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每一天的覺醒》提供一年份的心靈滋養,
是送給自己與好友的絕佳禮物。」——歐普拉
出版二十年,全球暢銷百萬冊
紐約時報排行榜、Amazon網路書店暢銷書
當代最優秀的精神導師之一
馬克.尼波的心靈日記,召喚你體會生活的美好
【這是一本心靈成長之書】
全書365篇,按照日期排列。讀者可以每日讀一篇作為日日的啟發,也可以把它當作一本書,逐篇閱讀。作者把透過冥想而來的種種覺察捕捉為文字,能穿透對事物表面的理解,並帶來新的觀點。每篇末附有呼吸與冥想的練習,帶領讀者探索屬於自己的頓悟。
全書文字似是口語,卻又飽含詩意。有時彷彿在對讀者說話,有時彷彿低眉斂首對著自己的心沉思,有時只像一陣輕風拂過水面,在讀者心上留下頓悟的漣漪。書中處處是閃著光芒的心靈洞察。
作者的領悟,並不是來自某個宗教的教誨,也不限於某派哲學理論,而是來自許多教派與思想的共通靈性核心。這些領悟都來自真實的生命經驗。作者以尋常事物為原料,邀請我們藉由觀看、品嘗、觸摸、舞蹈與感覺,帶領我們找回擁有但已遺忘的東西。讓我們可以再次看見寶貴之物,並且由於覺醒而心存感恩。
【這是一本生命之書】
作者為了書寫它,自己必須先活過。他寫下如何從渴望不斷擁有,到只要能呼吸就是恩典;從必須完成什麼,到只要活在當下就是喜樂;從理解到感受,從抵抗到接受,從蒙昧到頓悟。
書裡字字句句泛著深刻與奧祕之光,訴說著存在之道別無他法,只是不斷追求覺醒。
但願本書像海水打上岸邊的岩石般,帶來感嘆與新意,將我們洗滌,讓我們在覺察的當下變得比較柔軟,比較清晰。然後,我們得以在掙扎、痛苦、驚奇和愛的奧祕之中,安穩無懼地活著。
本書特色
書中處處有作者對於心靈狀態的洞察:
‧時候到了,就該放下我們手中的石頭。抓著石頭的手不能盡情打鼓,而緊握過去的心不能自由歌唱。
‧如果你想在被擁抱之前先理解愛,你將永遠感受不到慈悲。
‧我太用心取悅他人,以至於從未發覺沒有人在看。
‧生命不在於發現事物的宜人或惱人,而在於發現事物如何圓滿及完整。
形式上,每一篇在開頭引用典故、詩句或是小故事:
這些引文對於每篇的內文都有引導作用,而這些引文本身就很引人深思。
例如1月24日這篇引用愛因斯坦的話:「有兩種方式過生活。一種是看任何事都不認為是奇蹟。另一種則是看一切都像是奇蹟。」
作者則藉由這段引文帶領讀者領略:擔憂是沒有盡頭的。因為我們目光有限,凡視野不能及的事物也是沒有盡頭的。擔憂只是一種賭博,賭著什麼可能發生,什麼可能不會發生。
每一篇的末尾,作者帶領讀者進行呼吸與冥想的練習,例如:
‧靜靜坐著,想著一個讓你擔憂的情境。
‧放慢吸氣的速度,專注於接受「它是什麼」,試著接納眼前的恩賜與困頓。
‧均勻吐氣,專注地把「它不是什麼」的想法慢慢釋放掉,試著放下所有還只是想像但尚未成真的結果。
‧把自己安放在「是」所成就的奇蹟之中。
目錄
20週年紀念版推薦序
20週年紀念版導言
自序
一月 人身難得
二月 活得夠慢就是一直在開始
三月 唯一的方向
四月 蟲的勞作
五月 掩埋與植栽
六月 一路向北
七月 勇氣是一朵心花
八月 每一個階段的完整
九月 拆開或組合
十月 信任是最終的關注
十一月 下一個愛的片刻
十二月 蠟燭與蛹
20週年紀念版致謝詞
各界讚譽
序/導讀
二十週年紀念版推薦序
改變人生之書/潔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
我們都在為生命的意義、找尋人生的目標而奮鬥。大多數人遵循著父母親的模式與印記,感覺自己被扔進一種像機器裡的彈珠般到處亂撞的生活,最後從機台底部出來時,因為我們還健在,也還有點完整,而感到鬆一口氣,但在旅程中早已傷痕累累。
在保證煥然一新的一天與無期徒刑般的生活現實之間, 或如約翰. 史坦貝克
所說的「 猛然而令人無法反擊的條件制約作用」(the stunning hammer-blows of
conditioning),這種每天都要面對的緊張局面,就是擁有自由而開放心靈的人日常面對的奮鬥。很多人都在探求、尋找把這一切理清楚的方法。許多人依附在祖先信仰的宗教上,有些人則因為某些教義不一致與不公正而感到遭受背棄,因而逃離宗教。很多人閱讀別人的經驗,以幫助自己找到身在宇宙中的位置。這當然也是我的旅程。在我的書架上,你可以找到比爾.莫耶斯(Bill Moyers)的《療癒心靈》(Healing and the Mind)、休斯頓.史密士(Houston Smith)的《人的宗教》(The Religions of Man)、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時間簡史》、唐.米蓋爾.魯伊茲(Don Miguel Ruiz)的《打破人生幻境的四個約定》(The Four Agreements),還有很多關於成癮與康復的書。
有人曾經送我一本約瑟夫.葛斯汀(Joseph Goldstein)與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所寫有關內觀禪修的小書。我把它放在床邊,像是《戰爭與和平》等我想讀但從未開始讀的一堆書籍上面。黛安娜王妃去世時,我記得我在臥室看新聞,然後就把電視機關掉,因為我知道媒體狂熱是怎麼回事。我坐在床邊,快速翻閱那本小書,書中說,學會正念生活的人在臨終時會問自己兩個問題:我學會明智的生活了嗎?我好好的愛了嗎?我覺得可以把人生歸結到這兩個簡單的問題,實在太令人讚嘆了。在那個集體悲傷的時刻,不知為什麼,我覺得黛安娜的人生是圓滿的,因為她以行動與愛肯定了這兩個問題,這讓我感到些許安慰。
從那之後,我每天睡前也問自己這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已經成為我生命的框架,只是這框架的中心有很大部分仍然充滿疑問,我也花了好幾年在尋求中。一路走來,我從心理治療、自成癮中康復與家庭支持中得到很大的幫助,但有一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那本書就是馬克.尼波寫的《每一天的覺醒》。
我記得拿到《每一天的覺醒》的第一天。我一向拒絕閱讀帶有每日條目的書籍,因為我認為它們根本無關緊要。我對這類書籍也有一些偏見,因為我母親讀過一本分享當日思維,書名叫作《每日一句》(The Daily Word)的書,就像大部分的人一樣,我並不想成為我媽媽那樣的人。當然,有趣的是,我非常像我的母親。她天性中的善良與慷慨,正是我最好的性格特質。
事實上,馬克的作品剝除了技巧,並揭露我一直在尋找的基本真理。多年來,我每天都會閱讀這本書,也把它當成贈書,送出了不知道幾次。我把這本書當作捐贈、當作喬遷賀禮、當作悲傷的撫慰、當作新生兒的慶生禮……送到世界各地。送出去時,可能是在友好的情境下,可能是在衝突中;心情也可能是喜悅的,或悲傷的。這本書的美妙之處在於,它跨越了年齡、經濟、種族、宗教、政治與教育的界線。它的簡單在於深刻提煉出觀念、想法與故事的菁華,而這些故事通常是透過另一位聖人的概念、話語或行動來表達。馬克汲取了偉大思想家的智慧,然後寫出一篇講道文章,以開展並衍生放在篇首、來自很久以前的美好箴言。這些段落透過時間與潮汐把我們連結在一起,和它們一起展開新的一天,閱讀時總是讓我感覺好很多。每天的訊息通常會直接與我正在面對的某個問題或煎熬有關,在那一刻,彷彿那只是為我一個人而寫的。在我的書裡,沒有一頁是沒被強調與劃線的。是我的依靠,我的真北。
當馬克邀請我寫這篇序言時,我知道這會是艱鉅的任務,而且,當然,我在寫的時候已經熱淚盈眶,因為你要如何感謝對你影響如此深刻的人呢?我只能說:謝謝你,馬克。謝謝你分享你的歡樂、痛苦、恐懼與憤怒。你用獨特而撼動人心的文字編織來提出觀點的能力,幫助我活著。
生命之河非常遼闊,當我們的人生被這本書連結在一起時,我們共同創造的旅途將更加美麗、珍貴,而且動人。
二十週年紀念版導言
致每一位尋找真理的人/馬克.尼波
Saint(聖徒)這個字來自梵文的sant,意思是「尋找真理的人」(truth seeker)。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以我們自己的方式在尋找真理的人,我們在尋找真實的道路,好讓每個人內在的聖徒在世界上展現自己。在這條路上,如果幸運,我們會來到一個感覺像是永恆的開口,忽然之間就無處可去。於是我們生起火來,凝視生命,並因我們的耐力與臨在使自己變得如此溫柔而感到驚訝。
對我來說,我在三十幾歲時差點死於癌症,就是我凝視永恆的開始,而我生的火就是《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我完全不知道,在世間萬物邊緣的這把火會溫暖這麼多人。我也很難相信,從它第一次出版以來,已經過了二十年了。在這段期間,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擁抱這本書,讓我感到謙卑。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所指出的浩瀚,仍然是一種無法壓抑,而且人人都可以取用的資源。
我從1997年開始為這本書撰寫第一批條目。不久之後,有位老朋友問我,是否可以透過電子郵件分享這些條目。這件事慢慢變成一週一次的分享,並且悄悄地在世界各地持續了好幾年,從倫敦到印度再到南非。2000年,這本書開始了印製成書的旅程。2010年,有人把這本書當成生日禮物送給了歐普拉(Oprah Winfrey),由於她深受觸動,並表達善意的支持,使本書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截至今天,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現在已經第五十六刷,讀者也已經超過一百萬人了。
許多好意的讀者與我連繫並分享了他們的旅程。有位在阿迪朗達克步道(Adirondack Trail)上走了四個月的徒步旅行者,每天晚上在大聲朗讀完當天的段落後,就把它燒掉。還有一位女士,在母親臨終時,讀著母親最喜歡的段落給她聽。而那位從昏迷中醒來的年輕人則發現,這本書是他覺醒後的靈魂的一面鏡子……。
我向這些精神上的親人深深一鞠躬,因為以我的聰明才智,還無法召喚出它們。如此神秘的連結只肯定了這本書所奉獻的主題:事實就是,透過我們經驗的核心以及我們共同心靈的實相,我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的祖母米妮(Minnie)是第一個教我如何尋找靈魂(Spirit)與聆聽真理的人。由於她是移民,因此,本書有一個外語版本是俄文,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因為那是祖母的母語。我忍不住想起一百多年前從基輔郊外的小鎮來到美國的祖母,我出生的三十七年前,她在紐約的布魯克林慢慢學習英語。當我還是小男孩時,她曾經握著我的手,用不靈光的英語告訴我,「這些是你所擁有的最古老的東西。」跨越海洋與世紀,這種施與受的更深循環非常神秘與持久。
我經常被問到,我自己從《每一天的覺醒》學到什麼。答案就是:當我們全心全意與真實時,我們就是愛與關懷的堅強管道,讓世界維持運轉。如果我必須猜的話,我認為,這本書會觸動這麼多人,因為它是取自愛與關懷之海的一杯水。我一直很感激能夠偶然碰上它,並因為取回它而得到轉化。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