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個不會任何樂器,也不懂得使用錄音控台的人,
卻能贏得八座葛萊美獎,被歐美音樂界的巨星視為「傳奇」。
如今,他公開分享自己的創造心法
引導大家探索與生俱來的創造力
無論貧富貴賤、身在何方,只要你願意,就可以掌握它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第一名
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 創意類 第一名
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 大眾心理學類 第一名
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 全分類 第四名 蟬聯十六週
|天神級音樂製作人,公開自己窮極一生累積的心法|
我的初衷,是要寫一本如何創造偉大藝術的書。
然而它揭露了自己,
變成了一本關於如何「活著」的書。
其中有些想法可能引起共鳴,
也有一些可能不會。
有些可能喚醒你內心原本已遭遺忘的
某種認識。
有益的,加以利用。
至於其他,就放手。
如果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創作的「材料」,我們可以怎麼妥善地運用它們?
在橫跨四十年的音樂製作生涯裡,里克・魯賓不但是葛萊美獎的常勝軍,也是許多知名音樂人心中一等一的大師(guru)。然而,他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推崇,並不單單因為他能製作風格千變萬化的專輯,而是他有辦法引領與之合作的音樂人,突破自己的界限,感受創作的「本質」。
透過觀察過各種創作者的工作方式與困境,以及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之後,里克・魯賓歸納出一種找回原始、純真創作狀態的「修行」──他以輕巧、睿智的筆觸,談論一個人的聽覺、耐性、感知、潛意識、觀察力⋯⋯是如何與一個人的創造力息息相關,而那樣的創造力,又會如何形塑一個人的人生。
《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是一本關乎創造力的書,卻也不止於此;里克・魯賓是在利用「創造力」這把鑰匙,開啟生命的可能性。
目錄
七十八種思考的領域
每個人都是創造者
調整頻率
創造力的來源
感知
容器與濾器
看不見的世界
尋找線索
修行
沉浸(偉大的作品)
以大自然為師
一切都不是靜止的
內觀
回憶與潛意識
它一直存在
環境
自我懷疑
給它一個名字
分心
共同創作
意圖
規則
反面是真實
傾聽
耐性
初學者的心態
靈感
習慣
種子
實驗
嘗試一切
加工
動力
觀點
突破千篇一律
完工
豐富的心態
實驗者與完工者
暫時的規則
偉大
成功
若即若離(可能性)
狂喜
參照點
不是競爭
本質
不真實的記錄
關掉(暗中破壞的聲音)
感知自我
就在我們眼前
一句來自時空之外的低語
做好準備,迎接驚喜
遠大的期望
開放
閃電周圍
24/7(身在其中)
自發(特殊時刻)
如何選擇
色調與度數
暗示(目的)
自由
著魔的人
對你有效的事物(相信)
適應
翻譯
白紙一張
情境
能量(在作品中)
結束以重新開始(重生)
玩耍
把藝術當作習慣(僧伽)
自我的稜鏡
順其自然
合作
真誠的窘境
守門人
為什麼創作藝術?
和諧
我們給自己說的故事
序/導讀
【自序】
這本書所說的
沒有一件是既定的真理。
而是我對自己注意到的事物的思索──
與其說是事實,倒不如稱其為看法。
其中有些想法可能引起共鳴,
也有一些可能不會。
有些可能喚醒你內心原本已遭遺忘的
某種認識。
有益的,加以利用。
至於其他,就放手。
每一個這樣的時刻
都是一次邀請
開始更進一步探究:
更深入觀察,
焦距拉遠,或者推進。
打開所有可能
通往新的存在方式。
試閱
每個人都是創造者⊙
未曾從事各類常見藝術的人,可能對於自稱藝術家頗為遲疑。他們可能認為創造力是一種非比尋常的事物,或者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覺得這是對生具天賦的少數人的召喚。
幸好事實並非如此。
創造力不是罕見的能力,並不難獲取。創造力是身為人類的本質之一。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而且屬於我們所有人。
創造力並不僅限於藝術創作。我們每天都在創造。
創造是將從前不存在的事物,在現實中產生出來。可能是一段對話、針對某個問題的解答、給朋友的一張字條、某個房間的家具重新布置、一條避免堵車的回家新路線。
你製造的事物並不一定要被目睹、被記錄、被出售、用玻璃框裱起來當作藝術作品。透過日常的存在狀態,我們已是最深刻的創造者,創造我們對現實的體驗,建構我們所感知的世界。
無時無刻,我們沉浸在一片沒有分化的物質領域中,我們的感官從中收集片段的訊息。但我們所感知的外部宇宙並非是如此存在的。是我們藉由一連串電氣與化學反應,於內在產生了一種現實。我們創造了森林與海洋、熱與冷。我們閱讀文字,聽見聲音,並形成解釋。然後在一瞬間,我們產生了反應。這一切都在我們自己創造的世界裏。
無論我們是否在正式創作藝術,我們都是以藝術家的身份生活的。我們感知資料、過濾資料、收集資料,然後根據這一套訊息,為自己與他人擇取並創建一種體驗。無論我們這麼做是有意還是無意,只因為我們活著,這就已經是主動參與了持續的創造過程。
以藝術家的身份生活,就是一種存身於世上的方式。一種感知的方式。一種集中注意力的練習。使我們的敏銳更精煉,與更微妙的音符同頻。找出吸引我們的事物,以及排拒我們的事物。注意哪種音色的情緒產生了,以及它們會引領我們去向何方。
藉由一次又一次校準了頻率的選擇,你的整個生活就是一種自我表達的形式。你是一個創造性的生命,存在於一個創造性的宇宙中。一件獨特的藝術品。
調整頻率⊙
把宇宙想成永恆的、創造性的展現。
樹木開花。
細胞複製。
河流形成新的支流。
創造的能量使世界搏動,這個星球上的一切都由這種能量驅動。
這種展現裏的每一個現象,都在代表宇宙做著自己的工作,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並忠於自己的創造脈動。
就像樹木開花結果,人類創造藝術作品。金門大橋、白色專輯(White Album)、格爾尼卡、索菲亞大教堂、人面獅身像、太空梭、德國高速公路、《月光》(Clair de lune)、《尊重》(Respect)、羅馬競技場、十字起、iPad、費城牛肉起司三明治。
你看看周圍,有這麼多了不起的成果值得欣賞。每一項都是人類忠於自己的表現,就像一隻蜂鳥築巢是忠於自己,一棵桃樹結果是忠於自己,一片雨雲下雨是忠於自己。
每一個鳥巢、每一顆桃子、每一滴雨水、每一件偉大的作品,都是不一樣的。有些樹也許看起來比其他樹結出了更美的果實,有些人也許看起來比其他人造就了更偉大的作品。其味與美,取決於賞鑑者。
這片雲怎麼知道何時下雨?這棵樹怎麼知道春天何時到來?這只鳥怎麼知道該築新巢了?
宇宙運作猶如時鐘:
對每一件事物來說――
必有節候――
世間萬念,必有時刻
出生有時,死去有時
播種有時,收割有時
殺毀有時,治癒有時
歡笑有時,悲泣有時
建樹有時,推翻有時
起舞有時,哀悼有時
拋開石塊有時
收集石塊有時
這些節奏並不是由我們設定的。我們都在參與一項更大的創造行動,但它不是由我們指揮;我們是被指揮的。那位負責指揮的藝術家遵循宇宙的時間表,就像自然中的萬事萬物。
如果你有了一個令你感到激動的主意,卻沒有加以實現,那麼這個主意會透過其他創造者發聲,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並不是其他藝術家偷了你的主意,而是這個主意的時刻已經到來。
在這宏偉的展現裏,念頭與思想、主題與歌,以及其他的藝術作品,存在於宇宙的以太中,如期成熟,已經準備好在實體世界中找到自己的表達。
我們身為藝術家,該做的是將這些資料記錄、轉化、分享。宇宙發出訊息,我們都是這些訊息的譯者。最好的藝術家,通常都有最靈敏的天線,用以吸取在特定時刻產生共鳴的能量。許多偉大的藝術家起初長出靈敏的天線並非為了創作,而是為了保護自己。他們必須保護自己,因為他們對一切事物都感受更深;一切能造成的痛楚更甚。
⊙
藝術通常是在運動中產生的。包浩斯建築、抽象表現主義、法國新浪潮電影、「垮掉的一代」詩歌、龐克搖滾,都是最近歷史上的一些例子。這些運動像波浪湧現,有些藝術家能夠識別這種文化,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駕馭這股浪潮。其他人可能看見了這股浪潮,選擇逆流而行。
我們都是創造性思維的天線。有些訊號很強,有些微弱得多。如果你的天線沒有調整得靈敏,你就可能無法在一片噪音裏接收訊息,尤其因為這些訊號往往比我們以感官收集的內容更精微。這些訊號更像是能量,而非實體感覺,是以直覺感知而來,而非有意識地記錄而來。
大多數時候,我們以五感收集世上的訊息。至於以更高頻率傳送的訊息,則讓我們連結到富有能量的內容,這些內容是無法以物理方式捕捉的。它違背了邏輯,就像一個電子能夠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這種不可捉摸的能量極有價值,但是開放得足以掌握它的人卻很少。
那麼,我們該如何察覺一個我們聽不到又無法定義的訊號呢?答案就是不要刻意尋找。也不要試圖預測或者分析我們遇見它的方式。我們要創造一個開放的空間,允許它進入。這個空間沒有我們日常過於擁擠的心靈狀態,運作猶如真空,吸收宇宙提供的一切想法。
這種無拘無束並不如想像中那樣難以企及。我們都是從它開始的。在兒時,從接收想法到加以內化,我們遇到的干擾比日後少得多。我們欣然接受新的訊息,而非將我們相信的事物與其互相比較;我們活在當下,而非憂慮未來的後果;我們是天然生發的,而非傾向分析;我們好奇,而非厭倦。即使面對生活中最普通的經歷,也是讚歎。深刻的哀傷與強烈的興奮可能不時交替出現。沒有偽裝,也不賦予故事多餘的寓意。
能夠在一生中持續創造偉大作品的藝術家,往往能夠保持這些孩子般的特質。練習一種存在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讓你透過純真無玷的雙眼觀看世界,如此一來,你就能無拘無束,與宇宙的時間表相呼應。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