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社會發展最進步的時代,卻也是人類最不快樂的時代
	
	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擔憂與恐懼的來源:工作、家庭、人際、自我、未來⋯⋯
	
	二〇一七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焦慮症和憂鬱症已成為影響身體健康的主因
	二〇二〇年,全臺灣有二〇五萬人因情緒問題就醫,每四人就有一人不快樂
	焦慮已經不是臨床患者的專利,而是當代普遍的精神問題
	
	為何憂慮與恐懼會主導我們的人生?
	
	二〇一七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焦慮症和憂鬱症已成為影響身體健康的主因;二〇二〇年,全台灣有二〇五萬人因情緒問題就醫,每四人就有一人不快樂。但是,焦慮已經不是臨床患者的專利,而是當代普遍的精神問題。在日常情境中,讓我們焦慮的原因幾乎無所不包:工作、學業、經濟收入、人際關係、性取向、自我形象、生命有無意義⋯⋯
	
	然而,過去兩百年來,人類的經濟與科技發展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連低收入族群普遍都過得比中世紀的國王還好,為什麼我們還是不快樂?
	
	瑞典社會學家羅蘭.保爾森在本書中從社會發展的歷史視野切入,指出焦慮、自我懷疑與批評其實是近代才有的現象,而諸多精神問題也是社會建構下的產物。現代社會打造出奉科學為圭臬、機械般重複的勞動模式,以及凡事皆需精準計算的環境,而經濟與科技的進步也讓生活充滿無數與未來相關的選擇,反而使我們越來越無法習慣生命的不確定性,甚至覺得風險無所不在。
	
	保爾森深入探討數百份研究,亦結合大量私密而令人心碎的第一手訪談紀錄,闡述了人類的憂慮和恐懼從史前時代發展至今的演變,揭露我們的心靈是如何被未來、因果、風險及個人想法或感受逐漸侵蝕,並期望能藉本書讓整個社會正視普遍化的精神問題從何而來,建立起必要的良善關懷態度。
目錄
	導讀/面對焦慮,學習與不確定性共存
	前言
	
	思緒之窗
	震耳欲聾的思緒
	與不確定性共處
	
	第一部 當代的憂懼
	
	我們好嗎?
	變幻莫測的運氣
	不快樂作為一種普遍現象
	遺書
	腦袋的主宰
	
	什麼是焦慮與擔憂?
	對於不存在事物的思緒
	反事實之轉移
	不要去想北極熊
	腦中的反對聲音
	
	思想桎梏
	邏輯的局限
	墜落的風險
	思想作為一種疾病
	思想的機器
	
	第二部 回顧歷史:我們怎麼會走到這一步?
	
	時間跨度
	沒有時間的時代
	生活的強度
	拓展未來的視野
	對抗為來的鬥爭
	
	祛魅
	祛魅的生活
	像時鐘一樣
	機械人
	
	機器的附屬品
	剩餘與貧富差距
	手工的瓦解
	勞動作為立足點
	步伐落後的生活
	
	世界作為一種風險
	風險的合理性
	風險的倫理
	對風險的認知
	風險政治
	自我生成的風險
	
	自我作為一種風險
	內在
	在一起孤獨
	內在的評價
	潛在的同性戀
	要是我殺了人該怎麼辦
	消滅經驗
	
	自我懷疑
	風險區域
	風險區域(一):宗教信仰
	風險區域(二):性
	風險區域(三):侵害
	風險區域(四):人際關係
	不要過度重視一切的勇氣
	
	第三部 當代應對措施:我們(能)做什麼?
	
	控制擔憂
	沉默的片刻
	從分散注意力到上癮
	來自治療工廠的全新見解
	「只想去感覺」的渴望
	依然存在的憂慮
	
	與憂慮共處
	疾病與情況
	接納
	不確定的智慧
	與擔憂共處時,我們該做些什麼?
	
	超越治療
	致謝
	注釋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