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1.華文世界最重要、觀點最真誠的藏族作家
2.西方學者認為她是「中國知識分子中,運用現代傳媒表達觀點的第一位藏人」。
3.不是旅行遊記,也非行腳節目,而是以當地人的角度,實地觀察、記錄疫情下的西藏。
神佛所在,妖魔亦雲集
唯色是誰?
是在強權壓迫下仍極力發聲的藏人,是以文字和攝影對抗國家暴力的作家、詩人,
是多次獲得國際人權相關獎項的記錄者。
而在本書,她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觀察者和經歷者,帶我們看見去除了和諧濾鏡的真實西藏。
※在瘟疫中生活的方式,或者說度過漫漫疫情的方式,對於我來說,其中之一便是閱讀。
在不見盡頭的疫情中,與我們相伴的是文字、是故事。如黑死病時期的《十日談》,如記錄倫敦瘟疫的《大疫年紀事》,如卡繆的小說《鼠疫》。在至暗時刻,我們閱讀、講述、記錄、反思,在書中感受那亦近亦遠的時間重複性,在文字裡尋找次次捲土重來的疫病之啟示。
※藏人一生也未必能取得邊防證前往一次,漢人卻能肆意把聖地變成遊樂場,世界荒謬,莫過於此。
我們怎麼也無法想像,藏人去不了自己的聖地,觀光客卻能輕鬆拿到通行證,就連不相關的藝術家都能傲慢地長驅直入。如今,國家政權儼然是另一種瘟疫,能跨越任何邊界,民族主義更擁有壓倒一切的無限權能,歷史真相、宗教信仰在其面前都得卑躬屈膝。這一切讓人不禁疑問,聖地到底是誰的聖地?
※當我們談論天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唯色以筆為我們刻畫出一幅鮮明的疫中紀錄,不僅記表面的新冠肺炎,更扣問擴散至世界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病菌」?以此書在逐漸麻木的漫長疫情中給予警醒,呼籲我們不要失去感受力,不要放下對真相的執著和追尋。麻木與忘卻並非祝福,真正可怕的是人心冷漠,是丟失信仰,是誤將謊言當真相。
瘟疫尚未結束,國境依舊封閉。
然而翻開本書,便如在紙上入雪域、轉聖山,
隨其文字窺見西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唯色作品集
名為西藏的詩(2006)
西藏記憶(2006)
看不見的西藏(2007)
聽說西藏(與王力雄合著,2009)
西藏火鳳凰(2015)
殺劫(再版):不可碰觸的記憶禁區,鏡頭下的西藏文革,第一次披露(2016)
絳紅廢墟(2017)
目錄
序 跟著唯色的筆記本進入西藏──李崇瑜
Ⅰ 不只是天葬師和松茸的故事
Ⅱ 當我們談論天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Ⅲ 在岡仁波齊遇到的行腳僧打開喜馬拉雅山門
Ⅳ 五世達賴喇嘛的祕密願景及其他
Ⅴ 時疫三行詩
VI 疫城隨記:詩42
後記 當岡仁波齊再次出現在眼前……
序/導讀
【推薦序】
跟著唯色的筆記本進入西藏
──文字工作者 李崇瑜
對西藏有些了解的人,應該都讀過唯色的作品。她的著作《殺劫》,活生生地揭露了文化大革命時期,西藏自治區及東部康區動盪的面貌。她的父親留下的那些膠捲,成為她民族意識啟蒙的養分,從此為自己的民族不斷書寫,即使遭受打壓、監控和軟禁,也無絲毫畏懼。
二十年前,唯色於中國出版了《西藏筆記》,拒絕自我批判,接著被封殺,之後便無法在中國公開發聲。她的中文作品均先在臺灣出版,接著翻譯成其他語言流向世界。我第一次讀《殺劫》是在日本,那時剛接觸西藏領域的我拿著指導教授開的書單走到圖書館,西藏相關的書籍大多會配上壯麗絕美的風景照,但《殺劫》給我的震撼遠大於那些風景。回臺灣之後,我便開始閱讀唯色的其他中文著作。
大三時我前往青海學習安多藏語,在學校認識一些當地藏人大學生。某天一個朋友札西(化名)到我的宿舍聊天,途中他拿出隨身碟,叫我一起看看裡面的東西。打開一個名為「漫漫自由路」的資料夾,看名字就知道是不能公開觀看的文件。裡面有著各類檔案,像是電影《西藏七年》、《賽德克巴萊》等等。我笑著說怎樣,連賽德克巴萊都不給看就對了。札西說應該是怕少數民族看了增強意識吧,像他自己看完就很興奮,原來臺灣高山族和他們在教科書上讀的不一樣。聊完臺灣原住民後,我們開始看資料夾中的PDF文件。他先秀了達賴喇嘛自傳,問我一些關於達賴喇嘛的問題,接著便問我有沒有讀過唯色的書,唯色特別「牛逼」。我和他說我有,唯色的書都是臺灣出的。札西很開心的說還好臺灣有出版這些書,不然他們也讀不到。那時中國的網路長城還未完全築起,雖然已經禁用Facebook和Google兩大網站,但還是可以輕鬆地連上到外國網頁尋找資料,禁書網也流傳著各種西藏相關的著作。唯色在許多中國境內藏人知識分子心中,便是那漫漫自由路上的一盞燈。
《殺劫》出版兩年後,二○○八年三月十日拉薩的藏人上街抗議北京奧運,並大喊要達賴喇嘛回西藏。此一行動迅速擴散至藏區全域,聽朋友們描述當時的情況,安多各地的藏人也多參與了這場抗議。在那之後,中共開始強硬鎮壓和逮捕抗議者,並封鎖消息。那年唯色因此無法在拉薩久待。她採訪許多藏人和整理國內外新聞,於隔年三月出版了《鼠年雪獅吼 二○○八年西藏大事記》,為當年的事件留下了一份紀錄。
藏人也從那次事件之後開始以自焚當作一種抗議手段。儘管遠在印度的達賴喇嘛表示無法支持藏人這種行為,迄今已有一百六十名以上的藏人以此種方式做決絕的表達。如果有機會前往中國,便會發現西部藏人較多的城市,像是成都,公安哨口旁放的,常常不是槍械而是滅火器,很明顯是要防範藏人在鬧區引火。
唯色於二○一五年出版了《西藏火鳳凰》,用以悼念自焚的藏人,並留下貴重的文字,記錄了藏人在中國境內越發嚴重的限制和各種困境。當時住在日本的藏人朋友索南(化名)託我從臺灣購入這本書,並在暑假前往青海時帶去給他。需要如此大費周章,是因為藏人在每次出入中國時,行李都會被嚴密地檢查,即使是研究用的學術資料,也不能含有政治敏感內容。而身為「外國人」的我則不會碰到這些事,在機場可以不用被檢查行李,輕易通關。藏人在中國,沒有先拿到外國的簽證甚至無法辦理護照。唯色則是一直被官方拒絕發給護照,即使有數個國家要給出國寫作的機會。
後來我和索南喝酒時聊到這事,他把書帶回家後,拿給了自己的爸爸看。他說,爸爸翻了幾頁後,拿著書默默地走到保險櫃,把書放進去並鎖上。然後提醒他這本書不能讓其他人看。索南說許多的藏人並不知道唯色寫的那些事情在他們身邊發生,他的爸爸感到震撼,卻同時覺得知道這些事情可能讓自己和家人遭受危險,這種自我審查的沉重情緒讓他當下說不出話來。在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想要發出和官方敘事不同的聲音都得付出極大的代價。唯色二十年來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仍不斷對外傳遞訊息和書寫,讓我們有管道窺見藏區現況,這便是閱讀唯色著作的理由。
我一直有追蹤唯色的社群網站,因此知道她正在寫新書。收到書稿前,以為內容會是今年她回西藏自治區和轉山的紀錄,想不到首章就跳回二十年前,從她在康區的遊歷故事展開。之前提到的幾本著作,均有明確需要記錄的主題,因此本書在閱讀時可能容易混亂。讓我想起安多出生的納倉怒羅先生所著回憶錄《那年,世時翻轉 一個西藏人的童年回憶》,書中的敘事方式也是這樣非線性,且不斷插入各種故事和回想。要享受這樣的敘事方式,可以試著想像自己在藏區和他們在同一屋簷或天幕下,晚上燒著爐火,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說到興起時,話題和故事便會源源不絕地出現。藏人是喜好聊天和說故事的民族,我在安多長住時,和那裡的家人總是吃著晚餐聊天。他們除了喜歡說話,也擅長語言和文字的藝術。我的藏人朋友們都好寫詩,且樂於分享給我欣賞。有鑑於我的藏文沒有高明到可以讀詩,因此他們都會翻成日語或華語給我。即使這過程複雜,文句的美感可能也減少許多,但他們依然樂此不疲。唯色在書中穿插的詩篇總讓我想起遠在安多的友人們。
唯色的旅行紀錄從一九九九年的康區寫到二○○二年的岡仁波齊轉山,在我看來,現在的唯色回憶當時的自己與旅程,自然會產生許多火花。藏區在二十年間發生多大改變,身為一個不間斷記錄者的唯色自然最清楚。唯色用了累積的知識和網路連結為之前的旅行做了新的註解,同時也帶我們認識西藏的幽微歷史和講述那些地方的現況。她寫因國境分斷而邁向不同命運的藏人村落,也透過寺院歷史梳理了一些宗教史。也許片段而細微,但都是追求自己民族回憶的紀錄。
唯色曾在訪談說過,自己是個舌頭被做手術而失去母語的人。因此她不斷地想要學回母語,用母語說故事。書中出現大量漢字音譯的藏語詞彙,對一些讀者來說也許並不容易閱讀,但這便是唯色用母語說話的證明。讀著她在許多名詞後面加「啦」這個敬語我都會心一笑,畫面像是有了聲音。自己學的安多藏語不太使用敬語,曾被在達蘭薩拉學過藏語的指導教授笑我學藏語還學老粗的方言。看唯色書中使用的藏語字彙,自己也有跟著學藏語的感覺。
除了旅行筆記以外,本書也有許多讀書筆記。唯色透過不斷閱讀新資料並將其內容摘要整理,讓我們跟著一起吸收新知。從文中看她讀書的量與速度,實在令人敬佩。許多臺灣這兩年的新書她已經引用、寫進各章故事的延伸。
也許是自己學科的投射,會把唯色的文章當成一種藏區的紀錄在讀。讀唯色寫藏區,同時也讀唯色寫自己的民族意識追尋、寫自己民族遭受的苦難。一切都是如此無力,但總是有人得負起記錄的任務。被問到就西藏問題與中共談判時,希望堅守的底線是哪些時,唯色回答從自己寫作者的角度來看,需要堅守的就是「真實」。她一路走來,不畏艱難而誠實地持續書寫,本書也維持了這個風格。我和指導教授聊到西藏相關的書籍時,他說:「這些作品不管寫得如何有趣,都不是你會打從心底覺得有趣的讀物。但大家又不得不寫,為了後世留下點紀錄。」如果讀完本書,勾起了誰對西藏有更多的興趣,進而關心藏人們的困境,這就是唯色啦的功德。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