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台灣這土地上的人、事、物,雖然不盡如人意,但還是有她可愛的地方。當我在國外時,總會想著她的好。當我看到外國文化比台灣良善時,也總是會思考著台灣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家文明和進步與否,往往在於教育上的價值觀。而台灣教育過度重視分數與學歷,嚴重扭曲了價值觀,也導致了許多我們不能接受的文化現象。
雖然這本書中檢討了很多台灣的問題,也舉國外的例子做對比,但並不表示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西方先進國家也是歷經了多年的經驗與改變,才換得了所謂的先進與文明。
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也想要把它們實現。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住的地方是個樂園,而台灣是我們棲身的地方。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
就讓我們回到小時候最原始的初衷,找回讓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希望。
找尋根源,打造良善、進步公民品格的生活教育美學
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
也想要把它們實現。
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
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
從無憂無慮的鄉下小孩,到因為遭受欺負而不想上學的國中生,到成為田園小學老師,再到澳洲留學的博士生,從這一切親身經歷當中,作者對於台灣的教育、社會與文化,有著極為深刻的感受。重視成績、不重身教、貪求近利、雙重標準、缺乏美感……,這些都是台灣當前社會亟須討論與思考的課題。希望透過這樣的討論,讓台灣的社會更加成熟,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幸福更加滿點。
【本書特色】
1. 從小處著手,構築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公民品格書。
2. 提升台灣向上力量的生活教育美學。
3. 從生活細節中找尋進步因子取代墮落根源,不含教條意味的勵志書。
雖然這本書中檢討了很多台灣的問題,也舉國外的例子做對比,但並不表示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西方先進國家也是歷經了多年的經驗與改變,才換得了所謂的先進與文明。
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也想要把它們實現。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住的地方是個樂園,而台灣是我們棲身的地方。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
就讓我們回到小時候最原始的初衷,找回讓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希望。
找尋根源,打造良善、進步公民品格的生活教育美學
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
也想要把它們實現。
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
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
從無憂無慮的鄉下小孩,到因為遭受欺負而不想上學的國中生,到成為田園小學老師,再到澳洲留學的博士生,從這一切親身經歷當中,作者對於台灣的教育、社會與文化,有著極為深刻的感受。重視成績、不重身教、貪求近利、雙重標準、缺乏美感……,這些都是台灣當前社會亟須討論與思考的課題。希望透過這樣的討論,讓台灣的社會更加成熟,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幸福更加滿點。
【本書特色】
1. 從小處著手,構築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公民品格書。
2. 提升台灣向上力量的生活教育美學。
3. 從生活細節中找尋進步因子取代墮落根源,不含教條意味的勵志書。
目錄
推薦序
留住天堂的答案,在……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賀陳旦
挑戰所有的可能 電影製作人、台灣加油隊隊長 楊蕙如
關心孩子,台灣會是個天堂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創會理事長 蕭慧英
為孩子尋找屬於他的天空 台北市社子國小校長 廖金春
讓台灣成為令人欽羨的國度 宜蘭縣岳明國小校長 黃建榮
等待台灣哪一天會是天堂 台北市家長協會 李正三
自序
Heaven Can Wait
我們的教育
1.走了一個高中生之後
2.我愛巧宛然
3.今天沒有功課
4.四季——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5.說抱歉的勇氣
6.學生的質疑
7.家長,您很重要!
8.被扭曲的教改
9.分數比誠實重要?
10.貧乏的美學教育
11.運動的精神
我們的社會
1.媽媽的話
2.名師逛百貨公司
3.投機與冒險
4.當大家都錯的時候
5.乾淨車廂的秘密
6.飆車族的社會現象
7.紅燈行 綠燈停
8.做生意的良心
9.發票社會學
10.棒球社會學
11.當單車成為一種流行時尚
12.柴犬小黃
13.對牛談情
我們的島嶼
1.動物是他們的朋友
2.到此一遊
3.人為的傷害
4.我們的建築
5.他比台灣人還愛台灣
6.台灣,有時候是個天堂!
7.背著塑膠瓶蓋的寄居蟹
8.常民文化信仰的哲學
9.下午的一齣戲
留住天堂的答案,在……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賀陳旦
挑戰所有的可能 電影製作人、台灣加油隊隊長 楊蕙如
關心孩子,台灣會是個天堂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創會理事長 蕭慧英
為孩子尋找屬於他的天空 台北市社子國小校長 廖金春
讓台灣成為令人欽羨的國度 宜蘭縣岳明國小校長 黃建榮
等待台灣哪一天會是天堂 台北市家長協會 李正三
自序
Heaven Can Wait
我們的教育
1.走了一個高中生之後
2.我愛巧宛然
3.今天沒有功課
4.四季——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5.說抱歉的勇氣
6.學生的質疑
7.家長,您很重要!
8.被扭曲的教改
9.分數比誠實重要?
10.貧乏的美學教育
11.運動的精神
我們的社會
1.媽媽的話
2.名師逛百貨公司
3.投機與冒險
4.當大家都錯的時候
5.乾淨車廂的秘密
6.飆車族的社會現象
7.紅燈行 綠燈停
8.做生意的良心
9.發票社會學
10.棒球社會學
11.當單車成為一種流行時尚
12.柴犬小黃
13.對牛談情
我們的島嶼
1.動物是他們的朋友
2.到此一遊
3.人為的傷害
4.我們的建築
5.他比台灣人還愛台灣
6.台灣,有時候是個天堂!
7.背著塑膠瓶蓋的寄居蟹
8.常民文化信仰的哲學
9.下午的一齣戲
序/導讀
Heaven Can Wait
一九七七年,身兼搖滾歌手與演員的Marvin Lee Aday,以多數人熟知的Meat Loaf為名,發行了專輯《Bat out of Hell》,其中有首歌叫作「Heaven Can Wait」;而〈Heaven Can Wait〉就是描寫小飛俠彼得潘的Never Land。Never Land是小孩夢想的世界,流行音樂天王Michael Jackson也為此夢想打造了一座Never Land。
Marvin Lee Aday曾經在一九七三年到紐約百老匯發展,並著手撰寫小飛俠彼得潘的現代版歌劇《Never Land》;雖然他的歌劇夢想《Never Land》和許多人心中的Never Land一樣並沒有實現,但《Never Land》的構思卻打造了專輯《Bat out of Hell》的內容。
許多人都在追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無論是陶淵明的世外桃源、電影《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所描述的香格里拉(Shangri-La),或是小飛俠的Never Land等等,都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而我也和多數人一樣,心中有自己的理想國度。但是,小時候的夢想,長大後也和多數人一樣破滅了。不過,有人說:「幻滅是成長的開始。」雖然我小時候的希望,往往都變成了失望;不過,幻滅的確讓我成長,我學習以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嘗試著讓失望再變成希望。而我對台灣,也是一樣。
台灣這土地上的人、事、物,雖然不盡如人意,但還是有她可愛的地方。當我在國外時,總會想著她的好。當我看到外國文化比台灣良善時,也總是會思考著台灣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家文明和進步與否,往往在於教育上的價值觀。而台灣教育過度重視分數與學歷,嚴重扭曲了價值觀,也導致了許多我們不能接受的文化現象。
雖然這本書中檢討了很多台灣的問題,也舉國外的例子做對比,但並不表示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西方先進國家也是歷經了多年的經驗與改變,才換得了所謂的先進與文明。
二○○九年高雄世界運動會圓滿落幕,這個世界級的運動會,讓各國看到成功與美好的台灣。所以,台灣還是有美好的事物值得驕傲。
在高雄世運奪得雙金的男女巧固球隊,其實就是台灣的驕傲之一。台灣之於巧固球的重要性,就等同巴西之於足球。二○○七年世界杯巧固球錦標賽本來要在巴西舉行,但因機票耗資過高,超出預算,所以台灣放棄參賽。不過,因為台灣不參加,西方巧固球列強如瑞士、英國、加拿大等國也都不去了,最後導致這個世界杯賽事取消。瑞士等國認為因台灣缺席而拿到冠軍杯根本沒意義,台灣缺席的比賽也不算真正的比賽。由此可以了解台灣是很值得驕傲的,但這點也看出西方國家參賽並不是為了拿到冠軍,而是為了與真正的對手在競技場上較量;而這才叫運動精神,這也是我們所缺乏的。
台灣雖好,但還要更好。
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也想要把它們實現。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住的地方是個樂園,而台灣是我們棲身的地方。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
Marvin Lee Aday在〈Heaven Can Wait〉這首歌中唱著:
Give me all of your dreams
And let me go along on your way
Give me all of your prayers to sing
It掇 all I really need to make me stay……
Just like a child again
所以,就讓我們回到小時候最原始的初衷,我們可以找回讓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希望。
留住天堂的答案,在……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賀陳旦
初識Mattel(許建榮的英文名)在民進黨中央黨部,當時就覺得這個卡通味的名字與笑起來孩子氣的書生模樣,和黨部的氣氛有點「人地不合」!可是當時也說不上來什麼地方奇怪,什麼地方不合!後來,他說要去澳洲讀書,那個滿臉好奇、好學的神情,也讓我印象深刻。
直到Mattel寫出這本《台灣有時是天堂》,看到他在平等國小成天和小孩玩成一氣,我才恍然大悟,他臉上的純真,混身的業餘味從何而來。
從孩子式的單純和執著,他不斷發問,不願被唬哢,要更看清楚台灣,要更把天堂留在台灣。
台灣從上古冰河期以來,就是陸海生命的避難天堂,其後經過貿易、戰爭,引進許多文化養分。多樣生命和繽紛人文的寶島,本來就可以成為現代桃花源。可惜不願安身立命的移民個性,領導人一直沒有在根本處用力,社會顯得漂浮膚淺,個人不掩投機爭勝。再好的天堂也經不起這樣揮霍折騰啊!呈現在Mattel童稚的眼中,就是一連串的「為什麼?」
優異的區位,使台灣習於交流。我們開放接納不同宗教和生活方式。我們快速移植別的國家的法令和作業制度。很多時候,我們消化不良:習其技法而未得其神髓。有的時候,我們有很好的融合:父母官的心態,加上仁心仁術的醫療價值觀,我們有了相當完備的全民健康保險;科技性的捷運系統,加上禮讓的生活習性,我們有了為人稱道的捷運文化。是的,有時候台灣是天堂!只是「有時候」?看在Mattel留學生眼中,「那不夠!」不斷要問:「為什麼台灣不能?」
Mattel 邊問邊答:作為一個老師,他以行動為下一代解惑,他用身教給下一代信心。他對「分數vs.自我」的看法,他對特殊兒童因人制宜的態度,已經在找答案,已經在協助我們的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尋求答案。
Mattel 邊答,也一邊繼續問。他從社會行為問到環境中公共資源的管理。他從輔導學生發問,而關心學生身處的社區,而參與政黨,協助一群理念相近的人。用現代民主的程序,問公共事務,問公共未來。
從童子的為什麼,走向公共的大哉問,每個人邊問邊答,相互詰難,相互分享,彼此鼓舞。這就是如何留住天堂的起步。台灣可以是天堂!
挑戰所有的可能
──電影製作人、台灣加油隊隊長 楊蕙如
我一直都是一個很奇怪的孩子,從小到大。
小時候我很自閉,見了人也不說話,害羞內向,整天看書。媽媽帶我去海邊,要我跟海演講,講著講著,講多了就變成太愛講話,要收也收不回來。
從小到大,一直有老師跟我說,楊蕙如你不應該在台灣唸書啊,台灣不適合你這樣頭腦異於常人的小孩子長大。他們不停地告訴我,我太聰明,也太奇特,在台灣的空間中我會被擠壓變形。然而,我還是這樣奇奇怪怪地長大了。
我相信,我只要依照自己的步調生活,管人家怎樣講,都可以很快樂的呢!某些程度上,我依然是那個本質裡只會躲在自己的世界裡,看一大堆書,整天自己想事情的人,否則從小到大,面對這麼多人的疑問或是閒言閒語,怎麼可能我大多數的時間裡都很快樂愉悅?
Mattel 邀我寫序的時候,我想說我可以寫啥啊?我不一定是現在台灣社會的價值觀可以百分之百容忍的人呢,我最主要的優點,大概就是不停地為了自己認為有意思的事情,去挑戰所有的可能,就算跟全世界為敵也不害怕的大神經吧!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判斷,價值的取捨、生活方式的追尋、成長背景所造成的影響,都會在每個動作或是決定的時候產生作用。而且很多時候,其實也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Mattel有他的觀點,他所認知的台灣人和外國人,也是從他的眼睛裡所描繪的形象。
只是他曾經是一個學生,曾經是一個老師,現在又是一個學生,以後又可能會再次變成老師。就我跟他認識和接觸的過程來說,他應該是一個有趣的老師,也許是那種會影響學生一輩子的老師。如果有機會遇見這樣的老師,在他的課堂上成長,也許是種有趣快樂的經驗。但是,如果沒有機會遇見這樣的老師,如果已經長大了,如果在過去當學生的時候有很多的埋怨、傷心,如果現在有了小孩或是以後想要有小孩,想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給他們多一點空間和思考。那,你可以看看這本書。
人本來就沒有什麼好還是壞,我國中班上躲在後排吸安非他命的同學,後來出國唸法律,變成個彬彬有禮的好青年。可是對那時候的我來說,國中的那個他,為了班上同學可以拼命去打架,那已經夠偉大了。如果飆車族有個車場讓他們盡情狂奔,為什麼台灣不能出很多個舒馬克或是洗拿?為什麼在不同的國家,時常標價錯誤卻不改進的商家會被要求退貨,在台灣卻可以耍賴自認為理所當然,依照正常消費傾向買進便宜貨的顧客,還會被其他人罵貪小便宜?可以思考的事情太多,也許沒有真正的對錯,只有立場的不同。只是,靜下心來思考,也許會給我們一些什麼新的領悟。
我有一個朋友,他叫作許建榮。他也是一個奇怪的孩子,從小到大。而且他還在人家叫他不要當老師的時候去當老師,在人家覺得他當老師很好的時候辭去了老師的工作去唸博士班。他寫的這本書,也可以算是故事,也可以當作教室,你想來看看嗎?
關心孩子,台灣會是個天堂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創會理事長 蕭慧英
前一陣子讀完兩本有關芬蘭教育的書,對芬蘭教育以人為本,以自然為師,感到心動又羨慕。最近許建榮老師邀我為新書寫序,不自覺地一夜將它讀完,心中澎湃不已。
台灣不是不能,是難也。
許老師在平等國小的教學,不就一樣是以孩子為學習主體,以山野為教室的教育嗎?芬蘭那些美好的教育故事,許老師在陽明山上的教室不也同樣地發生?
台灣難,難在華人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千年魔咒,掐著父母與教師們,不知不覺地全力追求著那無比重要的「分數」。
「分數比誠實重要?」許老師問。身為「愛你一輩子守護團」執行長,在許多演講場合,最常問父母的是「分數比健康重要?」「分數比快樂重要?」父母的答案一致是「健康、快樂比分數重要」。我相信他們應也會回答許老師:「誠實比分數重要。」然而,回到現實面,卻甩不開對「分數」的迷思,父母忘了自己的初衷,老師們忘了自己的專業。
父母與老師們的行為,其實是回應台灣的教育制度。政府口中說是「德智體群美」的全人教育,但卻一直是掛羊頭賣狗肉、「智育為上」的菁英教育及升學機制。教育主管機關的「教育價值觀」,以我來看,從來就沒有真正去看每個孩子的生命價值與尊嚴。
許老師筆下的台灣,從教育寫到社會現象,讓我們看到台灣人「價值觀」的多種面貌,深刻的描述讓我們對這養孩子的地方,不禁擔憂了起來。但仔細去探究,這多重面貌的根源,來自台灣教育遊戲規則的第一條:「競爭法則」,像是豢養賽犬般,我們逐漸喪失了對生命的尊重與疼惜。
全國如火如荼發展的「愛你一輩子運動」,已有千萬父母自升學主義中覺醒,回到愛的原點去看教育,他們相信教育應該是「支持並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生命」。當越來越多父母們能走出來,要求一個尊重生命的教育環境時,我相信會有更多像許老師這樣的優秀老師被鼓勵,展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專業。當更多親師共同為這樣的願景而努力時,政府的政策難道還能不回應?
許老師說「台灣有時是個天堂」,我卻沒有這麼悲觀。看到他對這塊土地的愛,再轉身看看我身邊有無數像他一樣的夥伴,我知道我們都不孤單,只要我們不放棄,堅持下去,相信有一天「台灣會常常是個天堂」。
一九七七年,身兼搖滾歌手與演員的Marvin Lee Aday,以多數人熟知的Meat Loaf為名,發行了專輯《Bat out of Hell》,其中有首歌叫作「Heaven Can Wait」;而〈Heaven Can Wait〉就是描寫小飛俠彼得潘的Never Land。Never Land是小孩夢想的世界,流行音樂天王Michael Jackson也為此夢想打造了一座Never Land。
Marvin Lee Aday曾經在一九七三年到紐約百老匯發展,並著手撰寫小飛俠彼得潘的現代版歌劇《Never Land》;雖然他的歌劇夢想《Never Land》和許多人心中的Never Land一樣並沒有實現,但《Never Land》的構思卻打造了專輯《Bat out of Hell》的內容。
許多人都在追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無論是陶淵明的世外桃源、電影《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所描述的香格里拉(Shangri-La),或是小飛俠的Never Land等等,都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而我也和多數人一樣,心中有自己的理想國度。但是,小時候的夢想,長大後也和多數人一樣破滅了。不過,有人說:「幻滅是成長的開始。」雖然我小時候的希望,往往都變成了失望;不過,幻滅的確讓我成長,我學習以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嘗試著讓失望再變成希望。而我對台灣,也是一樣。
台灣這土地上的人、事、物,雖然不盡如人意,但還是有她可愛的地方。當我在國外時,總會想著她的好。當我看到外國文化比台灣良善時,也總是會思考著台灣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家文明和進步與否,往往在於教育上的價值觀。而台灣教育過度重視分數與學歷,嚴重扭曲了價值觀,也導致了許多我們不能接受的文化現象。
雖然這本書中檢討了很多台灣的問題,也舉國外的例子做對比,但並不表示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西方先進國家也是歷經了多年的經驗與改變,才換得了所謂的先進與文明。
二○○九年高雄世界運動會圓滿落幕,這個世界級的運動會,讓各國看到成功與美好的台灣。所以,台灣還是有美好的事物值得驕傲。
在高雄世運奪得雙金的男女巧固球隊,其實就是台灣的驕傲之一。台灣之於巧固球的重要性,就等同巴西之於足球。二○○七年世界杯巧固球錦標賽本來要在巴西舉行,但因機票耗資過高,超出預算,所以台灣放棄參賽。不過,因為台灣不參加,西方巧固球列強如瑞士、英國、加拿大等國也都不去了,最後導致這個世界杯賽事取消。瑞士等國認為因台灣缺席而拿到冠軍杯根本沒意義,台灣缺席的比賽也不算真正的比賽。由此可以了解台灣是很值得驕傲的,但這點也看出西方國家參賽並不是為了拿到冠軍,而是為了與真正的對手在競技場上較量;而這才叫運動精神,這也是我們所缺乏的。
台灣雖好,但還要更好。
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也想要把它們實現。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住的地方是個樂園,而台灣是我們棲身的地方。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
Marvin Lee Aday在〈Heaven Can Wait〉這首歌中唱著:
Give me all of your dreams
And let me go along on your way
Give me all of your prayers to sing
It掇 all I really need to make me stay……
Just like a child again
所以,就讓我們回到小時候最原始的初衷,我們可以找回讓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希望。
留住天堂的答案,在……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賀陳旦
初識Mattel(許建榮的英文名)在民進黨中央黨部,當時就覺得這個卡通味的名字與笑起來孩子氣的書生模樣,和黨部的氣氛有點「人地不合」!可是當時也說不上來什麼地方奇怪,什麼地方不合!後來,他說要去澳洲讀書,那個滿臉好奇、好學的神情,也讓我印象深刻。
直到Mattel寫出這本《台灣有時是天堂》,看到他在平等國小成天和小孩玩成一氣,我才恍然大悟,他臉上的純真,混身的業餘味從何而來。
從孩子式的單純和執著,他不斷發問,不願被唬哢,要更看清楚台灣,要更把天堂留在台灣。
台灣從上古冰河期以來,就是陸海生命的避難天堂,其後經過貿易、戰爭,引進許多文化養分。多樣生命和繽紛人文的寶島,本來就可以成為現代桃花源。可惜不願安身立命的移民個性,領導人一直沒有在根本處用力,社會顯得漂浮膚淺,個人不掩投機爭勝。再好的天堂也經不起這樣揮霍折騰啊!呈現在Mattel童稚的眼中,就是一連串的「為什麼?」
優異的區位,使台灣習於交流。我們開放接納不同宗教和生活方式。我們快速移植別的國家的法令和作業制度。很多時候,我們消化不良:習其技法而未得其神髓。有的時候,我們有很好的融合:父母官的心態,加上仁心仁術的醫療價值觀,我們有了相當完備的全民健康保險;科技性的捷運系統,加上禮讓的生活習性,我們有了為人稱道的捷運文化。是的,有時候台灣是天堂!只是「有時候」?看在Mattel留學生眼中,「那不夠!」不斷要問:「為什麼台灣不能?」
Mattel 邊問邊答:作為一個老師,他以行動為下一代解惑,他用身教給下一代信心。他對「分數vs.自我」的看法,他對特殊兒童因人制宜的態度,已經在找答案,已經在協助我們的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尋求答案。
Mattel 邊答,也一邊繼續問。他從社會行為問到環境中公共資源的管理。他從輔導學生發問,而關心學生身處的社區,而參與政黨,協助一群理念相近的人。用現代民主的程序,問公共事務,問公共未來。
從童子的為什麼,走向公共的大哉問,每個人邊問邊答,相互詰難,相互分享,彼此鼓舞。這就是如何留住天堂的起步。台灣可以是天堂!
挑戰所有的可能
──電影製作人、台灣加油隊隊長 楊蕙如
我一直都是一個很奇怪的孩子,從小到大。
小時候我很自閉,見了人也不說話,害羞內向,整天看書。媽媽帶我去海邊,要我跟海演講,講著講著,講多了就變成太愛講話,要收也收不回來。
從小到大,一直有老師跟我說,楊蕙如你不應該在台灣唸書啊,台灣不適合你這樣頭腦異於常人的小孩子長大。他們不停地告訴我,我太聰明,也太奇特,在台灣的空間中我會被擠壓變形。然而,我還是這樣奇奇怪怪地長大了。
我相信,我只要依照自己的步調生活,管人家怎樣講,都可以很快樂的呢!某些程度上,我依然是那個本質裡只會躲在自己的世界裡,看一大堆書,整天自己想事情的人,否則從小到大,面對這麼多人的疑問或是閒言閒語,怎麼可能我大多數的時間裡都很快樂愉悅?
Mattel 邀我寫序的時候,我想說我可以寫啥啊?我不一定是現在台灣社會的價值觀可以百分之百容忍的人呢,我最主要的優點,大概就是不停地為了自己認為有意思的事情,去挑戰所有的可能,就算跟全世界為敵也不害怕的大神經吧!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判斷,價值的取捨、生活方式的追尋、成長背景所造成的影響,都會在每個動作或是決定的時候產生作用。而且很多時候,其實也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Mattel有他的觀點,他所認知的台灣人和外國人,也是從他的眼睛裡所描繪的形象。
只是他曾經是一個學生,曾經是一個老師,現在又是一個學生,以後又可能會再次變成老師。就我跟他認識和接觸的過程來說,他應該是一個有趣的老師,也許是那種會影響學生一輩子的老師。如果有機會遇見這樣的老師,在他的課堂上成長,也許是種有趣快樂的經驗。但是,如果沒有機會遇見這樣的老師,如果已經長大了,如果在過去當學生的時候有很多的埋怨、傷心,如果現在有了小孩或是以後想要有小孩,想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給他們多一點空間和思考。那,你可以看看這本書。
人本來就沒有什麼好還是壞,我國中班上躲在後排吸安非他命的同學,後來出國唸法律,變成個彬彬有禮的好青年。可是對那時候的我來說,國中的那個他,為了班上同學可以拼命去打架,那已經夠偉大了。如果飆車族有個車場讓他們盡情狂奔,為什麼台灣不能出很多個舒馬克或是洗拿?為什麼在不同的國家,時常標價錯誤卻不改進的商家會被要求退貨,在台灣卻可以耍賴自認為理所當然,依照正常消費傾向買進便宜貨的顧客,還會被其他人罵貪小便宜?可以思考的事情太多,也許沒有真正的對錯,只有立場的不同。只是,靜下心來思考,也許會給我們一些什麼新的領悟。
我有一個朋友,他叫作許建榮。他也是一個奇怪的孩子,從小到大。而且他還在人家叫他不要當老師的時候去當老師,在人家覺得他當老師很好的時候辭去了老師的工作去唸博士班。他寫的這本書,也可以算是故事,也可以當作教室,你想來看看嗎?
關心孩子,台灣會是個天堂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創會理事長 蕭慧英
前一陣子讀完兩本有關芬蘭教育的書,對芬蘭教育以人為本,以自然為師,感到心動又羨慕。最近許建榮老師邀我為新書寫序,不自覺地一夜將它讀完,心中澎湃不已。
台灣不是不能,是難也。
許老師在平等國小的教學,不就一樣是以孩子為學習主體,以山野為教室的教育嗎?芬蘭那些美好的教育故事,許老師在陽明山上的教室不也同樣地發生?
台灣難,難在華人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千年魔咒,掐著父母與教師們,不知不覺地全力追求著那無比重要的「分數」。
「分數比誠實重要?」許老師問。身為「愛你一輩子守護團」執行長,在許多演講場合,最常問父母的是「分數比健康重要?」「分數比快樂重要?」父母的答案一致是「健康、快樂比分數重要」。我相信他們應也會回答許老師:「誠實比分數重要。」然而,回到現實面,卻甩不開對「分數」的迷思,父母忘了自己的初衷,老師們忘了自己的專業。
父母與老師們的行為,其實是回應台灣的教育制度。政府口中說是「德智體群美」的全人教育,但卻一直是掛羊頭賣狗肉、「智育為上」的菁英教育及升學機制。教育主管機關的「教育價值觀」,以我來看,從來就沒有真正去看每個孩子的生命價值與尊嚴。
許老師筆下的台灣,從教育寫到社會現象,讓我們看到台灣人「價值觀」的多種面貌,深刻的描述讓我們對這養孩子的地方,不禁擔憂了起來。但仔細去探究,這多重面貌的根源,來自台灣教育遊戲規則的第一條:「競爭法則」,像是豢養賽犬般,我們逐漸喪失了對生命的尊重與疼惜。
全國如火如荼發展的「愛你一輩子運動」,已有千萬父母自升學主義中覺醒,回到愛的原點去看教育,他們相信教育應該是「支持並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生命」。當越來越多父母們能走出來,要求一個尊重生命的教育環境時,我相信會有更多像許老師這樣的優秀老師被鼓勵,展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專業。當更多親師共同為這樣的願景而努力時,政府的政策難道還能不回應?
許老師說「台灣有時是個天堂」,我卻沒有這麼悲觀。看到他對這塊土地的愛,再轉身看看我身邊有無數像他一樣的夥伴,我知道我們都不孤單,只要我們不放棄,堅持下去,相信有一天「台灣會常常是個天堂」。
試閱
04 四季——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節錄)
小學的語文科(國語)課本,通常都是三篇課文或四篇課文作為一個單元,課文的編排方式常會配合季節的變化;例如放完寒假的二月底、三月初,課文大致是談春天的內容。這樣的課程安排,對小朋友來說,的確是將語文教學與自然環境結合的好方式。
不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往往難以「理解」,尤其課文描述的若是抽象的感覺時,教師更是難以解釋與教學。何況現在大部份的學生居住在都會區的水泥叢林裡,學生在無法理解或不曾接觸過大自然的變化之下,老師的教學非常難以實際讓小朋友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實際感覺。再者,即便是居住在鄉間的小朋友,在農業社會型態早已改變的當代,往往也無法有著與家中長輩小時候相類似的自然生活體驗。
因此,這類型的語文教學,是非常難以達到「情境教育」的理想的。
很幸運的,我任教的學校,因為在草山(陽明山)一帶,位於鵝尾山山前,自然景物的四季變化明顯,生物生態也豐富,而這些都是教學時非常好的教材。
冷酷的分數剝奪了孩子們的大自然
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周圍的生態與四季變化優勢,讓小朋友靜心去體驗大自然的感覺,我常發現他們似乎是見到了另一個新世界。然而,這些事物事實上就一直存在於小朋友身邊,是他們失去了對周遭環境的感覺。而他們這樣的遺失,卻是大人們的責任,也是老師們的責任。
分數是冷酷的,但大自然卻是有溫度的。可惜的是,大家都愛冷酷的分數,而不是有生命、就在各位身邊的大自然。因為冷酷的分數,漸漸的,小朋友就和我們一樣,失去了對四季與大自然的感覺。
或許有些人也和我一樣在想,假如,我們失去對大自然的感覺,失去了對四季變化的觀察力,我們應該就已經不屬於這個藍色星球了吧。
生命,在於生老病死。自然,在於四季變化。我們是屬於這藍色地球的一份子,所以我們必須要和其他生物一樣,感覺到這個世界的四季。
倘若我們不了解四季變化的意義,大人們在設計小學的語文課程時,也不會將季節變化的內容放到課文裡面。
四季就在孩子們的身邊
農曆春節過後的下學期剛開始的課程,語文課本中常會有數課是描寫春天的景象。
有次,為了配合語文教材所描述的春天課程,我在那次的期中評量中,出了一題二十分的小作文,試題是維瓦第的音樂—「四季」。我以維瓦第的小提琴四季協奏曲的「春」作為評量題目,在評量時播出該首音樂,請小朋友仔細聆聽該音樂是屬於四季中的哪個季節,並且描寫出所聽到的內容事物是什麼。
除了一個小朋友之外,其他小朋友都寫「春天」,而他們描述所聽到的內容十分精彩,例如:鳥愉悅地唱歌、花在盛開、樹木在成長、蝴蝶在飛舞、山上的雪水融化變成溪流、溫暖的太陽等等。
而唯一沒有寫春天的小朋友,他則是認為他所聽到的是「冬天」,他寫下他聽到是河流漸漸結凍的聲音、雪花紛紛的聲音、動物躲避冬天奔跑的聲音等等。評量的結果,這題所有的小朋友都是滿分;即使那位小朋友的答案是冬天,但是他也描寫了他所聽到的感覺。
或許有人會問,小朋友所寫的答案,一定有的寫多,有的寫少,也一定會有錯字,怎麼能夠給同樣的評量分數。其實,小孩子對語文的感知力和應用能力,是天生就有差異的,課文是要小朋友去體驗春天,而我則是希望小朋友把聽到的感覺轉化成文字。小朋友肯用心去感受音樂的內容,並轉化成文字,這就是語文教學的成功。至於錯字?查字典再更正就好,即便是老師,也有很多字是不會寫的。
這個考題有二十分,或許也有人會質疑大家都滿分,那如何辨別語文能力的差距。其實,即便要有語文差異的辨別力,那麼在其他八十分的內容中,就可以評量出來。就教育的哲學來說,我認為多給學生信心和機會,才是打造學生對自己的語文能力有正面思考的好方式。
05 說抱歉的勇氣(節錄)
老師,尤其是小學老師,對小朋友來說,講的話幾乎都是「聖旨」。根據以往的經驗,每當小朋友對家長講話時,最常講的就是「老師說……」。
因為小學老師的話,幾乎都是一言九鼎。
沒人喜歡被老師冤枉
但不知道各位朋友在求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中、小學時,是否都曾經歷過被老師「冤枉」而遭到責罰的經驗?
在小學,我似乎沒經歷過,而多半都是同學遇到這種狀況。不過在中學時,則是經常被老師「冤枉」。會被冤枉的狀況很多,但通常成績好的「好學生」,應該很少遇到這樣的情形。
我在小學時不僅成績優異,體育也好,同時又是手球、網球、桌球校隊成員,所以自然是老師心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被冤枉」這個詞很難和我連結上關係。
我的記憶很清楚,在當時,被冤枉的通常都是「紀錄不良」、成績也不好的學生,但在那種小孩子必須「有耳無喙」的教育環境下,加上缺乏「正義道德」感,即使明知同學被冤枉,我還是不敢開口為同學爭取正義。想起這段往事,我還真的對那些被冤枉的同學感到很過意不去,畢竟我常擔任班長,幫同學澄清一下,也不是難事。我有時也會想,有些同學後來走上了歧途,或多或少,可能是因為「不管做什麼都被冤枉或當成壞學生」的這種念頭從小就發酵的緣故。
到了國中,我被編入A段班,班上匯集了各小學成績好的學生,相較之下,自己的成績就不如以往那麼耀眼與突出。因為成績不夠突出,也對老師處理爭議的態度感到不滿,於是「被冤枉」就開始和我扯上關係。因為萬分厭惡這類的事,所以我開始裝病不想上學、開始討厭老師、開始討厭班上的「好學生」。
被人家冤枉的感覺真的很差,但是,老師如果知道自己冤枉了學生,會怎麼做?或許,父母可以先問自己,如果你們知道冤枉了小孩,會怎麼做?是否很難開口說抱歉。
有時候,老師常會錯怪學生
有一次,我班上有兩個孩子發生爭吵,A在上課時主動舉手向我告狀說B和她爭吵的事;我詢問B,B不願意講話,附近的同學則有人主動幫A講話。在表面的兩造意見下,我開始責備B,沒想到B開始哭了;當下我認為應該是B受了委屈,在好說歹說地耐心勸導下,B才願意講話。B講完後,全班才知道兩邊都彼此誤會,只是B自己認為沒錯,為何要解釋。
結果,這件事,錯的是老師,因為我在完全還沒釐清事情的狀況下,就責備學生。為此,我當時即刻在全班面前,向該名被我責備的學生道歉,並希望學生能接受我的歉意。
在小學任教的日子裡,其實我把很多小時候的經驗和不好的記憶帶到教學中,盡量避免自己過去遇到的事情重複發生在我的學生之間。我知道無法完全做到自己想避免的,也無法做得盡善盡美,但希望這種同理心,可以降低學生心靈上受到的傷害。
因此,當我知道自己錯了,一定得向學生道歉,也藉此機會教導小朋友這兩個我們很不容易說出口的字。
如果,老師錯了,卻不願意道歉,這絕對會讓小孩「記憶」一輩子。而大家必須注意的是,讓小孩記憶一輩子的事,通常不會是好事,而且將對小孩造成一定程度且永久的心理傷害。
長輩做錯事,通常很難從他們口中聽到對晚輩的道歉。但是,我常在想,道歉認錯真有這麼難嗎?古人不是一再強調「過則勿憚改」?
曾經和許多家長或長輩談過他們自己的經驗,他們也說,在和小孩有爭執的當下,還是會以我是爸媽或長輩的身分去壓制小孩,禁止他們回嘴。
不過,有很多家長會在平常就告訴小孩,若彼此有爭吵時,請尊重爸媽和不悅的心情;等彼此氣消後,再和爸媽心平氣和地談那件彼此爭議的事。
有些家長採用這種溝通模式,雖說不完美,但其實也應該是小孩可以接受的方式。
爭執之中,發現自己有錯,立刻向對方道歉,絕對可以化解掉很多不必要的傷害。然而,即便多數人都知道這樣的道理,但很多人還是選擇不認錯,尤其是長輩對晚輩、主管對下屬、大人對小孩、老師對學生。
但我的經驗告訴我,我們大人如果有錯,請不要吝於鼓起勇氣向小孩子道歉。
道歉,你會得到小孩的諒解,還會得到他們的信賴,更能將這種處事態度教給小朋友。說聲抱歉,其實不僅對小孩的發展有正面助益,也能讓台灣這個社會更加和諧、更加進步。
小學的語文科(國語)課本,通常都是三篇課文或四篇課文作為一個單元,課文的編排方式常會配合季節的變化;例如放完寒假的二月底、三月初,課文大致是談春天的內容。這樣的課程安排,對小朋友來說,的確是將語文教學與自然環境結合的好方式。
不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往往難以「理解」,尤其課文描述的若是抽象的感覺時,教師更是難以解釋與教學。何況現在大部份的學生居住在都會區的水泥叢林裡,學生在無法理解或不曾接觸過大自然的變化之下,老師的教學非常難以實際讓小朋友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實際感覺。再者,即便是居住在鄉間的小朋友,在農業社會型態早已改變的當代,往往也無法有著與家中長輩小時候相類似的自然生活體驗。
因此,這類型的語文教學,是非常難以達到「情境教育」的理想的。
很幸運的,我任教的學校,因為在草山(陽明山)一帶,位於鵝尾山山前,自然景物的四季變化明顯,生物生態也豐富,而這些都是教學時非常好的教材。
冷酷的分數剝奪了孩子們的大自然
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周圍的生態與四季變化優勢,讓小朋友靜心去體驗大自然的感覺,我常發現他們似乎是見到了另一個新世界。然而,這些事物事實上就一直存在於小朋友身邊,是他們失去了對周遭環境的感覺。而他們這樣的遺失,卻是大人們的責任,也是老師們的責任。
分數是冷酷的,但大自然卻是有溫度的。可惜的是,大家都愛冷酷的分數,而不是有生命、就在各位身邊的大自然。因為冷酷的分數,漸漸的,小朋友就和我們一樣,失去了對四季與大自然的感覺。
或許有些人也和我一樣在想,假如,我們失去對大自然的感覺,失去了對四季變化的觀察力,我們應該就已經不屬於這個藍色星球了吧。
生命,在於生老病死。自然,在於四季變化。我們是屬於這藍色地球的一份子,所以我們必須要和其他生物一樣,感覺到這個世界的四季。
倘若我們不了解四季變化的意義,大人們在設計小學的語文課程時,也不會將季節變化的內容放到課文裡面。
四季就在孩子們的身邊
農曆春節過後的下學期剛開始的課程,語文課本中常會有數課是描寫春天的景象。
有次,為了配合語文教材所描述的春天課程,我在那次的期中評量中,出了一題二十分的小作文,試題是維瓦第的音樂—「四季」。我以維瓦第的小提琴四季協奏曲的「春」作為評量題目,在評量時播出該首音樂,請小朋友仔細聆聽該音樂是屬於四季中的哪個季節,並且描寫出所聽到的內容事物是什麼。
除了一個小朋友之外,其他小朋友都寫「春天」,而他們描述所聽到的內容十分精彩,例如:鳥愉悅地唱歌、花在盛開、樹木在成長、蝴蝶在飛舞、山上的雪水融化變成溪流、溫暖的太陽等等。
而唯一沒有寫春天的小朋友,他則是認為他所聽到的是「冬天」,他寫下他聽到是河流漸漸結凍的聲音、雪花紛紛的聲音、動物躲避冬天奔跑的聲音等等。評量的結果,這題所有的小朋友都是滿分;即使那位小朋友的答案是冬天,但是他也描寫了他所聽到的感覺。
或許有人會問,小朋友所寫的答案,一定有的寫多,有的寫少,也一定會有錯字,怎麼能夠給同樣的評量分數。其實,小孩子對語文的感知力和應用能力,是天生就有差異的,課文是要小朋友去體驗春天,而我則是希望小朋友把聽到的感覺轉化成文字。小朋友肯用心去感受音樂的內容,並轉化成文字,這就是語文教學的成功。至於錯字?查字典再更正就好,即便是老師,也有很多字是不會寫的。
這個考題有二十分,或許也有人會質疑大家都滿分,那如何辨別語文能力的差距。其實,即便要有語文差異的辨別力,那麼在其他八十分的內容中,就可以評量出來。就教育的哲學來說,我認為多給學生信心和機會,才是打造學生對自己的語文能力有正面思考的好方式。
05 說抱歉的勇氣(節錄)
老師,尤其是小學老師,對小朋友來說,講的話幾乎都是「聖旨」。根據以往的經驗,每當小朋友對家長講話時,最常講的就是「老師說……」。
因為小學老師的話,幾乎都是一言九鼎。
沒人喜歡被老師冤枉
但不知道各位朋友在求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中、小學時,是否都曾經歷過被老師「冤枉」而遭到責罰的經驗?
在小學,我似乎沒經歷過,而多半都是同學遇到這種狀況。不過在中學時,則是經常被老師「冤枉」。會被冤枉的狀況很多,但通常成績好的「好學生」,應該很少遇到這樣的情形。
我在小學時不僅成績優異,體育也好,同時又是手球、網球、桌球校隊成員,所以自然是老師心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被冤枉」這個詞很難和我連結上關係。
我的記憶很清楚,在當時,被冤枉的通常都是「紀錄不良」、成績也不好的學生,但在那種小孩子必須「有耳無喙」的教育環境下,加上缺乏「正義道德」感,即使明知同學被冤枉,我還是不敢開口為同學爭取正義。想起這段往事,我還真的對那些被冤枉的同學感到很過意不去,畢竟我常擔任班長,幫同學澄清一下,也不是難事。我有時也會想,有些同學後來走上了歧途,或多或少,可能是因為「不管做什麼都被冤枉或當成壞學生」的這種念頭從小就發酵的緣故。
到了國中,我被編入A段班,班上匯集了各小學成績好的學生,相較之下,自己的成績就不如以往那麼耀眼與突出。因為成績不夠突出,也對老師處理爭議的態度感到不滿,於是「被冤枉」就開始和我扯上關係。因為萬分厭惡這類的事,所以我開始裝病不想上學、開始討厭老師、開始討厭班上的「好學生」。
被人家冤枉的感覺真的很差,但是,老師如果知道自己冤枉了學生,會怎麼做?或許,父母可以先問自己,如果你們知道冤枉了小孩,會怎麼做?是否很難開口說抱歉。
有時候,老師常會錯怪學生
有一次,我班上有兩個孩子發生爭吵,A在上課時主動舉手向我告狀說B和她爭吵的事;我詢問B,B不願意講話,附近的同學則有人主動幫A講話。在表面的兩造意見下,我開始責備B,沒想到B開始哭了;當下我認為應該是B受了委屈,在好說歹說地耐心勸導下,B才願意講話。B講完後,全班才知道兩邊都彼此誤會,只是B自己認為沒錯,為何要解釋。
結果,這件事,錯的是老師,因為我在完全還沒釐清事情的狀況下,就責備學生。為此,我當時即刻在全班面前,向該名被我責備的學生道歉,並希望學生能接受我的歉意。
在小學任教的日子裡,其實我把很多小時候的經驗和不好的記憶帶到教學中,盡量避免自己過去遇到的事情重複發生在我的學生之間。我知道無法完全做到自己想避免的,也無法做得盡善盡美,但希望這種同理心,可以降低學生心靈上受到的傷害。
因此,當我知道自己錯了,一定得向學生道歉,也藉此機會教導小朋友這兩個我們很不容易說出口的字。
如果,老師錯了,卻不願意道歉,這絕對會讓小孩「記憶」一輩子。而大家必須注意的是,讓小孩記憶一輩子的事,通常不會是好事,而且將對小孩造成一定程度且永久的心理傷害。
長輩做錯事,通常很難從他們口中聽到對晚輩的道歉。但是,我常在想,道歉認錯真有這麼難嗎?古人不是一再強調「過則勿憚改」?
曾經和許多家長或長輩談過他們自己的經驗,他們也說,在和小孩有爭執的當下,還是會以我是爸媽或長輩的身分去壓制小孩,禁止他們回嘴。
不過,有很多家長會在平常就告訴小孩,若彼此有爭吵時,請尊重爸媽和不悅的心情;等彼此氣消後,再和爸媽心平氣和地談那件彼此爭議的事。
有些家長採用這種溝通模式,雖說不完美,但其實也應該是小孩可以接受的方式。
爭執之中,發現自己有錯,立刻向對方道歉,絕對可以化解掉很多不必要的傷害。然而,即便多數人都知道這樣的道理,但很多人還是選擇不認錯,尤其是長輩對晚輩、主管對下屬、大人對小孩、老師對學生。
但我的經驗告訴我,我們大人如果有錯,請不要吝於鼓起勇氣向小孩子道歉。
道歉,你會得到小孩的諒解,還會得到他們的信賴,更能將這種處事態度教給小朋友。說聲抱歉,其實不僅對小孩的發展有正面助益,也能讓台灣這個社會更加和諧、更加進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