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你就是當下,你就是覺醒,你就是你。
如果來世你依然不明白你是誰,
那麼即使輪迴轉世也幫不了你了。
★暢銷書《當下的力量》作者,另一本傳世經典
★精鍊的「箴言式金句」,直指開悟的深邃智慧
★中英雙語版,超值典藏
靈性的覺醒,指的是從「思維之夢」中醒來。如果你想從這本書裡,尋求餵養思考的食物:有激發性的想法、理論、信念或知性的討論,那你可要失望了。本書最重要的訊息不在文字之間,而在於喚醒你的心。
文字不過是路標,它們所指向的在你的思維中找不到,只存在於你的內在,在一個比思維更寬闊、更廣袤無垠的空間裡。本書要帶給你的是生意盎然的平安。只要你在讀本書時感覺到這股內在平安,這書就在發揮它的作用,完成它做為導師的功能:提醒你「你是誰」,並帶領你回家。
本書共有十章,探討的內容從「超越思考的心智」,超越「小我」,一直到「痛苦與受苦的終結」,每章讀來各自獨立、簡潔而完整。作者深知我們這個時代的靈性需求,從各種靈修傳統中汲取精華,創作出這語錄般的雋永經典。本書絕對是促成個人意識轉化的一帖催化劑。
【精選語錄】
關於「你是誰?」
「當你知道自己就是那個能覺知的意識,你就可以在萬事萬物中認出自己。透過『你』,無形無相的意識覺察到它自己。」
「當你認識到真正的自己時,你會有一種持續的、活生生的平靜感。你可以稱之為『喜悅』。這個喜悅是來自於,你認識到了自己正是那個尚未披上形相的外衣,無形無相的生命本質。」
關於「關係」
「在親密關係當中,是否經常上演重複的戲碼?是否經常因為芝麻綠豆的小事,引發激烈的爭論與情緒上的痛苦?這一切皆根源於基本的小我模式:我是『對』的。」
「當你把任何進到『當下』空間的人視為貴客,並且讓他們做他自己,這些人就開始改變了。」
「最後,很自然地,不再有別人了,你總是遇見你自己。」
關於「痛苦的止息」
「痛苦是必要的,直到你明白了它並非必要為止。」
「『是我此刻的想法,讓我不快樂。』有了這點醒悟,你就擺脫了自己不自覺中對那些想法的認同。」
「認定某件事是不好的,將讓你陷入情緒緊繃的狀態。一旦順其自然,不再為事情貼上好或壞的標籤,你將發現一股極為強大的力量突然湧現。」
關於「接納與臣服」
「如果讓你把內心真實的感受用話語說出來,那麼在一天當中,將有多少次你會說:『我不想待在這裡?』不想待在自己當下置身之處。」
「當你不再問:『為什麼這事發生在我身上?』你,便臣服了。」
「當你不再對生活提出不可能的要求時,奇蹟發生了,每個情境、每個人,甚至每件事不但都讓你滿意,同時彼此間也更和諧、更平靜。」
各界好評
「托勒以簡而有力的方式,告訴讀者何謂內在寂照。」──《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透過精簡,本書集結了無以計數的洞見和智慧……積極而遠瞻、不斷挑戰自己的讀者將十分喜愛它,而那些只是尋求刺激的讀者,可能就會感到失望並覺得無趣了。」──《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托勒的書迷也許無法從本書中找到不同於以往的觀念或訊息,但這小而獨特的濃縮版本,也許能夠讓他們重溫一切的真理,讓他們的心靈再次得到啟發。」──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com)
目錄
前言:找回你內在的平安
第1章 靜謐與寂照
第2章 超越心智思維
第3章 小我
第4章 當下
第5章 誰是真正的你?
第6章 接納與臣服
第7章 自然
第8章 關係
第9章 死亡與永恆
第10章 痛苦與痛苦的止息
序/導讀
前言
找回你內在的平安
真正的靈性導師,在一般傳統的文字上,已沒有更多可以傳授的,他無法為你再增加新訊息、新信念或新行為準則,他唯一的功能是幫助你移除那些防礙你從生命的深處去看清自己本來是誰,去了解自己本來已知道的事。靈性導師的存在,是為了向你揭示內心深處的世界及深邃的平靜。
如果你想從一位靈性導師或現在手上這本書裡,尋求有激發性的想法、理論、信念或知性的討論,那你可要失望了。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的是餵養思考的食物,你在這裡不但找不到,同時你會錯失這些教導裡最重要的訊息。本書最重要的訊息不在這些文字裡,而是在你心裡。在閱讀本書時,你要隨時記得,並且去感覺它。文字不過是路標,他們所指向的在你的思維中找不到,只存在於你的內在,在一個比思維更寬闊、更廣袤無垠的空間裡。這裡的特徵是生意盎然的平安,因此,只要你在讀本書時感覺到這股內在平安,這書就在發揮它的作用,完成它做為導師的功能:提醒你「你是誰」,並帶領你回家。
這也不是一本逐頁讀完即可束諸高閣的書,要與它活在一起,時常拾起它,不過更重要的是,要時常放下它,或讓自己捧著它比閱讀它的時間更多。相信許多讀者拿起本書之後,總會自然而然地想要中止閱讀、暫歇、沉思,進而進入靜觀寂照之中。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要比一直讀下去來得更重要,也更有幫助。且讓本書發揮它的功能,將你從不斷重複且受制約的思維夾纏中喚醒吧!
本書的形式可視為是古老印度記載靈性教誨經文 的現代再現。「經」是一種充滿能量的真理指引,它以寓義精深的箴言、警語的形式出現,沒有太多概念上的精細討論。《吠陀》(Vedas)*1以及《奧義書》(Upanishads)*2即是以早期經文形式記載的聖典,佛陀的法語也是。如果你把耶穌的語錄與生平事蹟的記述從敘事脈絡中抽出,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經的形式,如同中國古老的智慧書《道德經》一樣。這種形式的優點是簡潔有力,在經文中,看不到非必要的心智思考,經文中所指出但沒說的部分,比說出來的更為重要。本書中近似經文形式的寫作風格,於第一章〈靜謐與寂照〉中尤為明顯。這一章的文句最是簡潔,它含括了全書的精義,也可能是部分讀者所需求的全部,其他章節則是為了那些需要更多路標的讀者而寫的。
一如古老的經文,本書所書寫的文字是神聖的,是來自於一種我們或可稱之為「靜觀寂照」*3的意識狀態。然而,與古老經文不同的是,它們不屬於任何一種宗教或靈修傳統,而是全人類都可以立即感受領略的。此外,本書也提及了另一個迫在眉睫的觀念,那就是人類共同意識的轉化不再是奢侈之舉,也就是說,它不再是少數人的福祉。如果人類不希望自我毀滅,那麼意識的轉化便是必要的。此時此刻,舊有意識的運作無方與新意識的出現正同時在發生。矛盾的是,事情似乎同時在變好與變壞,只是變壞的部分因它製造了許多的「噪音」,而變得更為明顯。
當然了,本書採用文字以便閱讀,再轉化為你心智上的思考。但是,這些思考與那些反覆、嘈雜、自私、喋喋不休只為引你注意的一般想法並不相同。如同那些真正的靈性導師,或是古老的經文,存於本書中的文字道理並不會要求你:「看著我。」而是希望你:「超越我。」因為這些思維來自於靜觀寂照,它們擁有的力量,可以引領你回到它們所生起的寂照之中。那寂照是內在的深邃平安,而這些寂照與平安正是你本體的核心要素,未來將拯救並轉化整個世界的就是這個靜觀寂照。
*1──《吠陀》Vedas
《吠陀》(Vedas)是印度最古代的宗教文獻和文學作品的總稱,是最古老的聖典,也是哲學宗教的起源。「吠陀」是「知識」的意思,婆羅門教認為這是古聖人受神的啟示(Sruti)而寫出來的。《吠陀》共有四種,即《梨俱吠陀》(Rgveda)、《夜柔吠陀》(Yajurveda)、《沙磨吠陀》(Samaveda)、《阿闥婆吠陀》(Atharvaveda),合稱「四吠陀」。
*2──《奧義書》Upanishads
《奧義書》(Upanishads)又音譯為《優波尼沙》,或意譯為《近坐書》,它是《吠陀》後期探討祭神哲學意義的著作,列為《六吠陀》中的第六部,又稱為《吠檀多》。它成書於《吠陀》的後期,包括150多篇哲學方面的著作,多是大師以智慧傳授學生的語錄,與《論語》頗為類似,集合了各聖賢的集體智慧結晶與吉光片語的意見、看法和教訓, 以散文或詩的形式寫出。這些論述天馬行空,影響印度後世唯心論哲學與唯物論哲學觀,對佛學思想也有很大影響。
*3──靜觀寂照 stillness
「stillness」的直接翻譯有「靜止、不動、平靜、寂靜」等義。可是作者艾克哈特在本書中對此字之使用超過這些意義。在書裡首頁,艾克哈特自己給「stillness」下了定義:它是一種內在空間或察覺知曉的能力。因為有這能力,你對本頁文字才能感知,並轉為種種念頭。沒有這覺曉能力,也就沒有了感覺、思考,甚至世界。顯然艾克哈特所說的「stillness」是在寂靜中保持覺察,因為有這覺察能力的觀照,萬物才得 以顯現,因此本書中採用「靜觀寂照」來對應「stillness」,並以「寂照」使用最為頻繁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