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不執著,即證涅槃。」多簡潔的修法!大家又何苦在「空」的文字相上打轉呢?
本書一語道破佛法的重心在緣起性空,學佛就是要解粘去縛、□脫根塵、放下一切。「不執著,即證涅槃。」多簡潔的修法!大家又何苦在「空」的文字相上打轉呢?
佛使比丘以日常用語解釋空性,菩提樹象徵八萬四千法門,心木則是覺悟的核心思想:空性。
佛使比丘說,佛法的「心木」或精髓、要素,就是不執著,也就是心住於空,不要有「我」和「我所有」的感覺。他辯才無礙,巧妙地解釋這種修行的方法,並且強調只要把「空」當作基本原則,就可以掌握佛法的觀念和權巧方便。他靈活運用巴利文經典和中國禪師的開示,把相當抽象的名詞和觀念,解釋得淺近易懂而實用。
本書一語道破佛法的重心在緣起性空,學佛就是要解粘去縛、□脫根塵、放下一切。「不執著,即證涅槃。」多簡潔的修法!大家又何苦在「空」的文字相上打轉呢?
佛使比丘以日常用語解釋空性,菩提樹象徵八萬四千法門,心木則是覺悟的核心思想:空性。
佛使比丘說,佛法的「心木」或精髓、要素,就是不執著,也就是心住於空,不要有「我」和「我所有」的感覺。他辯才無礙,巧妙地解釋這種修行的方法,並且強調只要把「空」當作基本原則,就可以掌握佛法的觀念和權巧方便。他靈活運用巴利文經典和中國禪師的開示,把相當抽象的名詞和觀念,解釋得淺近易懂而實用。
目錄
英譯序 (1)
中譯序 (1)
佛法一味 (1)
第一講 佛法大義 (1)
第二講 空 (39)
第三講 住於空的修行法 (87)
中譯序 (1)
佛法一味 (1)
第一講 佛法大義 (1)
第二講 空 (39)
第三講 住於空的修行法 (87)
序/導讀
推薦序
佛法一味
《南傳佛教第一人:佛使尊者》、《菩提樹的心木》、《觀呼吸》三本與南傳佛教有關的書籍,就要在中國大陸出版了,內心充滿期待與敬畏。期待諸山長老、善知識和讀者不吝指教,敬畏的是在佛教開花結果的中國,竟還引介大家心目中的「小乘佛教」,身為譯著者不免心虛。
佛教是一個開放性的修身養性系統,在二千六百年的流傳演繹中,契機契理地結合不同時空的思想文化,開展出各具特色的宗派,但核心目標只有一個:解脫煩惱痛苦。
南傳佛教的教理和法門,都可見於漢傳佛教,只不過被忽視了一千多年。漢傳佛教的大乘菩薩思想和作略,也可見於南傳佛教,只不過被放在「自我解脫」之後。兩者之間,並無衝突,只是強調重點不同而已。
《南傳佛教第一人:佛使尊者》介紹具有四分之一華人血統的泰國高僧佛使比丘,他有「二十世紀思想家」的美譽。他教觀雙美,既深入古典的巴利文三藏,又堅持現代化的理性主義(其實這正是釋迦牟尼佛的主張),憤世嫉俗,抉擇佛法正義,發振聾啟聵之語。
《菩提樹的心木》以日常用語解釋空性,菩提樹象徵八萬四千法門,心木則是覺悟的核心思想:空性。
《觀呼吸》講解「出入息念」,說明專注呼吸、觀察呼吸就可明瞭生命的真相,解脫一切煩惱痛苦。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尚祈方家有以教之。
二○一二年元月元日臘八節
鄭振煌敬誌於中華維鬘學會
英譯序
一九六一年,佛使比丘(阿姜.佛陀達沙法師Ven. Ajaan Buddhadasa)在曼谷西利拉醫院(Siriraj Hospital)的佛學社,作了三次演講,記錄之後輯成這本《菩提樹的心木》。在這些演講中,他說明佛法的「心木」或精髓、要素,就是不執著,也就是心住於空,不要有「我」和「我所有」的感覺。他辯才無礙,巧妙地解釋這種修行的方法,並且強調只要把「空」當作基本原則,就可以掌握佛法的觀念和權巧方便。他靈活運用巴利文經典和中國禪師的開示,把相當抽象的名詞和觀念,解釋得淺近易懂而實用。
不可避免地,這種把專有名詞賦予活力的工作,必須引用若干巴利文字,但我希望讀者如果稍有不悅,也應該耐著性子細細品嚐,一定可以從中獲益。從前,把佛法介紹給一般民眾,往往會造成對佛教基本義理的誤解。像「法」和「苦」之類的字眼,含義廣泛,絕不是任何英文字所能翻譯的。
我已經盡了全力,忠實地把原著的意義呈現出來,但如果還有什麼地方不夠清楚的話,只好懇請讀者包涵指教了。謹以翻譯本書的功德,迴向給我的師父優波日哈雅法師(Ven. Upajjhaya)和我的父母。
解脫自在園 (Suan Mork)
一九八四年四月
中譯序
雖然我已經翻譯了二十幾年的佛教文獻,但一直都偏重在大乘佛教、西藏佛教或西洋人以現代知識詮釋佛法等方面。至於南傳佛教,就介紹得很少了,《菩提樹的心木》還是第一本譯出的書哩!
一年多前,佛光書局轉來三本英文佛書,說是某位隱名大德指定要送給慧炬雜誌社的。在臺灣的佛教刊物中,闢有英文版面的並不多,慧炬雜誌可說是歷史最悠久的了,創刊二十七年來,每期都有中、英互譯的文章,雖然還不盡理想,總是略盡棉薄,對佛法的中西交流稍有貢獻。
為了感激這位隱名大德的好意,我就瀏覽了他送的三本書:《菩提樹的心木》(Heart-wood from the Bo-Tree)、《人類手冊》 (Handbook for Mankind)、《觀呼吸》(Mindfulness of Breathing),發覺南傳佛教非常清新可愛、簡單樸素,不像北傳佛教那麼浩瀚廣博、繁瑣細密。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未嘗不是另一個直截易行的法門。
這三本書的原作者是當今泰國的兩位禪行高僧之一,德臘俱尊。我把他的書翻譯出來,希望讀者們不要以輕視的眼光對待南傳佛教。法無高下,乘無大小,貴在契理契機,行解相應。否則,徒以大乘自傲,不重實修,又何如小乘之穩當?
本書一語道破佛法的重心在緣起性空,學佛就是要解粘去縛、□脫根塵、放下一切。「不執著,即證涅槃。」多簡潔的修法!大家又何苦在「空」的文字相上打轉呢?
因緣是不可思議的,願力是不可思議的,在本書出版之後,緊接著《觀呼吸》就要與您見面,這是一本討論禪觀的經典作品,被譽為作者禪行功深的結晶,更有可看之處。最後,願以本書獻給那位隱名大德、發心以電腦排版本書的台大農藝系謝英雄教授師生、慧炬全體同仁及法界眾生。我心存感恩,識與不識都在成就我的道業。
一九八八年八月盂蘭盆節
佛法一味
《南傳佛教第一人:佛使尊者》、《菩提樹的心木》、《觀呼吸》三本與南傳佛教有關的書籍,就要在中國大陸出版了,內心充滿期待與敬畏。期待諸山長老、善知識和讀者不吝指教,敬畏的是在佛教開花結果的中國,竟還引介大家心目中的「小乘佛教」,身為譯著者不免心虛。
佛教是一個開放性的修身養性系統,在二千六百年的流傳演繹中,契機契理地結合不同時空的思想文化,開展出各具特色的宗派,但核心目標只有一個:解脫煩惱痛苦。
南傳佛教的教理和法門,都可見於漢傳佛教,只不過被忽視了一千多年。漢傳佛教的大乘菩薩思想和作略,也可見於南傳佛教,只不過被放在「自我解脫」之後。兩者之間,並無衝突,只是強調重點不同而已。
《南傳佛教第一人:佛使尊者》介紹具有四分之一華人血統的泰國高僧佛使比丘,他有「二十世紀思想家」的美譽。他教觀雙美,既深入古典的巴利文三藏,又堅持現代化的理性主義(其實這正是釋迦牟尼佛的主張),憤世嫉俗,抉擇佛法正義,發振聾啟聵之語。
《菩提樹的心木》以日常用語解釋空性,菩提樹象徵八萬四千法門,心木則是覺悟的核心思想:空性。
《觀呼吸》講解「出入息念」,說明專注呼吸、觀察呼吸就可明瞭生命的真相,解脫一切煩惱痛苦。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尚祈方家有以教之。
二○一二年元月元日臘八節
鄭振煌敬誌於中華維鬘學會
英譯序
一九六一年,佛使比丘(阿姜.佛陀達沙法師Ven. Ajaan Buddhadasa)在曼谷西利拉醫院(Siriraj Hospital)的佛學社,作了三次演講,記錄之後輯成這本《菩提樹的心木》。在這些演講中,他說明佛法的「心木」或精髓、要素,就是不執著,也就是心住於空,不要有「我」和「我所有」的感覺。他辯才無礙,巧妙地解釋這種修行的方法,並且強調只要把「空」當作基本原則,就可以掌握佛法的觀念和權巧方便。他靈活運用巴利文經典和中國禪師的開示,把相當抽象的名詞和觀念,解釋得淺近易懂而實用。
不可避免地,這種把專有名詞賦予活力的工作,必須引用若干巴利文字,但我希望讀者如果稍有不悅,也應該耐著性子細細品嚐,一定可以從中獲益。從前,把佛法介紹給一般民眾,往往會造成對佛教基本義理的誤解。像「法」和「苦」之類的字眼,含義廣泛,絕不是任何英文字所能翻譯的。
我已經盡了全力,忠實地把原著的意義呈現出來,但如果還有什麼地方不夠清楚的話,只好懇請讀者包涵指教了。謹以翻譯本書的功德,迴向給我的師父優波日哈雅法師(Ven. Upajjhaya)和我的父母。
解脫自在園 (Suan Mork)
一九八四年四月
中譯序
雖然我已經翻譯了二十幾年的佛教文獻,但一直都偏重在大乘佛教、西藏佛教或西洋人以現代知識詮釋佛法等方面。至於南傳佛教,就介紹得很少了,《菩提樹的心木》還是第一本譯出的書哩!
一年多前,佛光書局轉來三本英文佛書,說是某位隱名大德指定要送給慧炬雜誌社的。在臺灣的佛教刊物中,闢有英文版面的並不多,慧炬雜誌可說是歷史最悠久的了,創刊二十七年來,每期都有中、英互譯的文章,雖然還不盡理想,總是略盡棉薄,對佛法的中西交流稍有貢獻。
為了感激這位隱名大德的好意,我就瀏覽了他送的三本書:《菩提樹的心木》(Heart-wood from the Bo-Tree)、《人類手冊》 (Handbook for Mankind)、《觀呼吸》(Mindfulness of Breathing),發覺南傳佛教非常清新可愛、簡單樸素,不像北傳佛教那麼浩瀚廣博、繁瑣細密。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未嘗不是另一個直截易行的法門。
這三本書的原作者是當今泰國的兩位禪行高僧之一,德臘俱尊。我把他的書翻譯出來,希望讀者們不要以輕視的眼光對待南傳佛教。法無高下,乘無大小,貴在契理契機,行解相應。否則,徒以大乘自傲,不重實修,又何如小乘之穩當?
本書一語道破佛法的重心在緣起性空,學佛就是要解粘去縛、□脫根塵、放下一切。「不執著,即證涅槃。」多簡潔的修法!大家又何苦在「空」的文字相上打轉呢?
因緣是不可思議的,願力是不可思議的,在本書出版之後,緊接著《觀呼吸》就要與您見面,這是一本討論禪觀的經典作品,被譽為作者禪行功深的結晶,更有可看之處。最後,願以本書獻給那位隱名大德、發心以電腦排版本書的台大農藝系謝英雄教授師生、慧炬全體同仁及法界眾生。我心存感恩,識與不識都在成就我的道業。
一九八八年八月盂蘭盆節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