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內在驅動力
帶你發自內心熱愛工作、追求更頂尖的專業成就內容簡介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引領無數企業突破困境,激勵700萬學生自主學習!
不但如此,薩拉斯推動的內在驅動力計畫
還有蓋茲基金會、歐巴馬政府、英國前首相力挺,
獲得英美政府、知名企業挹注25,000,000美元推廣,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CNN》專題報導!
從心力交瘁到重燃熱情,從無利不早起到奮不顧身,
內在驅動力帶你發自內心熱愛工作、追求更頂尖的專業成就、
維繫美好的關係、培育出未來真正需要的下一代。
重燃生命熱情、克服倦怠
從根本翻轉世界、社會、組織、個人成長的關鍵指引
「內在驅動力」像肌肉,可以培養並透過訓練來強化!
我們身處的社會深深依賴「外在驅動力」:孩子練一次琴或做一次家事可以獲得十元、認真讀書可以上台領獎;工作是為了支付生活所需、再努力點可以升職加薪、擁有更多權力。金錢、獎勵、地位等誘因,推動了世界,但人常因此不快樂,甚至心力交瘁。
身為「內在驅動力」倡導人,薩拉斯‧吉凡在2012年創立「學校暨教師創新成果網絡」(STiR)教育機構,發起全球推動內在驅動力最大的計畫。英國羅漢普頓大學因為他在此領域的成就,授予榮譽博士學位。薩拉斯以自身經驗與全世界專家的研究和實踐,將如何建立或重燃內在驅動力,加以方法化,至今已影響三萬五千所學校,協助二十萬名教師重新找回教學熱忱,也幫助七百萬學生開始自主學習。
本書擴展這套方法的應用範圍,引導我們運用內在驅動力的三個關鍵要素:使命感、自主權、專精度,重新激發自己的動力,並在工作、親密關係、養育子女和公民等六大領域獲得更持久的成就感和成功。
★《上游思維》作者丹.希斯:有見解與啟發人心的著作。讀者該趕緊來接受本書的啟發。
★《專注力協定》作者尼爾.艾歐:重新發現自己內在驅動力和活出更充實人生的重要指南。
★《瘋潮行銷》作者約拿.博格:本書為許多人長年的不安提供了解脫方法。
目錄
〈推薦序〉 轉動世界的超能力 張瀞仁
好評推薦
第一章 一趟探索內在驅動力之旅:從心力交瘁到重燃熱情
三把鑰匙,打開實現目標的法門
落實內在驅動力思維為何困難?
在人生關鍵領域重燃內在驅動力
找到內在驅動力,無比重要
第二章 工作與內在驅動力:從求取平衡到積極參與
重燃工作的衝勁就像中大獎
新世代員工驅動力低落的主因
大幅提高薪資,未必會產生激勵作用
外在誘因會減損內在驅動力
工作與生活平衡,職業倦怠不減反增
績效達標的壓力,局限自主權
跨領域的專精度
如何在職場上重燃自主權?
自我挑戰的機會對專精度的重要性
擁抱源自內在驅動力的工作
第三章 成功與內在驅動力:從少數菁英到人才輩出
贏家全拿的現象
伯樂與經理人的差異
委託—代理人理論的問題
伯樂如何對抗「贏家全拿」的世界?
重燃人才培育的使命感
睿智的伯樂優先考慮人才的驅動力
第四章 親密關係與內在驅動力:從孤注一擲到高度安心
婚姻是「高度專一」的財務策略
親密關係的真正目的
人際關係的「劑量」與品質無關
因性別刻板印象,落入驅動力陷阱
親密關係中,要發展什麼專精度?
如何重新定義親密關係的使命感?
親密關係裡如何保有自主權?
掌握相伴的能力
親密關係不是非黑即白
第五章 教養與內在驅動力:從直線前進到迂迴曲折
直升機與鏟雪機父母造成孩子莫大傷害
學業成就未必是事業成就的入場券
教養「外包」,父母喪失自主權
如何支持孩子在多元領域發展專精度?
拓展孩子使命感的核心是培養同理心
大自主權
父母對於專精度的心態
幫助孩子享受人生的曲曲折折
第六章 公民與內在驅動力:從各行其是到團結一致
零和政治增加了派系對立
嗆聲文化迫使政治人物握緊權力
解決領導者專精度的難題
團結一心的使命有哪些樣貌?
打造公民所需要的力量
界定共同的使命
第七章 人生與內在驅動力:從逆來順受到掀起革命
內在驅動力不作為的代價
看到內在驅動力的機會
管理外在的不利因素
找到小步驟,按部就班前進
內在驅動力革命,此刻開始
致謝
註釋
序/導讀
◤推薦序◢
轉動世界的超能力
◎張瀞仁,美國慈善顧問
有一段時間,我擔任PGY講師(PGY全稱為 post-graduate year training,指「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長期幫來自不同醫院的年輕醫師上課。可能因為年齡相近,這些都會區的醫生們在課堂上常會聊到職涯,他們當中有些人的話著實刷新我三觀。譬如他們跟我說:「我其實不想當醫生,是因為分數達到/頭已經洗下去了,退出的沉沒成本太高/爸媽會失望……」這跟我小時候對醫者「懸壺濟世」的一廂情願想像差好多。好吧,可能是我電視看太多了,但他們展現出來的些許無奈,配上當醫生要接受的長期高壓訓練,總讓我有種莫名的違和感。
場景移到偏鄉的小醫院,同樣的授課內容,學員是照顧服務員,大多是四十至六十歲的中年女性。他們取得證照前需要受九十小時訓練和實習。對比成為醫生需要的成本,照顧服務員是沒有那麼難進入,前程當然也沒有那麼似錦的職業。但他們對知識的渴求讓我驚訝不已,這些中年婆婆媽媽們每三分鐘就說「我的個案就是這樣,下次趕快來試試看。啊老師,我還有一名個案是那樣,可以怎麼解決?」和她們時薪完全不相稱的是老花眼鏡背後射出的光芒,如此耀眼而奪目,讓我越加無法理解。明明是日本人形容為3K的工作──「骯髒」(汚い,Kitanai)、「危險」(危険,Kiken)、「辛苦」(きつい,Kitsui),他們為什麼做得如此津津有味。
「如果我從小學東西都這麼充滿熱情,現在早就飛黃騰達了。」我一邊反省,一邊想著這種動力到底是天生的,還是已經進入微中年的平凡人如我,其實也有補救的機會。倒也不是悲觀,只是你我都知道,畢竟人到中年可以補救的東西也愈來愈少了。
讀了這本書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以為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和願景是最大動力(譬如當上醫生後的薪資報酬與社會地位),其實說穿了只是一小部分。作者認為內在驅動力來自於「使命感」「自主權」和「專精度」。
使命感,是清楚知道自己的行動怎麼幫助別人。
自主權,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權利可以改變現況。
專精度,是不斷追求進步、讓自己更好的傾向。
在職場上和不同國籍背景、不同年紀經驗的人相處過後,對照這些經驗,我發現,到最後還是閃閃發亮的人,就是那些一開始眼神就發著光的人。跟學歷、成長背景或許有關係,但重點是他們真心相信並且喜歡自己每天做的事。當然也會有被客戶罵、被主管檢討、或碰到低潮或挫折的時候,但他們總是很快就站起來,笑兩聲後繼續開心的工作。在我眼中,這是極度幸福的生活。但不幸的,這種人其實並不多,這本書探討的就是如何透過系統性的方法,重新點燃每個人的內在驅動力。
把層次再拉高一點,一個有進步力量的社會裡,人們不會將眼光只放在自己身上。除了可以自我驅動的人,書中花了許多篇幅討論「伯樂」──一群孕育人才、幫助他人建立全新的視野、關係與人脈,並樂於給予的人。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之一,是作者從頭到尾都很清楚工作成功不代表人生快樂,一個人的成功也不代表一個體制和社會的成功。除了職場之外,作者將討論擴大到人生的其他面向,探討成就與天賦、親密關係、子女教養和公民義務。尤其在政治上,我們已經看過太多在「贏者全拿」體系下取得優勢進而取得權力、最後卻讓人大失所望的例子,這本書更是全面的省思,或許在傳統的贏者全拿體系之外,我們擁有更多以前從未察覺的可能性。
回到開始的例子,心灰意冷的部分醫師和充滿熱情的照顧服務員,究竟何者對社會來說貢獻比較大?我想很難比較、這樣的比較或許也沒什麼意義;但身為和兩者都有過近距離接觸的講師,多年後,後者的溫度和熱忱還是讓我大受啟發,且為他們的付出深深感謝。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