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世代身體書寫,直視污穢之物,探觸成長暗角
備受矚目的新銳作家林文心首部小說集《遊樂場所》
周芬伶:「挑戰讀者的潔癖。」
劉梓潔:「為成長小說立下新定義:成長是一場污穢的遊戲。」
馬翊航:「極度緻密的點描之下,顯然有當前難得一見的感通與強悍。」
《遊樂場所》收入八篇短篇小說,題材聚焦女性身體與情慾、無法言說的私密經驗,小說看似日常卻充滿不安感與戲劇性,想像豐沛,文字獨特,張亦絢形容:「『乾』,通常是負面的,但林文心卻把『乾』寫到極致,變成卓然成家的美學。」
「赤裸的、骯髒的、粗糙的,皆是妳。」——〈遊樂場所〉
開篇與小說集同名的短篇〈遊樂場所〉榮獲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二獎,聚焦狹窄浴廁空間,描述年輕女子在窺視與被窺視下,自從情慾甦醒之後,陷入狼狽且骯髒、羞愧而快感的屎尿大戰。獲台北文學獎的〈淨女〉,從小被母親教導經血不潔並且要求手洗內衣褲的女子,因而產生潔淨緊張,養成在女生宿舍偷窺他人洗衣內容的習慣,……刺青男體也刻劃滿腹心事的女子、被消音的女子、過度清潔的女子與過分自責的女子,李欣倫認為,「她們從小被教導清潔自己,但成長過程卻反覆被幽微的暴力弄髒,不僅來自於父權的口沫和拳頭,成年女性也不自覺加以規訓,……究竟,這是誰的遊樂場所?」
馬翊航專文推薦——
「重重環繞『私密』與『不慎露出』的故事與心結,隨著閱讀的逐步推進,似乎顯現了小說家的某種任務與職責。她來擦拭,她來掃除,她來追問。在極度緻密的點描之下,顯然有當前難得一見的感通與強悍。」
目錄
推薦序 洩漏的衛生股長——閱讀林文心《遊樂場所》
遊樂場所
銘心刻骨
鳥事
造句練習
姊姊
哀琳
淨女
有喪
後記
序/導讀
推薦序
洩漏的衛生股長——閱讀林文心《遊樂場所》
馬翊航(作家)
小學四年級某天週六下午,我邀兩個要好的女同學到家裡玩。進門後,女孩們端坐在光潔的客廳,媽媽正要端水果出廚房。突然一股尿意,我夾著大腿移向二樓廁所,但尿液實在止不住,剛上樓梯就一口氣放了出來,染濕了黃色休閒褲。我卡在一樓與二樓中間,褲子吃了大水,沉沉地要下墜。我不知怎麼管理表情,只能朝著(驚嚇過度的)女孩們傻笑——
初讀文心《遊樂場所》諸篇,很難不去想到一坨一坨與不潔、羞恥、體液相糾纏、近乎奇觀的膠著記憶,即使忍住不去描繪(或自爆),身體顯然也用它的方式記住了。漏尿事件當時也在場的父親,合理地對我槌下一句:「丟不丟臉!」三十年後裡重述此事,不免也是丟臉的。丟是喪失,臉是形象,《遊樂場所》是諸多關於喪失與形象的故事,但也如便器般,接下了生活中關閉又不慎走漏的記憶。我在小學時當過學藝股長、風紀股長、副班長,卻從來沒有當過衛生股長,顯然我不是個與「衛生」連結的孩子。誰能當上衛生股長呢?此指派或遴選,有其邏輯與期待;「股長」是同學,也是整潔秩序內的環節,但這個「人」所引發的清潔行動,也不免使人有種便祕感:看似比學習次要,卻更是校園生活的一種核心。
同學,下面結塊囉
不潔的威力,會以最細小的方式,引起各種過敏反應。瑪麗.道格拉斯在《潔淨與危險》裡,提及某些瑣碎的「微型禁忌」(例如杯子的損痕會引來病菌),尋常作用在日常生活的分類系統。極端的像薩拉馬戈的《盲目》,在所有人都染疫失明、粗暴地被隔離後,小說使人幾乎可嗅聞地,揭發失能群聚生活後「骯髒」之擴散。文心的〈淨女〉裡,有一條女宿生活的隱形規則:內褲放到公用洗衣機裡洗很噁心。學生時代在男宿生活時,我從未思考過此一內褲問題(果然不是衛生股長的料),但諸多「公私之間」與「你怎麼知道那裡有什麼」的隱憂隱喻,共同繞出了文心小說中絕妙的戲劇性與不安感。
這些流出流不出的難言之隱,月經小組近年有顏訥的〈經血旅行指南〉,便祕小組早有〈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孟煙鸝。寫下身體之隱私與失控,並不全是解放污穢,也不只是擁抱秩序,大部分的狀態是:它們結塊了。這種「核」對(硬塊、突起、纏繞不去)與「整」潔(面對、壓制、被搞弄)的感覺,反覆突起冒出於全書,例如〈遊樂場所〉的糞尿、〈鳥事〉的指間汗皰疹、〈姊姊〉的乾燥陰部、〈淨女〉的分泌物⋯⋯我想起阮慶岳的《山徑躊躇》,小說女主人公在性愛中途,落出一顆細小的屎塊,她需要感覺羞恥,卻不禁去想那與歡愉與鬆懈之間的張力,房間外的花園,似乎以異樣的途徑在愛的腸道中徘徊許久,深情結晶。文心大概不是古典的精神/體液學說的復興者,但奇怪那些心靈狀態就跟體內管道一樣,會排除、堆積、纏結,也會逆流。不是幽靈,反而的的確確就是毛球、糞塊、石灰垢、蛋白露。也許比起廁所中遮掩恥聲的貼心「音姬」,她更要成為錄音姬、擴音姬。〈遊樂場所〉看似是在公共場所尋覓優良放屎點的故事,但小說中層層疊疊的私/處與體感細節,也是諸多(不)快感的遊戲與幻影。最後,那不管怎樣還是弄髒了的女主角放聲哭泣,儼然是公廁版的〈古都〉了(——體液——要落就落——)。公廁門板下似有陰風徐來,我們若是精神上的便祕者,這本小說又還要導引、推出哪些祕結(pì-kiat)?
非即時性遊戲
同樣是第一本小說作品集,《遊樂場所》也使人聯想起郝譽翔的《洗》。兩本書開篇都是與小說集同名的短篇(關於水、日常、性、秘密),其他篇章則有層層的出逃與失蹤。浴廁房間不是罕見的主題,有趣之處在文心把時間如同其他結核之物,放進去一併摩挲。〈銘心刻骨〉中有一間預約制的刺青工作室,以及一間小廟,兩者都像願望與秘密發酵的甕,刺青、寫作、擲筊幾種原本透明度不一的「傳訊」行為,也被放在一起搖晃。撞擊出來的熱鬧,就像小說最後神明眼前的那場人生戲劇。在〈鳥事〉裡,文心寫佛堂有菩薩在,讓房間失去了時間。時間在她的小說中一如活物,〈銘心刻骨〉中是心願與時差,〈造句練習〉裡是重複與分割,〈有喪〉裡是儀式與軌跡——人是「被遊戲」的,記憶不在現場,她要寫出那鋸齒狀的先來與後到。
閱讀《遊樂場所》的八篇短篇,另一種遊戲在於兩兩配對。除了〈鳥事〉內的雙軌敘事,篇章之間同樣適合製造彼此的通道(我的組合是〈淨女〉配〈遊樂場所〉、〈有喪〉配〈鳥事〉、〈造句練習〉配〈銘心刻骨〉、〈姊姊〉配〈哀琳〉)。人物與人物、人與物的自由聯繫,也會有另一種趣味。除了反射出選篇、編輯上的講究,也呼應著全書關於內/外、彼/此、是/非的流動與滴漏。其中〈造句練習〉是我特別喜歡的一篇,小說罕見地使其中某個人物的名字,每次出現時都附上括號,以收納名字「原來的」發音。括弧的障礙形成提醒,這是失蹤的記號。使得表面上醒目的「受困」,有機會挪移到抽象意義的匱乏與對決。〈銘心刻骨〉則以刺青與草圖,在相較其他篇章更清淡的故事,暗示了其餘同樣關鍵的主題:生活方案的敗陣、恥感與行動的角力。重重環繞「私密」與「不慎露出」的故事與心結,隨著閱讀的逐步推進,似乎顯現了小說家的某種任務與職責。她來擦拭,她來掃除,她來追問。在極度緻密的點描之下,顯然有當前難得一見的感通與強悍。
不得不說是受文心啟發,我去追想那件漏尿事的後來:除了被責罵、自己清洗,忍著(或忘記)尷尬繼續與女同學完成下午的遊戲與功課,之後我怎麼安慰自己的羞恥?我的父親怎麼安慰他對兒子「無能」的困惑與憤怒——雖然有點想不下去,有點遭遇障礙,但那不就是〈鳥事〉中的一句,幾乎是寫作的隱喻:「太麻煩了,誰稀罕為了吃到這樣一小點的果仁,而大費周折?」
瑪格麗特.愛特伍的短篇小說集《跳舞女郎》,最後一篇叫〈出生〉,是一篇關於分娩的故事,幽深之處如語言與生命的遞送與交接,具體之處也落在生產灌腸之必要。世俗、流動、堅固與詩意,正像文心的小說。愛特伍最後的句子是這樣的:「後來的日子裡,珍妮自己開始順著全新的詞語漂流,她的髮色慢慢變黑,她不再是過去的自己,而是,漸漸地,成為另外一個人。」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