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1.從網路誕生的小說家,題材包羅萬象,腦中彷彿有一條故事生產線
2.簡單暴力的黑色幽默,針砭時事的超極短篇
他的故事,就是給讀者的挑戰書!
從網路誕生的小說家,一拳擊中人心的故事超人!
直接暴力的短篇奇想,驚人轉折一個接一個!
突然發生隕石衝撞地球的世界末日危機,人類卻在絕望中發現,隕石好像不是針對地球,而是追著特定的人而來?――〈隕石的主人〉
為了讓死去的女兒復活,財團老闆不擇手段,拿陌生人的屍體來進行神祕儀式,可是為什麼!為什麼每次復活的都是別人?――〈人體資源回收〉
他散播了讓人類變成殭屍的病毒,可是感染病毒的人不但有了超級再生能力,就算得絕症也能痊癒,這樣一來,誰還要當人類?――〈孔博士的殭屍病毒〉
你看過444頻道嗎?那是最驚人的實境秀,沒有人知道是真是假,卻忍不住成為忠實觀眾,直到節目上的人真的開始互相殘殺――〈444頻道的洞穴人〉
他以為自己死後會在地獄遭酷刑折磨,沒想到惡魔對他禮遇備至,竟然請他在地獄繼續擔任邪教教主?――〈下地獄的邪教教主〉
「人類這種存在,若是墮落到谷底,文化對他們來說便一點用處也沒有。」
――摘自〈灰色人類〉
超極短篇,細思極恐。
你,準備好進入金東植的故事宇宙了嗎?
說故事的本能
金東植作家由網路發跡,每天都有人等待他PO文。故事一出,立刻被收入精選看板。他也是個完全的素人作者,甚至白天的職業是鐵工廠的工人。然而創作故事彷彿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輕而易舉就能操縱讀者心情。在〈見錢眼開的預言家〉,他數次翻轉角色的善惡立場;〈寶物應該給懂得使用的人〉則轉換口吻,說了一則有些可愛的科幻小寓言。〈成為流動的水〉則是純粹的腦力創意激盪。無論是人變為水的有趣創意,乃至收尾的轉折,都令人拍案叫絕,忍不住想一窺在他腦中轉啊轉的故事生產線。
目錄
灰色人類
無人島的老富豪
白天?還是夜晚?
出櫃
神的願望
有六根手指的新人類
數位高麗葬
少女和少年,該選誰呢?
隕石的主人
寶物應該給懂得使用的人
見錢眼開的預言家
人體資源回收
食人大廈
死亡共同體
人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成為流動的水
永遠不會老的人
孔博士的殭屍病毒
在峽谷吃人
小王子的星球
444頻道的洞穴人
下地獄的邪教教主
史考基的吸血鬼商店
皮諾丘之夢
推薦文 一位有趣作家的誕生 金旼燮
臺灣版推薦文 把故事寫好才是最要緊的事 臥斧
序/導讀
韓國版推薦文
一位有趣作家的誕生
金旼燮
初次閱讀金東植作家的作品是在二○一六年的某個春天,他以「夏天走了」這個有趣的筆名在網路社群平臺「今日幽默」的恐怖板上發表文章,第一篇作品應該是〈普勒斯瑪、普勒斯瑪那斯〉。他的文章有一種很奇妙的魅力,然而,我只是覺得自己「讀了一篇很有趣的故事」,很快就把一切忘記。就這樣過了幾天,我又在同一個看板看見一個更有趣的故事,讀完,我看了一下作者,又是「夏天走了」。
誰都可以寫出令人感嘆的故事,這樣特別的故事靠的可能是運氣、實力,不然就是偶然加上必然,然後在某個瞬間莫名其妙、故事誕生。但是,如果這樣的故事從一個變成十個,再從十個變成二十個,而且在過程中故事越寫越好,那麼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金東植作家不斷地在寫故事。一般來說,兩、三天就可完成一個,有時早上上傳一個故事,晚上又上傳一個故事。當我讀到他第十五個短篇小說《灰色人類》,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一位有趣的作家誕生了。
不只是我,許多「今日幽默」社群的讀者都迷上了金東植作家的文字。他的文字如同Best of the Best的票房保證――如果在「今日幽默」看板上得到一百個讚,文章就會從一般看板移動到Best of the Best看板(以下簡稱BOB看板)。所有作家都希望能上BOB看板,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金東植作家的作品通常在上傳不到幾個小時就會移動至BOB看板。看完他的作品,不管是誰都很難不按讚,他的作品就是有這種魅力。不知不覺,他成為社群中的「知名」作家,得到社群讀者喜愛。他就這樣寫著寫著,創作出了五十幾個故事,又寫著寫著,完成了超過一百個故事。究竟他能夠寫到何種程度?從某個時候,我開始對他產生了敬畏之心。
二○一六年五月十三日上傳首部作品的金東植作家,在一年六個月的期間,共完成三百多個短篇小說。就算一個故事以三十張稿紙計算,這些故事加起來就有一萬張稿紙的量。趙廷來作家的大河小說《太白山脈》(全十冊)有一萬六千五百張的稿紙。(趙廷來作家從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九年以六年時間連載了《太白山脈》。)當然,我們很難單純地比較這兩種作品和兩位作家,但我想要強調的是,用物理層面來看,金東植作家的產量著實讓人無法理解,進而讓我起了疑心:該不會是幾個人輪流在寫吧?會不會是從那裡翻譯、抄來的呢?然而,他的文章具有消除這種疑慮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你會很自然地感受到這是「前所未見的文字」。他的用字遣詞、愛用的句子結構,和原來我們熟悉的規則相距甚遠。他的文字謙遜且流暢,該多花點心思寫的部分卻僅用一句話作結,引導讀者注意他們沒注意到的地方,而且最後總會來個出人意料的反轉。其實閱讀科幻或是驚悚類型的小說,我們往往懷著忐忑的心情等待作家安排的結局,希望劇情超出預期。隨著頁數逐漸減少,讀者也會跟著激動起來。金東植作家的故事每次結尾都不只是超乎預期,而是在超乎預期之上。這樣的故事,他甚至寫了超過三百多個。
前所未有的作家
二○一七年秋天,我以訪問為由和他見了一面。那時我有在某個雜誌連載「金旼燮遇見的年輕作家」專欄,和我喜歡的二、三十歲的年輕作家見面,與他們天南地北閒聊,再寫成專欄文章。和金東植作家初次見面的地點是在離他家很近的建國大學站附近。初次見面,我就被他純真的模樣嚇了一跳。我提議去他常去的咖啡廳,他卻說他不常去那種地方,也就是說,他幾乎沒有帶著筆電外出,到咖啡廳一邊喝咖啡一邊寫作的經驗。
我有很多問題想要問,所以突如其來就說了個「你有正式學過寫作嗎?」這個提問多少有點不太禮貌。但根據答案可以繼續延伸出「您的恩師是誰?哪個學校畢業的?大學專攻國文系或是文學創作系呢?有為進入文壇做準備嗎?有喜歡的作家嗎?」等等。金東植作家在一個小時的訪問裡非常坦率地回答我所有問題,他說,「啊,我……沒有學過寫作,也沒有上過大學,高中畢業後在工廠工作已經超過十年了。」而我下意識地反問,「是這樣嗎?」我的反應相當無禮。金東植作家接著說,「我這輩子讀過的書不超過十本,而且應該都是教科書。我想要寫作,但是因為沒有學過,於是上Naver網站搜尋了『寫作的方法』。看了一下,他們說寫作一定要有起承轉合,不要使用太多連接詞,要寫得簡單明瞭,等等。然後我就按照所學,開始寫故事上傳網路。」
我聽完他的回答,因為太驚訝、太慌張,不知道應該露出什麼表情,(我當時的表情大概只有金東植作家知道了!)原來!所以我才會覺得他的作品有種「前所未有的文字」。金東植作家沒有學過寫作,別說是國文系或文學創作系,他根本連大學都沒上。也許就是因為這樣,他才可以那麼自由地把未受汙染的世界完整展現出來。當然,這種邏輯並不適用於每個人,也不應該如此。向他這樣無視既有的定律、誕生於新時代的作家,也許稱為「天才」也不為過,而這個人,就這樣害羞地坐在我面前。
回想金東植作家早期的作品,其中有很多錯字。在感嘆作品的同時,有時會突然發現錯別字。讀者也常常會用留言告訴作家,「作家大大,你這裡的字好像打錯了喔?」這時,金東植作家會回他不知道那是錯字,可是下次會改進。如果我沒記錯,他從來不會錯兩次以上。隨著時間推移,他被讀者指正錯字的次數已經大幅減少,現在幾乎找不到錯字了。我訪問他時,他這樣說,「錯字很多吧!我會先進行拼字檢查再上傳,但是還是有很多錯,好丟臉啊!」他竟然是使用拼字檢查功能的作家,我忍不住好奇我當時露出了什麼表情,搞不好嘴張得比平時還要大,一面尷尬地笑著也說不定。
讀者造就的作家
金東植作家其實可以說是「讀者(特定社群網站)成就的作家」。雖然哪個作家不是讀者成就的?但是他的情況不太一樣,讀者有著十分巨大的影響。他只是告訴讀者自己的書將會出版單行本,底下就一堆留言表示:「真的等了好久!我一定會買――還會買來送人。」對於喜愛金東植作家文字的「今日幽默」讀者來說,一定非常自豪――「他是我們社群成就的作家」。「夏天走了」是「今日幽默」網路看板上極為珍貴的作家,從他的第一部作品開始,幾乎所有作品都上傳到這裡。就我所知,除了Naver網路小說有幾個之前上傳過的作品,他幾乎沒有重複上傳的。「今日幽默」的讀者在這一年多來溫柔地看著他和他的文字成長,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共同參與了他的成長。金東植作家會持續不斷地寫作,推薦和留言是他最大的動力。在訪談中,金東植作家表示,他是因為喜歡看「留言」才持續寫作,所以要寫下一篇才能再看到留言,因此得快點寫才能看到,他還稱自己是「留言中毒者」。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麼純真和可愛的創作動機。
大部分的留言內容都是以加油和讀後感為主,但是也有相當多關於作品的建議,從指正錯字開始,舉凡登場人物的心理描寫,再到整個敘述的合理性問題。更有趣的是金東植作家對於留言的應對方式。他從來沒有回答「好像不是這樣」,他總是說「啊,這樣好像更好」,或是「那個部分我一直被指正,我有在注意,但還是沒調整好,真對不起」。他都是社群網站中最受歡迎的作家了,大可以陶醉於自己的主張,但是他還是一直保有這種謙虛的態度。訪談中,他提到「很多留言說我的故事缺乏合理性,我應該要好好反省」。因此我告訴他,「有很多作家看了讀者的批評或建議,總會想『你文章寫得比我還爛……』您這樣虛心接受那些留言,這已經很厲害了。」他聽完後笑著回答,「別開玩笑了,世上哪有這種作家」。
金東植作家的謙虛,使得讀者持續干預作品。有些人可能會不高興,但是他對此總是感謝地說,「如果提供建議的留言底下有許多反對意見,我會覺得抱歉。」其實讀者們的反應比作家還大,會認為「那些留言根本不尊重作家嘛」。金東植作家的美德和這樣的「謙虛」,並非僅止於單純的自謙,或是待人處事的態度,而是文字總是忠實地對留言做出回應,點點滴滴慢慢進步,若去比較他早期和現在的作品,會發現他變得很不一樣。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成長和變化從何而來,並說,「我從留言中學了不少」。他明確表示自己的作品受到了讀者的影響。一路看著他成長的讀者也一定感受到他的變化,也知道這變化是來自於作家和讀者之間的直接溝通,也因此特別喜愛金東植作家。
勞工作家
金東植作家住在建國大學站附近,他說他在聖水洞已經住十年了。聖水洞現在成為有名的咖啡店街,但其實在更多人的記憶裡,這裡曾經工廠林立。金東植作家高中畢業後就從家鄉來到聖水洞,在一間鑄鐵廠工作。我問他在那間工廠做什麼,他說,「會有一個一直轉的盤子,中間有一個洞。」接著便用手在桌上畫出盤子和洞,再開始說他自己的故事。我會想像他拿著一個裝著燒紅鑄鐵的勺子,站在我面前。他是一名作家,現實生活中也是一個勞工。
金東植作家工作十年,寫作一年半,他說那超過三百篇的作品都是在工作時自然而然想到。他在鑄鐵工廠製作飾品、拉鍊、鈕釦等物品,如果問他鑄鐵工廠的工作是不是要老手才做得來,他會笑著說,那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術,但是因為鑄鐵的溫度超過五百度,所以一開始手抖得很厲害。這十年來,他每天從早到晚都在滾燙的鑄鐵前勞動,這一定是段非常孤獨的時間。他說他一邊機械性地把燒燙的鐵放入模具,一邊持續創作故事。也許,他是把他的孤獨、敏感、無趣等各種複雜的情感,賦予給工廠之外的另一個自我。更重
他的文字中處處可見他渾身的「勞動感」,在〈尋找零件的妖怪〉一篇中更是如此。這個故事的概要如下:妖怪突然出現在人類面前,說有臺機器需要人類當零件,要綁架條件符合的人類走。全人類看見被選中的那個人,覺得他怎麼會那麼倒楣?真心很對不起他。但是大家原本以為那個人永遠無法回來――結果他卻回來了,然後說,「我下班了。」並給大家看他領到做為薪水的金子。結果人們不再憐憫他,反而開始羨慕他,爭先恐後想成為妖怪的零件。特別的是,成為零件的人類在工作時「就像在母親的羊水中那樣舒適」,週末還不用上班。結果,成為妖怪的零件反而比在地球工作更好。在勞動條件面前,這個故事讓大家反思到底誰是人類?誰是妖怪?金東植作家在鑄鐵花火面前創作出這樣的故事。也許,現在在閱讀這本書的你,身上穿的衣服就有他製作的拉鍊或鈕釦也說不定。鑄鐵廠十年的歲月,他經手過的飾品數量應該比一萬張稿紙還多。在鑄鐵廠熾熱的火焰之中,誕生了我們這一時代的新作家和新故事。
金東植小說的推薦
我從來沒有做過單行本的企劃或是出版編輯工作,這樣的我卻向出版社推薦金東植作家,還參與了小說的企劃,讓我覺得十分不好意思。我光是處理自己的事就費力不已 ,但是身為熱愛他文字的讀者,總是想像,等到他小說出版的那一天,我能與有榮焉向大家介紹金東植作家。身為讀者,這也許是我對一位作家能做出的最大貢獻。
我懷抱著想收藏金東植作家書籍的心情,為了小說集的出版一起走到了這裡。這本書不論何時都會放在我書櫃中最顯眼的位置。每當我想像著與眾不同的世界――特別是我需要故事的時候――我就會把這本書拿出來,慢慢細讀。
――
金旼燮
一九八三年出生於首爾弘大,大學本來是念現代小說,後來以「三○九洞一二○一號」的筆名寫了《我是地方大學的鐘點教師》一書。離開大學出社會後,以本名「金旼燮」寫了《代理社會》、《訓的時代》。
金旼燮既不是大學教授也不是學生,是處於中間的邊緣人,他認為在中心和周圍邊界來來去去的人一定身懷肉眼可見的裂痕。身為作家,又是邊緣人,他想保持這樣的觀點,對讀者拋出針對個人和社會之間的各種疑問。
他在望遠洞寫文章或企劃書籍出版,進行勞動過日子。經營過一人出版社,現為Startup Book Crew的代表。
著作有《進擊的自學學者們》(合著)、《告白、手勢、聯繫》、《說謊的社會》(合著)、《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人?》(合著)、《總而言之,望遠洞》等,企劃出版的書籍有金東植小說集《灰色人類》、《從陰間回來的男人》和《請一定要裝不知道》等。
---
臺灣版推薦文
把故事寫好才是最要緊的事
文字工作者 臥斧
初讀金東植小說集《灰色人類》的讀者,會有相當奇妙的感受。
這種奇妙感受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書中收錄的短篇故事讀起來似乎都很「簡單」──文字平實、敘述直接,毫不花巧地推進情節,好像沒耗什麼力氣就把故事順順當當地說完了。不過,稍加思索,閱讀經驗比較豐富、對文字技法比較講究的讀者,或許會很快地將「簡單」改成「樸素」,如此改變牽涉到奇妙感受的第二個部分:這些短篇十分「好看」。要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絕不「簡單」,金東植的作品讀起來感覺「簡單」,只是因為他的用字和敘事比較「樸素」。
許多故事萌發的原點,可能只是個「what if」,也就是「假如」。
「假如」有一群人遇難被困在荒島上,在等待救援時會發生什麼事?「假如」是少少的幾個人被困在山谷裡又會如何?「假如」有一種處理屍體的方法可以讓死者復活,那會發生什麼事?「假如」全人類都停止老化又會如何?諸如此類的「假如」有的可以變成角色設定,有的可以變成場景安排,有的可以發展出情節──有了角色、場景和情節,讀者眼中看起來就會有一篇像是「故事」的東西;但對作者來說,要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光有這三個元素還不夠。作者還必須掌握「前提」和「主題」。
金東植作品好看的原因之一,在於他對「前提」和「主題」的精準掌握。
「前提」比較單純一點,對讀者而言,它是一個吸引讀者沉浸在情節裡的鉤子,對作者而言,它是一個指向結局的路標。有些故事的前提很明顯,讀者知道角色解決某個事件時故事就會結束,不過就算前提不明顯,作者還是可以透過角色設定或情節發展來讓讀者持續待在故事裡頭。只是倘若作者沒能掌握前提,就容易控制不好故事的走向,這問題在創作篇幅較長、尤其是連載形式的故事時會變得很麻煩,作者可能寫著寫著,整個故事的主軸就偏掉了,前面安排的伏筆沒能好好收攏,故事讀來就感覺鬆散。
「主題」相對複雜一點。
它可能是某個常見的名詞,也可能是某種不容易說明的概念,許多故事的主題可能幾個字就可以講完,但它值得觀察的切點和值得討論的面向很多,多到必須藉由許多角色發生的許多情節才能完整描述。也就是說,「主題」是整個故事的真正核心,主要角色的設定、情節的轉折,甚至場景的設計,都是從主題發展出來、為了呈現主題的不同切面而生成的。讀者不見得能明確地感知主題,但主題能讓故事緊緻完整,讓讀者覺得這個故事與其他故事不同,也讓某些仔細的讀者在讀完之後產生與主題相關的思索。
金東植作品好看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他創作的篇幅。
小說常被分為長篇、中篇、短篇等等,分類的標準看起來是故事所占的篇幅,其實是故事所耗的字數──而且用來當成分類標準的字數本身沒什麼統一標準,倘若是比賽、徵稿或邀稿,那麼就是主辦單位說了算,出版的話就是出版社或作者說了算。小說篇幅越短,該篇小說所使用的文字當中,就可能有越大的比例分配給情節描述。
這情況並不是創作的通則,只是創作時非常容易出現。
因為倘若作者將過多字數分配給角色或場景,就較難用剩下的字數完整描述情節;反過來說,角色的個性和場景的樣貌,其實可以在情節裡一併呈現──角色的對白與舉止就能展現個性,而從行動的狀況就能展現場景。況且,許多作者及讀者會希望小說的篇幅雖短,但仍然能有翻轉已知、具有爆發力的驚喜結局,想要達成這個目的,用在情節的字數就可能增加。
此外,篇幅越長,作者使用文字的技巧就越重要。
這並不是說篇幅較短的小說文字技巧就不重要──世界各國的小說當中,文字技巧精湛的短篇和極短篇多得不勝枚舉。只是篇幅一長,想要掌控行進節奏、讓讀者持續追讀,需要用上的技巧就越多,單是照時序交代情節會極易讓故事變得無趣;當然,字數多了,就比較有餘裕去多做變化,除了情節鋪陳之外,也讓角色更立體、場景更詳細。或者說,文字技巧越熟練的作者,越有能力在有限的字數裡展露技法;倘若作者不屬於此類,那麼在字數有限的情況下,專注地敘述情節,才是把故事講好的上策。
金東植的小說篇幅都短,算是短篇或極短篇。
是故,使用樸素文字殷實地推進情節,在金東植的作品裡並不會造成什麼問題,反倒可能讓讀者直接了當地聚焦在情節當中;加上金東植用來開展故事的「假如」大多有趣,對於主題也有極佳掌握,使得故事情節發展能夠合理但令人驚奇,拉著讀者大步走向有力的結局。
有人認為,小說的「文學」層次高低,取決於「故事」之外的技法運用。
但事實上,小說的本質是「故事」,運用技法的目的在於服務故事,讓故事在閱讀過程中一方面清晰地傳遞給讀者,一方面顯得更加精采。光有華麗的文字技法、缺乏好故事,不會寫出一篇好看的小說,就像某些填塞太多聲光特效但內裡貧弱無聊的商業電影;得要先有個好故事,然後運用適當的文字技法,才會是篇好看的小說。這樣的小說並不會比較不「文學」,因為「文學」的重點從來不在炫技,而在如何展現故事所包裹的主題。
把故事寫好才是最要緊的事。金東植就是這麼做的。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