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爸媽不用逼的高效讀書法
怎麼培養孩子自信?不是考高分,而是鼓勵他跟學弟妹分享讀書心得。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孩子質疑:「為什麼要用功讀書?讀書要幹麼?」你該怎麼回答?
◎科學實證,給獎勵真的有用,但有3原則:永遠給、馬上給、頻繁給。
◎怎麼培養孩子自信?不是考高分,而是鼓勵他跟學弟妹分享讀書心得。
你也正為孩子的課業感到苦惱嗎?
.要小孩做功課,他永遠回你:「還有時間,明天再說。」
.一天到晚抱怨:「為什麼要念書?會念書又不等於會賺錢。」
.永遠有戒不完的電動,不論是電腦或手機,你再怎麼罵都沒用。
.成績考好就得意忘形,考壞就自暴自棄,沒一個穩定。
作者菊池洋匡擔任補習班講師超過20年,
除了精通法律、數學專業(奧林匹克銀牌)以外,也是兩位孩子的爸爸。
開設的補習班伸學會,每4名學生,就有一人考上第一志願;
分享念書竅門的YouTube頻道成立近3年,總觀看次數近700萬次。
因為他有一套爸媽不用逼的高效讀書法,
這方法已經過哈佛、史丹佛、耶魯大學許多實驗實證,
孩子不用刻意努力也能提高成績。
◎當孩子質疑:「為什麼我要用功讀書?」
千萬別說:這是為你好,這樣才能上好大學、進入大公司。
因為他只是在抱怨,並不想知道答案,而且道理他都懂。
父母該怎麼答?你得把他的理想跟念書結合,才有動力。
(例如,以後想玩音樂,先把英文讀好,才能看懂歌詞。)
◎一直抱怨功課太多做不完?分科拆解就不難
催孩子寫功課不要用形容詞:你認真一點、你快一點、你專心一點,
要給數據目標:10分鐘寫國語讀解、20分鐘寫數學,寫完後再寫英文……
要求孩子放學後回家的第一件事:把文具盒從書包拿出來放桌上。理由是?
◎孩子愛拖延、三分鐘熱度?這樣訓練不NG
不要強逼他一天寫完,要刻意分4天完成,因為根據心理學實證,
只要每天都完成一點點,持續18天,就能改善拖延。
專注力不夠、老是滑手機、打電動?與其一直罵,破壞親子關係,
不如時間一到,拔插頭、斷電源,讓孩子直接遠離誘惑。
孩子老愛頂嘴、講不聽?比起警告他「不要做○○」,不如讓孩子自己決定。
因為所有的建議只有等他犯了錯,他才會聽進去。
關於讀書這件事,父母自己也要做到,效果才會加倍。
因為,孩子表面上不會聽你的話,但會模仿行為,
特別是你臉上不經意露出的開心或失望表情,孩子絕對感受得到。
爸媽不用逼的高效讀書法,哈佛、史丹佛、耶魯大學實證,
不用刻意努力也能提高成績。
名人推薦
教育工作者、資深薩提爾講師/李崇建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
「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粉專版主/彭冠綸
目錄
序/導讀
推薦序
只靠建立習慣,從60分進步到100分
「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粉專版主/彭冠綸
「趕快去寫功課!」
「考卷訂正了沒?」
「明天的考試準備好了沒?」
這也是你們家的親子日常對話嗎?大概在孩子升上小學之後,學校開始會有作業和考試。但在這之前,卻沒有人教導他們該如何學習、如何有效率的讀書,以及準備考試。
即便我們成為父母,走過了學生階段,有時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更不用說教孩子學會如何念書。但《爸媽不用逼的高效讀書法》這本書,收錄的各種實用方法,就非常適合時間有限、又想快速提升孩子學習能力的父母閱讀。
大部分孩子不想讀書,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以及讀這些書未來有什麼用。對於這道難題,本書作者菊池洋匡說,我們必須先建立孩子的內在動機,而內在動機包含了三個部分:自律、關係良好、自信心。其中,作者提到一個完全顛覆我想法的新觀點:「檢討會做的題目」。
通常我們在檢討考卷的時候,都是要求孩子訂正錯的題目,把錯的題目再複習一次,但作者認為,即使是做對的題目,也要檢討。你一定覺得很奇怪,明明就會了,為什麼還要檢討?作者說,我們要告訴孩子:「這題因為你有練習過,所以考試才會寫。」
當孩子知道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課業成績密切相關時,下次考試他才會甘願再付出努力。原來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不需要一張滿分的考卷;儘管是一張60分的考卷,檢討做對的題目,就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家長們一定要把這個方法學起來。
至於怎麼從60分出發,往100分邁進?雖然這個差距會讓孩子覺得「不可能」、「我做不到」,但請記得「Imposible」(不可能)和「I’m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只差一點。這一點代表什麼?我認為,這一點代表的是書中提到的「良好的習慣,來自於每天都做一點點」。
想要建立新的習慣,作者提出了一個「If-then計畫」──如果怎麼樣,就怎麼樣。
換個說法,當我做完A,就去做B。比如,想要玩手機的時候,我會先翻開書本讀兩頁;想要看電視的時候,我會先背5個單字。要建立新的習慣很困難,所以把新的習慣綁在原本的舊習慣上面。藉由舊的習慣,建立新的習慣,久而久之,新習慣就會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
父母們總希望孩子讀書能夠自動自發、學習事半功倍。現在,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願望,只要透過這本書的做法,父母先調整自己的心態,給予孩子肯定、建立孩子的自信,相信我們都能驅動孩子的內在動機,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動力。
前言
這套方法,哈佛、史丹佛、耶魯大學都認證
對於孩子的學習,你也是這樣想的嗎?
˙只要以志願校或排名為目標,孩子自然會想念書。
˙只要持之以恆,孩子的成績就會進步。
˙只要升上高年級,孩子就會自動自發。
我從事教學指導超過20年,發現許多家長都有上述這些誤解。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許多孩子即使升上小學5、6年級,仍然沒有念書的自覺,每天一副悠哉悠哉的樣子,讓家長焦慮不已。每次都說:「好,我知道了!」實際上卻毫無行動。
於是,很多家長便忍不住怒斥。但在之後,卻又往往感到自責不已;孩子則是劇烈反彈,與家長發生爭吵,甚至越來越討厭念書……不僅成績毫無起色,親子關係也持續惡化。
家裡如果有孩子要參加考試,這種情況可說是家常便飯,無論家長或孩子都苦不堪言。那麼,為什麼多數父母都束手無策呢?
逼孩子苦讀之前,先檢視他的生活習慣
最大的關鍵,在於沒有建立習慣。
人的行為,往往取決於習慣。
時間到了,會肚子餓;洗澡、刷完牙,才會上床睡覺;明知道冰箱裡沒有點心,還是會開一下冰箱(尤其是小學生、國中生);即使沒有想看的節目,還是會打開電視。
變成習慣以後,就會不自覺的一直重複吧?
但是,一回家馬上開冰箱拿點心的人,不可能變瘦;一回家馬上開電視的考生,成績怎麼可能變好?
即使可以一整天不吃點心、好好用功念書,但如果無法持之以恆,結果怎麼可能改變?
真心想改變自己,取得好成績,就得徹底改變習慣!
安於現狀,是大腦的天性
但是,在改變習慣之前,我們得先了解習慣的運作模式。
所謂習慣,就是經常「維持現狀」。
由於我們的大腦負責掌管生存,所以不管是成績太差、考試不及格、薪水低,還是身材變胖,這些其實都無關緊要,因為只要能夠活下來,就會被大腦視作一種成功的訊號。
這樣來看的話,最有效的生存策略無非是安於現狀。
於是,當大腦為了生存下達「重複」、「安於現狀就好」的指令時,人們就會不斷的重複同一件事。因為,一旦變化,或許就會面臨死亡危機。
此外,大腦還會依環境判斷風險,例如去不熟悉的地方、做不熟悉的事,就是一種高風險。又或者是,被肉食性動物襲擊、糧食短缺等。
換句話說,安於現狀是大腦的天性。
因此,當我們想要改變現狀,提升成績、通過考試、增加收入、減肥時,大腦其實都會傾向維持現狀。
當然,如果你或你的孩子對現狀都很滿意,那就無須改變。又或者是,孩子的成績本身就非常優秀,那維持現有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便能邁向成功的未來。因為大腦的運作模式,自然會引導孩子達成目標。
反之,就得著手改變日常生活習慣,才能夠實現理想的未來。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成功改變習慣?
就算天生不努力,也能學會管好自己
在《爸媽不用逼的高效讀書法》這本書,我將簡單告訴大家,如何透過自我管理建立好習慣。
這些都是經過世界頂尖研究機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史丹佛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和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認證,可實踐且通用性高的方法。
他們以各種年齡層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可以努力用功與無法努力用功的案例,對於家長頗具參考價值。
另外還有與減肥相關的主題,例如:可以忍受甜食誘惑的人與無法忍受甜食誘惑的人,究竟差在哪?
想吃是本能,要抗拒甜食的誘惑談何容易!但是,如果每天都想看電視、YouTube、玩遊戲的孩子,能夠了解對抗誘惑的方法,將會受益良多!
而且,這些研究告訴我們,一些乍看辛苦的事情,只要把它變成習慣,其實並不難。但多數人一心只想走捷徑,所以反而招致失敗。
這也是我想告訴大家的,即使孩子天生不愛努力,也可以學會妥善管理自己!
因為各項研究都顯示,想要獲得成功,比起擁有聰明的大腦,更多來自於努力的累積。
即便有許多人認為,努力這件事人任誰都做得到,但其實,努力與個性大有關係,而個性又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