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沙灘上的馬克思,生活中的資本論

法文直譯馬克思思想著作,台灣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固定
版型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5 263
    350

內容簡介

法文直譯馬克思思想著作
台灣繁體中文版首度面世

 

19世紀的馬克思思想,
直到今日依然適用!?

 

馬克思主張黨國體制、中央集權?
馬克思發明了階級鬥爭?
馬克思的學說要與「馬列主義」劃上等號?
本書帶你破除偏見、還原馬克思的思想脈絡、重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精心籌劃一場馬克思與當代社會的對話!


從封建社會轉變到資本社會,馬克思發覺資本主義永無止盡的剝削,
欲帶領工人階級奪取國家政權,以創造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

 

後代傳承馬克思主義,卻與正宗思想背道而馳。
列寧與史達林紛紛用馬克思主義來鞏固政權,
托洛茨基為捍衛馬克思精神,反對史達林而遭刺殺。
 

難道這世上同時存在「好的馬克思」與「壞的馬克思」?
法國大學當代歷史講師杜康吉,帶你揭開馬克思思想的真實面容。

卡爾.考茨基:「革命只是特定條件下,一種特殊的演化形式。」

卡爾‧馬克思是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一生出版過大量理論著作,最著名並帶來廣大影響的兩部作品分別是: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其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是控制生產的統治階級、與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之間,不斷的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

他也預言跟先前存在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自身的滅亡,並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取代;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而終結,最終建立工人自由人聯合體所管理、形成無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

先了解世界的遊戲規則,生命才能找到出口。

法國大學歷史講師尚-紐曼‧杜康吉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馬克思一生的思想、馬克思主義的起源與演變至今。本書以破除世人對共產主義的偏見起頭,說明最初的馬克思主義如何對抗資本主義,並破解資本、勞動、剩餘價值與商品之間的詭異關係。馬克思逝世後,其理念擴展到全世界。看各國重要思想家與革命家,布魯姆、托洛斯基、葛蘭西、毛澤東等,如何傳承或背叛了最初的馬克思主義。

從馬列主義、到俄國的共產主義、到中國的毛主義,循序漸進,作者清楚地且不帶偏見地解釋馬克思主義如何逐漸形成今日的共產主義。在現今全球化、充滿歐盟等政治危機的時代,讀完馬克思與繼承者們,你會更了解我們世界的樣貌。翻開本書,幾個簡單的撇步,教你輕鬆讀傳說中最艱澀的《資本論》,你也能用另一種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共產主義。

作者

尚-紐曼.杜康吉(Jean-Numa DUCANGE, 1980~

法國魯昂-諾曼第大學(University of Rouen-Normandie)當代歷史講師,專攻歐洲十九到二十世紀的政治和社會歷史。現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出版社《當代馬克思》(PUF)雜誌的主任、《奧特里卡》(PURH)的聯合主編,致力於法語和德語的左派主義者的歷史,尤其是卡爾.馬克思的思想影響。曾出版《法國大革命與民主社會》、《馬克思與歷史的演變》、《法國大革命與世界歷史》。

譯者

譯者簡介
林承賢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及中英翻譯學程畢業,赴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社會學系交換。曾任雜誌編輯、記者、翻譯公司專案專員,現於法商公司從事人力資源工作。譯有《沙灘上的馬克思,生活中的資本論》、《沙灘上的薛丁格,生活中的量子力學》。個人網頁:http://profile.hsien.tw/

目錄

序言:一起重返馬克思
不帶偏見地閱讀馬克思

第一章:超越時代的思想家──革命家偉大的一生
相遇恩格斯於巴黎──新世界首都
意識形態與受薪階級──培養出革命鬥士!
傾盡一生:從《共產黨宣言》到《資本論》
從英國到德國── 政治鬥士馬克思
最後的戰役──晚年的馬克思

第二章:馬克思眼中的歷史:竟是滿滿的階級鬥爭?
自在階級與自為階級
馬克思:「我可沒有發明階級鬥爭!」
革命終將近了……難道這是寓言故事?
馬克思:社會衝突的思想家兼謀略家
那農民怎麼辦咧?

第三章:用來理解或對抗資本主義的《資本論》
教你輕鬆閱讀《資本論》
《資本論》神祕的資料來源?
無所不在的商品
資本、勞動力、剩餘價值
難道工人有選擇的自由嗎?
商品拜物教

第四章:勞動:究竟是壓迫還是解放?
被侵占的時間
被剝奪的工人
機械與工人:工作量不減反增?
勞動的終結在哪裡?

第五章:變了!將馬克思扭曲成馬克思主義?
最初的馬克思主義到底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的特點:演化與革命
從馬克思主義劇變到馬克思列寧主義
不得已?馬克思背叛了馬克思主義?
國際主義:從馬克思到馬克思主義

第六章:馬克思的繼承者們
從饒勒斯到布魯姆:馬克思支持共和體制嗎?
盧莎•盧森堡:解放派馬克思主義?
奧托•鮑爾提出的民族問題
列夫•托洛茨基的「不斷革命論」
安東尼奧•葛蘭西的「霸權」鬥爭
毛澤東與中國:農民革命?
馬克思主義者眼裡的馬克思:只是知識上的導師?

第七章:馬克思與其他人──證明馬克思的重要性
韋伯:韋伯版的馬克思主義有可能存在嗎?
雷蒙•阿宏:右派馬克思主義者?
皮耶•布迪厄:馬克思與「宰制」的概念
凱因斯與馬克思:亦敵亦友……最終和好?

結論:跨時代,與馬克思共創美好未來?
昨日與今日的資本主義
Update!更新馬克思
馬克思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序/導讀

序言

一起重返馬克思

大革命家在世時,壓迫階級便不斷迫害他,
更以最野蠻的憤怒、最粗暴的仇恨、
最瘋狂的造謠與誹謗來虐待他的學說。
大革命家死後,人們則試圖讓他成為無害的神像,
使他的名字充滿榮耀,以「安撫」並愚弄受壓迫的階級。


二○一八年五月五日,世界各地都舉辦了卡爾.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兩百歲冥誕的紀念活動。跟五十年前的一九六八年五月學運一樣,全世界興起一波波的抗議和大型罷工。對左派鬥士而言,這些紀念活動毫無疑問地,都在慶祝馬克思的思想,以及後人對其思想的政治實踐。在法國,雖然仍有些重要節目和出版品,但這次活動卻特別低調,規模也比以往小,而歐洲大部分的國家也有一樣的現象。難道是馬克思退流行了嗎?或者說,變得沒那麼叛逆了?這一切都和一九六八年的景象大相逕庭……

不過,有個例外值得一提:在德國,雖然馬克思和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DR,或稱「東德」,1949~1989,受蘇聯指揮的國家)緊密相關,但德國人─尤其是左派─仍視他為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在馬克思出生地特里爾市的慶祝儀式上,時任歐盟執委會主席尚—克勞德.榮克(Jean-Claude Juncker, 1954~)發表了一段令人驚訝的演說。榮克的政治立場不大可能贊同馬克思主義,但他仍向馬克思表達敬意:

「馬克思對世界的詮釋、對人們的建議,以及為我們留下的遺產,都為改變世界產生了巨大的貢獻。不論族裔背景和信奉的宗教,他的思想啟發了許多人。雖說後來有些追隨者,將馬克思打造的價值觀用於攻擊異己,但我們不該認為馬克思應為這些不幸負責(……)馬克思的思想看向未來,創造了全新的憧憬。今天,他卻象徵了一些並非由他負責、或由他造成的事物,只因為他的作品遭到後人扭曲,用於相反的用途……有些人聲稱自己是馬克思思想的信奉者,進而犯下暴行,馬克思並不為此負責(……)我確信,不需要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也可以打擊不公義:堅定的基督教民主主義者也可以,就和我一樣。所有的民主主義者都可以打擊不公義,而且必須打擊不公義。」

馬克思變得與其他思想家無異嗎?不同的年代裡,有許多人因應當時的社經局勢而提出「重返馬克思」的想法。榮克的確不害怕《資本論》(DasKapital, 1867)的顛覆性視角。不過,這次慶祝活動有一些矛盾之處:在這樣的紀念儀式中,馬克思在德國成為受人敬重的思想家,但他生前卻被德國流放到國外。然而,這並非什麼新鮮事。二十世紀,馬克思的名字常與俄羅斯革命領導者佛拉迪米爾.伊里奇.列寧(Vladimir Ilyich Lenin, 1870~1924)並列。列寧在一九一七年的名著《國家與革命》(The State andRevolution, 1917)一開頭便提及,革命家在死後可以變得多有名─有時還十分諷刺:

「今天馬克思主義所面臨的情況,歷史上許多革命思想家、為解放而鬥爭的受壓迫階級領導者也都面臨過。大革命家在世時,壓迫階級便不斷迫害他,更以最野蠻的憤怒、最粗暴的仇恨、最瘋狂的造謠與誹謗來虐待他的學說。大革命家死後,人們則試圖讓他成為無害的神像,使他的名字充滿榮耀,以「安撫」並愚弄受壓迫的階級。一旦這麼做,革命思想的內容便被淘空,革命的鋒利刀刃也被磨鈍。(……)人們抹煞且扭曲該思想的革命面向,也就是該思想的革命靈魂,然後只留下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部分,放在第一順位頌揚。」

難道這世界上同時存在「好的馬克思」與「壞的馬克思」?無論如何,榮克並非二○一八年唯一頌揚馬克思的人。該次的演講場合,是為中國政府捐贈的巨型雕像揭幕。部分人士將中國的贈禮視作挑釁。雖說,中國市場改革開放已屆四十年,該國仍宣稱他們依循馬克思主義。此外,近來鼓勵大眾閱讀《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的政治明星名單中,法國現任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 1977~,2017年起擔任法國總統)赫然在列。二○一七年五月,他在《ELLE》雜誌的專訪中提到:「我給年輕人的建議:去讀卡爾.馬克思!」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分析,顯然獲得不分黨派的敬重。

顯而易見,要閱讀、理解馬克思的方式有千千萬萬種。不過,每種方式都力圖達成同一件事:更完善地認識馬克思──這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若要好好閱讀馬克思,除了像閱讀宗教經典字斟句酌,還要理解他對後世的多重影響、他的作品與行動所在的時代背景,如此才能形塑自己的看法。馬克思是經濟分析的天才,也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本書回顧馬克思著作中的幾項重點,試圖呈現彼此各異的面向。當然,我們也會納入許多重要的馬克思主義徒子徒孫,說明許多人至今仍嘗試評論馬克思的著作,即便部分評論家的目的,是要削弱其中的顛覆性思想。
 

不帶偏見地閱讀馬克思

在閱讀馬克思之前,我們首先要破除一些廣為散布的偏見。這類偏見很多,最常見的或許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就是要顛覆國家、甚至是力圖實踐「極權國家」的中央集權論,而約瑟夫.史達林(Joseph Stalin, 1878~1953)主政下的俄羅斯,就是最明顯的例子!讓我們看看馬克思在一八五二年撰寫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Derachtzehnte Brumaire des Louis Bonaparte, 1852),該書是他討論政治的經典大作。針對拿破崙三世的奪權過程,馬克思寫道:

「這個行政權有龐大的官僚和軍事組織,有複雜而精巧的國家機器,有五十萬名公務員和五十萬名士兵組成的兩支大軍,彷彿寄生蟲恐怖地包覆住法國社會,並塞住所有毛孔。這隻寄生蟲緣起於絕對君主制的年代、封建體制崩毀之際,而牠又進一步加速封建體制的覆滅。」

我們還可以舉出更多引言,來說明馬克思對當時官僚體制的強力批判。對於沙皇俄國般的普魯士國家機器,以及普魯士統治下的威權國家,馬克思長期以來,把這些體制視為當年最糟糕的政治制度之一。甚至和前述法蘭西第二帝國的例子一樣,將這些體制描述為「寄生蟲」。

後來,馬克思更進一步提出他對國家的角色、國家在歷史上的功能等看法。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從根本上反對國家存在,但由於他對政治行使的條件有清楚的認知,因此往往將奪取國家視為優先的基本任務。他繼而創辦史上首幾個工人政黨,作為奪取國家和改變世界的工具。

以上有關國家角色的例子,清楚說明了我們多需要重新仔細檢視馬克思的作品,才能避免扭曲原意。從「階級鬥爭」到「剩餘價值」等概念,還有後世思想家(不只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或左派思想家)對這些概念的詮釋,本書將說明馬克思主義的大發現。這門思想啟發了全世界數百萬人,至今仍能為我們解答一些當代的難題。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053277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8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