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彼得.提爾
首本深入解析彼得・提爾與矽谷恩仇及白宮糾葛的著作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金錢、政治、權力、野心
首本深入解析彼得・提爾與矽谷恩仇及白宮糾葛的著作
他究竟是萬眾矚目、慧眼獨具的創投天才,
還是蟄伏矽谷,渴望攀上權力巔峰的野心家?
★《財星》「2021年最佳書籍」、Yahoo財經「2021年最佳商業書籍」
★《紐約時報》、《出版者週刊》、《倫敦書評》、《科克斯書評》好評推薦
「這本《彼得・提爾》不僅講述他的生平,也指出矽谷企業涉足政治的來龍去脈。」──《紐約時報》
彼得.提爾,矽谷億萬富翁兼創投者,他的每個決策都影響著當代生活各層面。他權勢滔天,參與的投資計畫無處不在,但矽谷沒有一位公眾人物像他這般神祕。除了刻意營造的形象——金融支付PayPal創辦人、情報系統帕蘭提爾(Palantir)共同創辦人、Facebook首位外部投資者、馬克・祖克柏尊敬但警剔的導師、伊隆・馬斯克又愛又恨的前同事……外界對他私下生活和個人中心思想所知甚少。
他贊助高額獎金供年輕學子創業,唯一條件是他們必須輟學。提爾反對高等教育,認為投入的時間金錢和產出不符比例,但真實原因是他在史丹佛時期創辦了一本充滿偏激和歧視言論的刊物,與學校主流氛圍格格不入,甚至覺得自己遭受排擠仇視。
比起滿懷理想的新創家,提爾其實比較像投機者和商人,他不關注技術如何改變世界,只在意能從中賺到多少錢。他行事狠辣,不擇手段,就算是一手創立的Paypal,也在確定賣給eBay、拿到他該得的錢後,用一篇冷酷的新聞稿通知跟隨多年的屬下他拋棄了他們。
他長年低調隱藏真實性向,被網路媒體擅自公開出櫃後,隱身幕後運籌帷幄多年,最終借用他人之手搞垮那家媒體,自此以後,「Peter Thiel」成為「破產」的代名詞,矽谷反對提爾者人人自危,噤聲不敢多言。
積累多年人脈和金錢,提爾不再甘心屈於矽谷,他想要能真切影響社會的權力,激進又保守主義的川普是他接近權力核心的跳板。他在2016年加入川普陣營,不僅大力捐款贊助,甚至成為川普和矽谷自由主義分子的中間橋梁。川普勝選後,他也如願進入幕僚團隊,有權安插自己人,安排投資公司承包利多的計畫,影響美國科技政策。
彼得.提爾或許是贊助年輕人創業的冒險人士,是逆向操作的聰明避險基金經理,也是點石成金的創投天王,世界就像一盤他最擅長的西洋棋,他在腦中排兵布局,處心積慮形塑出各類群眾需要的模樣,包裝真實的野心和欲望。
《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科技線記者馬克斯.查夫金撰寫這本提爾傳記,大膽挖掘這位反骨投資者的獨特生平及其如何形塑現代社會的過往軌跡。書中詳述提爾的成長歷程,以及充滿爭議的作風和意識形態,帶領讀者一步一步瞭解彼得.提爾如何將自我價值觀和影響力傳揚到矽谷以外,並收獲他渴望已久的政治實權。
本書最後探討彼得・提爾離開川普團隊以及在川普任期結束後的最新動向,他的下一步野心將瞄準何方?何處會是他權力版圖的最新一塊拼圖?
本書特色
1.揭露矽谷創投天王神祕人生和爭議事蹟的傳記,收錄各項深入報導,內容深刻,足以啟發心智,拓展視野。
2.本書講述提爾如何創立PayPal和帕蘭提爾、早期投資臉書、SpaceX和LinkedIn,以及他與祖克柏、馬斯克、前Google執行長施密特等矽谷科技巨頭之間的恩怨情仇。
3.本書描繪美國科技產業如何與政治運作掛勾,兩者如何互相連動,影響美國社會甚至是全世界。
目錄
書評報導
前言
第一章:我操你媽的世界!
第二章:怪上加怪的男孩
第三章:你去死吧!
第四章:統治世界指數
第五章:惡毒的行徑
第六章:灰色地帶
第七章:避險
第八章:洗腦的「全面啟動」
第九章:安息吧,美好的時光!
第十章:新軍事工業複合體
第十一章:絕對的禁忌
第十二章:奠定基礎
第十三章:公眾知識分子,私下反動分子
第十四章:備胎
第十五章:為川普搖旗吶喊
第十六章:提爾的施政理論
第十七章:驅逐部隊
第十八章:邪惡名單
第十九章:踏上墊子幹架
第二十章:回到未來
後記
致謝
註解
序/導讀
前言
不知各位可還記得,曾幾何時,矽谷(Silicon Valley)似乎要掌管了這個世界。那是二○一六年,商業雜誌紛紛稱它為「獨角獸時代」(Age of Unicorns),指的是當年的科技公司發展迅速,市值飆升,幾乎猶如神話。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不久前才拯救了一家美國老牌報紙,臉書(Facebook)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則與舊金山的政客眉來眼去,而那些政客剛剛讓某家醫院冠上他的大名。Uber(優步)興起之後,打破了運輸業生態,追求便捷運輸的積極分子紛紛在各大城市發起抗議,聲援這家新興企業。此外,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即將結束任期,正盤算搬到加州,爾後要投資科技產業。在那年春天,歐巴馬告訴記者,創投(venture capital)的結果可能會「非常令人滿意」。
然而,即使時代精神(zeitgeist,下至平民百姓的想法,上至自由世界領袖的雄心壯志)著眼於矽谷的前景和潛力,但某位矽谷先驅早已將眼光聚焦於遠遠超越矽谷之處。在過去二十年裡,彼得.提爾(Peter Thiel)積累了數十億美元的身家財富,投資了最成功的大型科技公司,包括臉書、PayPal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他早已有了人脈,得以接觸全球最優秀的企業家和最富有的投資者。新一代充滿抱負的新創企業創辦人,無不崇拜這位矽谷天王。
然而,提爾不僅想要在矽谷呼風喚雨,他想要真正的權力,握有政治實權,而他即將獲得掌握權力的機會。
提爾早年曾投資臉書,而這家公司先前鬧出了一則小醜聞,讓提爾得以攫取權力。那年五月,科技部落格Gizmodo發表了一份報告,聲稱社群網路正聯手打壓保守派的意見。一小群編輯團隊正在開發一項名為「熱門話題」(Trending Topics)的新功能。這群編輯表示,他們受到指示,必須收錄CNN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主流媒體的報導,但是要忽略來自右翼媒體的報導,也不可收錄保守派熱烈討論的邊緣話題,例如:傳聞美國國稅局(IRS)一直鎖定與茶黨(Tea Party)有關聯的非營利組織,但這種說法尚未獲得證實。
這則內幕消息還算有所節制(「熱門話題」與平常的「動態消息」(news feed,新聞饋送)無關,「動態消息」是由演算法決定,充滿了右翼內容),但保守派卻被激怒了,認為這點坐實了臉書帶有偏見的傳聞。曾經遭到禁播的媒體《德拉吉報導》(Drudge Report)在頭版放上一張祖克柏副手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不討喜的巨幅照片,而她是《挺身而進》(Lean In)一書的作者,於是《德拉吉報導》的頭版標題高喊:not leaning in . . . leaning left!(不要傾斜……到左派!)右派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的跑馬燈不斷顯示:FACEBOOK UNDER FIRE(臉書遭到抨擊)。
臉書否認了這些指控,但祖克柏想避免危機擴大,於是向提爾求助。五月十八日星期三,十六位著名的右翼媒體人士受邀到臉書總部所在地門洛帕克(Menlo Park)開會。這些人包括:脫口秀主持人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格林.貝克(Glenn Beck)和戴納.佩黎諾(Dana Perino);茶黨愛國者(Tea Party Patriots)、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和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主席;以及其他右派人物。他們說是去面見祖克柏和桑德伯格,但許多人其實是衝著提爾的面子才赴會。
提爾當時四十八歲,比祖克柏大十多歲,但兩人有很多共同點。他們面對競爭對手時冷酷無情,在社交場合卻顯得笨拙彆扭。兩人關係密切,提爾是祖克柏的導師兼贊助者,乃是臉書的第一位外部投資者,也是率先了解祖克柏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權威人士。
在先前的幾年,這位臉書創辦人還是粗暴無理,欠缺社交能力,主要資歷是曾經駭入哈佛的學校電腦系統,撰寫軟體讓人對校內的女同學品頭論足。提爾當時就認為,年輕氣盛的祖克柏潛力無窮,日後必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提爾投資臉書之後,讓祖克柏完全掌控公司。祖克柏這個小屁孩,原本名片上印著「我是CEO……賤貨」,卻在提爾的幫助下脫胎換骨,成了舉止典雅的資本家。兩人有這段關係,相互合作,賺得盆滿缽滿。提爾雖然不再擁有許多臉書股票,卻仍然擔任臉書董事,依舊投入不少心血,盡量發揮其影響力。
在過去幾年裡,祖克柏和提爾已經分道揚鑣,因為提爾更積極參與保守派的政治,而祖克柏則擁抱了歐巴馬時代的(左派)精神,成立一個遊說團體,旨在促進有利於商業的移民政策改革,並且承諾要投入數十億美元去「提升人類潛力和促進平等」。
話雖如此,祖克柏即使一直培養歐巴馬和其他左翼人士,卻仍然仰賴提爾,請他穿針引線,居中聯繫美國右派人物。根據祖克柏盟友的說法,提爾一直在臉書替保守派發聲。某位前臉書主管表示:「馬克希望臉書的左派和右派勢力能夠維持平衡。假使公司的每個人都是不切實際的民主黨人,論點難免會有所偏頗。」然而,批判祖克柏的人卻認為,提爾深切影響了臉書,這點恐怕不利於該公司。從這個角度來看,提爾正在操弄傀儡:祖克柏還年輕,意識形態尚未確定,提爾卻從旁鼓動,要他與共和黨的極端分子結盟。
臉書總部龐大無比,建築不規則擴展延伸,由美國後現代主義和解構主義建築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所設計。當保守派領袖抵達時,提爾和祖克柏正在研究如何改變各世代對商務休閒(business casual)的態度。祖克柏穿著慣常的衣著,上半身是灰色T恤,下半身則是牛仔褲。提爾則身穿淺白色襯衫,捲起袖子,腳上穿著一雙麻底鞋。祖克柏一如既往,肩膀向前弓著,頭稍微蜷縮,似乎準備好要跟人起衝突。
這群人在一張大桌子旁坐下,祖克柏和桑德伯格用投影片展示了高科技內容,努力解釋臉書是利用軟體(而非仰賴編輯)去挑選絕大多數出現於臉書的文章。祖克柏詢問在場人士是否有任何疑問:權威人士認為,這是他在敦請別人抨擊臉書和該公司的左傾員工,以及挑戰矽谷偏愛的左派自由主義觀點。
格林.貝克是電台談話節目名主持人,擔任過福斯新聞頻道主播,素以宣揚誇張的陰謀論以及在鏡頭前搞怪而聞名。貝克說道:「他們要讓祖克柏好看。這是他自找的。」
少數參與會議的人是提爾私底下悄悄培養的,貝克便是其中之一。貝克先前與福斯新聞關係緊張而被迫去職。有傳聞指出,新聞媒體大亨兼福斯最大股東魯柏.梅鐸(Rupert Murdoch)的妻子鄧文迪(Wendi Deng)在歐巴馬執政期間看到貝克在節目上提出陰謀論,便要求他掛冠下台。提爾在貝克落馬之後,說服他轉戰串流媒體和podcast來另闢天地。提爾告訴他:「你只需要決定,想要掌握未來,還是活在過去。」
貝克很喜歡提爾,開會時還替祖克柏辯護。「數十年來,目前在場的三十人一直在捍衛言論自由,而你擁有這個平台,讓數億人可以自由發表意見。」貝克對祖克柏如此說道,同時向同夥諂媚示意。
祖克柏似乎被貝克的這番話打動。這群人離開之後,祖克柏在自己的臉書頁面寫道:「我們推出臉書,就是要讓所有人能隨意表達想法。這個社群能否活躍興盛,取決於每個人是否願意分享喜歡的事物。」
祖克柏向臉書員工和外界傳達的訊息非常明確:臉書打算讓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當時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支持者隨意表達意見。在後續數個月裡,臉書的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超過真實的新聞,而其中多數錯誤訊息是偏袒川普。根據某項研究,在那段時期,臉書最受歡迎的選舉標題是「POPE FRANCIS SHOCKS THE WORLD, ENDORSES DONALD TRUMP FOR PRESIDENT(教宗方濟各震驚全球,支持川普競選總統)」。當然,這根本是子虛烏有。另一項錯誤訊息聲稱,根據維基解密(Wikileaks)的電子郵件,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曾向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的恐怖分子出售武器。
祖克柏最終為此道歉,或者說是裝模作樣表態。他曾接受美國國會質詢,被要求解釋臉書為何被人用來操弄選舉。祖克柏當時告訴國會:「我們沒有負起責任,多方採納各界的看法,因此犯下了大錯。」然而,臉書當時依舊否認自己協助傳播錯誤訊息,同時力圖淡化俄羅斯政府涉入總統大選的傳聞。
門洛帕克會議結束之後過了兩個月,提爾正式支持川普,在克利夫蘭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成為眾人矚目的明星。爾後,一卷驚人的錄音檔流傳出來,顯示川普在錄製電視節目《前進好萊塢》(Access Hollywood)時與主持人大談自己曾對女性伸出鹹豬手。到了十月中旬,就在這卷錄音檔被人爆出後數日,提爾向川普的競選團隊捐贈了一百萬美元。此舉扭轉了負面新聞的聲浪,讓川普陣營有更多錢銀去購買一連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