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研究中國明清時期的多元理學
展現理學文本的豐富性及研究的多樣性
《多元視域中的明清理學》共收錄十篇論文,書中觸及地域學術史的建構、思想史研究的不同取徑、記憶認同與歷史書寫、婦女與儒家心性之學的關係、三教會通、儒學宗教化等議題。兩篇關於〈西銘〉的論文,則檢視從宋代到民國,〈西銘〉的詮釋如何隨著時代思潮而變化,討論〈西銘〉與《孝經》的關係,並指出晚明儒學將「孝」提升到良知本體的高度。
目錄
自序
I. 理學與地方
第一章 明清之際的關學與張載思想的復興:地域與跨地域因素的省思
第二章 清初河南的理學復興與孝弟禮法教育
II. 理學與家庭
第三章 顏元生命思想中的家禮實踐與「家庭」的意涵
第四章 施閏章的家族記憶與自我認同
III. 理學與婦女
第五章 婦女與明代理學的性命追求
第六章 女子與小人可談道:楊甲仁性命之學的日用場景
IV. 理學與宗教
第七章 以天為本的經世之學:安世鳳《尊孔錄》與幾個清儒個案
第八章 杜文煥會宗三教
V. 〈西銘〉詮釋史
第九章 〈西銘〉為《孝經》之正傳?:論晚明仁孝關係的新意涵
第十章 清初至民國〈西銘〉的多元解釋
徵引書目
序/導讀
自序
本書所收的論文是我在過去近二十年間研究明清理學的一些作品,這些作品是我參與讀書會、研究群、學術會議,或因研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或是在圖書館中偶遇一部罕見的文本所引發的研究成果。它們雖不像一般學術專書針對一兩個特定議題而作,但都屬於明清理學的範圍,各篇從不同研究視角進行研究,頗能展現理學文本的豐富性及研究的多樣性。
當我重新閱讀這些論文,過往研究的歷程與心情也點滴地浮現。我想起剛進入中研院近史所工作時,參加「記憶研究群讀書會」的情形,當時所內學術思想組的同仁認真閱讀許多西洋名著,討論集體記憶、個人記憶、記憶與認同等有趣的議題。我也想起2001年所裡舉辦「近代中國的婦女、國家與社會(1600-1950)」國際學術研討會,那真是一個盛大的學術饗宴,中外名家齊聚,論文多元精彩。不知是否因為記憶的篩選留下的多是美好的回憶,感覺上近年已少見那麼盛大而精彩的會議了。記憶中1990年代後期至2000年代初,我以年輕學者的身分加入臺灣史學研究的行列,當時真是認真而戰兢,對學術充滿熱忱與願景,周遭就是一股向上奮進的氛圍。曾幾何時,那種興奮的感覺好像停留在記憶的深處,現在大家煩心的都是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和流浪博士的無奈。當然,這可能更多反映我自己的心境不再年輕。
本書中一些論文屬於地域學術史的領域,我想起自己當年曾構想著要從不同地域學派的角度來研究明末清初的學術思想史,但最終沒能成功,因為某些地方的史料不足以呈現精彩的研究,或是前人已有很好的研究成果。不過,在摸索與改變研究主題的過程中我學到很多,也更深刻感受到研究者和史料之間的互動關係。雖然我沒能走到自己預期的目標,但閱讀的史料往往帶領我走到另一個世界。回頭看,這一切都是好的。
書中一些論文的主角是少為人知的人物和文本,研讀這些文本讓我對明清儒學有一些新的想像。我很慶幸自己克服了擔心所研究的對象代表性或重要性不足的心理壓力,雖然我還是會努力去說明他們值得研究的理由,不過我知道真正觸發我研究的動機就是我遇見了一本精彩的書、一個有趣的人物或觀念。處在今天資訊爆炸、資料庫蒐索頻繁的時代中,要遇到一本沒沒無聞又能抓住人心眼的書,其實並不容易,這些稀見文本帶給我的更多是驚喜,讓研究做起來很有「感覺」。另一些論文是我在其他主題研究過程中的「副產品」,它們無法被收入專書裡,如今與其他論文結集出版,或許會有另一種彼此觀照與激盪的效果。
書中我也嘗試為每一篇論文寫一小段說明,希望讓讀者更清楚知道當時研究的背景和想法。最後,我感謝聯經出版公司願意出版本書繁體字版,讓這些論文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讀者。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