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哈佛教會我的社會生存力

  • 85 202
    238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

「我在哈佛一年,勝過MIT五年,那是人生一場可帶走的盛宴。」

 

一個在高中畢業前,不曾出國念書、英文也不夠輪轉的女生,

考進哈佛大學後,如何跟上這群世上最頂尖的精英、甚至競爭?

不但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接著更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成為首席畢業生。

她現在除了演奏家身分之外,還創業經營一家公司。

 

「這一切,都來自我在哈佛見識到的生存能力。」

──本書作者廣津留菫

 

作者廣津留菫三歲就學小提琴,高中畢業後考進哈佛大學,堪稱人生勝利組。

然而,哈佛的學習風氣跟日本非常不同,

讓作者最初難以跟上課程。為了不被淘汰,

她拚了命的觀察同學,並這樣訓練自己:

 

搶在其他人之前發表意見:

哈佛老師上課從不點名,但如果你都不發言,老師就當你缺席,

還有,如果你的意見都跟同學一樣,只會說「我也這麼認為」

那也是零分。所以,作者學會的生存之道是 :

就算會引發衝突,也要搶先說點跟別人不同的。

 

為了跟上頂尖同學,我這樣訓練自己:

天天寫待辦事項,大小事困難事都寫,然後逐一破解。

而且一有靈感,馬上寫下,作者至今仍用手寫筆記,藉此強化記憶。

人總有倦怠、想苟安的時候,怎麼逼出自己的幹勁?替自己找個對手,做良性競爭。

 

學業、社交、睡眠,哈佛人只能選兩種:

在哈佛,地頭力比考試考滿分更重要,什麼是地頭力?

你以為哈佛學生特別聰明?錯,都是被教授逼出來的,

因為這裡的考試沒有正確答案,只有當下的最佳解答。

 

很多哈佛人天天開派對,你以為他在玩樂?

其實他在練習怎麼創業。(跟陌生人自我介紹和找資源)

 

終生受用的「生存能力」往往跟考試無關,像是

哈佛人必學習的五段落小論文寫作,可以強化邏輯思維;

他們也常找人討論電影劇情,磨練感性和思考力。

 

看多了應徵求職履歷表的人都明白:

求學階段的人生勝利組,出身名校到底是高成就的助力還是阻力?

聽聽世界最高學府哈佛畢業生,在那裡學會的生存必備能力。

 

各界推薦

 

「關鍵評論網」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鍾子偉

《不是資優生,一樣考取哈佛》作者/曾文哲

 

作者

廣津留菫

 

出生於大分市。高中之前都在當地的公立學校就讀,沒有補習、國外留學的經驗,靠自學應屆考取哈佛大學。

 

在哈佛主修音樂理論,副修國際保健與保險政策,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畢業。之後,進入在藝術領域中世界排行第一的茱莉亞音樂學院就讀。主修小提琴,畢業時榮獲僅有兩個名額的最優秀賞(取得碩士學位)。

 

曾與全球知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合奏,也曾在音樂殿堂卡內基大廳演出。參與遊戲Final Fantasy系列(XII & XV)的原聲音樂。弦樂團Ansonia Quartet的演奏成員。在日經College Café連載,以及茱麗亞音樂學院官方新聞的採訪員。教育領域方面,以社會創業家的身分,參與由哈佛學生發起的教育計劃Summer in JAPAN的設立與營運。

 

運用大學時期培養的商業思維,於研究所畢業後,在紐約創業。2018年6月,出演日本電視臺《改變人生的一分鐘深刻佳話》(人生が変わる1分間の深イイ話)中的「高學歷的人真的幸福嗎?SP」而引起話題。

 

譯者簡介

 

羅淑慧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2008年起專職翻譯。譯有《購物氛圍的心理學》、《照護爸媽,我得離職嗎?》、《拆解你的每一天》、《成熟大人的吵架技術》、《關鍵時候的接話藝術》等(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目錄

前言 從沒出國留學的我,都跟哈佛同學聊什麼?
 
第一章  我在哈佛學到的生存之道
1. 搶在其他人之前發表意見
2. 刻意說點不一樣
3. 有問題就問,不用察言觀色
4. 把困難條列出來,逐一破解
 
第二章  為了跟上頂尖同學,我這樣訓練自己
5. 天天寫待辦事項,大小事都寫
6. 哈佛人的口頭禪:為什麼
7. 我至今仍用手抄寫筆記 
8. 有靈感,立刻寫下來,寫得雜亂也可以
9. 除了讀書,我更喜歡讀人
10. 細分大目標,堆疊小成功
11. 逼出幹勁有兩招:找對手和設期限
12. 放空不是偷懶,是讓大腦重新啟動
13. 所謂的理解,就是能用大白話講專業
14. 在哈佛,沒有「正確答案」
15. 這裡的天才從不會忌妒另一個天才
16. 從考試到住宿,哈佛會刻意的多元
17. 哈佛校友的共通語言:「你之前是哪間宿舍的?」
 
第三章 學業、社交、睡眠,哈佛人只能選兩種
18. 把一項工作,專注成好幾個五分鐘
19. 一天一次冥想,絕佳的腦部體操
20. 比起寧靜的教室,有人聲的餐廳讓我更專心
21. 壓力大的時候,我就先整理環境
22 . 在哈佛──地頭力比滿分重要
23. 我們沒有特別聰明,是被教授逼出來的
24. 常看國際新聞,開眼界
25. 創新,都是起源於某種不滿
26. 邏輯性思考和批判性思考都重要
27. 大腦的能力有限,不要放進多餘資訊
28. 正式上場前,不練習,但要小睡一下
29. 管你睡眠專家怎麼說,我就是用週六補眠
30. 每天安排一段時間和自己對話
31. 睡前固定寫日記,這是我的正念練習
32. 為了能追劇,我更努力做好時間管理
 
第四章  哈佛式小論文,走到哪裡都受用
33. 五段落小論文,強化我的邏輯思維
34. 哈佛教我寫作課:項目清單、草稿、潤飾
35. 先提結論,後講重點
36. 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37 . 我靠哈佛式小論文鍛鍊作文能力
38. 重點是要正確引用他人資訊
39. 我都用英語查資訊,訊息量比日語多五倍
 
第五章  這裡不講求完美主義
40. 我的待辦事項欄,沒有優先順位
41. 但我會替緊急度較高的工作加上標記
42. 大一生沒有主修,學校要你跨領域體驗
43. 哈佛的學習主張 : 追二兔得三兔
44. 就算是興趣,也要精進成專業
45. 當腦袋打結時,就到外頭走走
46 . 哈佛的社交派對,其實在教你怎麼創業
47. 派對的自我介紹,應該怎麼說?
48. 你不需要給正確答案,而是當下的最佳解答
 
第六章 給我你的想法,別老是靠感覺
49. 因為沒有練習,所以你才沒有想問的
50. 可以重複,但請試著添一點變化
51. 帶著平常心,用他人視角來看自己的煩惱
52. 不被情感綁架,理性選擇才能替履歷加分
53.  AI和人的差距:玩心
54. 打破傳統,添加自己的風格
55.  AI無法取代,更該培養感性
56. 找人討論電影劇情,磨練感性和思考力
57. 重視每個工作,那是捉到機會的契機
58. 全球化使對手劇增,隨時問自己的優勢是什麼
59. 直覺,從不斷練習中產生
 
後記 拋開榮耀,從頭開始,就擁有可能性和成長

 

序/導讀

前言

 

從沒出國留學的我,都跟哈佛同學聊什麼?

 

大家聽過「Out of comfortable zone」嗎?

中文直譯是「走出舒適圈」,不安於現狀,能挑戰新的事物。

 

我生長於日本的大分縣大分市,從當地的公立高中畢業後,應屆考取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之後我就讀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 of Music),也是第一名畢業。

 

我現在住在紐約,擔任小提琴家,除此之外,我在紐約開設音樂顧問公司,擔任公司的執行長。

 

在18歲進入哈佛就讀之前,我完全沒有海外生活或留學的經驗,唯一的就學經歷只有公立國小、國中和高中,我甚至沒去過補習班。此外,我非常沉迷從3歲開始學習的小提琴。

 

對於在大分市過著平凡生活的我來說,突然飛到美國就讀哈佛,就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進入哈佛之後,我的日常被澈底推翻:就算是等紅燈,只要沒車,就可以放心過馬路;上課期間,有機會就要舉手發問;見面時,要先握手;對話要不斷提及對方的名字……即便是這些被現在的我認定為常識的事情,在當時,我拚命的仿效,讓自己盡快適應環境。

 

其中最令我驚訝的是,哈佛同學的高度求知欲和思考力。多數人和朋友在餐廳交談時,不同於一般的閒話家常。他們談論的,不是專業生物學,就是投資公司運用的應用數學公式等。

 

而且,一旦開始聊某個話題,會被迫跟著一起思考,直到找到真相為止。最不可思議的是,即便是最先進的生物學或是應用數學,只要是出自哈佛同學的嘴裡,內容就變得十分有趣,一點都不枯燥乏味。因此讓人產生滿滿的興趣,甚至希望能多聊一、兩個小時。

 

即便是再困難的領域,其根本的主軸仍然相同。正因為有高度的求知欲,所以即便話題並非自己的專業,仍然可以討論得十分火熱。最重要的是,正因熱烈討論,進而刺激思考,使每個人都有獨特見解,透過不同的解讀,碰撞出更深奧且有趣的談話內容。

 

在和哈佛同學討論的過程中,我也察覺到思考的樂趣。

 

每次思考都有全新的發現,跟朋友交換意見的過程中,又會產生新發現,就是這麼一個激動人心的循環。我認為在哈佛鍛鍊出的思考力,是帶領我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就讀,乃至於畢業後能順利創業的主因。

 

有些人認為,哈佛學生的生活與旁人截然不同,所以能力也有所不同,但事實上,這是因為多數哈佛學生有著滿滿的好奇心和思考力,所以同樣是看著某些事物,他們卻能有令人怦然心動的發現。

 

前往世界各地旅行時,你會結識各種不同的朋友,同時也會發現自己內心裡不曾察覺的部分。
 

思考就像在大腦裡踏上冒險旅程,那可能是一個人的旅行,也可能是和伙伴一起同行的旅行,不論是何種形式,肯定會有新的發現。

 

推薦序

 

在哈佛學會的能力,助你成為人生勝利組

《不是資優生,一樣考取哈佛》作者/曾文哲

 

看到這本書時,我眼睛為之一亮,作者不僅不藏私的分享世界名校的生存方式,也深刻剖析美國自由學風與日本保守公立學校的差異,要適應如此不同的環境,著實不容易。

 

當年我在哈佛大學念研究所時,也有類似的文化衝擊(cultural shock),特別是我跟本書作者一樣,從小到大都念公立學校,沒有受過私立貴族學校「國際專班」或「外籍教師」的洗禮,到國外頓時有種劉佬佬進大觀園的感受。

 

作者提到幾點我特別有感觸──首先是有問題就問,歐美學生不會等到下課或老師講完一個段落後才發問,他們只要有疑問,便馬上舉手提問。在臺灣,很多老師可能覺得這樣不禮貌,但在哈佛,大部分的教授都很習慣這樣的做法。如果老師真的沒時間回答,他會請你下課後再跟他一對一討論。在美國,教授與學生比較像是朋友關係,不會特別重視師長、長輩的尊嚴或禮數。

 

其次是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作者說一定要提出跟其他人不同的看法,這對哈佛學生來說是家常便飯。臺灣教育習慣凡事都有標準答案,考完試大家對完答案,分數就呼之欲出,很少針對某個議題開放性的討論或辯論。即使是教科書的內容,美國學生往往充滿質疑,不會視為理所當然。事實證明,即使是教科書也常常會寫錯,更別提老師上課的內容了。

 

再來是滿滿的社交活動,當年我在哈佛念書時,每學期光學校的活動大概就參加了二、三十場,從開學的啤酒餐敘(包下餐廳,讓新生認識彼此)、Welcome party、冬季舞會,到遊艇派對(學校包下一艘大遊艇,從波士頓港口出航),這些場合不僅是認識其他師生的大好機會,更是拓展人脈(networking)的好機會,特別是如果預計留在美國工作的話。我當時有同學靠著舞會上認識的人脈,在沒有綠卡的情況下,成功進入世界五百大企業工作,領取令人稱羨的高薪,成為人生勝利組。

 

再來,作者提到習慣讀英文資料。同樣的主題,你用英文查到的資訊量是中文的好幾倍,如果是學術論文就更不用說了,國際期刊的論文幾乎都是用英文撰寫。習慣讀英文資料,你得到的資訊會是別人的好幾倍,同時也能訓練自己的英文閱讀能力,好處不勝枚舉。

 

最後一點是作者多次強調的靈感筆記,我在我的著作《不是資優生,一樣考取哈佛》及《高效讀書法》都曾提到靈感筆記的重要性。我們常常在某些時刻腦中會迸出一些想法,如果把它記錄下來,就會慢慢累積成一份珍貴的資產。現在世界經濟早已脫離勞力密集的型態,轉變成知識密集、創新密集,你有別人想不到的想法,就容易成功。想看看,若在二十年前網路剛發展時,你就開始發展電商,可能現在亞馬遜或樂天集團的董事長就是你了。

 

祝福大家都能從這本書裡得到一些靈感與啟發!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554831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