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躲不開職場粗神經,那就好好相處吧
建立與鈍感人之間舒服對等的關係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在公司總是看周圍人的臉色、一點動靜就被影響,是我太敏感脆弱嗎?
容易受傷的人該如何克服職場人際課題?
日本高敏感權威專業諮商師幫助善感的你
建立與鈍感人之間舒服對等的關係
✓辦公室只要有人被罵,即使不關自己的事,還是會讓你覺得害怕
✓容易包庇同事的過錯,莫名其妙幫人扛下責任
✓不想把氣氛弄僵,所以什麼事都先答應再說
✓執著於過去犯的小錯,無法輕易放下
✓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常錯過求救的時機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症狀,你可能是擁有細膩個性的高敏人(Highly Sensitive Person,HSP),也可能是心裡背負創傷而容易受傷的人。這樣的特質常讓你覺得跟身邊的人溝通不對頻,不斷上演內心小劇場,對職場人際關係以及職涯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身為敏感又容易受傷的人錯了嗎?到底該怎麼克服職場上的人際課題?
日本唯一獲得HSP權威伊蓮・艾融博士官方網站推薦的職涯教練,本身也是高敏人的作者美崎珠莉要告訴你:你沒錯!但這也不是那些神經大條、傷人而不自知的「鈍感人」的錯!
美崎珠莉希望透過本書傳達「世界上就是有粗神經的鈍感人存在,逃不了也躲不開,但只要學會如何與和我們不同的人相處,一切將豁然開朗」,唯有活出自己,人與人之間不受傷的相處才有實現的可能。
◆瞭解各種心靈受傷的模式,破解你的思考盲點,認識自己真實的情緒
模式1:把對方的情緒與自己的混淆
模式2 :認為自己「一定得做點什麼才行!」
模式3 :無法反抗態度強勢的人
模式4 :我覺得別人都會來傷害我
模式5 :跟周遭話不投機
模式6 :被原本親近的朋友突然疏遠
◆具體畫出人我之間的關係,明確定義屬於自己心靈的安全基地
意識到自己當下的感受 → 數據化或可視化自己的感覺 → 捫心自問最真實的想法 → 最後,決定未來該如何做。
例如,你對同事的要求感到不耐,那就將彼此的關係畫出來,或寫下你正在忍耐的事,劃分清楚職責範圍,在你心靈安全基地以外的事情,不需要幫別人扛責任。
◆學習粗神經的鈍感人思維模式,理解在面對相同狀況下各自不同的視角與思維
○「你也太完美主義了吧!」
→敏感細膩的人的腦內小劇場:我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做對!
→鈍感人的腦內小劇場:根本不必要堅持小細節,發現問題後再修正就行了!
○「為什麼不早點跟我商量!」
→敏感細膩的人的腦內小劇場:到底該什麼時間點找人商量才好?怎麼不早點商量的「早一點」是什麼時候?到底該怎麼做才對?!
→鈍感人的腦內小劇場:卡這麼久也不講是在搞什麼?碰到困難就應該要馬上說啊!
◆找尋符合情境的魔法小語,完整接納自己的情緒,產生安定感
○當你過度努力時
→「你一直在想辦法要做點什麼,真的好努力!」
○原諒無法反擊的自己
→「要把『不』說出口,真的很難啊……」
○終於說出自己很在意的點
→「謝謝你幫我留意到這些。」
這本書將幫助敏感細膩的人化解職場人際關係困難,減少職場上帶著傷的人。希望你記住:當你愈活出自我,與他人之間的相處和生命都將愈從容自在!
本書特色
1. 作者本身是高刺激追求型高敏人(HSS型HSP),對高敏人的人際關係有深刻瞭解,說服力十足!
2. 本書案例貼近現實生活中的職場百態,例如:「事事求好派」V.S.「先求有再求好派」合作時,該如何理解對方的立場;遠距工作開線上會議時,容易受傷的人抓不到發言時機或無法面對面確認對方真正的意思等狀況下,該如何守護好自己的心又能達成本來的目標。
3. 作者寫作風格簡潔明快,資訊量豐富又剛好切中要點,對在職場上面臨相似困擾的人十分實用且極具參考價值。
4. 提供自我檢測評估量表,瞭解自己的易受傷指數,鼓勵讀者活出自我的第一步是先面對自己的傷!
目錄
序/導讀
前言
我很清楚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傷,我向來有這個自覺。
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傷了又傷。
然而,真正理解我內心煩惱的人實在屈指可數。
我是個高敏人,擁有與生俱來的細膩敏感氣質。除了高敏人細膩的感受性以外,我還喜歡尋求刺激,是個高刺激尋求型的高敏人(HSS,Highly Sensation Seeking)。目前我是位職涯發展師,專門為高敏人提供職涯諮商服務(解決高敏人職場相關煩惱或組織人際議題的諮商)。
很多前來諮商的個案都在人際關係上受挫。這些挫折對他們的職涯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
長年在諮商實務中,我開始思考,如果能有效化解人際關係上的困難,職場上帶著傷痕工作的人,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多了?
如果容易受傷的人感覺自己「被理解」,心中受創的感受被撫平了,職場上因人際關係問題不斷更換工作的狀況,是否會減少?人際受挫無力重返職場的人數說不定也會跟著降低。一想到這些可能,我便下定決心要好好寫一本關於與「鈍感人」人際關係的書!
從小就不被理解
任誰都有過受傷的經驗對吧?努力想討對方歡心,沒想到對方連理都不理,或突然被好朋友討厭等⋯⋯然而,最讓我受傷的時刻莫過於對方不經意的一句:
「這種事誰都會碰到好嗎?你想太多了!」
我的感受根本不被當一回事。
當我明確告訴對方,這對你來說或許沒什麼,但對我來說卻很嚴重時,對方依舊以一句「你想太多」打發我,這種時刻最令我黯然神傷。
多年來我不斷自我苛責,怪自己因為一丁點小事就受傷,糾結那麼多年無法平復,質疑自己為何如此脆弱又無能。
我也碰過有人強烈建議「你就是太懦弱了!堅強一點不就沒事了!」對方說的我當然也知道,但我想破頭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變堅強,付出再多努力也改變不了懦弱的自己。
無論我再怎麼責怪自己、再如何懊惱,也改變不了容易受傷的事實。但我心想,總不能什麼都不做吧?於是我開始「假裝自己很堅強」。
既然不懂怎麼讓自己變堅強,那模仿看起來很堅強的人總行了吧!當時的我確實是這麼想的。
佯裝堅強的我,乍看之下是變堅強了。我利用與生俱來的宏亮嗓音,臉上堆滿開朗的笑容,努力讓自己融入人群。
搏命演出堅強假象的下場是,無從意識到自己早已為了這一切遍體鱗傷。強打精神努力說出自己的意見,但內在傷痕累累的自己卻好想從這個世界消失。生怕別人發現自己內心的傷痕將再也無以為繼,當時真的覺得自己被逼到無路可退。
我的心已達崩潰邊緣。
但我還是不斷地催眠自己,就算受傷,只要假裝自己沒有受傷就沒事了。
我對自己說「我沒事!」拚命想讓自己保持內在的平衡。
我認為自己很無能。
從我二十幾歲到三十多歲,我都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想什麼,就這樣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崩潰的邊緣。有好一段時間我輾轉換了不少工作,不管去到哪兒都碰過有人把我做好的文件扔到桌上,對我說「連這麼簡單的事也不懂嗎?」、「你會不會也太蠢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我應該是被霸凌了,但當時我的心早已麻木,所以才會認定一切都是我的問題,覺得自己糟糕透頂。
我的信心就這麼一點一滴地流失,即使傷痕累累也絲毫未覺。不!認真說起來當時的我就算想,也沒有能力察覺。我只是死撐活撐地拚命工作,努力把眼前的日子過下去。
再加上私生活也遭逢打擊,令我對人際關係的自信消失殆盡。
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頻繁地往返身心科、精神科,並接受心理諮商。當時我滿心期待吃了藥,接受諮商,一定可以幫我改正缺點,讓人生好過一點。
正因為太懂高敏人,所以瞭解「鈍感人」
我在人際關係上遭受最大的打擊,是我四十多歲時經歷的離婚。
剛離婚時,我滿腦子覺得自己「肯定有病」,頻頻將自己逼入絕境。但醫生跟諮商師都斬釘截鐵地跟我說「你沒有病!」
剎時一個字眼浮現在我腦海——HSP高敏感族。
我三十多歲時讀過一本關於HSP高敏感族的書,但當時我不願承認自己就是個高敏人,始終將這個概念束之高閣。離婚後天天過著鬱鬱寡歡的日子,我回想著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試圖抽絲剝繭自己為何如此容易受傷,為什麼這麼容易受到周遭人事物的影響,我開始強烈地渴望探究這當中心智的運作機制。
高敏感是一種氣質,高敏氣質足以影響一個人的個性以及人生,高敏人的神經系統容易激動高昂,一不小心就鑽牛角尖,環境上微小的變化便能觸發高敏人的強烈反應,也容易搖擺不定⋯⋯我愈深入鑽研高敏人的一切,愈明白高敏人何以容易受傷。我逐漸掌握了高敏人應對人際關係的訣竅。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深刻理解,完整接納身為高敏人的自己。
細膩敏感的天賦除了賦予高敏人豐富的感受性跟一顆柔軟的心之外,同時也有容易受傷的一面,而這一切都是正常的。
理解高敏人之後,令我坦然釋懷的還有另一件事,就是明白世界上除了有感受過度敏銳的高敏人之外,也存在著完全相反、神經超大條的「鈍感人」。
我其實並不想使用「鈍感」這個形容詞,因為這純粹只是「感受敏銳」跟「感受沒那麼敏銳」的人,兩者之間感受相對不同而已。
我無意評斷鈍感的特質。
我想強調的是,相對於感受過度敏銳的人,鈍感人完全站在光譜的另外一端。
感受不同的人彼此相互理解、接納並不是件簡單的事。要想和睦相處,必須充分掌握正確對待彼此的方法。我之所以容易受傷,只是因為我當時不懂得如何跟鈍感人相處而已。
高敏人等感受力強卻容易受傷的人普遍有自我苛責的傾向,覺得「我的心這麼脆弱,都是因為我不夠努力」。但是現在的我已經不會再這麼想了。
因為我瞭解容易受傷的人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獨特看法,而鈍感人也有他們獨到的見解。世界上既有想法迥異的人,自然也會有不對盤的狀況發生。
跟鈍感人相處時,敏銳善感又容易受傷的人常感覺自己比較弱。
但無論如何,鈍感人的確存在。反正逃也逃不掉,只要學會相處之道就沒問題了。
你可以活出自己,同時在人際關係上免於受傷。
美崎珠莉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