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先別急著挑戰人性

了解人性,尊重人性,是善待自己與他人的開始!
  • 266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20個經典心理實驗 × 諮商案例分享,幫你清晰認知自我與他人,避開人生大地雷!

★知乎鹽選專欄作者,當當網100%好評,讀者盛讚:挑戰你內心的執念,值得反覆閱讀!

★繁中版獨家作者序!了解人性,尊重人性,是善待自己與他人的開始!

★王意中、王雅涵、洪仲清、胡展誥、陳品皓、陳志恆、曾心怡、劉仲彬、蘇益賢、鐘穎──心理學專業人士一致好評

 

忍不住吃了棉花糖的孩子,長大後真的難成材嗎?

當個溫柔體貼的好人,真的更容易獲得幸福嗎?

避免衝突、就事論事,真的是婚姻持久的祕訣嗎?

看似合理的行動,結果怎麼跟想像中差這麼多?

看清令人意外的人性真相,闖過卡住你的人生障礙!

 

■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狀況或困境,心理學都知道!

‧人生就這樣了,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成功──習得性無助

‧一遇到重要場合,就頭痛腳痛肚子痛──身體化

‧對生活明明不滿意,卻仍安於現狀──認知失調

‧認為自己沒朋友,結果還真的越來越邊緣──羅森塔爾效應

‧當朋友很可以,一旦變成戀人,公主王子病馬上發作──依附理論

 

人的心理究竟是怎樣的存在?為什麼我們常常無法照自己所想的去做?為什麼明知道什麼是「正確」,卻仍做出令自己後悔莫及的決定?

 

內心就像一座充滿奧祕的神殿,在我們的理智尚未察覺之前,心已照著它自己的規律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有時可以幫我們省下許多思考的工夫,有時卻會讓我們反覆受苦。為什麼明明改變了行為,為什麼明明立意良善,結果卻難以如我們所想?

 

這很可能是因為,我們還不夠了解人類心理機制的運作方式。

 

本書將從生存、成長、情感、服從、恐懼、良知、愛情……等多種角度,帶領讀者了解重要心理學觀點是如何建立的、研究者如何了解人性的幽微所在,也讓我們對自己的內在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能以有效且符合心理運作的方式,讓自己的行為與人生產生好的改變。

 

作者

潘楷文

知乎鹽選專欄特約作者。現為微笑主義心理服務平臺合夥人、副總裁、產品研發負責人。《世界博覽》雜誌心理學欄目特約作者。

目錄

01 生存,需要關係的存在──哈洛恆河猴實驗

人間的悲劇,羅馬尼亞的孤兒
偶然的發現,與猴子結下不解之緣
「鐵絲網媽媽」與「絨布媽媽」
縱使虐我千百遍,你依然是我的全世界
自閉、自殘,完全喪失愛的能力
與母親的親密關係,是健全人格的基礎

02 情感,需要找到愛的依附──陌生情境實驗

依附最初的展現
三種情感連結類型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03 成長,需要成熟的時機──雙胞胎爬梯實驗

雙胞胎爬梯實驗:學習是有前提條件的
基因是主角,環境是配角
人生的必修課:學會面對失敗
建立「我做得到」的感覺,需要切身的體驗
人的成長、事業的發展,跟教育孩子是一樣的

04 發展,需要尋找學習的榜樣──波波玩偶實驗

著名的波波玩偶實驗
「榜樣」的驚人力量
身教,需要意義感和良好的關係
身教的關鍵在於家長先切身體驗

05 謠言,可怕的記憶篡改與植入──車禍目擊者實驗

轟動全美的阿米羅性侵冤案
誰在篡改孩子們的記憶?
車禍目擊者實驗:成人的記憶同樣不可靠
無處不在的虛假記憶植入
如何識破謠言?

06 服從,乖孩子的罪名──電擊實驗

電擊實驗的由來:審判艾希曼
實驗前的準備:兩個演員,三個房間
實驗進行時:逐漸升高的電壓
實驗結果:經不起考驗的人性
服從的背後:「看見」你的攻擊性

07 效率,來自尊重和認可──霍桑實驗

成本迷信:忽略人的價值
KPI之惡:當人被物化成機器
重大發現:是什麼影響了員工的積極性?
「九九六」制度對企業的危害:走上倦怠之路

08 命運,真的能靠自己掌握嗎?──認知失調實驗

你的每項決定,其實都是「事後諸葛」
兩種歸因,兩個世界
信念系統:為什麼有些人的觀點很難轉變?
認知失調實驗:信念系統背後的心理機制
究竟是誰在替你做決定?

09 標籤,影響人生走向的力量──羅森塔爾實驗

比馬龍的故事:終極夢想的實現
揭祕神話:羅森塔爾實驗
被標籤封印的靈魂
認識你不曾了解的標籤
撕下標籤,活出你的生命本色

10 為惡,人人皆有可能──史丹佛監獄實驗

邪惡心理:好人也會作惡
史丹佛監獄實驗:理解人性的里程碑
虐囚事件:史丹佛監獄實驗的再現
缺乏覺知,是最大的作惡之源

11 失控,為什麼我們悲觀和失去信心──習得性無助實驗

偉大的發現:習得性無助
狗的悲劇
解釋風格:「學會悲觀」的關鍵
兩種心態,兩種世界
兩種心態背後的大腦機制
成功,是可以學習的

12 恐懼,需要大膽表達出來──小艾伯特實驗

可憐的小艾伯特
恐懼,讓悲劇不斷延續
杏仁核:恐懼情緒的源頭
恐懼的神經迴路
恐懼,讓心智停止成長
治癒恐懼:你需要表達出來

13 家庭,是我們最大的壓力緩衝器──棉花糖實驗

延宕滿足的由來
史丹佛棉花糖實驗
從質疑到推翻
心理上的匱乏狀態
家庭,是孩子最大的壓力緩衝器
重新看見,重新連結

14 善惡,選擇就在一瞬間──旁觀者效應實驗

一起駭人聽聞的殺人案
責任分散與決策時間
行善背後的心理祕密
從神經機制的角度,弄清善惡的本質
激發大腦的行善功能

15    愛情,你所不知道的祕密──吊橋實驗

吊橋實驗:人為製造的愛情
帶有情感的語言:能被預測的戀愛與婚姻
愛情的反應閉環:催產素與多巴胺
愛情本無意義,只是為了生育和繁衍
愛情與婚姻的關鍵:讓彼此體驗到情感連結
看見彼此的生命繪卷,擁有共同的現象場

16 身體,是丈量世界的尺度──感覺剝奪實驗

身體動作正在重塑大腦
身體的表達
用身體表達被壓抑的情緒情感
體現認知:身體與心理互為鏡像
自己做主,學會說不

17 拖延,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機制──拖延實驗

及時行樂,才是人性常態
猴子的賭博心理
拖延,是一場理性與情感的較量
拖延,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內心
拖延不一定是壞事

18 理解,是認識一個人的根本──羅森漢實驗

魚簍裡的螃蟹:進來容易出去難
向精神醫學界投下重磅炸彈
科學進步與人文關懷
真正的理解,來自看見對方的感受

19 良知,人性夜空中最亮的星──電車難題實驗

良知的運作:再現人類的道德形態
良知的發展:綻放出良知的花朵
良知的缺失:人性中的黑暗
良知的泯滅:在童年種下恨的種子
施虐癖與戀屍癖
識別隱藏的定時炸彈

20 正念,打開通往覺知的門──注意力瞬盲實驗

理解「當下」的智慧
天生的兩種注意力
注意力瞬盲實驗:用正念提升覺知力
正念改變大腦
四念處練習法:開啟你的覺知之旅

序/導讀

〈作者序 尊重人性,是善待他人的開端〉

 

二○一四年,我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自那天起,我跟許多第一次當父母的朋友一樣,要面對養育孩子過程中所遇到的諸多問題。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跟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呢?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市面上有太多的資訊可供你選擇,也有太多的專家和知識型網紅給你提供意見。然而,你該聽誰的呢?

 

我的答案是,你不能根據你所持有的「價值觀」去教育孩子,而是要遵循孩子成長的天性。而天性就是人性。尊重人性,就是尊重自然規律;挑戰人性,就是在用你腦子裡的價值觀,人為地替人性「豎起鐵絲網」,用蠻力去扭曲它。雖然這看起來符合了你自己的價值觀,讓你感覺不錯,但卻會摧殘孩子的心理,為孩子未來的成長埋下重大隱患。

 

人性,既不全是貪婪、懶惰、傲慢,也不是多麼神聖、偉大、聖潔。它就是人本來的樣子,隨著環境的變化展現出它該有的面目。在形成這樣的認識之後,我曾在《世界博覽》雜誌、知乎、B站(嗶哩嗶哩)等多個平臺寫過一些文章,試著讓更多人能知道這樣的想法。

 

有一次,在寫文章、找資料的過程中,我看見了關於「恆河猴實驗」主持人哈洛(Harry Harlow)的個人史,這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學過了「恆河猴實驗」,對實驗過程也很熟悉,但結合了哈洛的個人成長,與他進行實驗時的細節經過,讓我看見完全不一樣的實驗,以及其所揭示的人性規律。於是,我開始查找史料,試圖復原當年哈洛實驗的所有過程。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的成果就是本書所記錄的第一個實驗。

 

而當我把實驗完整地復原出來後,我自己也為之震驚。特別是看見小猴子被強行跟媽媽分開時所發出撕心裂肺的吼叫;儘管被「絨布媽媽」射出來的冷水和釘子弄得瑟瑟發抖、渾身是傷,卻依然義無反顧地要跟「傷害」牠的媽媽在一起。我覺得這是我第一次看見人性,因為人也是一樣的。接下來,我蒐集了足足二十個實驗,詳細查找每個實驗的歷史背景、人物情況和實驗細節,並從人性的角度去挖掘實驗所揭示的人性原理,形成了現在各位看到的這本書。

 

其實,心理學家做過許多優秀的心理學實驗,可惜很少有人知道。許多實驗距離現今已有半個多世紀,它們所揭示的人性規律是那樣深刻,但為什麼這麼多人都不知道?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實驗心理學家用了學術專業語言來描述自己的實驗,這些寫在學術雜誌和教科書上的實驗,敘述太學術、閱讀門檻太高,大家看不懂、不理解,更不知道這些實驗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這讓我突然有一種使命感,我需要把這些複雜的心理學實驗,包括前沿的腦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以故事形式「翻譯」出來,並且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治療與諮商實踐,對實驗所揭示的人性規律加以解釋,讓更多人能看懂人性,並懂得敬畏人性、尊重自然規律,善待我們的孩子,更善待周邊的人。

 

心理學不是雞湯、也不是玄學,而是一門正在不斷發展的科學。無數心理學家做了許多精妙的心理學實驗,在嚴格控制引數、因變數、控制變數的條件下設置情境,盡一切可能去洞察人性。

 

這二十個實驗只是個開頭。我會將這項「翻譯」工作視為很有意義的事業,因為它能夠「喚醒」更多人,讓他們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按人性的規律行事,並讓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露出笑容、變得幸福。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137378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5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