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敏於洞察人心 共感他人痛苦
宋文郁首部散文作品
「我想成為一個能感受到他人痛苦的人」
宋文郁的散文,文字敘述看似平易簡白,不多矯飾雕琢卻能精準表達人心最難以說出口的柔軟情感。也讓評審讚賞動人、虐心。人物形象、對白、場景描繪皆十分成熟,文中蘊含的感情格外感人,除了家庭書寫、「弱勢」、「成長」與「性別」等不同主題,皆激起讀者心中波瀾。
《禮物》一書寫下與外公、外婆、罹患精神疾病的舅舅一起生活的真摯情感;寫出臺灣年輕學子,在考試、升學競逐路途中的困頓疑惑,在比拚的過程中失去自我、精神耗毀;寫出性別不平等經驗的憤怒與不堪......作為首部作品,初啼之聲已確立敏察人心亦共感他人痛苦的獨特風格。
「是無數次這樣的選擇決定了我是怎麼樣的人。我是一個看見死老鼠會停下腳步看著牠、記住牠的人,因為我明白牠存在,牠的痛苦真實發生,而我不願意移開視線。」
散文作為一種真誠的文類,正因為作者選擇感受別人的痛苦,理解、共感。懂得社會中許多弱勢,其中曾經有她深愛的親人。當一般人可能選擇無視或轉過頭去,她選擇正眼直視,正是真誠直面這些旁人或許不敢碰觸的痛苦,使《禮物》如此特別。
宋文郁首部散文作品
「我想成為一個能感受到他人痛苦的人」
宋文郁的散文,文字敘述看似平易簡白,不多矯飾雕琢卻能精準表達人心最難以說出口的柔軟情感。也讓評審讚賞動人、虐心。人物形象、對白、場景描繪皆十分成熟,文中蘊含的感情格外感人,除了家庭書寫、「弱勢」、「成長」與「性別」等不同主題,皆激起讀者心中波瀾。
《禮物》一書寫下與外公、外婆、罹患精神疾病的舅舅一起生活的真摯情感;寫出臺灣年輕學子,在考試、升學競逐路途中的困頓疑惑,在比拚的過程中失去自我、精神耗毀;寫出性別不平等經驗的憤怒與不堪......作為首部作品,初啼之聲已確立敏察人心亦共感他人痛苦的獨特風格。
「是無數次這樣的選擇決定了我是怎麼樣的人。我是一個看見死老鼠會停下腳步看著牠、記住牠的人,因為我明白牠存在,牠的痛苦真實發生,而我不願意移開視線。」
散文作為一種真誠的文類,正因為作者選擇感受別人的痛苦,理解、共感。懂得社會中許多弱勢,其中曾經有她深愛的親人。當一般人可能選擇無視或轉過頭去,她選擇正眼直視,正是真誠直面這些旁人或許不敢碰觸的痛苦,使《禮物》如此特別。
目錄
推薦序
輯一 :駱駝、獅子、嬰兒
禮物
上年
精神病院的午後
曼波、曼波
世界的裂縫
青煙之中
輯二 :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賽鴿與飛鳥
薛西弗斯與她的博美
杜鵑花開以後
Filmstrip
苦悶的、苦悶的蜘蛛網
玩具箱中
Eddy diffusion
沙發馬鈴薯
輯三 :他如果聽不懂,我就用西蒙波娃打他的頭
防狼
夏娃
酸臭之屋
偏頭痛
瑪格麗特說
我們都會成為很棒的中年女人
後記
輯一 :駱駝、獅子、嬰兒
禮物
上年
精神病院的午後
曼波、曼波
世界的裂縫
青煙之中
輯二 :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賽鴿與飛鳥
薛西弗斯與她的博美
杜鵑花開以後
Filmstrip
苦悶的、苦悶的蜘蛛網
玩具箱中
Eddy diffusion
沙發馬鈴薯
輯三 :他如果聽不懂,我就用西蒙波娃打他的頭
防狼
夏娃
酸臭之屋
偏頭痛
瑪格麗特說
我們都會成為很棒的中年女人
後記
序/導讀
推薦序
變成超新星的我們——蔣亞妮(作家)
打開《禮物》閱讀,像是收到來自過往人生的禮物。我想起多年來最喜歡問新朋友的一道問題——「你最早的記憶是什麼?」文郁在這第一本散文集中的〈Filmstrip〉裡頭,隔著時空與實體距離,間接回答了我:「有意識以來記住的第一個景象,是外公外婆房間的天花板。我說不出那張天花板是什麼材質,只知道是泛黃的米白色。我記得小時候總愛數天花板上的格子,事到如今卻已經不記得那些格子的樣貌。」因此,還未見到她的人前,我便確認那斑駁的禮物盒裡頭,有情意貴重、有記憶深厚,那些厚重會自己開始寫信,寫給未來的「我」、寫給有相近郵遞區號的同類、寫給等待來信的任何人。
散文的揭露,雖然往往是揀選過的,赤誠的片段、赤裸的自白,但都是能寫能說的事。即使如此,當你讀到文郁跟你說,從前從前她還叫林文郁,後來才變作了宋文郁;當她說起「阿咕咕」是她的舅舅,從他身上她識得了某些日常說來無痛的辭彙,背後傷害的作用力道能多強⋯⋯考上社會系後的她,一次與教授談起從前經驗:「小時候同學間都會用『神經病』來罵人,我也學了起來。有一次在家裡脫口而出,媽媽把我拉到角落,對我說:『不要再用這個詞來罵人。妳現在說的神經病,就是最疼妳的舅舅。』長大之後,我才意識到『神經病、智障』這些詞聽在少數人耳中是多麼令他們疼痛。」她又接著寫:「是因為我愛的人是那群少數,所以我感受得到他的疼痛。」文郁寫的疼痛,都來自愛。《禮物》中說的愛,很多,就像它說到的害怕與痛,也一樣多。因此即使妳知道,那些片段像是經過了蒸餾與過濾一般,透過書寫,讓它們在文字裡安身,讀的時候,依然會因為感受到愛的震動,而隱隱作痛。
愛本來就是這樣的存在,因為心有所愛,人才開始懂得害怕。文郁的害怕,也是每個人隱而不宣的心事:「但我還是害怕。我害怕很多年以後,我下班回家,打開家門,卻看見裡面一片漆黑、空無一人。我害怕新年的時候只能孤身一人吃飯,圓形的飯桌上擺著其餘五副空著的碗筷。」空的餐桌,六人份的碗筷,是她成長的家中人口數。在散文裡,其他的六分之五,她都曾背向與逃離,但當你讀完每一篇,便能讀懂愛的雙生子,不是恨,是害怕,害怕也有它明確的真名,像是失去與別離,或者死亡。文郁如此年輕,她所書寫的許多當下,是剛離開不遠的高中時期與有著簇新氣味的大學場景,而她的字已很難用早慧來形容;果子提前開始成熟,是早熟,人提前開始知曉自己歲數不易知曉的世情,才叫早慧。可文郁卻有著在一整株未開果樹上,好好地、已完整熟成的果子樣態,情緒收斂得清清爽爽,用字節制到一片潔淨。
回到她最早的記憶,在我的蒐集裡,真正最早的記憶多半是往天空看的過程,因為嬰孩時期的我們得長時躺著,看著形色不同的空景,有人記住了嬰兒車的蓬蓋、有人則在床與沙發之上,而屬於我的空景是夜空。滿是星星的空景,成為我後來人生裡,試圖以書寫追尋、重現的一種圖像暫留。《禮物》也讓我想起星星,天文裡頭的超新星(Supernova)。新星與超新星的「新」,其實並不是指它們誕生的時間,而是來自它們的異常明亮,往往因為這忽然顯露的奇異亮度,某顆星星才被注意到。文郁就像超新星,卻不是因為她的年輕,超新星反而並不年輕,然而要說它們多麼年老,卻也不是。它們古老卻也像是新生,讓我試圖以故事來說明。
〈精神病院的午後〉裡,文郁再度寫及她的「阿咕」,透過外公的回憶,場景是這樣的:「你剛出生的時候我每天下午都會開車載全家去月子中心看你,但你阿咕嫌不夠,所以早上他會先自己騎車去一次,就這樣站在窗外看你。每天這樣自己騎去,下午再跟我去一次,就這樣整整一個月。⋯⋯外公看我沒反應,又再說了一次:『一個月喔』。 我笑著說:『我有聽到啦』,卻突然有些哽咽。」她記得最早記憶中看到的是誰的天花板,就像她一直都有聽見外公、阿咕、媽媽的告別,即使告別有時無聲。種種她擁有的告別,或許才是整段記憶、故事與故事中,真正過早降臨的。
超新星的誕生與激光,總是來自一顆恆星的死亡,質量的塌縮。物理世界的溫柔,是我想分享給文郁的禮物,身兼天文學家與科幻小說家的卡爾.薩根(Carl Sagan)告訴了世界:「The cosmos is within us. We are made of star-stuff. We are a way for the universe to know itself.」(宇宙就在我們之中,我們是由星塵構成的,也是宇宙認識自己的方式。)恆星告別,新星誕生,即使「我們」之中有人告別,我們依然是我們。
我在遠方故事之外,收到禮物盒中「記憶」自己寫下的信,好險好險,我與《禮物》共享同一個郵遞區號,因此才能寫下回信。即使很久以後,妳哭的時候還是不發出聲音,總會有人發現,總會有人在愛、在害怕、在書寫前往的另外一頭。
變成超新星的我們——蔣亞妮(作家)
打開《禮物》閱讀,像是收到來自過往人生的禮物。我想起多年來最喜歡問新朋友的一道問題——「你最早的記憶是什麼?」文郁在這第一本散文集中的〈Filmstrip〉裡頭,隔著時空與實體距離,間接回答了我:「有意識以來記住的第一個景象,是外公外婆房間的天花板。我說不出那張天花板是什麼材質,只知道是泛黃的米白色。我記得小時候總愛數天花板上的格子,事到如今卻已經不記得那些格子的樣貌。」因此,還未見到她的人前,我便確認那斑駁的禮物盒裡頭,有情意貴重、有記憶深厚,那些厚重會自己開始寫信,寫給未來的「我」、寫給有相近郵遞區號的同類、寫給等待來信的任何人。
散文的揭露,雖然往往是揀選過的,赤誠的片段、赤裸的自白,但都是能寫能說的事。即使如此,當你讀到文郁跟你說,從前從前她還叫林文郁,後來才變作了宋文郁;當她說起「阿咕咕」是她的舅舅,從他身上她識得了某些日常說來無痛的辭彙,背後傷害的作用力道能多強⋯⋯考上社會系後的她,一次與教授談起從前經驗:「小時候同學間都會用『神經病』來罵人,我也學了起來。有一次在家裡脫口而出,媽媽把我拉到角落,對我說:『不要再用這個詞來罵人。妳現在說的神經病,就是最疼妳的舅舅。』長大之後,我才意識到『神經病、智障』這些詞聽在少數人耳中是多麼令他們疼痛。」她又接著寫:「是因為我愛的人是那群少數,所以我感受得到他的疼痛。」文郁寫的疼痛,都來自愛。《禮物》中說的愛,很多,就像它說到的害怕與痛,也一樣多。因此即使妳知道,那些片段像是經過了蒸餾與過濾一般,透過書寫,讓它們在文字裡安身,讀的時候,依然會因為感受到愛的震動,而隱隱作痛。
愛本來就是這樣的存在,因為心有所愛,人才開始懂得害怕。文郁的害怕,也是每個人隱而不宣的心事:「但我還是害怕。我害怕很多年以後,我下班回家,打開家門,卻看見裡面一片漆黑、空無一人。我害怕新年的時候只能孤身一人吃飯,圓形的飯桌上擺著其餘五副空著的碗筷。」空的餐桌,六人份的碗筷,是她成長的家中人口數。在散文裡,其他的六分之五,她都曾背向與逃離,但當你讀完每一篇,便能讀懂愛的雙生子,不是恨,是害怕,害怕也有它明確的真名,像是失去與別離,或者死亡。文郁如此年輕,她所書寫的許多當下,是剛離開不遠的高中時期與有著簇新氣味的大學場景,而她的字已很難用早慧來形容;果子提前開始成熟,是早熟,人提前開始知曉自己歲數不易知曉的世情,才叫早慧。可文郁卻有著在一整株未開果樹上,好好地、已完整熟成的果子樣態,情緒收斂得清清爽爽,用字節制到一片潔淨。
回到她最早的記憶,在我的蒐集裡,真正最早的記憶多半是往天空看的過程,因為嬰孩時期的我們得長時躺著,看著形色不同的空景,有人記住了嬰兒車的蓬蓋、有人則在床與沙發之上,而屬於我的空景是夜空。滿是星星的空景,成為我後來人生裡,試圖以書寫追尋、重現的一種圖像暫留。《禮物》也讓我想起星星,天文裡頭的超新星(Supernova)。新星與超新星的「新」,其實並不是指它們誕生的時間,而是來自它們的異常明亮,往往因為這忽然顯露的奇異亮度,某顆星星才被注意到。文郁就像超新星,卻不是因為她的年輕,超新星反而並不年輕,然而要說它們多麼年老,卻也不是。它們古老卻也像是新生,讓我試圖以故事來說明。
〈精神病院的午後〉裡,文郁再度寫及她的「阿咕」,透過外公的回憶,場景是這樣的:「你剛出生的時候我每天下午都會開車載全家去月子中心看你,但你阿咕嫌不夠,所以早上他會先自己騎車去一次,就這樣站在窗外看你。每天這樣自己騎去,下午再跟我去一次,就這樣整整一個月。⋯⋯外公看我沒反應,又再說了一次:『一個月喔』。 我笑著說:『我有聽到啦』,卻突然有些哽咽。」她記得最早記憶中看到的是誰的天花板,就像她一直都有聽見外公、阿咕、媽媽的告別,即使告別有時無聲。種種她擁有的告別,或許才是整段記憶、故事與故事中,真正過早降臨的。
超新星的誕生與激光,總是來自一顆恆星的死亡,質量的塌縮。物理世界的溫柔,是我想分享給文郁的禮物,身兼天文學家與科幻小說家的卡爾.薩根(Carl Sagan)告訴了世界:「The cosmos is within us. We are made of star-stuff. We are a way for the universe to know itself.」(宇宙就在我們之中,我們是由星塵構成的,也是宇宙認識自己的方式。)恆星告別,新星誕生,即使「我們」之中有人告別,我們依然是我們。
我在遠方故事之外,收到禮物盒中「記憶」自己寫下的信,好險好險,我與《禮物》共享同一個郵遞區號,因此才能寫下回信。即使很久以後,妳哭的時候還是不發出聲音,總會有人發現,總會有人在愛、在害怕、在書寫前往的另外一頭。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