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1921-2021蒙古國獨立百週年
臺灣首見呈現20世紀以來現代蒙古國史的權威之作
蒙古國——夾在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國,
在龐大野心威脅下,從自我覺醒到認清現實,
一路顛簸但也逐步走出對自己最有利的獨立之路。
在僅僅一百年多一點的時間裡,蒙古國經歷了1911和1921年的革命;還經歷了作為蘇聯附屬國的70年;以及作為一個完全獨立國家的將近30年時間。這段百年史因其夾在中俄之間特殊的地緣政治而足以成為許多邊緣小國該關注的借鏡。
傲然於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巨人
現代蒙古國被夾在兩大強國——中國和俄羅斯的中間。當西方提及蒙古時,總是把它輕視為一個被強大的鄰國主導的又小又不重要的國家。蒙古國目前的人口也許很少,但它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面積僅比伊朗略小,但比土耳其和法國都大得多。而且,決定蒙古國在現代世界中角色地位的主要是這個國家的戰略位置,而不是它的國土面積。
作為最重要的蒙古國研究的專家之一,邁克‧迪倫帶來這個迷人國度的現代歷史
邁克‧迪倫在本書中講述這個迷人國度的現代歷史。他審視了這個國家曾經發生的鎮壓歷史、對該國佛教徒的屠殺、在蘇聯統治和獨裁統治下的痛苦經歷和腐敗的歷史。但如今,它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它現在有一個運作良好的議會民主制度,廣泛地代表了蒙古國各民族的混合。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雖是另一個問題,但當這個國家開始對世界事務產生自己的影響,這本短小精悍、尖銳而權威的《蒙古國》將會成為關於該地區歷史的一本經典之作。
蒙古國的經驗很重要,它作為夾在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國,在和兩個強大鄰國的交手過程中,為了國家和獨立所作出的奮鬥凸顯出了許多地緣政治帶來的壓力和妥協,非常值得許多國家借鏡。
邁克·迪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第一本』,這本書是第一本對現代蒙古國從西元二十世紀初一直到當今時代的研究。他審視了那些重大歷史事件和發展趨勢,重點關注了蒙古國的國內政治、全球和區域關係影響,以及它的經濟政策等主題,並通過一些著名的、有影響力的個人來審視這個國家的發展。他針對一些英語著作所進行的批判分析,挑戰了一些長期以來的看法,這其中就包括對喬巴山在1930年代政治暴力中參與程度的論述。本書適合大學生和各領域的學者作為非本專業領域的課外閱讀讀物。對於那些從事蒙古相關工作或是身在蒙古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也是一本實用書,迄今為止,他們仍然缺少一本能涵蓋現代國家發展的專著。~~ 英國利茲大學蒙古研究名譽研究員朱迪斯·諾德比博士(Dr Judith Nordby)。
目錄
專文推薦 從神權統治、民族革命、社會主義到多黨民主――蒙古民族追求獨立自主的道路/蔡偉傑
專文導讀 蒙古其實離我們很近/藍美華
自序和致謝
導 論
第一章 蒙古和蒙古人:土地、人民與傳統
第二章 二十世紀初革命時期的蒙古
第三章 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蘇赫巴托和喬巴山(1921-1924)
第四章 掌權的人民革命黨:喬巴山時期(1924-1952)
第五章 二戰後的蒙古:澤登巴爾(1952-1984)和巴特蒙赫(1984-1990)時期
第六章 民主革命:蘇聯勢力垮台後的蒙古(1991-2019)
第七章 蒙古經濟的崩潰和恢復
第八章 蒙古國和新東亞秩序
第九章 蒙古和中國:內蒙古和烏蘭巴托與北京的關係
第十章 面向未來:蒙古國的認同追索和成吉思汗的當代崇拜
註釋
參考書目
序/導讀
專文導讀
蒙古其實離我們很近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藍美華
如果您對蒙古有興趣,這是一本很實用的書,可以全面了解蒙古的現代政治史,從一九一一年的獨立運動到一九九○年代的民主化,再到之後的政經發展與民族認同等等。書中的第一章詳細地描述了蒙古的土地、人民與傳統,後續二至六章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蒙古各階段的政治發展,第七章談民主化之後蒙古經濟的轉變、崩潰與恢復,第八章談蒙古與鄰國的關係,第九章討論了內蒙古,最後一章則是以烏蘭巴托這個城市的歷史發展與變遷,來看蒙古如何面對未來。作者在前言中寫道:「作為一個夾在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國,在和兩個強大鄰國的交手過程中,蒙古為了自己的國家和獨立所作出的奮鬥凸顯出許多地緣政治帶來的壓力和妥協。」這段話應該也是作者寫作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期待讓讀者了解蒙古在持續不停的壓力中如何奮鬥求取平衡,為自己找到一條邁向光榮的生存之路。
個人長期研究蒙古近現代史,對於一九一一年的蒙古獨立運動以及澤登巴爾執政時期(一九五二–一九八四)蒙古與中共的關係有所涉獵,也關心蒙古民主化的發展,對這本書的重要內容還算理解,對作者的看法也大致贊同,但本書對於一些事情與人物的細部描寫,個人仍然受益良多,也很願意將這本書推薦給中文世界的讀者。這樣的一本書可以完成,除了必須廣讀昔日蒙古研究相關文獻外,也有賴於蒙古民主化以來許多檔案材料得以公開,以及蒙古學者對其本身歷史展開重新詮釋。近年來,臺灣翻譯了多本重要的蒙古研究著作,尤其是日本重量級學者的作品,引發了更多人對蒙古與蒙古研究的興趣。雖然這本書並非針對蒙古政經或社會文化相關主題而寫的學術專著,但其內容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具有普遍可讀的重要性。坦白說,要寫出這樣一本完整客觀的蒙古現代史,是不容易的。
筆者在個人所著《澤登巴爾時期外蒙與中共的關係(一九五二–一九八四)》一書中特別強調,即便在社會主義時期,蒙古受到蘇聯很大的控制,但是蒙古的領導人和知識分子一直是想尋求真正的獨立,奈何大環境條件不足,沒有辦法達成目標。儘管如此,蒙古在處理其本身與蘇聯、中共的關係方面,並非全然被動,也有其主動性。蒙古的主動性在於它能認清事實,做出對其本身發展最有利的決定。具體而言,當中共政權與蘇聯處於蜜月時期,蒙古配合中共有心增強彼此關係的心態,讓中共勢力進入蒙古,利用其金錢、勞力建設蒙古,並藉此促使蘇聯加強對蒙古的援助。當中蘇共交惡之後,蒙古並不立即表明支持蘇聯,想利用最後機會,從中共手中再獲取部分利益,中共一九六○年提供的貸款與一九六二年簽訂的「邊界條約」便屬於這部分利益。蒙古直到迫不得已,才決定表態支持蘇聯,但這也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因為當時蘇聯在國際上的聲勢比中共強,對蒙古的幫助較大,再加上中國的龐大人口素來令蒙古畏懼。
上述這些做法都展現了蒙古的主動性。蒙古雖然在中蘇共交惡時選擇支持蘇聯,但其內部長期存有反蘇力量,在適當時機就會表現出來;蒙古支持蘇聯的做法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是迫於現實的無奈選擇。本書作者的核心思想和筆者強調的「蒙古主動性」有不謀而合之處,只是作者的表達不如筆者清楚。但書中提及,布爾什維克分子怕中國報復,最初不願意支持蒙古一九二一年再度尋求獨立,是蒙古革命者和新生的軍事力量主動開展了此次的革命運動。在一九一一年的泛蒙古獨立運動失敗後,蒙古人鍥而不捨地追尋再次獨立的可能,終於在一九二一年獲得初步結果。雖然受制於蘇聯,但這個新建的國家持續存活,並在一九六一年正式成為聯合國的一員,後來隨著蘇聯的瓦解,有機會將國家的命運主動握在自己手中。
本書作者通過一些傑出和有影響力的人物來審視蒙古國家的發展,這是筆者相當喜歡的部分。這些人物包括札那巴札爾、博克多汗、馬格撒爾扎布、蘇赫巴托、喬巴山、澤登巴爾、巴特蒙赫、卓力格等人。札那巴札爾是第一輩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是天才藝術家,也擁有巨大政治和宗教影響力。他在蒙古、西藏和滿洲征服者之間的權力博弈中,以及在喀爾喀蒙古和衛拉特蒙古間的內部爭霸中,都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博克多汗原是蒙古宗教領袖,即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在一九一一年和一九二一年獨立運動中被擁戴為帝,在其一九二四年過世後,蒙古轉為社會主義國家。馬格撒爾扎布是蒙古重要的軍事領袖,在一九一一年的獨立運動中將西部科布多的滿清官員趕走,在之後蒙古對烏梁海、內蒙古、俄國保皇派恩琴軍隊的戰鬥中無役不與,後來也當了戰爭部長。蘇赫巴托是民族主義分子,在一九二一年獨立運動中有其角色,後來被尊為蒙古的國父。喬巴山、澤登巴爾、巴特蒙赫是社會主義時期的政治領導人,關於他們的作為,在書中有很多描述。作者認為,蘇赫巴托和喬巴山有其革命師徒關係;喬巴山參與一九三○年代政治暴力的程度不高,因為在鎮壓最嚴重的時期,他有大部分的時間都不在蒙古境內, 這個觀點挑戰了以往的看法。作者也提及喬巴山和澤登巴爾是史達林唯二信賴的蒙古人,兩者的師徒關係,以及澤登巴爾在位時致力於計畫經濟的發展。巴特蒙赫則在蒙古向民主制度過渡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堅決反對動用武力來維護政權。卓力格是一九八九年民主運動的英雄和蒙古民主聯盟背後的精神推動者,一九九八年就在他接任總理之前遭到謀殺,紀念他的雕像現在矗立在烏蘭巴托的市中心。作者還寫了二十世紀初在蒙古避難的第十三世達賴喇嘛、民主化後多次訪問蒙古但後來不再受邀的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並在描寫內蒙古的第九章簡短地介紹了德王、烏蘭夫和墨爾色(郭道甫)。
除了人物之外,本書對於蒙古首都也進行了深入的描述,從其歷史發展、建築的變遷、名稱的改變以及城裡的重要建築如甘丹寺、吹仲喇嘛廟、蘇赫巴托廣場甚至二○○九年才竣工的藍天大廈等。烏蘭巴托既有古老的中國因素、社會主義時期的蘇聯因素、民主化之後的西方因素以及仍舊維持的蒙古因素,因此是一個文化互動的產物。除了建築外,烏蘭巴托的飲食與餐館呈現了更多元的內容,還包括了土耳其、印度、日本、韓國等各國料理。國際美食的味道是否正統並不重要,為了滿足新的資本主義市場的需要,餐廳老闆會盡力調整菜餚的口味以吸引更多顧客;重要的是,這表明了全球化的影響和蒙古對世界一廂情願的開放。隨著民主化之後和中國政經關係的日益密切,中餐館的數量迅速增長;但因為偏見、歷史原因或是對中國經濟力量的擔憂,蒙古民族主義部分是以反中情緒的形式出現,有一陣子反中活動增加,中餐館減少,甚至不敢使用中文招牌。雖然書中有相當多的篇幅討論了蒙古與中國的關係,也提及競選文宣中汙衊對手有中國血統的事件,但這本書畢竟是政治史,對於飲食或普通人的生活這種軟性的事物,很少提及。補充一點,臺灣流行的蒙古烤肉並非蒙古傳統飲食,而是臺灣人的發明,但近年也被引入蒙古,現在烏蘭巴托也有了相當豪華的蒙古烤肉餐館。
最後想說的是,儘管這本書部分章節有些跳躍,但若將其看成對主要論述的補充,則不影響讀者的閱讀,反而讓它更加完整。今年是蒙古國獨立一百週年的紀念,過去這一百多年來蒙古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面均有極大變化,但不變的是它在地理上仍夾在中俄兩大國之間,蒙古人的民族認同依然強烈,他們追求獨立自主的努力也不會停歇。這本書可以讓您對現代蒙古的政治經濟有全面的理解,希望能引發您對蒙古更大的興趣,繼續關注蒙古未來的發展。也許您會發現,蒙古真的離我們很近。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