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有一種愛是放手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第一手個案接觸經驗,最圓滿的生命自主實踐
拒絕無效醫療,傳達在宅善終、臨終照顧知識
期待走向善終的讀者最佳指引參考
摯親的死亡,其實是在教導我們怎麼活,也教導我們如何善終。
斷食往生並非創新而是復古,恢復人類固有的傳統,數十年來現代醫療的介入中斷了這種傳統,我有幸參與了一些菩薩的斷食往生過程,體會了自然死亡的圓滿無礙,期待人們經由學習重拾這種陪伴家人在家善終的能力,一旦開始,就能傳承下去。
///
生命的最後一哩路,如何善終?
畢柳鶯醫師出版了《斷食善終》之後,接到許多尋求她協助的個案,經常被問到,家裡的長輩害怕死亡,他們自己也害怕死亡,雖然有在家善終的想法,但是不知臨終時會有什麼痛苦,要如何照顧?也常有人詢問:哪些人適合斷食往生?斷食往生是餓死嗎?斷食往生是不是自殺?斷食往生合法嗎?斷食往生是否符合醫學倫理……
在接觸了許多個案及協助經驗之後,畢醫師深有感觸,動筆完成了這本兼顧台灣醫療現況思辨與如何自主善終經驗分享的珍貴讀本。
全書從台灣現代醫療的進程、全民健保的利與幣談起,探討無效醫療,醫病關係,斷食往生的法律與倫理問題;並有協助家屬陪伴老衰重症者斷食往生的經驗分享,包括執行細節、可能面對的疑問與困境、家屬的心情糾結與轉折、臨終靈性照顧到病人安詳往生的過程等,更援引許多國內外案例與先進作法,作為參照,對想要了解死亡,正確看待死亡的讀者,深有助益;書末並有陪伴斷食的家人感人的心聲,充滿生命共感價值。
畢醫師呼籲,我們要勇敢拒絕無效醫療,打破對死亡的禁忌;重拾失傳已久、照顧生命末期病人的知識與能力的「死亡識能」。不管是病人本身,或者是家屬,這一堂生命終點前的「生死課」,我們要學習做好「放手的抉擇」,找到「生命自主決定的善終權」。
讓我們開啟對生命與死亡的新視野,從如何提升死亡品質的觀念到如何執行善終的細節經驗;此書將帶給我們明確的指引,是一本知識與實用兼具的生死學好書。
善終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讓陪伴死亡變成像是奇異的恩典;願每一個生命都能在終點前得到善終的權利。
目錄
推薦序:期待「以病人為中心」的善終社會到來/常佑康(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
推薦序:一本革命性的書/羅耀明(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副理事長)
自序:未知死,焉知生
前言 「善終」即是「善生」
第一章 現代醫療改變了死亡的面貌
一、在家自然死是人類固有傳統
二、一九六〇年代醫療大躍進的善與惡
三、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前與後
四、生不如死的悲歌
五、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第二章 找回生命自主權
一、拒絕無效醫療
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實施與局限
三、無意識者拔管善終流程
四、管灌病人的餵食量問題
五、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精神與矛盾
六、自主斷食往生過程
七、善終法的孤兒
第三章 生命是永續不死的能量
一、放手的抉擇
二、何處臨終
三、臨終照護
四、靈性照顧
五、死後的世界
第四章 病人、家屬、醫師的三角習題
一、病人的迷思
二、家屬的迷思
三、醫師的迷思與枷鎖
四、如何提高國人整體「死亡品質」
第五章 斷食往生的法律與倫理面向
一、「斷食往生」緣起
二、哪些人適合斷食往生
三、斷食往生是餓死嗎?
四、斷食往生是不是自殺
五、斷食往生的合法性
六、斷食往生的倫理與宗教探討
第六章 斷食往生個案整理分析
後記:這是一場需要大家合作的社會運動
附錄一:重症醫療現場/吳育政(大林慈濟醫院重症醫學科醫師)
附錄二:陪伴者的心聲
附錄三:全國安寧資源地圖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 ISBN
- 9786263104310
- 分級
- 普通級
-
- 頁數
- 312
- 商品規格
- 21*14.8
-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 注音
- 級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