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迎風之歌:烈嶼風情畫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280
    40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終年不歇的風,
就像四周的大海與浪花,
長久以來伴著烈嶼上的每個人,
吹拂他們的歲月,與他們一起生活。
於是一首迎風之歌裡述說著不同的故事


這不只是一本描寫烈嶼風情的遊記,更是一本述說烈嶼人文情懷的故事書。

你知道烈嶼在哪裡嗎?你瞭解烈嶼的過往歷史嗎?烈嶼有哪些人文風情、美景與地方特色?讀完本書你便能瞭解這座神祕孤島的所有一切。

烈嶼,是金門唯一的離島鄉鎮,與本島往來僅藉由渡輪接駁。

雖然與金門關係緊密,宛如風雨同舟,但一水之隔使其另具某種孤絕特質,在生活樣貌與自然景觀上,都保存了更多的原始風情。

《迎風之歌──烈嶼風情畫》乙書從烈嶼的這份獨特風情開始,架構在實地見證的所見所聞,以文字、影像以及音樂形式呈現。時間軸起於目前時空,連結過往,展望未來,包含了整個金門。

作者用文字娓娓敘說烈嶼的風情故事,句句動人心弦,讓許多在地的烈嶼人及每位造訪此處的遊人也油然而生多了一份感動,她說:

「許多人對於這個時代經常感到失望,但回顧歷史,當大地冷冽,人們勸慰自己已來到嚴冬的極點;在黑夜的深處,即開始倒數黎明的降臨。信任一份希望,可以帶來新的力量。我在烈嶼遇見希望的種子,美麗的自然生態、豐厚的人文,以及淳樸的民風。」

「外面的世界或許太大,我們走不到天涯,幸而烈嶼,位在很近的海角一隅。海角或許也太遠,我試著,將那個美好的真實世界放進了本書裡。」

~且讓我們一起啟程與作者來趟深度的烈嶼風情之旅吧!~

作者

張麗霜(糖霜) / Lisa Chang

喜歡當一個旅人,目前行跡遍及六大洲,五十幾個國家,一千六百多天。

熱愛文字、攝影與音樂,勤快的用筆與圖像追尋小人物小地方的大故事。稱寫作是一種「用筆清唱 以圖高歌」的過程。

中文系畢,曾任國中國文教師,之後二十餘年於大學校園任職,最為喜愛的工作是藝術行政及企劃,現為自由創作者。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在此之前沒有屬於自己名字的書,常藉口說是要等到走不動、靜下心來的那時候。

直至2017年8月,因愛上戰地金門的舊事與今貌,以及那些從軍旅故事走過來的人們,所以暫時停下腳步,從烈嶼開始,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書。

目錄

壹序幕
神遊烈嶼
敘述一個戰地小島的蛻變
烈嶼風情畫序文
文學正在傾聽
重返海角一隅
 
貳啟程
金門濃霧
背包上肩 出發
小別重返
 
參風的烈嶼
聽啊 那風裡的聲音
看風聽雨
九降風之夜

肆烈嶼母親與他的孩子們
烈嶼母親 之一
烈嶼母親 之二
大海的孩子 ──戰地母親的絮語
烈嶼之子
 
伍風雞之鄉
風雞的故鄉
風雞捏陶群像前傳
風雞捏陶群像
 
陸戰地舊事
您好 阿兵哥
最可靠的陌生人
老照片的軍中故事
 
柒人文
東林有喜
東林有喜 喜宴上菜
東林有喜 訪親家
國粹日
賣魚尾記
一個被愛著的地方
小島上的米其林
小金人你要去哪裡?
尋鄉千百度
也將成為歷史的今日
烈嶼小夜曲
烈嶼風情畫
 
捌環島之旅
八青路
沙溪堡
紅土溝的野餐
電瓶車之戀
 
玖芋頭季
芋頭季的召喚
為你加油
阿嬤 我在烈嶼芋頭季啦
蕾絲哦的鄉愁
 
拾金門
雨天的思念
起步走!向前看齊?
鱟的邂逅
風獅爺
博弈之弈
 
拾壹何日君再來
媽咪喜歡拍小人物
我的烈嶼拼圖
在島嶼之間旅行
他日君再來
 
拾貳迎風之歌
珍重再見
插曲
官方版
餘韻
迎風之歌 曲譜

序/導讀

推薦序一

2016 年9 月19 日, 我的臉書社群中出現一段來自烈嶼的文字,麗霜暫別家人,獨自一人走訪烈嶼。從那天起,我每天閱讀麗霜的貼文,關心她的安好,更被她的文字所感動。

本書作者張麗霜是我在政大校長服務期間的好夥伴。政大沒有藝術相關科系,但所舉辦的藝文活動均有一定程度的水準深受肯定,這必須歸功於包括麗霜在內的藝文中心夥伴們。麗霜曾經策劃過李泰祥、吳念真、林懷民等多位知名藝術家駐校活動,以及《臺語歌謠一百年》等大型活動,都得到全校師生們的熱烈好評。

2013 年,麗霜在代理藝文中心藝術總監期間,策劃《環境藝術行動》,邀請國際知名的「建築繁殖場」團隊來校現場創作,逾時一年。這場跨單位合作的大型校園環境作品,在她的辛苦協調中順利完成,並獲得第12 屆臺北市都市景觀大獎首獎。麗霜在創作與執行公務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對藝文以及大自然元素的熱情。

麗霜曾在校內的詩文創作中多次獲獎,文字洗鍊、筆鋒充滿感情。透過她的書寫,烈嶼那個神秘的孤島、被遺忘的年代,似乎重新鮮明地呈現在眼前。我們在文字照片中分享她的旅途趣聞,更對這個陌生又遙遠的島民文化,忽然之間,感到熟悉又親切。而島上一年四季不停歇的風,似乎也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做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常鼓勵同學們要勇敢的走出校園、融入真實的世界,去探尋文化的底蘊。如果能夠透過語文影像,將那份深層的感受記錄下來,不僅是個人生命的最佳註解,更是人類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石。

麗霜離開公職後專注於旅遊與文學創作,本書透過作者親身的生活融入,忠實描繪烈嶼島上的人物文史,幫助更多人認識這個島嶼。而她特別為烈嶼創作的《迎風之歌》,有機會成為烈嶼的代名詞,千古傳唱。期待她能繼續帶著筆桿和相機,將旅途上的萬千世界,逐一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讓大家享受神遊的喜悅,更豐富自我對文化的想像與再創作的生命力。


教育部前部長、政治大學前校長  吳思華


推薦序二

1980 年4 月初,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四百多名預備軍官,登上了揚字號軍艦,從高雄壽山啟航,橫越臺灣海峽,駛往金門料羅灣,那是我戰地體驗的開始。

那兩日海象平靜,和預料中先民橫渡波濤洶湧的黑水溝大不相同。船抵料羅灣,預官們在沙灘上列隊集合,金東、金西、南雄等各個重裝師的人事官,來到沙灘上將各師的預官陸續接走,剩下七零八落的三、四十個人,重新集合上車前往水頭碼頭,我也在其中。    再次登船,這次是跨越金烈水道,前往小金門,也就是烈嶼。

隨著軍隊移防,在烈嶼駐守時間並不長。緊湊的兩個月生活,就是我有限的烈嶼記憶的來源。經由行軍、演習、營測驗,和平日揹值星帶集合部隊到鎮上看電影,很浮面且碎片化地認識了這個海上孤島;當然,還有我喜歡的傍晚登高,在部隊晚飯前爬上龍蟠山頂,在夕陽餘暉中,看著掩映在海面霧靄中的點點漁帆,即使同袍告訴我,每艘船上都有著機槍和發報機,我還是由衷讚嘆這一幅貌似國畫的漁舟唱晚,心裡漫吟著:「過盡千帆皆不是……」。

這就是我小金門戰地生活的日常,但沒有想到的是,經過了36 年,我竟然能重新認識烈嶼,這一次,是經由麗霜的文字和相機。

麗霜原任職於政大藝文中心,深具名望的文學家和藝術家陸續受邀到政大駐校,都緣於她積極專業、親力親為的操持。麗霜離開公職之後更沒閒著,全心投入寫作的志業。去年加入烈嶼駐島藝術家行列,用文字和圖像,重新詮釋了這個走過半世紀滄桑的海上一隅。

我們當年活過的戰地早已不再硝煙密佈,而是雲淡風輕。捧讀麗霜的《烈嶼風情畫》,看到阿兵哥的陳年記憶,也成了書中的一部分,但在書裡更多的,是風、是海、是老人、是小孩。這些風貌讓年輕一代用眼用筆重新編織,是自然生態和人文情懷的交織互融。而他們所欣賞和捕捉的片段,已經沒有了硝煙的熏灼和戰火的凌遲,所呈現的單純只是自然的美麗和歷史的痕跡。

很高興看到麗霜的駐島創作正式出版,更高興的是看到年輕一代,能藉著文字和圖像搭起橋樑,讓不同年紀背景和體驗的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重新認識這個堅毅可愛的小島。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長、臺大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孫維新


推薦序三

一般人慣稱戰地金門,這說法大致是從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退守算起。歷經四十幾年的戰地政務軍事管制時期及國共對峙,本島與諸小島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與人物,隨著時代遷移,兩岸局勢漸趨緩和,隨著駐軍大量的裁撤,金門的戰地色彩逐漸褪去,舉目所見的軍事設施或封存、或拆除、或活化,地景地貌改
觀,人文及生活也邁入了嶄新的一頁。

烈嶼位處海角一隅,據史冊記載,最早在唐朝時期即有牧馬寨的設置,移民者務農、漁撈、航運,因地隨勢而定居。自十三世紀始,便有宋帝昺南逃此地脫困之說,及至明海寇作亂、鄭成功北伐,有清、民國設置防務,此地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爭遺跡更是所在多有;而在烽火下的烈嶼人民自秉堅韌之本性勤奮度日,累積、發展出豐厚的文化底蘊。

作家張麗霜小姐應本縣文化局之邀駐島創作,實際走訪、融入庶民生活,從戰地時空切入,兼顧了歷史、生態和藝術等多面向視野,以其獨特帶著溫度的文學筆觸,勾勒出烈嶼今日的人文景觀。書中提及尚存的「聯通社」睦鄰機制,背景可遠溯至明朝;燈火通明的現代化九宮碼頭,則是昔日人跡罕至的后灣仔,船夫必須翻越山脊才能回到山後的家;鹽堤、水閘等遺跡依舊可尋;寺廟、宗祠及民宅,各具功能及美學;上林林氏因功得享「烈島鐘英」榮耀,湖下擁有「東漁坊、西鳥籠、南蜘蛛、北美女梳妝」意喻漁場豐富、群鳥聚林、漁網如織、女孩如天仙之說。而這些點滴的先民遺跡與生活美學鐫刻在烈嶼的歷史長河裡,匯集成了今日的文化樣貌,成就了一道道美麗又觸動人心的意趣與風景。隨書發行的《迎風之歌》音樂影片,概括了金門發展的諸多願景,呈現了烈嶼小島的美麗內涵,希望讓在地者以家鄉自豪,遊子鄉愁得以落葉歸根,更讓旅人一償去此再無他處的宿願。

感謝張麗霜作家為我們寫下如此撼動人心的烈嶼篇章,更感謝鄉親們一如初始的真誠情懷與生命活力,讓金門不僅到處是美景,更有著信手拈來、豐沛動人的人間故事。是為薦序。。


福建省金門縣長  陳福海


推薦序四

自從徐志摩寫成《再別康橋》, 夕照下的劍橋Cambridge,逐漸成為多數人印象裡的基調,詩句譜上樂曲,化身音樂傳揚。在這首詩誕生的八十週年,鐫刻著首行與末行著名詩句的大理石詩碑在劍橋的校園矗立起來,詩碑上沒有譯文,彷彿文字本身已經形成一種圖騰。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充滿豐沛的對沙漠真摯深切的愛,以及他與荷西之間的愛情。廣大讀者在認識佔了地球三分之一陸地、其他近三十個著名的沙漠前,就跟著他的書先認識了撒哈拉的美與浪漫,而且在親自經歷前,或許以為全世界的沙漠樣貌都與三毛筆下的撒哈拉一樣。

「四周除了風聲之外就是沙,鎊鎊的在空氣中飛揚著。前面是一片廣大的泥沼,後面是迷宮山,我轉身去望太陽,它已經要落下去了。再轉身去看荷西,他也正在看太陽。夕陽黃昏本是美景。」

夏丏尊《白馬湖之冬》描述蕭瑟冬季裡的白馬湖,寫景抒情,充滿新奇,使得枯索無味的冬天變得趣味盎然,儼然成風中經典。爾後再讀冬風之作,總難免與《白馬湖之冬》相提並論。

「那裡的風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響,好像虎吼。風從門窗隙縫中來,分外尖削。把門縫窗隙厚厚地用紙糊了,椽縫中卻仍有透入。至於大風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嚴寒的幾天,泥地看去慘白如水門汀,山色凍得發紫而黯,湖波泛著深藍色。」

因為文學,可以傾聽,它聽懂大自然的輕聲、愛情的細語、一個地方的聲音、一個時代的聲音…然後放到文字裡存起來,當人們開啟這些文字,驟然發現,原來那裡面還有另外一個真實的世界,於是康橋、撒哈拉、白馬湖之冬可以無拘無束的跨越時空。

《烈嶼風情畫》這本書是以每日隨筆的散文形式,即時記錄並分享所見所聞,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寫情、寫景和記事。不同於一般遊記,它傾聽了更多的細節,所以展現了寬闊的收存視野,轉化成字裡行間溫厚細膩的人文情感。

其中《風的烈嶼》篇章,生動描述了在洶湧大海上、遼闊天空下,不停運轉的四季風。從這裡延伸出來的,是作者的另一篇創作《迎風之歌》。欣見烈嶼,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160890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8
    • 商品規格
    • 21*1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