑論繪本。說來令人懊惱且羞愧,我壓根不知道「繪本」是什麼玩意兒。直到三十歲出國旅遊,才第一次發現世界上有這麼多 專門為兒童出版的書!真是,我的天啊!後來台北誠品兒童館開幕時,我第一次進去就花了六千多元,搬回一堆美美的童書,彷彿是在努力彌補童年時欠缺童畫故事 的空白。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課本空白處畫滿我的塗鴉。我記得小時候家裡牆上還掛著我小學二年級畫的水彩風景畫,那是一間有紅屋頂的房子,佇立在草原中,天空有 白雲飄過。但是,小時候,哪個孩子不會畫畫?哪個孩子不是小畫家呢?那個年代,沒有人會培養一個愛畫畫的孩子。畫畫又不能當飯吃,玩玩就好。
小學時,我常常去圓山動物園參加寫生比賽,不知為什麼,每次老師都叫我畫長頸鹿,一連畫了好幾年,我好像年年都畫得一模一樣。結果最好的成績只得到佳 作,大部分時候都沒有入圍。老師還安慰我說:「那是因為你的畫風太成熟了,評審一定以為是老師幫你畫的,所以才沒讓你得獎。」當時我信以為真,度過許多落 選的快樂日子,心中還莫名地暗暗高興,真以為自己畫技高超。
小學時我就沒有認真看過漫畫,那黑白線條的漫畫書,從不曾讓我著迷。我必須老實承認,我有閱讀漫畫的障礙,我不知該先看圖還是先看文,甚至閱讀漫畫的 方向順序,都讓我迷惑。最近,我曾就這個問題請教過十歲的女兒,她是看漫畫高手。她專業地告訴我,「必須是無意識地將圖與文一體成形地看下去,如果是有意 識地閱讀就會只單獨看到文或者只看到圖,這樣就會把漫畫看得支離破碎,怪怪卡卡的。這樣就不算是會看漫畫的人。」
國中時期,我進入了非常注重升學的大直國中,學校管教非常嚴格,全班同學都常常因為成績不夠好而挨打,晚上還被強迫去老師家補習。不過我的成績並沒有 因此而突飛猛進。當時印象中的美術課,總是被借去考試或上英數理化,在學校裡,沒有人因為會畫畫而感到驕傲或受到老師鼓勵。那段蒼白的青春期,只記得天天 考試,其他,並沒有留下什麼特殊難忘的記憶。至於跟畫圖有關的部分,我記得國一時,參加校內畫圖比賽得了全校第一名。第二年,國二,得到全校第二名。第三 年,國三,得到全校第三名。我想全校的同學,大概也只有我記得這一段往事。
上了中正高中之後,生活過得很快樂,交了一票好同學,一起打橋牌、打籃球、看電影,但對於未來上大學要念什麼科系,懵懵懂懂,毫無概念。
高中時,好像從來沒有認真上過什麼美術課。高三下學期,班上轉來一位從丙組改念乙組的同學,他告訴我,家裡本來希望他念醫科,但是他還是決定要考美術 系,當藝術家。直到那一刻,我才知道,喔,原來大學有美術系喔,也才知道考美術系還要加考素描、國畫、書法和水彩。回家後我告訴父親,我也想考美術系,但 要加考的術科,我不知道去哪裡學。父親說,他有個同學的兒子,剛好是師大美術系畢業的,可以帶我去找他,看看能不能幫上忙。父親這位同學的兒子,就是後來 很有名的大畫家——吳炫三先生。
吳先生說他沒有在教學生,但是他的老師有間畫室,在教學生素描。就這樣,我被帶去老師家,而當時的我並不知道,面前這位看起來很老的老師——李石樵先 生,是藝壇大師級的人物。我就像是個完全沒有功夫底子的孩子,忽然變成武林高手的徒弟。但是這並沒有讓我武藝增強,原因是我根基不佳,根本完全無法吸收。
每個一、三、五的晚上,放學後,我就急急忙忙地從石牌趕到新生南路老師的畫室上課。來跟老師學畫的不乏美術系的高材生,而我只是個需要「補習應付考試」的高中生。
李老師並不直接教我該怎麼畫,而是用了很多方式來比喻畫圖的步驟,還順便講幾個笑話。可惜那時候,笑話我聽懂了,但真正傳授功力的部分,我如鴨子聽雷。直到後來念大學,開始有些畫圖的概念後,才漸漸領會了老師要教給我的道理。
我跟著李老師學了三個月的素描,結果考試成績揭曉,沒想到素描分數最低,大約是一百分中只拿到了四十分。反而從來沒有學過的水彩、國畫卻拿了超高分,而我連考試要用的國畫筆,都是臨時跟人借的。只能說我運氣好吧,就這樣迷迷糊糊地考上了文化美術系。
我本來就知道自己起步太晚,程度不佳,進了美術系後,更發覺自己差別人一大截,開始變得很自卑。很多同學、學長都才華洋溢,令人佩服。那些會來念美術 系的同學,通常都對創作懷抱著很大的熱情,聊起藝術頭頭是道,每個人的標竿人物都是達利、畢卡索、塞尚等這類大畫家。他們常常為藝術的流派爭論不休,因為 藝術理念不同而翻臉,甚至大打出手,反目成仇。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在念書的時候,對這類事情並沒有很大的熱情,常搞不懂這些同學是怎麼了?因為在純藝術領 域的表現平平又缺乏熱情,同時考慮到日後工作和前途,大二那一年,我選擇了設計組,學習比較實務的美術專業。沒想到,我在設計方面的功課表現優秀,唸得輕 鬆愉快。而既然走上設計這條路,退伍後,我就進了廣告公司,在這個圈子一待就是十二年。
二十幾年前,廣告是個時髦的行業。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台灣廣告公司,從完稿開始做起。早年做平面廣告,主要是採用照片,然後會有專人先把設計的構想畫 出來,向客戶簡報,確認過關了,再去找模特兒拍照。常見的情況是,最初畫出來的產品、人物都很漂亮,最後拍攝的結果,卻不是這麼一回事。當時我想,如果可 以直接用插畫的方
式來製作廣告,該有多省事啊!
於是,我決定再開始拿起畫筆畫插畫。當時並沒有想到要去跟誰學,只是自己練習,成天塗塗抹抹,並試著寫一些文字。而畫多了,難免有與人分享的念頭。我很羨慕那些出現在報章雜誌的插畫家,但就像現在很多年輕朋友一樣,想要發表作品,卻不知道從何開始。
當時有個叫LISA的同事,看了我的插畫簿子,知道我的夢想。有一天,她借走我的作品,衝動地跑去皇冠雜誌找總編輯,向雜誌社的人訴說我的熱情與夢想,沒想到居然為我爭取到為雜誌畫插畫的機會。
就這樣,我開始了人生第一次的插畫工作。
記得一開始接的就是司馬中原先生、廖輝英小姐的稿子,都是大牌作家,為他們的作品畫插圖,覺得非常榮幸。但是等拿到稿費,一幅只有三百元,心就涼了半 截,相較於我在廣告公司的收入,真是太微薄了。那個時候廣告工作繁忙,畫插畫只是興趣,幾次推辭之後,就再也沒有發表作品了。
三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又開始與皇冠出版社合作,這一次是替小野先生的書畫插圖。小野先生的作品賣得非常好,連帶的我的插圖也被看見了。有一天, 接到聯合報家庭婦女版主編洪雪珍小姐的邀圖。就這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