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大流感:致命的瘟疫史
2020比爾蓋茲夏季選書│一本重現傳染病歷史的不朽之作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2020比爾蓋茲夏季選書】 【紐約時報暢銷榜No. 1】
長踞各國排行榜不墜 全球80億人民高度關注
一場人類與自然永不停止的戰爭 一場挑戰文明與科技智慧的考驗
一本重現傳染病歷史的不朽之作 一本探問全人類未來的預言之書
「屍體堆滿所有地方,從醫院太平間滿到走廊,從殯儀館滿到街上,甚至在家裏堆積。流感讓整個費城崩潰,街道成為鬼域……」史上最兇猛的西班牙流感病毒殺害了上億人類。20個月席捲全世界致死的人數,遠超過20年來因愛滋病喪生的人數,以及中世紀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總數。
歷史學家巴瑞透過史實和數字,重現1918年流行性感冒的慘況。這是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自然與人類文明的大對決。在這場對抗中有人不願臣服於自然,也不願只是祈禱鬼神賜福,他們憑藉科技和智慧,挺身面對大自然的撲擊。
書中述及傳統醫學演進至現代化醫藥科學的重要里程碑,以及當年研究人員的信仰和價值觀、研究態度和方法。不同的故事主軸交錯進行,對人類在嚴苛考驗下的反應作極為精彩的描寫,有廣博的專業觀點,也有深入的研究探討,同時點出當時政府的失職無能,要現代人引以為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世界。在感染人數已破千萬人、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的情況下,無論是各國政府的應對、人民對口罩的反應、傳染的峰期模式等等,許多情景皆與本書曾描繪的情形極度雷同。在這個嚴峻的時刻閱讀此書,不僅恰如其分,更極具意義。
全新序文
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目錄
新版推薦序 皮國立
序
第一部 鬥士們
第二部 突變群
第三部 起火
第四部 災難開始
第五部 燎原
第六部 瘟疫
第七部 競賽
第八部 鐘聲響起
第九部 遺毒
第十部 比賽結束
新版後記
謝辭
參考書目
序/導讀
新版推薦序
大流感的啟示:從歷史中學會面對瘟疫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皮國立
二○一九年底一直到二○二○年,新冠肺炎(COVID-19)的疫情持續發燒,至本書新版問市時,疫情依舊肆虐於全球多個國家。即便臺灣防疫得當,但還是經歷了延後開學、隔離、旅遊業蕭條、搶口罩、囤積物資等風暴,無論在經濟還是教育方面,都造成不小的影響。這些不便與恐慌,皆顯示疫病對人類社會影響之巨大,今日所遭受的恐懼與不便,還是建立在我們已經有比較好的防疫觀念和醫學技術發展上。
巧合的是,若將目光往前推移一百年,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年的大流感,是近代全球史上最能和新冠肺炎類比的大瘟疫,而恐怖的程度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歷史學家推估,當時全球大約有五千萬至最多一億人被流感殺死,這驚人的數字是今日完全沒有辦法想像的,讀者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各種死亡數字的推估,真可謂怵目驚心。根據現有研究,那段時間臺灣因流感疫情而死亡的人數,應該超過五萬人,而當時全臺人口不過只有三百六十多萬人,美國則有六十七萬多人死於這場瘟疫。本書作者巴瑞(John M. Barry)不但是歷史學者,也是一位優秀的科普作家,曾獲得許多獎項。這本書於二○○四年於美國出版時,已受到書籍市場上非常大的關注,今年因為肺炎疫情,這本經典著作又登上英美多國的亞馬遜排行榜榜首,更成為比爾蓋茲二○二○年夏季選書。到底這本書有什麼魔力與特色?筆者願意以同為醫療史研究者的身分,為讀者略作分析。
本書特色鮮明,獨具慧眼,擁有與其他同類著作不一樣的書寫風格。作者雖為歷史科班出身,但寫作的文字卻通俗可讀。讀者捧讀本書,不但可以看到大流感疫情發生當下的狀況,更重要的是,本書並非僅單線探討一九一八年流感的歷史。作者先為讀者介紹簡單的西方醫學史,特別是和傳染病有關的知識與科學,由這一點來看,本書頗具醫療史和科學史的雙重特色,可提供給讀者豐富的知識饗宴。此外,延續這個理念,巴瑞還為讀者介紹二十世紀初期美國醫學的科學研究與教育發展的梗概,鋪陳了一個時代醫學科學家的奮鬥故事。透過作者筆鋒帶有感情的描寫,我們看到了這些科學家的努力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歷,真可謂跌宕起伏。不是每位科學家都能成功發現真理並享受光鮮亮麗的喝采。在大流感疫情中,科學家努力地在實驗室或其他崗位上和流感疫情作戰,失敗與挫折感總是如影隨形,而本書皆能如實描述。單就這一點來說,本書所關照的層面已遠遠超越其他同類作品。
來到大流感爆發的時刻,早在一九一八年初期已有徵兆。擁擠的軍營,加上軍人被船舶運送至各地,人們忽略零星的案例,也未意識到啟動檢疫的必要,加上美國大城市民眾居住處所之狹窄,都營造了疫病大流行的良好要件。戰爭的影響,使得各國政府大部分都選擇隱瞞疫情,「防疫視同作戰」在當時是不可能存在的理念。政府希望民眾不要恐慌,刻意地說謊掩蓋事實,想辦法大事化小;而由於用「瘟疫」兩個字報導是不被允許的,故只能欺騙民眾這不過是「司空見慣的感冒」。在官員心中,真實戰爭的勝利比防疫工作更為重要。軍隊仍不斷跨區域調動、愛國遊行一場場舉辦,沒人敢去禁止戰時必要的愛國行為,人們頻繁地接觸彼此,注定了疫情將要大規模爆發。又因為擔憂經濟衰退和民眾恐慌,使得美國政府不敢斷然採取積極的防疫措施,包括隔離、封鎖交通和禁止遊行等大型活動,政策一錯再錯,遂致疫情蔓延不可收拾。官員反應慢半拍,導致醫護人員抽調不及,醫療系統瀕臨崩潰,即便殉難的醫護人員前仆後繼地與流感對抗,還是壓不住熾盛的疫情,幸賴一些慈善與公民團體的外圍力量支撐,疫情才免於失控到不可收拾之境地。當然,也有各種應該堅守岡位的人們選擇逃跑,他們不是懦夫,在正常人性的自私面上,他們的表現不過是剛好而已,政府仍要負起最大的責任。反觀美國土地廣大,各地區的狀況不太一樣,所以從書內也可以看到成功防疫之案例。而正如新冠肺炎疫情那般,疫病往往牽動國際政治,當時美國人也怪罪流感是由德國間諜帶來的,甚至說流感是德國人故意散布的細菌戰,彷彿怪罪德國人就有助於戰爭的順利。
對當時的人來說,這麼嚴重的疫情實在是匪夷所思,人們心中充滿恐懼和怪異的感受,明明知道大瘟疫已經降臨,但卻不知道怎麼回事,也無法有效對抗。一九一八大流感之所以恐怖,就在於它會攻擊肺臟,造成病人全身嚴重的缺氧狀態,使末期患者的身體呈現深藍甚至發黑之狀態,人們一度以為它是「黑死病」。而其併發症之表現更是相當「豐富」,因為當年的流感還會攻擊腦部,導致它就像吸毒般地受損,肝臟、腎臟之衰敗也有不少案例,甚至還會攻擊男性睪丸。作者充分運用當時的報刊和回憶文字,例如「在紐約市匹兹堡醫院裏工作的阿齊利醫生每天早晨上班時都會一陣驚恐,因為一夜之間重病區的每一個病人,沒有例外全都過世。」如此可怖場景,更使讀者有身歷其境之感。
慢半拍的美國公共衛生部門,發出了蒼白薄弱的應對辦法,包括生病了就要多臥床休息、保持身體清潔、吃飽一點才能對抗疾病等呼籲。還有一種令人發噱的說法,叫做「千萬別害怕。」更有趣的是,書中也揭露當時人們因恐慌而衍生的各種療法,包括喝酒、注射各種亂槍打鳥式的疫苗、用化學藥品不正常地刺激呼吸系統,希望能激起身體對抗病原體、大量放血、服用瀉藥、強心劑、或用溫牛奶灌腸等療法,皆可見當時美國社會之恐慌與醫界之無能為力。
一如現代社會,大家都對疫病的源頭感到好奇,讀者同樣可以在書中找到線索。除了禽鳥、豬與人類的關係外,人們追溯大疫之始,一般總認為是從中國而來,但本書引述了一九二七年喬丹(Dr. Edwin Jordan)等人對流感病原地的考察,一般仍認為最早的病例是出現在美國。筆者尚可補充,一些西方研究認為一九一八年初期中國就有流感或肺炎疫情了,其實那是鼠疫,而非流感;中國的流感疫情大約在當年四月底才出現,而美國當時已有疫情。疾病史有趣的地方,正在於故事總是充滿著想像力,讓讀者可以自己去思索,產生屬於自己的推理。
書的最後,還比較了流感和SARS、愛滋病的攻擊力,並引述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的預言:若有新的傳染病爆發,美國的死亡人數大約在八萬或三十萬人之間。只是沒想到一語成讖,筆者寫這篇推薦序時,美國被新冠肺炎殺死的人已逼近二十萬人。當年流感疫情的高低起伏變幻莫測,誰也說不準,當死亡率開始下降,似乎疫情即將消散,但其實疫情又在另一些地方爆發,這種跌宕起伏相當常見,「什麽保證都不能夠保證」。新冠肺炎的疫情不正是如此嗎?本書的英文版問世時,正值SARS風暴剛過,作者在書後樂觀地認為,即便SARS在未來爆發,嚴密的監視也將使它無法施展威力。只是沒想到,十幾年後同為冠狀病毒兄弟的COVID-19卻來反撲。傳染病總是不斷地超出我們想像之外,催促著科學家們必須窮盡一切力量,才可能追得上它的善變。人類必須時刻警惕,從歷史中擷取智慧,隨時準備好面對突如其來的新疫情。
由以上簡短的介紹可知,本書關切的層面相當廣泛,閱讀起來彷彿享受一場盛大的知識饗宴。臺灣商務印書館早於二○○六年即翻譯此書,以饗臺灣讀者。而今正逢新冠肺炎疫情方興未艾,處於這全球歷史巨變的風口浪尖,人們更需要一本好的疾病史讀物來進行智慧的反思,尋找疫病爆發當下的應對之法、自處之道,以因應未來還可能產生的變局。筆者欣聞出版社決定再版此佳作,故爽快允諾撰寫書前導言,推薦給喜歡歷史、醫學和科普題材的讀者。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