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失去的家,遺忘的臉,我想在餐桌上找回來
張維中短篇連作,20年創作再出發!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過起了雙面人生?
●孫浩強,28歲,對美食沒有味覺,卻是一名料理造型師。
──「每一張餐桌都是一張臉;每一次用餐,我們都該記住美好的表情。」
●安惠靜,27歲,家裡凌亂不堪,卻是網紅收納設計師
──「萬物皆能收納。」安惠靜總是對她的粉絲們這麼說。
●周亞琪,22歲,總是在愛中迷路,卻是引領方向的人氣導遊。
──「她說不清楚,她喜歡鹿鳴,但也忍不住同時喜歡孫浩強。」
這個我,那個我!都是真實的我
台北・首爾・東京
三個城市,六張臉孔,三段因遺棄而遺失的人生……
【如果雙面,可以讓我們好好活下來!】
──我們就像是一張拼圖,每個人見到的我們,說穿了都只是局部,不可能被完整認識。而我們看見的別人,亦是如此。
《餐桌的臉》的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在命運多舛的安排中,無論是自願選擇也好,或有著不得不的苦衷也罷,其實都是這樣過著雙面人生。
他們遺棄了人,或者被遺棄;他們隱藏了情緒,或者是被隱藏;他們忘記不想回憶起來的往事,或者他們本身就是被遺忘的過去。
他們若要好好地活下來,是否就得選擇兩張臉,並在「變臉」的雙面人生中,去保護自己不被刺傷,去抵抗悲傷的衝擊呢?
每個人至少有兩張臉。
在他人的面前,你展現的是哪一張臉?
你所摯愛的他,願意讓你看見的,又是哪一張臉?
【書籍裝幀】◎日本知名插畫家木內達朗,跨海合作封面主視覺
【圖解人物】◎日劇式人物關係表 VS. 角色情緒糾結、恩怨拉線圖示
目錄
前言
01【孫浩強的場合】餐桌的臉
每一張餐桌都像是拓印著一張張的臉。孫浩強看了就忘,忘了再記。想起別人因為他的造型料理而綻放出笑顏時,他總會一閃而過,他與父母親在幻夢之間,終於團圓用餐的表情。
02【安惠靜的場合】銀河的收納櫃
佇立在這裡,她不知道為什麼,心底忽地浮現出一股強烈的感受。所有關於整理收納術的技巧,彷彿都被歸零了……
03【周亞琪的場合】時間說出真心話
在那個當下她領悟到,就算餘生都只能保持著兄妹之情,雖然有一點遺憾,但或許,這才是真正相安無事的最佳方式。
後記 我們的雙面生活,我們選擇的那張臉
附錄 關於寫小說這件事
序/導讀
後記
我們的雙面生活,我們選擇的那張臉
每個人至少有兩張臉。在他人的面前,你展現的是哪一張臉?你所摯愛的他,願意讓你看見的,又是哪一張臉?
這個你,那個你,其實都是你,也不完全都是你。
在《餐桌的臉》這部小說中,所有的人物在命運多舛的安排中,無論是自願選擇也好,或有著不得不的苦衷也罷,其實都是這樣過著雙面人生的。
他們遺棄了人,或者被遺棄;他們隱藏了情緒,或者是被隱藏;他們忘記不想回憶起來的往事,或者他們本身就是被遺忘的過去。
他們若要好好地活下來,就得選擇兩張臉,在「變臉」的雙面人生中,去保護自己不被刺傷,去抵抗悲傷的衝擊。
只是,不管對外展現出多少張臉,心底那道真實之聲卻永遠不會騙人。
「時間會說出真心話。」就像是那首貫穿全書的英文老歌〈Time after Time〉一樣,孫浩強、安惠靜和周亞琪,甚至包括了他們身邊的其他人,都在時間堆疊著時間中,默默地循著真實之聲走上尋找之路。
而在某處遺落的東西,一定在原處才能找回嗎?他們最終接受「這樣也許就是最好」的人生觀,決定和過去和解,展開新生活。於是,就在那一刻,他們在毫無預期的地方與人的身上,獲得了填補與救贖。
◎
東京模樣,台北生活。這些年來,我其實一直也是在這兩座城市,過著一種「雙面」的兩種生活。
在東京的日常,步調緩慢,縱使送往迎來著到訪的朋友或家人,但大多數時候我是一個人的。一個人的家,一個人努力地工作,一個人靜靜地寫作。回到台北,在被壓縮的時間裡,生活則被按下快轉鍵,奔波著見老朋友,忙著新書宣傳,參加各種豐富的行程與聚會。
兩處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帶來的也是極為落差的心境。
長期下來,若沒有足夠強大的心理狀態,其實很容易就在這兩者之間折損能量。這是旅人,或只是在國外住過一、兩年的人,很難體會的一種感覺。
但,這是我選擇的生活,我就必須去克服與學習。我知道唯有如此,我的人生才不會僵化,才不會落到被單一化的刻板定義。
雙面生活,轉換之間,如何過濾有害的雜質,只吸收萃取對自己有營養的部分,始終是一門功課。
所幸仍保有著強大的好奇心,所以能跨越過許多的情緒,想要看見,想要記錄,並且幻想未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慶幸仍保有想要分享的感覺,所以才會繼續發表作品,而不是閉門造車,甚至放棄。
書寫的能力,是上天賦予的禮物,讓我在雙面生活的「變臉」中,找到平衡情緒的出口,使我獲得了存在感,還留下回首光陰的見證。
這些年來,我一邊寫散文小說,一邊也寫旅遊美食,甚至還出過少兒讀物。在專欄中我也寫新聞評論、時事觀察和設計新訊,偶爾會接受邀約推薦書,撰寫書評類型的序文。當然還有每天分享在臉書上,生活瑣事的照片與短文。
我告訴自己,別只是寫以前會寫的,別任性只寫輕鬆就能寫完的東西,試著寫寫其他類型的東西吧!只要別人願意給我機會,就該嘗試去寫寫看。就算是準備工夫複雜,過程麻煩,也不要有怨言。就這樣土法煉鋼地埋頭去寫,忽然有一天,不熟稔的書寫都上手了,而我也從各式各樣轉換寫作類型的「變臉」中,學習到很多以往絕對不會接觸到的新知識。
漸漸的,每一次寫不同領域的文章,出版文類迥異的書,對我而言,都是一股新鮮的換氣。大概因為如此,我才不至於過膩。而若是能夠因此帶給讀者們,在每一次閱讀上的驚喜,那就更好了。
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這時代,每個人都該解放出多元化的可能性。
在原鄉與異鄉移動的生活裡,雙面甚至更多面的生活,仍將繼續。
帶著一九九七年出版第一本書時的謙卑之心,不知道此生將與誰相遇的忐忑,在二〇一七年的此刻,希望領著每一個仍願意閱讀我的你,走上新的起點。
這一次的出發,不只謙卑,更有了篤定。
一定還有更多值得編織的人間故事,可以讓我分享給你。我會慢慢地說,如果,你也願意靜靜地聽。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