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專業嚮導新提案:不疲勞的登山術
四大技能,剛入門的新手也能以最好的效率,不疲勞且安全地登山。內容簡介
	~給登山愛好者的不疲勞指南~
	掌握「心、技、體、備」4大技能,安全愉悅登山去!
	
	如何調整呼吸,登山時才不會感到不舒服?
	維持什麼樣的姿勢下山,能夠不焦慮且安定地行走?
	在山中小屋過夜時,如何調整才能睡得安穩?
	理想的體能訓練,要怎麼規劃才適當?
	面對琳瑯滿目的登山鞋,該如何挑選才最合適?
	──這些登山者常見的煩惱,都能在本書中獲得解答。
	
	本書的作者野中徑隆,憑藉多年的登山嚮導豐富經驗,
	歸納出「心、技、體、備」四大技能,為新手講解最全面、也超實用的登山技巧與知識。
	
	只要這樣做,登山就不疲勞──
	・登山之前,確實掌握自身體力,切勿抱持僥倖心態
	・減少休息次數,降低心率變化,才能保持登山的節奏,減輕疲勞感
	・注意健行姿勢,避免上身前傾就能輕鬆下山
	・上下坡時有意識地轉移重心,減少肌肉負擔,降低體力消耗
	・上坡放鬆、下坡綁鬆──正確的鞋帶繫法是簡單卻有效的登山技巧
	・枕頭、眼罩、鼻腔擴張貼片、保暖衣物,準備過夜裝備絕不馬虎
	・平日養成伸展拉筋習慣,強化體力與柔軟度,就能隨時隨地安心享受登山樂趣
	
	登山訓練就好比武道,而專業的武者會講究「心、技、體」這三項素質。
	「心」是判斷力,「技」是技術力,「體」代表體力;
	最後再加上「備」,也就是裝備力,這就是登山首重的四項能力。
	擁有這四大技能,剛入門的新手也能以最好的效率,不疲勞且安全地登山。
	
	挑選最適合的登山鞋、在步行中掌握呼吸強度、一點一點增加背包負重,
	為了親眼一睹山岳之美,跟著專業嚮導一起打造更強韌的體魄吧。
	
	本書特色
	
	◎從認識自身能力、呼吸調節、步行技巧、裝備挑選、飲食補給到每日的伸展與訓練,8大章節提供全方位的登山指南。
	
	◎以「不疲勞登山」為原則,提供42則新手與老手皆益處多多的登山技能。
	
	◎隨書附「登山能力檢查表」,並搭配圖解,詳細說明鞋帶的繫法&動靜態的伸展步驟。
目錄
	◎前言 為什麼他都不會累?
	
	▍第1章 登山從「了解自己」開始
	⚫︎登山不疲勞的前提,在於確實掌握自身的能力
	・隨時隨地多觀察不知道的事物
	・拍攝影片觀察走路習慣
	・嘗試計算步行時間的倍率
	・正確掌握自己的實力
	
	▍第2章 減輕疲勞感的呼吸法
	⚫︎提高「呼吸品質」,就能減輕疲勞感
	・成年後依然有機會改善心肺循環
	・提高氧氣吸入效率的呼吸法
	・減少休息次數,維持自己的步調
	❖column 給鼻子呼吸不順者的建議
	
	▍第3章 控制重心轉移的步行技巧
	⚫︎達到高效步行的重要技巧──重心轉移
	・有意識地轉移重心很重要
	・旋轉腳部3個滾軸,啟動Rocker Function
	・上坡路段活用腳踝滾軸
	・下山時,不啟動任何滾動功能
	・山路健行必備的髖關節伸展能力
	⚫︎上半身的姿勢,大幅影響身體重心的移動
	・確認骨盆的歪斜程度
	・只要改變姿勢,就能輕輕鬆鬆下山
	
	▍第4章 走路不疲勞的鞋子該怎麼選?怎麼穿?
	⚫︎選擇適合自己的登山鞋最重要
	・鞋筒高度的選擇,以目的與腳力為標準
	・購買登山鞋時,務必在專賣店裡試穿
	⚫︎正確的鞋帶繫法,是最重要的登山技術
	・上坡放鬆鞋帶,下坡綁緊鞋帶
	・配合鞋子,更換襪子
	⚫︎請記住起水泡、磨腳時的處理方法
	・一旦感覺異狀,立即進行適當處置
	・拇指外翻,導致腳趾碰撞鞋子該怎麼辦?
	
	▍第5章 飲水、飲食和排出
	⚫︎請有效率地補充水分
	・即使感覺已經足夠,還是得積極補充水分
	・小心「脫水」所引起的身體不適
	・行動過程中同時靈活補水的訣竅
	⚫︎吃什麼?怎麼吃?祕訣大公開
	・根據不同情況採取適當的飲食
	⚫︎除了補充營養之外,「排出」也必不可少
	・野外如廁如何選擇地點?如何上廁所?
	・防止腹部著涼,事前準備絕不可少
	
	▍第6章 山上一覺好眠的祕訣
	⚫︎想進入熟睡狀態,放鬆身體很重要
	・補充水分並做伸展,排出疲勞物質
	・就寢前的助眠例行工作
	・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我該怎麼辦?
	
	▍第7章 影響步行的登山穿著
	⚫︎衣著的選擇,決定能否有效避免疲勞
	・內層衣:著重防止流汗著涼
	・中層衣:有各式各樣的選擇
	・輕便雨衣也能作為外層衣
	・羽絨外套與其他防寒衣,可在緊急時發揮功用
	⚫︎減少換洗或防寒衣物,減輕負重
	・重新調整換洗衣物,減輕行李重量
	・減少行李量也是登山技術的一環
	
	▍第8章 每日的伸展與體力訓練
	⚫︎養成伸展拉筋的習慣,持續增加關節柔軟度
	・推薦靜態伸展,擴大關節的可動域
	⚫︎每日的訓練,是體魄強化不疲勞的必要工作
	・理想的登山訓練首推「超慢跑」
	・鍛鍊肌耐力的必要訓練
	・日常生活中,加強對溫度變化的適應力
	❖column 登山前的準備運動就來做動態伸展
	
	◎後記 繼續當個不會疲勞的登山者
序/導讀
	前言
	
	為什麼他都不會累?
	
	在我還二十多歲的時候,曾經見過一位六十多歲的登山客,背著大大的登山包,以跟我差不多的速度輕快地走著山路。眼前的景象令我感到非常吃驚。
	
	我雖然清楚明白光憑年齡或外表無法判斷出登山所需的體力,但精力充沛的高齡登山者不一定擁有肌肉身材這件事,仍然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我相信除了體力和體能之外,還有其他登山不勞累的「祕訣」,希望能傳授有助於登山的知識與技術。
	
	不過,在整理登山技術和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我卻不清楚某些訣竅的根據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減少休息頻率比較不會累?」
	
	
	「為什麼上山和下山時應該調整鞋帶?」
	
	「為什麼噘嘴吐氣的呼吸方式更有效率?」
	
	普遍認為是「好的」資訊,大眾卻「不知道為什麼好」,這樣的情況其實出奇得多。
	
	
	我在國中時期曾經參加棒球社,當時教練告訴我們「喝水會筋疲力盡」,並且限制球員補充水分。
	
	如今,「少量補充水分」的重要性已不僅限於登山活動,成為整個體育界都知道的常識。有了運動科學的協助,運動指導的觀念也日新月異。所以我時時提醒自己學習跑步、伸展指導,還有物理治療等其他領域的新知。
	
	前面提到的幾點「為什麼」,也能根據醫學、運動生理學與生物力學等各領域的最新科學知識得到解答。「不疲勞的登山術」的觀念依據也比以往更加清晰,可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加以講解。
	
	我的上一本著作《膝蓋不痛不累 Q&A解答登山舒適步行術》(暫譯),就是學習新知後的成果,這本書則是續作。
	
	在武道的世界裡,有個詞彙叫作「心、技、體」,是武者必備的素質。換作登山的素質,則代表判斷力(心)、技術力(技)、體力(體)。
	
	我認為除了這三個要素之外,還必須具備「裝備能力」(備)。
	
	登山與其他運動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需要因應環境選擇裝備(服裝和工具)。登山者必須了解裝備的特性,並且準確地做出取捨。
	
	均衡掌握「心、技、體、備」的能力,是安全登山的必要條件。
	
	獲取廣泛的知識與技術,並且持續更新學習,才能防止事故或禍害發生,達到安全登山的目的。
	
	這本書可以協助讀者長期進行登山活動,爬得更開心,請一定要多多活用。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