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佛陀不廢話

從核心概念入門,一手掌握佛法精髓。
  • 266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直接明暸地回答佛法熱門問題!~

所有你對佛法的疑問,都將在本書得到真實回答

 

美國亞馬遜4.7星,3300多則至高好評!

愛智者書窩版主/鐘穎 專文推薦!

 

所有你對佛法的疑問,都將在本書得到真實回答

 

※覺悟和開悟有什麼不同嗎?

※佛教徒是不可知論者還是無神論者?

※打坐的時候應該停止思考一念不生嗎?

本書透過最常被問及的熱門佛學問題,回答你關於佛法的諸多疑問!

 

作者諾亞.羅舍塔汲取多年佛法教學經驗,

以一問一答的對話風格帶你直入問題核心,

探索佛陀的思想精髓;

以最簡明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帶我們深入佛法的根本哲理,

學習如何將佛法應用在平常生活中。

 

本書特色

 

◎以簡明的四部架構介紹佛教,包括:【佛陀其人】、【佛法的核心概念】、【佛陀的根本法教】、以及【修持方法】等,將佛法化繁為簡,更易為大眾接受。

 

◎以直問直答的方式,解釋經常被問及的熱門佛法話題,帶你從核心概念入門,一手掌握佛法精髓。

 

◎分享生活實際經驗,將抽象思想概念落實到平常生活中,讓佛法不再遙不可及。

作者

諾亞.羅舍塔 (Noah Rasheta)

 

佛學老師、傳法者、作家,也是播客節目「俗世佛教」(Secular Buddhism) 的主持人。目前在網路上和世界各地開設工作坊,傳授正念與佛教哲學。主張透過眾人之力打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致力於研究、實踐、以及教授基本佛教哲學,以略帶幽默的風格,將佛法與現代科學、人文主義相結合。目前與妻子和三個孩子居住於美國猶他州卡默斯市。

 

譯者簡介

 

黃春華

 

台灣台南人,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近期譯作包括:《觀音神諭卡》、《動物塔羅牌》、《愛的旅程占卜卡》、《塔羅終極指南》、《生活中的瑜伽智慧》、《塔羅自學指南》、《脈輪療癒指南》、《瑜伽手印大全》、《塔羅宮廷牌》、《正念練習》、《與神對話的一年》、《禪宗一年》。

 

目錄

.推薦序  恆常不變的自性本心
 
第一部:佛陀 
.佛陀是誰?是真有其人,還是神話人物?
.佛陀說什麼語言?我經常聽到佛教使用外來語,那是佛陀當時使用的語言嗎?
.我們對佛陀的生平有何的了解?他是如何得到開悟解脫?
.佛這個字是什麼意思?
.佛陀開悟證道後做了什麼?
.佛陀有家人嗎?
.我看過一尊身材胖胖的、看起來很快樂的佛像。佛是長這樣嗎?
.佛教徒認為佛陀是一尊神嗎?佛教徒會膜拜佛陀嗎?
.如果佛陀的主要角色是一位導師,那麼佛陀究竟教導了什麼?
.佛陀是什麼時候圓寂的?他有接班人嗎?
.佛陀教導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宗教、還是一種哲學?
.佛教徒有共同使用的佛教聖經或其他權威典籍嗎?
.上面你提到佛教的各個「宗派」,主要有哪幾類呢?
.上座部、大乘和金剛乘佛教的主要差別是什麼?
.當人們談到佛教,我經常聽到禪這個字。到底什麼是禪?
.佛教是如何傳到西方的?
 
第二部:核心概念 
.佛陀開悟後成為一位偉大的導師。但什麼是開悟呢?任何人都可以開悟嗎?
.覺悟這個詞呢?跟開悟有什麼不同?
.佛教對善惡的教導是什麼?
.為什麼佛教會認為愚癡無明是毒呢?對事情無知有什麼錯嗎?
.為什麼貪欲是毒藥?想要吃美食、開好車有什麼錯嗎?
.為什麼嗔恨是毒藥?內心有仇恨感是錯誤的事情嗎?
.某些宗教認為,人性本惡,因此人必須藉由遵循一套信念或修行方法,才能克服那個惡劣根性。以佛教的觀點來說,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呢?
.根據佛教的觀點,何謂事實真理?在這樣的世界觀裡,是否有什麼東西是絕對真實、或是絕對虛假?
.我聽說佛教徒認為生命是苦。這是否表示他們認為生命一切都是不好的? 他們說的「苦」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佛教所謂的「無我」是什麼意思?很明顯有一個「我」存在啊!我現在不是坐在這裡讀佛書!佛教徒認為「我」不存在嗎?
.什麼是「不執著」? 為什麼它在佛教中很重要? 意思是我不該依戀對我來說很重要的東西嗎?比如家庭。
.佛教徒所說的「空」是什麼意思?意思是說生命沒有任何意義而且空虛嗎?
.佛教對死亡的理解是什麼?佛教認為有來世嗎?
.佛教徒相信輪迴嗎?
.業力概念跟這些法教內容相符嗎?佛教不是教導我們輪迴無始無終?因果報應算是一種宇宙正義嗎?
.可以是「不可知論者」或「無神論者」,但同時又是佛教徒嗎?
.佛教與世界其他主要宗教有何不同?一個人可以是佛教徒,同時又是基督教徒、猶太教徒或其他教徒嗎?
.真的很有趣,但又有點抽象。這些佛教概念可以為我的日常生活帶來什麼改變呢?
 
第三部:核心教導 
.如果用一個關鍵法教來總結佛教,那會是什麼?
.擁抱痛苦是什麼意思?痛苦讓人感覺很糟,那我們到底該拿它怎麼辦? 換句話說,我們要怎麼接受第一諦呢?
.有時我們甚至連「接受」都很難做到。對於世間一切不好的事情,我們是不是只要「接受」就好?
.請說說第二聖諦。你的意思是,減少痛苦的方法是對於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麻煩事不要那麼快反應,但這真的很難啊! 我們該怎樣擺脫這種慣性反應呢?
.聽起來這樣好像比較好,但這種方式真的可行嗎? 真的有可能終結痛苦嗎? 第三聖諦又是什麼?
.既然第四聖諦是通往苦滅之道,那麼我們如何才能走上那條道路?
.讓我們從「智慧」這部分開始。「正見」是什麼意思?
.「正思」是什麼意思?
.接下來是八正道的「戒律」部分,「正語」是什麼意思?
.「正業」是什麼意思?是否有一套規則可以遵循?
.什麼是「正命」? 佛教是否認為某些工作會比另一些工作好?
.請說說八正道對「心智鍛鍊」的看法。「正精進」是什麼意思? 是說要更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嗎?
.保持「正念」是什麼意思?是指打坐冥想嗎?
.什麼是「正定」?是指坐下來專心觀想某件事嗎?這是禪定的目的嗎?
.「我」似乎是很多東西的根源,比如覺知、痛苦、善與惡。關於我的本質,佛陀的教導是什麼? 是什麼使我成為我?
.請再多說說關於「五蘊」,它們是如何運作的?
.那麼,這些感官和知覺是如何使我成為我呢?
 
第四部:根本修持 
.佛教好像經常讓人聯想到某種生活型態,比如非暴力和非物質主義。請問這種連結是怎麼來的?
.這些戒律是什麼? 佛教徒如何根據這些戒律來生活?
.佛教徒都茹素嗎?可以成為佛教徒同時又吃肉嗎?
.關於第五戒不飲酒,是否也有其他解釋?有很多佛教徒喝酒嗎?
.必須成為佛教徒才能修持佛法嗎?怎樣才算是佛教徒呢?
.請再多說說三皈依。「皈依」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大家都在談禪定打坐,佛陀也是透過打坐得到開悟,所以好像是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但是要怎麼做呢?佛教有規定正確的打坐方式嗎?
.我聽說禪定的目標是要讓自己頭腦完全空白。當我打坐時,我應該停止思考嗎?
.我聽過佛教僧侶誦經的錄音。那是在唱什麼?佛教徒都要誦經持咒嗎?
.有些宗教會使用象徵物和儀式器物,比如十字架或念珠。佛教有這類東西嗎?
.如果我不想將佛教當作一種宗教或一種哲學,可以嗎?我只是想讓自己心情變好而已。佛教的修行方法可以幫助我緩解焦躁和抑鬱的情緒嗎?
.學佛需要老師嗎?我如何找到老師?
 
日常佛教
.事實 vs. 我們對事實的知覺概念
.克里斯遲到
.想法上的改變
.覺照時刻
.哪個我才是真正的我?
.你也正邁向死亡
.穿越森林
.日日是好日
.蘑菇
.觀看一條河
.你一直都在唸經
 
.相關專有名詞

 

序/導讀

推薦序

 

恆常不變的自性本心

 

佛教的法理與實踐已大量滲透入今日的心理治療之中。

 

事實上,佛教在許多方面都不是多數人想像中的傳統宗教,而是在漫長歷史中圍繞著佛陀教導逐漸發展、匯聚而成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這棵佛法的大樹上,大致存在著上座部(國人習稱的小乘佛教)、大乘,以及金剛乘(國人習稱的密宗)三個支派。不論是哪一種支派,佛教徒們的首要關切都是「苦」。

 

苦是什麼?它如何形成?如何止息?實現的方式為何?如果讀者對佛教有基本的瞭解,應當很清楚我在這裡所提的正是「四聖諦」,是佛教對世界獨樹一格的理解方式。

 

在這樣的方式中,佛陀告訴我們,人類是自身思想的囚徒。如要能獲得平靜,首要的方式就是接受苦的存在。多數時候,我們急著否認它,然後緊緊地想要抓住某一種「應該」。

 

例如我應該永遠年輕、孩子應該永遠乖巧、另一半應該把家裡打理好,同事朋友應該尊重我,或者意外不應該發生在我身上。而佛陀教導的核心就在於「接納」。因為這世上並沒有恆常不變的東西,命運如是,自我亦復如是。

 

在這樣的觀點底下,「無常」與「無我」成為了佛教徒口中的真理與實相。人之所以會感到痛苦,多數時候就是因為不瞭解這個生命的實相所造成的。

 

西方的心理學的根本在於「自我」,佛陀的教導則在於「無我」。這一點標誌出兩大思想體系的根本差異。臺灣的佛教圈屬於大乘佛教,受惠於歷史條件,我們對佛教的基本語彙並不陌生。但同樣地,祖師大德留下的語言文字也變成了一種障礙,那些詰屈聱牙的偈頌,望之令人生畏的經典,往往使現代人感到困擾和疲乏。

 

與此相反,歐美卻在這一百年間大量地吸納了佛教的思想,由於佛教在西方的蓬勃發展,許多大師也紛紛前往歐美開設講座、創建佛堂。在這樣的背景下,佛教的觀念與現代心理學產生了許多對話,過去許多從中文語境來說難以理解的專有名詞,例如「緣起相依」,如今用英文來看就清楚多了。

 

該詞的英譯是interdependence,很明顯地,它所指的就是彼此依賴,相互交織。再舉一例,「不執著」某項事物跟「放棄」某項事物歷來也很容易混淆,將佛教誤解為退縮跟「躺平」的宗教(所以才會出現「佛系」這樣的名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豪不用心)。但英文卻能簡單地以nonattachment與detachment來做概念上的分隔。對普遍具有英文基礎的國人來說,一部以西方觀點來闡釋的佛法入門因此佔了非常大的優勢。

 

本書用簡單的四個章節貫穿了佛教的整體核心。比起難以入門的經典巨著,所有樂於學習佛教的初學者,必可從這本西方觀點的佛法問答受益。作者為我們清楚地說明了佛陀其人、他觀點中的核心概念、解除痛苦的基本步驟(八正道),以及常見的修行方法。讀來輕鬆有味,同時又能感受到作者循循善誘的親切。

 

 佛教是一個強調實踐的宗教,這是為何稱它為某種生活方式更為貼切。佛教徒看重的不是「信」(這是所有一神教的特徵),而是「行」。我們做了什麼,比起我們認同什麼更為重要。因為一切無常,所以在我們身外並沒有一個可以祈求和應允我們的神。人真正應當祈求的,是如何在正確的認知下表現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個完整而慈悲的覺悟者。

 

而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唄美吽)真正的意思,此咒的意譯為:「啊!看這位於蓮花上的珍寶!」

 

蓮花象徵著完整,而在那上頭的珍寶就是我們內在恆常不變的自性本心。這六字大明咒就是佛教徒的修行目的,他們祈求覺醒後的自己能夠像這朵蘊藏著珍寶的蓮花,完整而美麗。

 

愛智者書窩版主/鐘穎

 

前言

 

我的佛教修行之路始於 2010 年,當時,我面臨的生命困境和疑惑,讓我開始質疑我過去所知的一切。我決定在靜坐和佛教中尋求安心之道,但我學得愈多,就愈意識到,根本沒有什麼祕法可以消除我生命中的不安。我清楚看見,當我愈努力要消滅痛苦,實際上卻為自己帶來更多痛苦。我想弄清楚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於是我開始深入研究佛教哲學,讀了百本以上關於這個主題的書籍。很快的,我成立了一個在地的靜坐團體,開始教導其他人佛教的思想和概念,幫助他們面對可能遇到的生命困境,比如無神論或信仰的幻滅。之後,我開設了一個名為「俗世佛教」(Secular Buddhism) 的播客節目,並花了兩年的時間接受弘法訓練成為一名佛教傳法者。目前,我在網路上和世界各地傳授正念與佛教哲學。

 

這是一本學佛的入門書,是專為想要了解佛教哲學和佛教核心教義的人而撰寫的。讀完這本書,你應該會對佛教及其歷史有非常紮實的基礎認識。這個基礎將幫助你決定是否開始踏上、或持續你原本的佛教修行之路,同時,你也可以從西方對靜坐冥想的興趣、當前正夯的「正念熱潮」、以及全球近 5 億佛教修行者這些事實當中看出,佛教對當今世界持續發揮的文化影響力。

本書共分為四大部,每一部都會針對佛教的不同面向幫你建立起基本認識,包括:佛陀是誰、他如何看待世界、他的法教內容是什麼、以及這些教導在 2500 多年後的今天,如何在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當中同樣被實踐。

 

本書是以問答的形式寫成,當中有許多問題都是我親自帶領佛教工作坊和研修會時被學員問到的問題。第一部主要介紹我們所知的「佛陀」這位歷史人物,第二部介紹佛教徒最需要知道的佛教思想和概念,幫助你了解佛陀最重要的根本法教。

 

第三部涵蓋佛教的基本哲學概念與傳統法門的所有教導內容。最後,在第四部,我們將探討佛教的修持方法,包括靜坐和誦經持咒等。這樣的結構方式,對於剛接觸佛教的入門者來說,只要從頭到尾依序閱讀,就可以從這本書獲得最大收穫。不過,你也可以將它當作參考書籍——如果你對特定主題感興趣,可以直接從索引找到與該名詞相關的頁面來閱讀。

 

在整本書中,你偶爾會看到不同頁面底色、並以「日常佛教」(Everyday Buddhism) 作為標題的章節。在這個部分,我會試著以日常生活的實例具體說明該章節所討論的主題。由於佛教的某些思想概念可能讓人覺得有點抽象,所以我希望藉由說故事的方式來告訴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經驗中實踐佛陀之教。

 

我想在這裡先簡要介紹一下幾個不同的佛教派別。如果有人寫了一本書,書名標題是《沒有廢話的基督宗教入門》,這位作者本身是天主教徒還是耶和華見證者,一定會連帶使得這本書的內容出現極大差異。基督宗教廣大淵博,各個分支教派的教義和修證道路也極為不同。佛教也是如此。我個人一開始是學習藏傳佛教,然後轉向禪宗。之後又受到淨土宗的重大影響,完成了一個弘法計畫的培訓課程,現在,我修習俗世佛教(在家佛教)。因此,雖然我一定會盡最大努力對任何特定法門的相對優點給出中立的觀點,但我知道,難免還是會受到我所研究和學習的宗派教義的影響。我希望你能夠藉由這本書對佛教的思想與教義有整體概要的了解,同時也要知道,其他宗派法門的師父可能會從不同的觀點角度來解釋其中的某些思想概念。

 

補充一個關於佛教用語的說明:在佛教中,當我們談到菩提道(Buddhist path)的諸多面向,經常會聽到「善巧」(skillful) 和「不善巧」(unskillful) 這兩個用語。這是來自梵文 upāya-kaushalya,意思就是「善巧方便」(skill in means)。善巧方便是大乘佛教的一個概念,強調佛教修行者在邁向開悟解脫的道路上,可以依據個別的環境條件狀況使用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或技巧。大家都知道,佛陀就是以順應聞法者的個別需要和根基來調整他的法教內容而聞名。因此,我們也可以順應個人的需求和情況,選擇不同的佛教修行方法。這就是所謂的善巧方便。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佛教吧!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710822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35
    • 商品規格
    • 21*14.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