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只是剛好住在這裡──正因為這樣,
	若能好好在這裡享受自己的時間,不是很棒嗎?」
	
	★一段關於基隆古蹟建物的親密追憶
	★一部行走生活、扎根鄉土的感悟札記
	──基隆人必讀,更推薦給所有嚮往理想在地生活的人──
	
	◆住在「基隆要塞司令官邸」是什麼感覺?
	前院的水池曾經是泳池?來自前住民的第一手生活紀實!
	◆用走路認識一個地方,走過的路就成為自己的;
	從日本四國到台灣基隆,以步伐安頓身心的人生體悟。
	◆初訪基隆的must walk!5公里輕散策,7+2條在地推薦路線,
	悠緩走進基隆有山有海的美好日常~
	
	「不只是剛好住在這裡而已,
	還要好好地享受在這裡生活。現在的我是這樣想的。」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前住民對基隆的告白
	
	位於台灣頭的基隆,有山的守護、海的滋養,也有多元歷史留下的獨特文化,地處邊緣卻自成一格。
	
	基隆人小歐,自幼生長於面海的一棟日式老建築中,一切只覺理所當然,不以為意;長大搬離後,才益發意識到這棟「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的非比尋常。原本她和不少基隆人一樣,有著「很會去台北」的「邊緣症候群」;直到經歷開啟她人生新章的「四國遍路」後,小歐才踏出與故鄉重新連結的第一步。
	
	透過走路,她和基隆共享時間,一步步內化這塊生活版圖的風土,也因此發現:基隆原本就很適合散步──山海之間,有許多約五公里、九十分鐘內可走訪的美好風景組合與變化!
	
	當小歐和故鄉的關係逐漸從疏離走向親密,奇幻的事同時發生了:已經老壞的舊家「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居然得以重生,再現基隆!她因此深感這塊土地上人與物的無限可能。如今,小歐非常享受基隆源源不絕的「好玩」,並寫成本書,與你分享她的舊家記憶與漫步路線,以及在地生活「剛剛好」的幸福。
	
	✽作為一個基隆有名房子的前住民,及一個喜歡在基隆到處散步的人來說,
	我經常被問到在那棟房子裡生活的往事,還有基隆哪裡好玩,
	我想不如就寫一本書,分享從小到大在基隆這座城市裡直觀的生活感受。
	
	✽那棟房子在我們搬走之後,漸漸地老了,
	我有空時會去看看那棟房子,坐在一旁坡道的樓梯邊陪它一會兒。……
	誰曉得呢,幾年後,房子又活回來了!
	這個過程很奇幻,改寫了我對世事變化想像的動線。
	
	✽去遠方走路,很美好,充滿了好奇與新鮮;
	在家鄉走路,更愜意,隨興推開門走起來,港、山、海、好咖啡、好食物,
	哪裡都不是很遠,走過的路就成為自己的,而我也終於和我生活的城市熟悉親密了。
目錄
	序  只是剛好住在這裡
	
	PART 1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前住民的告白
	沙灣海景第一排
	好羨慕可以住公寓
	傳說中的「李宅」
	電視與電話該放在哪裡好?
	家有游泳池的美夢
	隨興生長的植物們
	貓的樂園、虎頭蜂的家
	小偷來了
	我的通靈耳朵
	後來的事
	
	PART 2 成為基隆走路人
	生活版圖的構成
	邊緣症候群
	突然飛出的神諭──《迷路的大人們》
	走吧!走吧!去日本四國走一圈
	四國都能走了,那基隆呢?
	五公里以內的風景
	
	PART 3  散策基隆好日子
	歡迎新朋友:來回五公里內的市區短程路線
	基隆好萊塢
	站在高速公路的喉嚨上
	基隆地標觀音像
	田寮河散步
	市區的後花園
	基隆港的左膀右臂:單程五公里的東西岸散策
	東岸 走路離開台灣島
	東岸加碼 八斗子
	西岸 中山路直直行
	西岸加碼 外木山
	我的假日午後暴走漫談
	基隆的西國三十三觀音靈場
	
	結語
序/導讀
	序
	
	只是剛好住在這裡
	
	自我有印象以來,就住在基隆、住在那棟房子裡。
	
	從家人那裡聽說了很多我出生時的故事,比如說,媽媽在聖母醫院腹痛已久,遲遲生不出來,等外公打完牌一到醫院,我就出生了;還有就是出生後沒多久,有一次喝奶噎到,臉都發青,爸爸抱著我飛奔到安瀾橋的江東診所,在陶醫師的急救下解除危機,此後陶醫師成為我們的家庭醫師,每次見面,他都要提醒我,他可是我的救命恩人。
	
	住在基隆和那棟房子對我來說理所當然,雖然小時候隱約知道房子是和司令官頂來的,但僅此而已,對於房子的歷史、建築特色,完全不以為意,只覺得它就是這樣,抱怨它太大、有許多不方便,家人還得想辦法把這些不便變成方便生活的樣子。
	
	我家的位置剛好在兩個小學學區中間,到兩所學校的距離差不多遠,公車都要搭好幾站,我們選了離家近一點的那一所學校。以小學生的腳程,班上同學們家都住在走路十分鐘內會到的地方,我家到學校要走二十分鐘,那時候很羨慕家住在學校旁邊的同學。
	
	小時候,基隆很多老房子都被傳說是鬼屋。國中時就讀基隆有名的私校,同學來自基隆各地,當同學們知道我家在哪兒時,許多人驚訝地說,那兒不是鬼屋嗎?不是,那是我家。
	
	從轉盤電話到無線電話,從打字機、二八六電腦到撥接,搬離那棟房子剛好是我大學畢業那一年,二十世紀的尾巴。那時資料取得還是類比式、實體的,我們並沒有去了解這棟房子的過往歷史,也沒有為它留下太多紀錄,我們還沒有那個意識及需求。對我來說,這房子夏天沒冷氣太熱,動物和昆蟲太多,大掃除要花好多時間,有時還會有奇怪的聲音──但那是我家,我在那裡很自在。
	
	直到離開那裡後,我讀了比較多的書、認識了更多人、去過更多地方,比如說京都,我在那個城市覺得親切,有許多房子和我家很像。
	
	後來在一些資料中知道那棟房子還有別的名字:「流水住宅」、「要塞司令官邸」,才漸漸意識到我曾住在一棟厲害的房子裡!
	
	※    ※    ※    
	
	基隆對我來說也是這樣:存在著各種理所當然。經常下雨,街道窄窄的,山坡和階梯很多,觀光區都很陰森;國中時學校規定每天檢查學生有沒有帶雨傘,同學們都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
	
	高中在台北讀書時,感覺基隆好像只是台北的海邊,我也只是個來自邊緣地帶的人,所以努力讓自己更台北一點。反而是大學以後,有來自台灣各地的同學,基隆只是其中之一,高中時的那種邊緣人氛圍有釋懷些。不過,那段求學時間的生活中心都在台北,對基隆最熟悉的地方就只有我曾經的通學路,和從家裡去火車站的路,其他的地方都不太熟,也沒有想過要好好認識。
	
	讀研究所及剛成為社會人時,對基隆更為冷漠,把它當旅館,在家吃飯、睡覺,然後去台北工作和玩樂。那時若問自己對基隆有沒有故鄉的愛?想要有,但說不太出來,只是剛好住在這裡而已。
	
	直到二○○九年一次日本四國徒步遍路旅行,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是生活?什麼是好玩?我們可以如何與生活的土地相處?我開始用走路認識基隆,在基隆各地散步,在基隆享受時間。
	
	※    ※    ※    
	
	那棟房子在我們搬走之後,漸漸地老了,曾短暫借給基隆的文史組織,但文史組織搬出後,房子漸漸崩塌,我有空時會去看看那棟房子,坐在一旁坡道的樓梯邊陪它一會兒。
	
	以為許多事回不去了,我早就做好心理準備:房子有一天會全倒,那塊地會被剷平,蓋上新大樓,有新的住民居住。誰曉得呢,幾年後,房子又活回來了!甚至一度成為誠品書店的快閃店。相信這是靠許多人的努力才達到的成果。對我來說,這個過程很奇幻,改寫了我對世事變化想像的動線,不論是人,還是土地,都有無限可能。
	
	※    ※    ※  
	
	比起台灣許多地方,基隆是一座面積狹小的城市,但它有山的守護、海的滋養,地處邊緣卻自成一格,有西班牙、荷蘭、中國明清、日本留下的歷史文化,也有當今在地住民共同經營出的城市氛圍;在基隆走路,很容易感受到這些地貌風景、人文風情帶來的樂趣。現在我可以比較充實且大聲地說出對基隆的喜愛,並樂於多多和它相處,想要了解它更多。與生活的城市維持著這樣的關係,是幸福吧。
	
	作為一個基隆著名房子的前住民,及喜歡在基隆到處散步的人來說,我經常被問到在那棟房子裡生活的往事,還有基隆哪裡好玩、有沒有推薦去哪裡走走,我想不如就寫一本書,一起來談談我所知道的──沒有太多歷史考究和學問,只是我從小到大在基隆這座城市裡直觀的生活感受。一是可以當作城市生活史的一筆紀錄,再來或許能作為享受這個城市的參考,望能為讀者諸君的生活帶來一絲樂趣。
	
	只是剛好住在這裡,正因為這樣,若能好好在這裡享受自己的時間,不是很棒嗎?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