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若年輕是恣意妄為的美麗,
那麼四十歲後的妳,可以因為真實而美麗。」
——《詩人與少年》(The Poet and The Boy)
將「空虛感」轉變為「成長契機」的心靈修剪術
獻給渴望一輩子懷抱悸動的妳!
邁入四十歲、成了某人的媽媽與妻子後,
妳是否曾湧上無以名狀的惆悵與虛脫,
內心吶喊著:「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在這裡做什麼?」
四十歲後的妳,要懂得「盡責的人生」與「美好的人生」是不同的!
有多久,妳不再常常提起自己的喜好與熱情?
過去活得那麼認真、為別人犧牲妥協,最後妳剩下什麼給自己?
鄭教暎身為心理諮商師、人母與人妻,她要用親身經歷與他人故事,告訴每一位跨入四十歲的女人:人生下半場,請掙脫熟悉的陷阱,拿出勇氣探索令自己心動的事物!
▎今天開始,當自己的心靈園藝師
修剪出屬於妳的明亮庭園
「現在開始太遲了」、「都這把年紀了,還做什麼?」、「人生有什麼了不起?不過就是經歷生老病死」、「我有什麼特別的?大家不都這樣生活嗎?」妳也常常脫口說出這些話嗎?
是時候拔除生長在內心、有如雜草一般的自我偏見了!想活出隨心所欲的成熟人生,就要修剪不必要的社會觀念,將對外的期待與對愛的渴望加以修剪,把人生的焦點回歸自己身上。內心的庭園,沒人幫忙修剪,妳必須親自打理!
✢關於心累的糾結人際——果敢地整理阻礙成長的關係
.四十歲後,強求關係會阻礙成長;整理不必要的關係,能使自己變得更輕盈。
.趁現在把耗費在干涉他人身上的能量轉到「我」身上吧。
✢關於跟了半輩子的習慣——顛覆「我就是這種人」的想法
.當嶄新的經驗到來,一個人的行動、個性、才能與喜好都會經歷變化。
.走出習慣的陷阱,過真正想要的人生,就要找到內在的光芒、潛力、強項與價值。
✢關於使人空洞化的家務事——停止去做「非做不可的事」
.大部分非做不可的事,都是我們自己定義的,常常是出於下意識與習慣性的行為。
.做可以獨力完成的小事,就能夠讓日常生活換氣。
✢關於消失得無影無蹤的熱情——去一個能喚醒內在靈魂的地方,哪裡都無所謂
.提防忌諱年齡而打消念頭的心態。
.活出想要的人生,必須具備勇氣,尋找讓自己熱血沸騰的空間、地點、行為與想法。
✢關於無聊乏味的日常——將今日設計得與昨日有百分之一的不同
.把每一瞬間當成驚奇的連續,自然就不會度過與昨日相同的今日。
.創造「特別」,單純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關於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幸福——活在當下、保持感謝之心
.實現生活的小確幸,或許能從珍惜日常的小地方、對生活心懷感謝之中找到解答。
.只做眼前的事,停止反省、分析過去,不去尋找根本不存在的正解。
▎人生下半場,多管自己的閒事
創造令人悸動的四十後生活!
鄭教暎說:「四十歲最大的好處是,開始做某件事之前不需要名分或正當理由。」女人四十,人生真正開始的最佳年紀,也是重新理解自己的時機。
● 女人四十,妳該「捨棄」的是——
.拔除心中名為「偏見」的雜草
.摘除社會所形塑的「四十歲」標籤
.擺脫他人賦予的角色
.停止去做「非做不可的事」
● 女人四十,妳該「開始」的是——
.善用空虛感的能量
.尋找四十歲才看得見的風景
.修改老舊的人生計畫表
.打造專屬的夢想路線圖
現在開始,每天問候自己過得好不好,邂逅被遺忘的自己吧!本書借助心理學知識,帶妳打破「中年危機」的社會偏見,指引妳在人生中場重新梳理自己、修正人生計畫與擬定未來方針。妳將能以更積極的觀點看待四十歲後的生活,帶著希望度過每一天,踏上心之所嚮的旅程。
本書特色
◎不只心理勵志,還有溫柔的女性書寫
全書以流暢文筆娓娓道出女人跨越四十後的心境,筆觸細膩、情感深刻,讀來倍感療癒,兼具可讀性與實用性。
◎適切引導提問,彷彿走入專業諮商室
本書除了展示成熟女性的處世智慧,作者也以專業心理諮詢師背景帶領讀者思索內心,並設計份量剛好的提問與行動建議,賦予讀者實踐方法。
◎特別附錄:自我發現的心靈之旅
收錄探索內心的自我檢視表,幫助讀者將抽象的感受轉換成具體行動,是一份適用所有性別與年齡的通用設計。
目錄
序/導讀
自序
女人四十,該捨棄與該開始的
四十歲,這個許多人失去方向、感到迷惘的年紀,對你意味著什麼?想到曾經因為不想承認年屆四十,而執意宣稱自己「內心是永遠的三十七歲」,就不由得莞爾一笑。我的歲月,已經大步橫跨四十歲,開始望向五十了。
某天下班路上,身旁一名女子正在與丈夫通電話,她被質問「為什麼到現在還沒回家?跑去做什麼了?幾點才要煮晚餐?」為此她氣憤難平,跨出的每一步都能感覺到沉重的痛苦,也充滿了長期在家庭這個籬笆內當「工具人」的疲憊。
我想起仁敬,她長達二十年以上,把照顧家人視為自己的義務與責任,全心全意守護家庭。她妄自菲薄地說,自己一無所長,沒有出門賺錢的本事,所以照顧家人、打理家務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樣的她,在開始尋找「自我」以後,便不時以從容且自信的樣子說:「我現在想休息了,正在考慮是否一個人去旅行。無論做得好不好,我想肯定一路以來辛苦的自己。過去已經夠努力了,卻總是害怕聽到別人說『當媽的人、打理家務的女人,怎麼可以這樣?』現在,不管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怎樣,我想肯定自己。雖然目前沒頭緒,但我想替自己安排獨處的時間。」
在成為媽媽、妻子以及「上了年紀的大人」之前,我們擁有身為「一個人」的情緒和欲求。我們有蠢蠢欲動的欲望,也有追求振翅高飛的夢想。難道成了媽媽、妻子,或者年過四十後,就應該隱藏自己、克制自我實現的欲望嗎?這樣做是正確的嗎?習慣當某人的媽媽、妻子與大人後,這樣的人生讓「我」的個性逐漸消失。一旦「我」這個存在漸漸模糊,最後就只能用相片追憶曾經發光發熱的自己。
人生猶如乘坐在一股流動之上,會經歷宛如雲霄飛車般不間斷的高低起伏,我們因此得以成長。過了四十歲,原本的下坡路可能變成上坡,或者上坡路也可能變成下坡,就看我們如何度過這個人生轉捩點;不過,因為我們無法在此刻鳥瞰未來圖像,所以會感到絕望與不安。然而我反倒將這種危機與不安視為好兆頭,只要接受它是回顧過往的訊號,人生重新洗牌的機會就會到來。
這本書收錄了我在跨越四十歲關卡時經歷的心理變化、人生問題,以及透過為四十歲女性諮商所獲得的智慧。我想打破大家口中所說的「中年危機」或「人生已走向下坡,變得一文不值」等社會偏見,借助心理學知識,以更積極正向的觀點看待四十歲,創造帶著希望度過每一天的勇氣。為此,我逐一檢視四十歲女性必須重新審視、果敢拋棄及重新開始的事。因為個性本來就這樣、因為自己一無所長、因為沒嘗試過、因為不年輕了、因為是家庭主婦、因為是女人、因為是媽媽,所以認定自己沒能力、已經走到盡頭⋯⋯假如妳在自己身上看到這些作繭自縛的圈套,現在就一起跨步離開吧!
「充分飄搖吧,受傷的靈魂啊,充分飄搖之際,走向痛苦吧……沒有眼淚是永遠的,沒有悲嘆是永久的,即便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夜,天空下也會有一隻抓住你的手。」
這幾句話是摘自高靜熙詩人的作品《致受傷的靈魂》,願我這本書能成為正在飄搖的人所渴望抓住的那隻手。
二○一九年八月
鄭教暎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