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森林中的一棵樹倒下,如果旁邊沒有人看見,它是否發出了聲音?
	宇宙存在的先決條件是,「觀察者」必須存在
	你的意識決定了宇宙
	
	「二十一世紀愛因斯坦」頂尖生物學家、幹細胞研究先驅羅伯・蘭薩
	╳ 知名天文學家鮑伯.博曼
	以「生命宇宙論」重新詮釋宇宙的基本原理
	宇宙的誕生,絕非始於隨機的碰撞與爆炸......
	是生命與意識形塑了宇宙!
	回應《時間簡史》,21世紀人類無法迴避的革命性宇宙論
	
	生命與意識,才是了解宇宙的基礎;
	我們感覺到的真實,是與意識有關的過程!
	物體是否真實存在?如果沒有看、思、聽等各種各樣的感知,我們還剩下什麼?
	少了生物,又怎麼知道任何事物是否真的存在?
	「森林中的一棵樹倒下,如果旁邊沒有人看見,它是否發出了聲音?」
	事實上,如果沒有觀察者、耳朵和大腦,倒下的樹只會帶來空氣的波動。
	你以為「存在」的實相,其實是大腦或心智所創造的,換句話說,是你轉動了宇宙。
	
	宇宙專為生命量身打造,
	是生命創造宇宙,而非宇宙創造生命!
	既然宇宙可以擁有任何特性,為什麼卻「碰巧」擁有適合生命的特性?
	如果宇宙的誕生真的只是隨機的粒子碰撞,隨機的自然過程怎麼可能創造出知覺(意識)?
	「生命宇宙論」恰恰解答了這個謎題:是生命與意識形塑了宇宙!
	量子理論告訴我們,沒有一顆「次原子粒子」是固定不動的,它們與觀察者息息相關,
	少了有意識的觀察者,它們充其量只是一個尚未確定的機率。
	如同發明「黑洞」一詞的約翰.惠勒所說,宇宙存在的先決條件是:「觀察者」必須存在。
	
	時間和空間並非真的存在,宇宙是你的大腦播放出來的!
	時間和空間都是奇特的無形存在,我們無法把它拿起來或放在某處。
	時間和空間,都需要生物觀察才得以存在,少了動物的感知,時間和空間根本不存在。
	它們是詮釋跟理解的方式,它們是動物心理邏輯的一部分。
	大腦就像是DVD播放機裡的電子儀器,是它讓你的宇宙活起來,
	時間和空間都是神經元創造出來的主觀感受。
	是扮演觀察者的動物創造了現實,而不是現實創造了觀察者。
	唯有被感知到的東西才是真的,意識決定了一切。
	
	「生命宇宙論」推證:死亡是不存在的!
	如果現實是我們自己的意識產物,這種意識真的可以被消滅嗎?
	如果「我」只是這副軀體,那麼我必然會死。
	如果我是我的意識、經驗與感官,那麼我一定不會死!
	這股內在能量不會因為軀體的死亡而消失,因為能量守恆是最正確無誤的科學原理之一,
	能量是永垂不朽的,無法製造也無法消滅。
	
	生命宇宙論的七大法則:
	◆生命宇宙論第一法則:我們感知到的真實是一個與意識有關的過程。
	◆生命宇宙論第二法則:外在感知與內在感知密不可分。兩者猶如硬幣的兩面,無法分割。
	◆生命宇宙論第三法則:粒子與物體跟觀察者息息相關。少了有意識的觀察者,它們充其量只是處於一種尚未確定的機率波狀態。
	◆生命宇宙論第四法則:少了意識的存在,「物質」處於尚未確定的機率狀態。意識存在前的任何宇宙只可能處於一種機率狀態。
	◆生命宇宙論第五法則:宇宙結構唯有透過生命宇宙論才能解釋。宇宙專為生命量身打造,這一點合情合理,因為生命創造宇宙,而非宇宙創造生命。宇宙只是自我的全套時空邏輯。
	◆生命宇宙論第六法則:少了動物的感知,時間根本不存在。我們用時間這種過程來感知宇宙內的變化。
	◆生命宇宙論第七法則:空間跟時間一樣,並非物體或東西。空間是動物理解的一種形式,不具有獨立的真實性。我們隨身攜帶空間與時間,就像烏龜揹負著龜殼。因此沒有生命,事件就沒有絕對獨立存在的基礎。
目錄
	作者序  全新的宇宙論
	
	第一章  大霹靂的前一天發生了什麼事?──意識,宇宙的關鍵構成要素
	有些科學家堅信「萬有理論」即將出現,然後人類將會了解一切。但是這一天尚未到來,也永遠不會到來。原因不是我們不夠努力或不夠聰明,而是最基本的世界觀有瑕疵。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長期忽視宇宙的一項關鍵構成要素,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處理它。這個構成要素就是「意識」。
	
	・宇宙跟你想得不一樣/意識到底是怎麼出現的?
	・大霹靂之前有什麼?/大霹靂理論的死胡同/為什麼宇宙恰好適合生物生存?
	・泥坑宇宙/上帝、萬有理論,還是「我不知道」?
	・宇宙的關鍵構成要素,竟然是意識?
	
	第二章  生命宇宙論──少了生物,外在宇宙就不可能存在
	當你走進廚房喝水的時候,在你這個觀察者眼中,每一顆次原子粒子都發生波函數塌縮並停在固定的位置上,成為具體的現實。在那之前,它們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科學無法為生命提供完整的解釋/了解生命,絕對無法略過感官認知與經驗
	・生命宇宙論:用生命與意識做為了解宇宙的基礎/現行的宇宙論並未納入人類的主觀意識/全新的宇宙觀將由生物學家提出/當代科學的困境:合理化理論的矛盾,不惜將推測硬拗成事實/科學家想解開的疑問,都跟生命和意識有關
	・現實無法脫離感知而存在/真的有一個獨立存在的外在世界嗎?/在你走進廚房之前,它們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物體是否真實存在?/現行科學的答案:就算沒有在看,月亮依然存在/生命宇宙論的答案:外在宇宙少了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第三章  沒有人,就沒有彩虹──一棵樹倒下的聲音,需要耳朵來聆聽
	如果根本沒有人,那就沒有彩虹。眼睛跟大腦的系統(或是代替大腦的相機)也必須在場,才能夠形成彩虹。無論彩虹看起來有多真實,你的存在跟太陽和雨滴一樣重要。
	
	・沒有人類,宇宙依然存在嗎?/空氣振動本身無法獨立製造聲音/聲音經驗除了空氣振動,也需要觀察者、耳朵和大腦/視覺經驗:燭光其實既不明亮,也沒有顏色?/觸覺經驗並非來自與固體接觸,而是感受到電斥力
	・每個人眼中的彩虹都是獨一無二的
	
	第四章  靈光乍現!──每一種生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宇宙
	如果上帝真的創造了世界,那麼上帝是誰創造的呢?這個問題讓我苦惱了很久,直到我目睹DNA顯微照片和氣泡室以高能粒子撞擊的方式製造物質跟反物質的軌跡。我的本能與理智都在對我說,如果沒有人看見,這個世界就不存在。
	
	・基因的奇蹟:白雞變黑雞
	・美夢成真:遇見神經生物學
	・人類的感知雖然特別,卻不是獨一無二
	・發現生命難以解釋的祕密
	
	第五章  宇宙在哪裡?──宇宙只存在於你的大腦中
	被感知到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少了意識,任何東西都不存在。奶油的視覺畫面,也就是奶油本身,只存在於你的大腦中。那裡就是奶油存在的地方。視覺畫面只有在大腦裡才會受到認知和感知。「感知」或「意識」可視為「經驗的自我」與「遍布宇宙的某種能場」融合而成的產物。
	
	・內與外:兩個世界的迷思/「我」的認知完全來自大腦
	・何謂「自我感」?/思考=我,停止思考=忘我?/停止思考時,意識到哪去了?
	・「外在世界」存在於大腦或心智之中/只要睜開眼睛,就能自動進入大腦的視覺區
	・跳脫語言,才能更精準地了解宇宙
	・自由意志並不存在?!/腦科學實驗否定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只是回頭檢視不斷進行的大腦活動/擺脫「控制」,外在事件其實發生在心智裡
	
	第六章  時間泡泡──意識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
	生命的歷程絕對不是隨機的,而且最終也不可怕。或許我們可以把這些歷程視為冒險之旅,或者是一段旋律中的插曲,而這段旋律悠長恆久,所以人類的耳朵無法欣賞這首交響樂的完整曲調。
	
	・我的姊姊泡泡/小泡泡出生/遲到的父愛
	・生命並不是偶然與巧合
	
	第七章  明天比昨天先來到──唯有被感知到的東西才是真的
	科學界已承認量子物理學需依賴複雜的數學才能理解。量子物理學為什麼難以透過比喻、想像和語言來形容呢?神奇的是,如果我們相信現實是生命創造出來的,一切就會變得簡單明瞭。量子糾纏、互補原理、波函數塌縮,都支持生命宇宙論。
	
	・量子力學撼動了牛頓的宇宙
	・量子怪誕性/觀察者的出現/量子不確定性/糾纏粒子會同步回應孿生粒子的行為或狀態/遠距幽靈行為確實存在
	・局域性被徹底推翻
	・量子論的三大領域都支持生命宇宙論
	・雙狹縫實驗/量子波是機率波,不是物質波/怎麼樣都騙不過量子定律/哥本哈根詮釋/多重宇宙詮釋/隱藏變數/大尺度疊加實驗
	
	第八章  顛覆人類宇宙觀的雙狹縫實驗──盯著水壺看,水就燒不開
	驚人的「雙狹縫實驗」改變了人類的宇宙觀,也是生命宇宙論的支柱。無論我們如何設計實驗都一樣,我們的心智與它所知道或不知道的事情,是決定光子或粒子行為的唯一因素。「外在」物體的具體行為取決於觀察者。
	
	・量子論被濫用/正確認識量子論實驗
	・雙狹縫實驗的最新版本/固態粒子也有波的特性/干擾光子的是光子本身的機率波!/只有在被觀察的時候,才會以實體的狀態存在/預測出光子的路線,竟立刻失去波的特性/四分波片不會讓波變成光子/用糾纏粒子做雙狹縫實驗/外在物體的具體行為,取決於觀察者
	・觀察者決定效應/當你沒有在看月亮時,月亮是否存在?
	
	第九章  金髮姑娘宇宙──宇宙是為人類量身訂做的
	看似無聊的宇宙特性只要稍加改變,就能輕鬆創造出一個沒有人會感到無聊的新宇宙,因為人類根本不可能存在於這個新宇宙裡。如果宇宙在觀察者出現之前都處於不確定狀態,而且這種不確定狀態也包括各種基本常數,那麼它最後選擇的狀態一定會把觀察者納入考量,常數的決定也一定會適合生命。
	
	・宇宙是專為人類量身訂做的智慧型設計/科學能否解釋宇宙為什麼剛好適合生命存在?
	・宇宙常數似乎是為了生命與意識精心挑選的/強作用力/電磁力
	・人類根本不需要宇宙論?/人本原理的「弱版本」/人本原理的「強版本」與「參與式版本」
	・觀察者是宇宙存在的先決條件/科學無法解釋生命的起源
	
	第十章  時間會膨脹──時間是生命為心理迴路創造的一種實用工具
	把存在想像成錄音,把唱針放在不同的音軌上,就能聽見一段不同的歌曲,這就是所謂的現在。聽過的音樂是過去,還沒聽的音樂是未來。想像每一刻、每一天都自然而然綿延下去,所有的現在(唱片上所有的歌曲)都同時存在,但是我們一次只能體驗一種現在,就像一次只能聆聽一首歌曲。
	
	・時間真的存在嗎?
	・時間是一種概念,還是一種現實?/芝諾的飛矢悖論:時間是心智的產物/時間:第四維度/熵是一種運動,而不是時間?
	・時間能夠倒轉嗎?/時間是動物感覺的內在形式,是心智讓世界動起來/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
	・時間旅行是可行的嗎?/光速是這樣發現的:木星衛星有半年轉速較慢?/時間會膨脹,距離會收縮/時間不是恆常不變的
	・能夠測量時間,能否證明時間真的存在?/真正發生的是運動,不是時間
	
	第十一章  空間會收縮──
					
序/導讀
	序
	
	全新的宇宙論
	
	人類對宇宙的整體了解已走入死胡同。從一九三〇年代發現量子物理學以來,量子物理學的「意義」就一直備受爭議。即使到了今日,我們對它的了解依然沒有太多進展。幾十年來一直只聞樓梯響的「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被抽象的弦論(string theory)逼入死角動彈不得,因為弦論至今仍是尚未證明且無法證明的主張。
	
	實際情況更糟。人類一直以為自己對宇宙的構造早已瞭若指掌,直到最近才發現宇宙有百分之九十六的構成物是暗物質(dark matter)與暗能量(dark energy),而人類對此一無所知。儘管需要諸多解釋才能符合觀察結果,我們還是接受了大霹靂理論(the Big Bang)。(我們接受了一九七九年提出的宇宙暴脹理論〔Inflationary theory〕,但是這個理論背後的物理機制仍屬未知。)其實就連大霹靂理論也無法解釋宇宙中最神祕的現象之一:為什麼宇宙的各項條件如此適合生命存在?
	
	我們所了解的宇宙基本原理正在我們的眼前漸漸瓦解。我們搜集到的數據愈多,就愈需要修改之前的理論或摒棄不成立的研究結果。
	
	本書提出一個全新觀點:目前針對實體世界的理論並不成立,而且永遠無法成立,除非這些理論可以解釋生命(life)與意識(consciousness)。本書提出生命與意識並不是無生命的物理過程發展了數十億年之後,才不小心出現的結果;生命與意識絕對是我們了解宇宙的關鍵。我們稱這種新觀點為「生命宇宙論」(Biocentrism)。
	
	這個觀點認為,生命不是物理定律下偶然出現的副產品,大自然或宇宙史也不是課本裡寫的那樣,像一場枯燥的撞球。我們要透過一位生物學家和一位天文學家的眼睛,打開西方科學不知不覺將自己禁錮其中的牢籠。如果二十世紀是物理學的時代,那麼二十一世紀將是生物學的天下。因此在剛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此刻,顛覆宇宙、統整基礎科學似乎正是時候;我們用的不是只存在於想像中的弦論,而是一個充滿諸多驚人的新觀點同時也更簡單的概念,這個概念可能會讓我們眼中的「真實」改頭換貌。生命宇宙論看似悖離我們目前的認知,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但是幾十年來,我們的身邊早已出現各種蛛絲馬跡。生命宇宙論的推論可能與東方宗教或某些新時代(New Age)的觀念互相呼應。這一點非常有趣,但是請放心,本書與新時代運動毫無關聯。生命宇宙論以主流科學做為立論基礎,也延續了幾位偉大科學家做過的研究。生命宇宙論能為物理學和宇宙學的新研究鞏固基礎。本書將詳細說明生命宇宙論的法則,每項法則都奠基於已確立的科學證據,值得我們重新思考現行的實體宇宙理論。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